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拍出来就为“恶心”观众的剧

作者:马克周


本文书单
《校园中的霸凌》(Bullying at School)
《暴力》(Violence)

去年看过两部跟霸凌相关的美剧。一个是 Netflix 出品的《十三个原因》(13 Reasons Why),另一个是 HBO 的《大小谎言》(Big Little Lies)。第一个主题以校园暴力为核心,讲述一个最终自杀的初中女孩汉娜,和这一路上每个给她“补刀”的人的故事。在自杀之前,她用磁带把每一个与她最终决定去死相关之人的故事都讲了一遍,而整部剧就是在几个学生聆听这些磁带的过程中展开的。

《十三个原因》在去年堪称现象级作品。不仅播放量巨大,更重要的是,在霸凌现象普遍存在的美国社会,这部剧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播出之后,有太多中学生在看,而剧中有关暴力的镜头,尤其是强奸和自杀,拍摄得非常写实。这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抗议。最后一集格外明显,因为女主角汉娜自杀的画面就出现在这一集中。制作团队详尽地描绘了她是如何准备好一切,并用刀片划开自己的手臂。后来,Netflix 迫于压力,在最后一集片头打上了警告字幕,警告观众这一集包含可能让人反感的画面,同时这些画面也不适合未成年人。

剧集播出之后,Netflix 专门播放了一集采访制作团队的幕后短片。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提到这场自杀戏时,制作团队坦言他们就是为了让整个事情显得逼真,并且令人不舒服。之所以这样真实地还原,就是为了向所有人表达一个态度:校园霸凌本就是会让你极不舒服的事情。你不可以轻轻松松地摊在周末的沙发上,看着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实施暴力,哪怕这种暴力只是言语上的。

之前在看《十三个原因》的时候,最后看到汉娜割腕的瞬间,我甚至也感觉自己的手腕出现疼痛和麻木感。仔细回想发现,这种麻木感就是平时因为睡觉压到手臂影响血液循环而产生的麻木和丧失知觉。这种情况下,我会感觉很不舒服,而且无助:没有办法让麻木感迅速消失,唯一能做的事只是等待血液重新畅通,手臂重新恢复知觉。

剧中汉娜始终处在这种无助之中。当然,她所经历的绝不是什么手臂麻了的痛苦,而比这要深刻痛苦的多。但是在看这一部剧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麻痹的胳膊:只能无助的看着她,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做不了。

在瑞典学者 Dan Olweus 的《校园中的霸凌》(Bullying at School) 一书中,他总结出了一个令很多人意料不到的结论。

最严重的霸凌形式——威胁,肢体攻击,盗窃——并不是霸凌的主要形式……在社会层级关系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很多霸凌的具体行为:排斥某人,恶意八卦,背地里嘲讽某人,不留情面地当面回绝,当面侮辱和大声讥讽等。

通俗的说,抽你巴掌这种情况相比之下并不频繁,真正频繁而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背地里恶意诋毁、嘲讽、背地或当面语言侮辱的行为。霸凌者喜欢评头品足其他人的穿衣着装、个人生活,甚至性生活细节。在《十三个原因》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行为,汉娜第一次被霸凌,是因为当时的男友没有阻止同伴把他俩的私密亲热照片群发给了所有同学。尽管照片里拍到汉娜的脸,但是所有人都猜到这个女孩是谁,因此她在暗地里被很多人骂成是“婊子”。另外一次,汉娜和一个相熟的女生在家里边喝酒边聊天,酒意之下,那女生吻了汉娜,没想到这一幕被藏在窗外的偷窥者拍个正着。没错,这张照片也被群发给学校里的所有人了。虽然照片是在仓促中拍摄的,并不清楚,但从身形着装来看,大部分人都猜到了这两个是谁。这样的霸凌并不需要有强烈的冲突,它只需要把一个人的私事公开就够了。



《大小谎言》则有些复杂。在这部剧中,儿童暴力只占其中很小的篇幅:一个虐待狂的父亲对他在读幼儿园的儿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儿子发现父亲常常虐待母亲,而两人仍然维持着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关系。因而,小男孩天真地以为,“虐待自己喜欢的异性”是一种正常行为。

《大小谎言》中的霸凌,虽然只是全剧的一个小分支,却同样令人揪心。妮可·基德曼扮演的妻子,和她的丈夫在外人眼中是一对金童玉女,最开始她自己也这么觉得。后来她发现,每当自己和丈夫意见不合,丈夫就会原形毕露,最初是攥疼她的手,逐渐发展到肆意殴打。她渐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意识到这是一个持续的性格问题,而不是什么一时冲动。后来,她的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有小女孩被同伴欺负——脖子上留下淤青的伤痕。最终,她发现竟然是自己儿子干的。原因很简单,每一次丈夫殴打她,他们的儿子都能从隔壁房间听到声响。慢慢地,小男孩以为这样做没问题,以为这样就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的方式。

《大小谎言》中的霸凌更令人担忧。一方面,这件事中的霸凌者年龄很小 (还在上幼儿园),这一时期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他的幼小的心灵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他的不良行为直接继承于原生家庭:一个本应树立正面形象的父亲,变成了他实施霸凌的“榜样”。在剧中,小男孩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尽管需要纠正,但错不在他。如果这样的行为不能在童年及时纠正,这个男孩未来的人生会变得不可想象。



在《暴力》(Violence) 一书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Randall Collins 把青少年分成几类,分类的坐标便是对霸凌的倾向:你是偏向霸凌一方,还是偏向受害者一方。

对照之下,我发现《十三个原因》中的汉娜处在一个很特殊的类别:“有时强势,却常被控制” (Aggressive and Dominated)。她不愿意也不擅长控制别人,因此,在不成熟的初中校园中,她常常招来别人的恶意。如果逆来顺受也罢,但她又不愿意总被别人骑在头上,所以时不时会反抗、不服从。这两种特质集合在一起,令她和同类的青少年常常被其他同龄人隔离:没人愿意和她玩。

这一点在剧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强势的男友喜欢征服她,然而被反抗之后就会厌烦,从而抛弃她;比她弱势的男、女朋友,则会感觉到来自她身上的压力,也不愿继续交往。

《大小谎言》中的小男孩因为戏份不多,并没有太多背景介绍。然而从和睦亲昵的家庭氛围 (有孩子在的时候,虐待狂父亲往往可以控制自己)、被爸妈宠爱、被朋友拥簇、自信而阳光的样子,都说明这个小男孩则属于 Collins 总结的另一类人:“积极社交的控制者” (Social and Dominant)。这一类人属于典型的霸凌者。他们的特点是:朋友多,往往处在朋友圈子里的中心,但是会通过一些暴力行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控制。Collins 在书中举例:这类小孩子会把同伴的玩具抢过来,让对方找他要;对方屈服,他就会还回去。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证明,我能够控制你,我比你强,你得听我的。

对这类霸凌者而言,只要对方屈服与他,顺着他,他们就还是那个很好很好的朋友,而且不会为难别人。他的暴力行为仅仅为了体现自己的控制地位,仅此而已。因此,他们会有很多拥趸,很多围在身边转的朋友。由于还是青少年,他们当中并不存在太多趋于利益而委曲求全的情况 (未必没有),因为这些小霸凌身边的朋友往往就属于易被控制的性格,而且不会反抗。

两部剧看下来,虐心妥妥的。我只希望,未来的孩子可以有更美好的童年。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车祸、堕胎、三角恋都弱爆了,这部才是高段位的青春校园剧!
引争议、遭封杀,这剧到底说了啥?
13个你应该知道的真相。
《十三个原因》:美式校园青春的哀伤与冲击
人到底可以有多坏?无辜少女被12名同学逼死
从初吻变初夜,从闺蜜到情仇,都是她死亡的助攻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