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件令人炫目的文物,同根而生相隔百里,合并展出惊艳世界

中国的文物,有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成套的文物,却分隔万里之遥。比如昭陵六骏浮雕石刻,“飒露紫”、“拳毛騧”被偷运到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更著名的是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铜兽首,目前仍有几个下落不明。这都是因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无力守护国宝,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流失海外。

然而,还有一套国宝,虽然是分隔异地,却都是在祖国的怀抱。它就是春秋莲鹤方壶,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春秋莲鹤方壶一共有两个,其一收藏与故宫博物院,其二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它们为什么会被分开呢?这要从上世纪2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说起。

在当时,河南新郑发现了一座战国大墓,并且出土了鼎、簋、鬲、尊、壶等百余件青铜器。尽管陪葬品如此丰富,但考古界却一直没有搞清楚,这座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这批文物也只能被称为“新郑彝器”,本文的主角春秋莲鹤方壶就是成对出现于这批文物之中。

要知道,这次考古发现的时机并不好,当时就有军阀混战,后又有十三年抗日战争,局势很不太平。但是,这批国宝文物却相当幸运,在出土后不久,河南方面就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新郑彝器”全部转移到博物馆保存。

随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这批文物,河南博物院将它们分为分装为68箱,由十多人专程辗转武汉、重庆,最后藏在了偏僻的宜宾县柏溪镇。这一路被称为“险恶之旅”,为了护宝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其中的28箱已经运至台湾,而剩下的30箱则在机场被拦截下来,这一对春秋莲鹤方壶就在其中。解放后,两只方壶中高度较低、底部略有残缺的那个被带到北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只仍然送回了河南博物院。

这一次离别,却是相对甜蜜的,因为国宝还是留在了祖国。它们只不过分居两地,更好地迎接参观者,更好地传播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这对方壶,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受到如此高规格的重视呢?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发展变迁中,许多文物的名字都有所变化,甚至变得面目全非,或者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实际功能,比如鼎、罍、彝等等。然而,壶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在外形上和用途上,都没有太多的变化。我们对于壶这件器物的本身,就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然而,这对壶也有独到之处。别的壶,要么就是圆柱形的,要么就是方方正正的,它却是扁方体,这个造型比较独特,是极少能在青铜器中看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本身的制作非常精美,工艺十分繁琐,展现出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风貌和审美情趣,更是我国先民高超技术的代表之作。壶身之上,是精美的蟠龙纹,而且每条蟠龙的头顶,都不是简单地花纹,而是直立起来,这样浅浮雕的工艺,显然大大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壶的四周,铸造着四只圣兽,仿佛簇拥这壶身。它们头角峥嵘,长着双翼,长长的尾巴卷起,一派威武的形态。在方壶的底部,又是两只神兽,它们承担着全部重量,却又昂首阔步,跃跃欲动,显得轻松自若,举重若轻。

方壶的壶盖也是精心制作的,它们呈现莲花状,并且被人为镂空,十分富丽堂皇。花瓣的中间,又有一个小盖,上面站立着一只仙鹤,悠然自得,从容淡定,潇洒不已。春秋莲鹤方壶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这件文物就是做工如此精湛,涵盖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高超的技法,将古代先民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它们才被称为古代青铜器中精品中的精品。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这对国宝会联袂展出。那时候,它们熠熠生辉,总是现场的焦点,也总是惊艳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月一款镇馆宝-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
当年菜地下面挖出的俩壶如今竟成省博镇馆之宝
河南叫博物院,其他省则叫博物馆,博物院与博物馆有何处别?
实「郑」中国:文物考古为什么是河南?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上篇)
常安奎:​莲舒鹤鸣,风雨彩虹---记国宝“莲鹤方壶”护送人赵全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