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

在很多人眼里,金融大鳄索罗斯是一个疯狂冒险的赌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然索罗斯善于冒险,但是他冒险的背后是对风险积极的管理。积极风险管理是索罗斯成功的关键所在。索罗斯建议投资者,一项决策付诸实施前,一定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制订一定的回避风险、减少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措施。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或即将出现随机因素而导致决策实施呈现不稳定状态时,要力争减少风险,使损失减至最小程度。 


  1.积极地管理投资风险 

  在一个自由波动的汇率机制中,投机交易将越来越有分量,投资在性质上变得更加随趋势而动,进而导致汇率更大的波动,最终汇率机制将崩溃。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投资确定性的。索罗斯会衡量他的投资,但他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资标准。索罗斯的成功要诀是积极地管理风险,这也是投资大师们经常使用的风险规避策略之一。

  积极风险管理是索罗斯的成功关键。管理风险与降低风险大不相同。如果你已经将风险降得足够低,你可以回家睡大觉或休一个长假。积极管理风险则需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密切关注,而且要在有必要改变策略的时候冷静而又迅速地行动。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布达佩斯的时候就“练就”了应对风险的本领,当时,他天天都要面对的风险是死亡。

 

  作为一位生存大师,索罗斯的父亲教给他三条直到今天还在指引他的生存法则:第一,冒险不算什么。第二,在冒险的时候,不要拿全部家当下注。第三,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

 

  1987年,索罗斯估计日本股市即将崩溃,于是他用量子基金在东京做空股票,在纽约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合约,准备大赚一笔。但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他的美梦化成了泡影。道指创纪录地下跌了22.6%,这至今仍是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同时,日本政府支撑住了东京市场。索罗斯遭遇了两线溃败。两年后接管了量子基金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回忆说:“他做的是杠杆交易,基金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索罗斯没有犹豫。遵循自己的第三条风险管理法则,他开始全线撤退。他报价230点出售他的5000份期指合约,但没有买家。在220点、215点、205点和200点,同样无人问津。最后,他在195至210点之间抛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卖压随着他的离场而消失了,该日期指报收244.5点。

 

  索罗斯把他全年的利润都赔光了。但他并没有为此烦恼。他已经承认了他的错误,承认自己没有看清形势,而且,就像在犯了任何错误时一样,他坚持了他的风险控制原则。这次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头寸的规模和市场的低流动性。索罗斯认为,首先是生存,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他没有惊呆,没有迟疑,没有停下来分析、反思或考虑是否该保留头寸以期形势扭转。索罗斯毫不犹豫地撤出了。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是先对市场做出一个假设,然后“聆听”市场,考虑他的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1987年10月,市场告诉他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当市场推翻了他的假设时,他不再有任何理由保留他的头寸。由于他正在赔钱,他的唯一选择就是迅速撤退。

 

  1987年的股崩使华尔街被死亡阴云笼罩了数月之久。德鲁肯米勒说:“事后,我认识的每一个在股崩中遭了殃的经理人都变得几乎麻木了,他们都变得无所适从,我指的都是业内的传奇人物。”就像杰出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斯坦哈特所说:“那个秋天实在让我沮丧,我甚至不想再继续干下去。想到我在该年早些时候曾提出过预警,那些损失更让我痛苦。也许我失去了判断力,也许我不如以前了。我的信心动摇了。我感到很孤独。”但索罗斯不是这样。他是损失最大的人之一,但他没有受到影响。两周后,他重返市场,猛烈做空美元。由于他知道如何处理风险,坚持着自己的法则,他很快就把灾难抛到了脑后,那已经成为历史了。而总体算来,量子基金该年度的投资回报率仍然达到了14.5%。

 

  索罗斯的精神状态有个与众不同之处:他可以彻底摆脱情绪的控制。不管市场中发生了什么,他的情绪都不会受到影响。当然,他或许会快乐或悲伤,恼怒或激动,但他有能力迅速将这些情绪抛在一边,让大脑清醒起来。如果投资者被个人情绪左右了,那么投资者在风险面前是极为脆弱的。被情绪征服的投资者常常缩手缩脚,无休止地苦思应该怎么做,为了缓解压力,他往往以撤退收场。“我也会犯错。”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有助于让他的情绪与市场分离。但除了他和巴菲特都拥有的一种自信外,他的最终防护法宝还有“四处游走,对任何有耐心听完的人说他也会犯错”。他会对某一特定市场如何以及为什么变化做出一个假设,然后以这个假设为基础进行投资。“假设”这个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高度试验性的立场,持这种立场的人不大可能“与他的头寸结婚”。然而,就像他曾公开预测“1987年股崩”将从日本而不是美国开始一样,他有时候也会对“市场先生”的下一步行动持确定态度。如果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他也会大吃一惊。

 

  索罗斯确信他也难免犯错,这种信念压倒了他的其他所有信念,是他的投资哲学的基础。因此,当市场证明他是错的,他会立刻意识到他错了。与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是,他从不以“市场错了”为由保留投资。他会及时撤出。因此,他能够无所牵挂地彻底摆脱麻烦处境,在其他人看来,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禁欲主义者。 
  由此可以看出,索罗斯在管理风险方面的策略非同一般。至于在控制和驾驭基金的风险方面,索罗斯则在建立个人的基金风险控制流程上下足了工夫。 
第一,识别和评估风险。索罗斯在进行投资前,往往会非常仔细地识别这些风险的特征,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事实上,对于这些风险特征,索罗斯早已耳熟能详。

 

  第二,采取合理的投资方式控制风险。在金融投资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投资者采取合理的投资方式,则可以尽量控制投资的风险程度,确保自身利益。索罗斯认为,投资组合的方式,是控制成本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量子基金在期货、债券和股票领域各有不同成数的融资保证金,不同的投资组合,就出现不同情况及比例的融资成数,所以善用各类金融工具,就可以控制投资风险。

 

  第三,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索罗斯自己也承认他也会犯错,因此他也会经常学习,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控制风险的能力。而投资中所遇到的风险,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提高能力逐步化解。如心理素质的培养,抗风险能力的压力测试等,都是提高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的方法。 


  2.风险投资离不开周密分析 

  当有机会获得巨大利益的时候,千万不要畏缩不前,要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当你对一笔投资有把握的时候,就要给对方致命一击,要尽可能地取得更多的利益。 ——乔治·索罗斯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索罗斯赚了一些钱,但永远不知满足的他,决不会甘心于赚这点小钱,他要干大事,赚大钱。随着他的投资理论的成熟和个人经验的丰富,他把他的投资触觉伸向了世界经济的宏观领域,并在一个又一个的经济风波中,显示了他那鳄鱼般的“凶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以求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因此,东南亚人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的金融制度完美无缺。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几十年以来东南亚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并不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即内涵增长。因而在这样局限的增长模式基础上放宽金融管制,和世界顶尖金融强手争吃大金融市场的“蛋糕”,无疑隐患重重,极易被外力击破。对于这一点,索罗斯早就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了打算。

 

  1997年2月,索罗斯首先向泰铢宣战了。索罗斯为首的手持大量东南亚货币的对冲基金组织联合一起大量抛售泰铢,泰铢难以抵挡,不断下滑。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下令对冲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当月下旬再一次向泰铢发起猛烈进攻,迫使泰铢狂跌至28泰铢兑换1美元,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点跌至461.32点,创下8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此,泰国中央银行抛出了50亿美元进行干预,但是杯水车薪,泰铢跌势不止。然而,在迫使泰铢贬值之后,索罗斯并没有满足,他断定泰铢贬值以后,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的行为激起了东南亚人的愤怒。东南亚人视他为魔鬼,对他恨之入骨,还扬言要绞死他。而索罗斯听到这些,则微笑着说:“这并不是我的错,我们只是提前让那些国家意识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在日后甚至会让它们倒退的不是20年,而是100年。”上面是索罗斯最为成功的风险投资,他的豪赌为他和他的量子基金带来了巨额的回报。

 

  索罗斯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冒险家的印象。和巴菲特的老成持重相比,索罗斯更加像一个赌徒。其实,索罗斯的风险投资是建立在精密周详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看好哪个股票就把钱砸向哪个股票。索罗斯一旦看准时机,就会大胆出手,毫不犹豫地最大限度地投注,以抓住时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索罗斯警告投资者:市场是动态的,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因而导致投资者的决策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索罗斯建议投资者,一项决策付诸实施前,一定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制订一定的回避风险、减少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措施。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一但出现或即将出现随机因素而导致决策实施呈现不稳定状态时,要力争减少风险,使损失减至最小程度。 


  3.周密的风险规避措施 

  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认为,投资者想要在金融市场上获得利润,就要学会如何规避风险。一个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的人,如果不懂得规避风险,是非常危险的。

 

  索罗斯是一个规避风险的高手。只要你回顾一下索罗斯征战投资市场的记录,都会被他出手投资的霸气所吓倒,因此有人误以为索罗斯的成功只是因为命运之神的特别眷顾,仅此而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索罗斯在从事冒险活动之前,就已经对风险进行了评估和研究,他的冒险并非不顾安全考量的随意之举,他不害怕风险,但也会尽量规避风险。如果他对市场的情况和投资的前景并没有很大的把握,通常他会先用小股资金试探一下市场,根据市场的反应来决定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所以,索罗斯在市场上下注的方式是:有理论有根据,将研究报告作为辅助,根据市场的混乱反应,再调集大批资金进行投资。

 

  索罗斯投资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就是“求生之术”,它在实际操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这是由投资的本质决定的。在金融市场中,投资意味着对市场机会的捕捉。投资行为本身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很多时候,投资行为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市场完全性的猜测上。所以,投机的本质,就是针对投资机会的不确定性进行赌博。当投资者所期望的市场状况出现时,那么投资者就可能赚个盆满钵满,反之,则会输得一败涂地。索罗斯的“求生之术”,就是为了避免在投资行为中出现失败局面而建立的理论。索罗斯在进行投资行为前,会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大胆地预测和判断,如果他期望的事情没有发生,那么就说明他当初的判断是错的,此时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承认错误并尽快离场,以求下次再战。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索罗斯如何运用这种战术呢?第一,他在每一次建仓前先做投资假设,做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评估,确定投资的理由;第二,在建仓之后,检查投资的理由是否能够成立,与建仓时的收益期望是否相符;第三,如果他发现市场反应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投资理由成立,则继续加大仓位,如果发现市场反应与预期不同,投资理由并不成立,此时则毫不拖延,立刻在第一时间清仓离场,以免承受更多的损失。

 

  当然,索罗斯的“求生之术”,是在市场风险已经出现时如何尽量止损。因此,仅仅依靠这样的理论,是无法从实际上赢得利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是将风险尽量减小的又一个办法。

 

  索罗斯说:“永远不要孤注一掷。”他把这个道理当作投资的重要原则。他认为,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例如风险承受力、风险偏好、期望收益率等来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通过组合的方式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投资核心,实现投资目标。

 

  对此,索罗斯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它的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的或者是二维空间里的东西,你会很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是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把我们的股本作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由结构、融资、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只要两天的时间。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使我们的基金高速膨胀。”

 

  有很多投资者对市场的风险存在恐惧心理,他们每周会在办公室中呆80个小时以上,并且时时刻刻紧盯电脑,了解行情的报价,不放过任何一篇关于市场的分析和评论文章。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市场突发情况造成的风险,在市场上获得利润。但是实际上,时间的大量投入和赢利是不成正比的,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将市场风险拒之门外。

 

  作为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大师,索罗斯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决不会超过30个小时,除了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之外,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休假或是娱乐。他并不担心随时出现的风险,他认为只有适当的放松,才能够保证清醒的头脑,才不会被市场的假象所左右,也只有这样,当风险真正出现时,投资者才能合理地规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索罗斯确实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投资大师。

 

  索罗斯认为,很多投资者之所以被市场的风险所左右,是因为投资者难以摆脱市场的诱惑。他们时刻都会患得患失,当他们抛空空头持仓时,总会担心自身的判断出现了错误,担心不久之后行情会出现猛涨;而当他们买进多头持仓时,又会对目前的涨势担心,认为这种涨势只是一种假象,很快便会出现下跌。因此,投资者为了守住自己的钱,不得不时刻紧盯着市场。然而在市场上,影响投资者作出判断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普通投资者根本就不能辨别某一现象的真伪。这在无形中就会增加投资者的思想压力,导致投资者作出非理性认识的判断。

 

  索罗斯认为,投资者要想规避风险,首先必须要认识风险,这样投资者才能够消除对市场风险的恐惧心理,才能正确地对待风险投资。 


  4.决不做“赌徒”式的冒险 

  我非常关心求生的必要性,决不冒可能粉身碎骨的风险。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敢于冒险,却从不盲目冒险。他常常动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进行投资,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索罗斯投资的风险根本没有普通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在进行每一次投资之前,他都是经过仔细分析研究的。

 

  索罗斯从来都不轻易冒险,当然,他也从来不会消极被动。索罗斯知道,在金融市场上,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开的,除非不进入金融市场,一旦踏入,就已经开始承受风险了。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比打仗还要混乱,还要紧张。在投资领域一直处在秩序不正常的状况下,要想在这里生存,消极被动可能比冒险所承担的风险更大。除非不进入这个市场,一旦进入了投资领域就不得不每天和风险过招。索罗斯曾经说过:“证券经营是一种最残酷无情的事业。谁知道公司的好景能有多长?历史证明,所有的公司经营者最终都得结束,有一天我也不例外。但愿不会是这个下午。”由此可知,投资的风险有多高。

 

  许多投资者都喜欢等待市场趋势确定以后,再将资金投入。索罗斯却喜欢在趋势成形之前,甚至是在人们还都没有发现趋势之前就投入进去。他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投资可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而投资风险相对来讲更小。因为,此时价格还没有被推得很高,价格下降的风险相对要小;而一旦投资对象成为热点,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上涨的幅度将必然很大。如果等到趋势成形再进行投资,表面上风险很小,可这时候的价格必然已经很高,获利的空间已被压缩得很小。而且,索罗斯相信没有不会转变的趋势,趋势越是明显,说明其距离顶峰越近,此时进行投资,无疑风险将会更高。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失误以后,都喜欢继续持有股票,寄希望于市场的自动调节,使他终有一天可以从套牢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种消极被动的投资方式是索罗斯最不赞成的。索罗斯向来敢于投资,也敢于承认失误,当他的投资注定损失时,索罗斯敢于立即“割肉”退出。在他看来,与其消极等待未知的结果,不如尽快转移资金抓住其他的赢利机会。

 

  索罗斯甚至把是否敢于承担风险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索罗斯认为,金融投资必然要冒很大的风险,而只有不道德的人才不敢承担风险。他觉得只有人品好的投资者才适宜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事业。所以他在选择员工时,并不注重对方的投资风格,而是注重对方的人品是否可靠。

 

  在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中,他一向是以“短平快”的投资业务为主,但他也进行过长期投资,在长期投资中,索罗斯也一样敢于冒险。中国海南航空是索罗斯进行的为数不多的长期投资之一。

 

  索罗斯一向主张开放式的社会,当然也只赞同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但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不可能实行完全对外开放的政策。可以说,索罗斯对当时中国的政策并不赞同,对中国市场的情况也并不是非常熟悉。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就在1995年,中国唯一一个由非国有资本控股的航空集团——中国海南航空集团,到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进行融资,索罗斯竟成了他们的第一个投资户。索罗斯为什么要投资海南航空呢?其实他对中国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对海南航空也并不了解,但他明白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迅速崛起,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未来的需求也必将带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有这些认识作为基础,索罗斯很快就决定向海航投资2500万美元,买进海航14.8%的股份,并一直持有至今。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在当时投资于一家并不熟悉的中国公司无疑是一种冒险,但索罗斯不是那种等到一切都确定之后才追随别人脚步的人,他有更为开阔的眼界和胸襟,这也正是他的“冒险”行为的依据。索罗斯的“冒险”被证明是正确的。十几年来,他在中国投资得到的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8%,被认为是他投资的最好项目之一。这无疑是对索罗斯“冒险”精神的一次肯定。

 

  索罗斯的冒险精神给他带来了很多利润,也给他造成过许多损失。所以,索罗斯每次做出投资决定之前都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而且总会为自己留有余地,从不肯做孤注一掷的冒险。索罗斯的冒险从来就没有失去理性,这正是投资者需要具有的理智! 


  5.将理智发挥到“冷漠无情” 

  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资有什么不道德。我遵守运作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乔治·索罗斯 

  众所周知,索罗斯是一位独具眼光的投资家,他的专注让他总能分清哪些事情不能融入半点同情进去。他精湛的投资技艺和高超的投资策略让人惊叹。确切地说,索罗斯是一个投机者,他总是乘着某些时机的变化从中投机获利,即使是别人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也毫不手软。索罗斯经常通过让别人的资产贬值的方式来使自己获得高额利润。

 

  索罗斯把自己创立的量子基金打造成为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之一,但他同时也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也因此遭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和声讨。索罗斯对此毫不在意,他总能以局外人的冷漠态度平静地面对人们的指责。他对投资的冷漠如同他捐助慈善机构的热忱一样让人感到吃惊。

 

  索罗斯基金公司最常用的一个技巧就是卖空。对于这一点,索罗斯承认自己有一种“邪恶的快乐”。他喜欢卖空那些机构青睐的股票。索罗斯进行的雅芳交易,便是他卖空牟利的经典例子。为了卖空,索罗斯基金以120美元的市价卖出了10000股雅芳的股票,接着股价大幅下跌,两年后,索罗斯又以每股20美元的市价买回了10000股……每股赚100美元的利润,索罗斯基金净赚了100万美元。索罗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注意到了文化倾向:老龄化的人口将意味着化妆行业的销售收入减少。索罗斯在雅芳赢利下降之前就觉察到了。索罗斯高兴地解释说:“在雅芳的例子中,银行没有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化妆品行业的繁荣已经结束,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孩子们不用化妆品。这是他们错过的又一大变化。”

 

  当然,索罗斯也有失手的时候。有时,在参观工厂的时候,索罗斯太过于相信公司管理人员的乐观评估。他购买好利获得公司股票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跟公司管理人员的会面,他事后对那次会面很懊悔。因为股票并没有上涨。在外国货币上投机也是一个失败的主张,购买股票期权也是一样。由于误以为半导体股票会看涨,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团队在美国史普拉格电子公司上亏蚀了75万美元。对此,罗杰斯的解释是:“这只是由于分析不足,再加上我们买的是半导体行业的边缘公司,不是主流公司。”

 

  索罗斯和罗杰斯的系统仍然行之有效。20世纪70年代对于华尔街的许多人来说是个危险的时期,但索罗斯却是个例外。自1969年1月至1974年12月,索罗斯基金公司的股票价值几乎上涨了3倍,从61万美元增长到180万美元。其间的每一年中,索罗斯基金都呈现正增长。而相比之下,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3.4%。1976年,索罗斯基金增长了61.9%,1977年,美国陶氏公司在下降13%的情况下,索罗斯基金增长了31.2%。1977年末至1988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再度决定在技术和国防类股上持有头寸,这在当时是最逆反的观点,因为大多数华尔街的交易员碰都不想碰这些股票。摩根斯坦利的巴顿·比格斯说:“要知道,吉米·卡特总统在谈论人权问题,而索罗斯早在成为华尔街投资者之前18个月就开始谈论那些股票了。”索罗斯责怪自己买得太迟,可是他仍然领先于其他人。1978年,索罗斯基金公司的资产价值增长到1.03亿美元,基金有高达55.1%的投资回报率。接下来的一年,即1979年,索罗斯基金的回报率上升到59.1%,资产价值增长到1.78亿美元。索罗斯的高科技投资策略仍然充满活力,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1979年,索罗斯重新命名基金,叫做量子基金,以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发现的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该原理认为:在量子力学中,人不可能预测到亚原子粒子的行为。这一理论正好和索罗斯的金融理论吻合。索罗斯认为,市场也总处于不确定和不断变动的状态。如果不去考虑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而在出乎意料的事情上下注,就有可能赚钱。索罗斯的基金经营得非常成功,以至于基金根据自己股票的供求关系来收取溢价。

 

  可以想象,如果有人赚到索罗斯那么多钱,人们难免会质疑:他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正大光明的吗?这些年,索罗斯时不时地会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生一些摩擦,但是没有一次发展成为大的阻碍。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冲突似乎很严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索罗斯告上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控告他操纵股票。具体的罪名是民事欺诈和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的反操纵条款。根据原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控诉,1977年10月,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公司公开上市前一天,索罗斯将每股价格压低了50美分。根据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证词,索罗斯涉嫌指示一位经纪人大批地卖掉计算机科学公司的股票。该基金总共持有4.01万股,这位经纪人抛售了其中的2.24万股,占1977年10月11日计算机科学公司当天交易量的70%。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补充说,上市价格是那一天收盘时“人为压低的价格”,每股只有8.375美元。加拿大的非营利组织琼斯基金会报盘,在1977年6月同意公开售出150万股,并且以公开上市的价格将另外150万股卖给了计算机科学公司。这一被指控的操纵行为可能使该基金会损失750万美元。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控诉,索罗斯基金从报盘经理手中购入了15.5万股,以更低的价格从其他的经纪人那里购入1万股。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在上市当天,以及上市后当月稍后的日子里,索罗斯下令买入计算机科学公司的7.5万股,将股价维持在每股8.375美元,引诱其他人买进这只股票。结果是,索罗斯签署了法院的判决书,对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索罗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就此结案。索罗斯认为,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打官司会花费他太多的时间和金钱。1981年某杂志的文章里引用了索罗斯的话:“证券交易委员会不能相信,有人可以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做得像我这样出色,他们想找一些理由。”

 

  如果说,是索罗斯卓越的投资业绩使得证券交易委员会想寻找一些可以指控的事情来陷害索罗斯,这似乎不大可能。更可能的情况是,当局几乎找不到充足的证据来控告索罗斯。索罗斯可能会受到金融诉讼,可能会被认为有罪,可能会被罚款。但是,他的好运始终伴随他左右,在他整个金融生涯中,他没有进过监狱一天。即使他被指控,即使付罚款,这对他的业务并没有什么重大影响。加拿大的琼斯基金会控告索罗斯,声称由于股票价值下降,基金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索罗斯和基金会最终以100万美元和解。这起诉讼并没有使索罗斯退缩,事实上,这对于他的收益没有什么影响。

 

  索罗斯对这一切显得无动于衷,面对众人的指责,他认为自己没有半点错误。索罗斯说,这是一场赌博,当然会有输有赢,因此他强调他没有而且也不会有半点内疚。他说,他无意于让英国人倾家荡产,他只是为了赚钱,他也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他只是正当地抓住了英国政府以及英格兰银行给他提供的机会。这就是索罗斯,一个冷漠的投机者,当他投资的时候,他的思想里不允许他带着任何怜悯之情。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声讨索罗斯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索罗斯对此不置可否:“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我遵守运作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这就是索罗斯,金融投资中冷漠无情的索罗斯。

 

  由此可见,投资大师索罗斯在金融界狙击英镑、炒作亚洲金融风暴等的大手笔让全世界都认识了他。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投资者:投资时一定要理性,千万不要掺加任何东西进去。 


  6.市场没有真正的平静 

  我和我的基金融为一体。我和基金生活在一起,睡在一起……它就是我的情妇。我努力避免失败的恐惧,避免犯错的烦恼。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建议投资者,金融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穷尽所有的信息,所以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样才能追赶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但是,很多投资者尽管很聪明,也有很高的判断力,但是却很难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

 

  索罗斯从不敢将投资看做是人生的一场游戏,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和警惕性,使全身的细胞都处于戒备状态之中,时刻关注着市场的一举一动,按照索罗斯自己的说法就是使自己的“每一根神经都不空闲”。因为他知道风平浪静的市场,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伤害。他还把保持警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要求下属人员也这样去做。

 

  超凡的警觉性是索罗斯不同于一般投资者的特点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变化他都会放到更为宏观的环境中去考察,预测其对投资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他不仅留意外在环境的细微变化,还非常注意重要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不仅明白其表面意思,还注意揣摩所隐含的信息。此外,他还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

 

  警惕意识常常使索罗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他不愿意接受投资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和生理上的痛苦:背痛、腰痛、肩痛。因此,他对风险非常警惕,当这些痛苦给他暗示风险时,他会变得更加警觉,他会对每处细节的变化都认真地研究,对投资工作的每一个层面都考虑周到。而当尘埃落定,一切变化都转化为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他又显得非常从容。

 

  正是索罗斯的这种高度的警觉性,使得他在行动上比别人快半拍,当别人还被蒙在鼓里,不知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已经采取行动,抢占先机;当那些欠缺警觉的投资者还在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索罗斯已经到市场寻找机会;当那些投资者还在盼望着能在股市上捞得更大的利益时,索罗斯已经看出了蕴藏的杀机,快速躲闪。

 

  在市场波动频繁的时候,一些突变可能会刺激投资者的神经,让投资者保持清醒,对外在的异常现象非常关注,生怕错过一次难得的大好机遇或是遇到重大的风险而遭受损失。但是,当市场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时候,投资者就会变得麻痹大意,丧失警惕性和对市场细微变化的敏感性,当机会或风险突然出现的时候变得措手不及,后悔不已。

 

  然而,发出再多的感叹也于事无补。投资者要知道,市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风平浪静,市场是开放的,任何的外在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大到突发的军事政治事件、供求关系的变化,小到金融市场频繁的买入或卖出,都可能激起股市的震荡,使其随时变得波涛汹涌、风高浪急。有时市场越平静,隐藏的变化就越大,就如同暴风雨到来之前的闷热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一旦风雨大作,就有排山倒海之势。

 

  所以,投资者要保持自己嗅觉的灵敏性,摆脱惰性心理,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不仅要注意一些明显的变动,也要注意认真分析那些看似平常的细微变化,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形势的预测。只有这样你才能比别人多一次胜出的机会。如果等到众多的投资者都觉察到市场变化带来的赢利机会的时候你再行动,分到的利润就可能微乎其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及时撤退
对冲基金是个什么货色
索罗斯2
经典投资书籍 世界金融名人杰作推荐
索罗斯清仓阿里巴巴 带你解读金融大鳄投资法则
对冲基金的哲学三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