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史全新解读连载12:德国法西斯如何准备战争--经济篇

第十二章 德国法西斯的经济备战工作

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在美国资本的帮助下,在德国垄断资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德国已经建立起军事工业潜力。因此,纳粹上台后出现的军工生产蓬勃发展的局面乃是“原来方针的继续”。当然希特勒也有“创新之处”,那就是以与魏玛共和国截然不同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军工生产,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彻底转向军事化。德国垄断资本终于在希特勒身上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东西——全面武装德国,重振帝国雄风。

军工大王克虏伯是首批大规模接受军事订货的企业之一。甚至纳粹还没有发出指示,他的企业就以最高速度开始了军工生产。传送装置上输出来的很快由载重汽车变成坦克,前几年浇铸的几千根钢锭立刻变成了炮筒。基尔的几家造船厂已经开始大规模建造潜水艇、扫雷艇和驱逐舰。当戈林宣布恢复德国空军时,克虏伯已经在波罗的海沿岸公开试验新的高射炮了。除了克虏伯外,其他垄断组织也积极协助纳粹政府扩大军工生产。弗利克康采恩协助纳粹政府改组工业以适应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需要。“铁杆粉丝”蒂森受希特勒直接委托,召开了航空工业代表会议,要求各垄断组织要大大增产各型作战飞机——从单座战斗机到大型轰炸机。1933年7月,垄断组织召开会议,就如何改进坦克生产技术、提高坦克生产效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速度,飞机生产就是最好的例子。1931年德国一年只能生产13架飞机,1933年这一数字增至368架,而1935年则增至3183架,其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现有企业很快就无法满足需要。在纳粹政府的支持下,垄断组织开始飞速地建造新的军工企业。在法西斯专政的头三年,有三百多家军工企业投入生产,其中约60家飞机工厂,45家汽车工厂和装甲坦克工厂,70家军事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大炮厂。伴随着新企业的建设,军工生产投资额也急剧上升,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投资无疑是军工生产规模扩张的基础,现在是急剧上升的投资,将来便是急剧上升的武器装备生产。而伴随着军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它的基础重工业也跟着发展起来了。重工业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生产资料,在那样一个重工业为王的时代,那样一个谁的生产资料多谁就是老大的时代,没有重工业这支经济力量的发展,军事工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同时军事工业如果成为国民经济的龙头,这支经济力量也会随之被带动起来的。垄断资本掌控下的强大的德国重工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个龙头,纳粹给它装上了这个龙头,它又生龙活虎起来,萧条的阴云迅速被法西斯的军事工业发展的强风吹散。

经济在危机时期是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而此时在军事工业发展的强风下,又开始出现相反局面:不断扩张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需要不断扩大原料来源,需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需要吸收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为此,纳粹政权以其一贯的邪恶疯狂作风,通过内部挖潜、强迫压榨、巧取豪夺、压缩轻工业规模等多种途径帮助垄断资本解决“难题”。

在解决原料来源方面,纳粹政府的举措既有挖潜方面:寻找国内新的矿藏,寻找代用品,增加进口等;更有强迫方面:向居民强迫回收有色金属,限制民用部门对战略原料的消费等等。

不过在解决资金来源方面,纳粹政府的举措就只剩下强迫方面了,因为上届政府留给它的底子不充裕,国家黄金储备只有九亿马克,根本不够一折腾,于是纳粹以其行事作风就只能靠强迫压榨,靠巧取豪夺。形形色色的苛捐杂税压在了人民头上,五花八门的国债摊派到人民身上。一切被镇压对象,一切被屠杀对象,他们的财产自然也成了纳粹的掠夺对象。

至于廉价劳动力来源,暂时这还不是个问题,因为它随处可见,依靠那市场机制,军事工业发展强风下的经济复苏会迅速找到这个来源。必要时以廉价之报酬强迫失业者从事战备工程。据此纳粹政府可以对自己的“政绩”粉饰一番:资本主义下的失业问题已被成功解决。

经济的军事化发展方向让垄断资本“受益匪浅”,它的资本实力、它的利润实力直线上升,它在主要工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它重新夺回了对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方面的垄断权,它这才感到自己活了过来,看来没有选错人,一切称心如意。

纳粹宣布,“领袖原则”不但要在政治领域实行,更要在经济领域实行。1933年7月,德国经济总会成立,由垄断组织的头面人物和纳粹分子掌控,它是德国“真正的政府”,掌控着德国经济的一切。1934年11月,经济总会和纳粹部长共同制定了所谓“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法”,它将全国产业分为六大经济组、44个部门经济组以及数百个专业组和专业小组,这些组由垄断组织头面人物领导,所有企业都必须加入。强制卡特尔政策继续执行,拒绝加入卡特尔者除了破产别无出路。“股份公司改革法”实行,中小企业该淘汰要淘汰,只有大企业才有存在的必要。资本家对工人拥有无限统治权,大资本家对中小资本家拥有无限统治权。中小资产阶级纷纷破产,人民群众完全被置于少数垄断寡头的压迫和奴役下。不过“鉴于”在经济军事化的驱动下,人民群众的失业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了,而在垄断组织的支持下,纳粹政府时不时给予人民群众一些小恩小惠,德国民众暂时处于逆来顺受的状态下,暂时接受了法西斯给他们的画饼充饥的种种许诺。

“领袖制”经济体制使垄断寡头与法西斯“完美”地融为一体了,法西斯开展经济备战工作因此也愈加得心应手了,是啊,只有充分依靠垄断资本这个统治阶级,战争的事情才好办。经济备战工作究其实质就是如何高效地、一点不落地把全部经济资源动员起来,投入到战争这个巨大的资源消耗器中。

伴随着经济复苏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更深入地推进经济军事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对此,垄断组织积极为法西斯政府出谋划策。早在1933年,经济部长沙赫特对“军事上有重大意义的企业作了精确统计”,制定了“两百种最重要军用物资的生产计划和农业备战计划。”工业家勒西林向希特勒建议,根据“战争不可避免”这一情况出发,采取一切手段准备战争。他指出,“行将到来的战争首先是一场技术战争”,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法本托拉斯则指出未来战争将是一场“需要国民经济全力以赴”的战争,因此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要为备战服务,都要纳入“无所不包的战争经济范围”。它建议有必要设立一个“归严格军事领导管辖的经济组织”,该组织负责“使全体人民,全部生产设备以及一切原料为军工生产服务”。它还建议“对工业和手工业中极为重要的企业以及对农业所有部门早日制定详细的动员计划,”以备战争之需。

另外,发展战争经济的那几条基本原则也很快明确了,即在原料供应上达到自给自足,把工业设施分散到全国各地,大力战争经济生产能力以及采取工业合理化政策提高生产效率,这都是发展战争经济的老生常谈,我们这里就不拾人牙慧解释了。

1935-1936年期间,纳粹又制定了军工生产“四年计划”,该计划是德国战争经济的“起飞和冲刺计划”。希特勒要求该计划实现时,德国“应拥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德国经济“应做好一切战争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经济万年史—226】德国二战时期经济
你知道吗?跟轴承有关的真实故事。
档案揭秘:苏德战争中精英武器和群众武器的对决
6年烧3万亿美元,二战太壮观!对比美国实力,德日输得真不冤!
纳粹德国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致纳粹德国没能研发出核武器的原因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