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入卫国空欢喜

三入卫国空欢喜

——从孔子人生轨迹审视儒学(之十三)

    在楚国边城蔡邑时,孔子为得到楚王任用,不惜丧名辱节地兜售“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谀上歪理,更教导子路为自己吹嘘,吹嘘自己是“发愤忌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物。尽管为跑官使尽了浑身解数,目的却没有达到。然而不死心,又造出楚王欲以书社(地名)七百里土地封赠孔子的谣言,其意图显而易见,为别国争抢孔子制造舆论。用民间口头语表述,撑买家——为的是提高出售率并抬高市价。

    经历了陈蔡之间的窘迫,六十四岁时,孔子因几个学生在卫做官的关系,第三次到了卫国。把跑官要官作为终极目的的孔子,又一次燃旺了在卫做官的欲火,据司马迁说:“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抱着志在必得的强烈欲望,及时抛出了新政治纲领,这反映在他同子路的谈话中。子路问:“卫君站在城门前迎接你执政,你如执政,首先抓什么?”孔子胸有成竹地答道:“必须先正名呀!”即确定上尊下卑,上命下从,各就各位,不得谮越的次序。一句话,要构筑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对土崩瓦解的东周王朝,对礼崩乐坏的颓废局面,子路认为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客气地驳斥道:“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值得恢复?”(原文为“何正正也?”)孔子骂道:“刁野呀,仲由!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以上均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认为不高抬权势者,特别是最高专制者,他们的讲话、纸条就不灵,也难被捧到高高至上的地位而永不动摇。

    他知道日迫西山,来日无多;列国碰壁,机缘稀寥,所以把第三次入卫求官当成最后一掷,赌注当然得下大,在抛出新的政治纲领后,不顾鲁卫国情民意及风俗习惯的区别,又打出颇能拨动卫出公心弦的广告词:“鲁卫之政,兄弟也”(见《论语·子路》)翻译成白话文则是“鲁国与卫国的政务像一对兄弟,没有区别。”潜台词是,“熟悉鲁国的政务,自然就熟悉卫国政务;我在鲁执政有年,如能在卫国执政,当然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了。”

    可惜卫出公并不买帐。孔子入卫后,尽管有学生在耳边嘀咕,孔子仍然未谋到一官半职。就连祖父卫灵公给予的六万斛粟米干俸,也没有再给。

    是否被任用,决定权在卫国君臣,学生的推荐,仅只是推荐而已,孔子,执政的想往终成为黄粱美梦。从不自责永远光荣伟大又正确的他,竟然迁怒于在卫做官的学生,旁敲侧击道:“跟随我经历陈蔡困窘的学生,如今已不在门下了。”(见《论语·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家争鸣:名不正 则言不顺
孔子的卫国情结
​他为了实现抱负四处求职;而他听说要禅位于他,羞愧自尽!
孔子的学生汇总
辉县市第一大贤人高柴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寿圣高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