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史连载:《知否》中祖母为何用"齐大非偶"来形容齐衡不是良配

在电视剧《知否》中一开始给人感觉郎才女貌的盛明兰和齐衡最后却是相爱而不能相守。盛府中很多人都看出齐衡喜欢明兰,但明兰不敢回应齐衡的感情。这除了她自己深知两人身份不匹配之外她最重视的亲人老祖母的意见也非常重要。老祖母在给明兰分析形势时用了一句"齐大非偶"来形容两个身份差距太过悬殊的人不适合联姻。那么"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典故最早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代第一个小霸主郑庄公的太子。话说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励精图治使郑国得以率先崛起成为春秋时代的小霸主。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郑国已连续出了三代杰出的国君,那么接下来的第四代国君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郑庄公有公子忽、公子突、公子语、公子亹、公子婴五个儿子。公子忽作为嫡长子很早就被郑庄公册立为太子。

其实从公子忽的人品和才干来看似乎郑国还是很有希望出现第四代杰出国君的。公子忽早年曾在周王室当人质,回国后很快就展露出过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人品和才干都颇为杰出的公子忽不仅在郑国深孚众望,而且周边邻国也都对他闻名倾慕已久。陈桓公就因为出于对公子忽的倾慕之心把女儿妫氏嫁给了他。本来按当时的礼制应当是由男方向女方提亲,可到了公子忽这儿却是周边邻国都争着抢着要把女儿嫁给他。

当时陈国鉴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怕郑国方面会拒绝,所以还专门请周天子出面做媒才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忽。尽管公子忽和妫氏是双方家长定下的政治联姻,但他们俩的婚后生活却相当和睦。公元前706年齐国在遭到北戎攻击后向郑国求救。郑庄公于是就让太子忽带兵救援齐国。太子忽在此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成功打退了北戎的进发,还俘虏了北戎的两个主将。

等到北戎大军退去后齐僖公亲自当面向太子忽道谢。齐僖公早就听闻过太子忽的大名,如今亲眼见到本人后觉得此人的气度谈吐颇为不凡。因此齐僖公就主动提出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太子忽。按说女方上赶着主动向男方提亲这种事可不多见,不过这种事发生在太子忽身上并不稀奇。齐僖公当然知道太子忽早就成亲了,那么齐僖公的女儿嫁过来到底算妻子还是妾室呢?齐僖公并没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可当时的现实是齐国明显要强于太子忽的原配妻子妫氏的娘家陈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齐国比郑国还要强大。尽管齐国在这次与北戎的战争中表现不佳,但齐国的领土、人口、兵力、粮食产量都远超郑国。很显然齐国君主的女儿嫁过来是不会甘心给别人做小的。齐僖公在太子忽面前极力夸赞自己女儿文姜的美貌。这其实倒不是齐僖公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文姜的美貌在当时是天下公认的。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就描写了文姜的美貌: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这首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意是: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其实这首诗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文姜的美貌的确是天下公认,不过她的声誉可没诗里面说的那么好。文姜与西施、息妫、夏姬被后世并称为春秋时代的四大美女,不过比文姜的美貌更出名的是她的风流韵事。早年的文姜不仅私生活极度混乱,更可怕的是居然和自己的哥哥诸儿有染。文姜和哥哥诸儿私通如今早已被史料明确记载下来,可在当年这其实是齐国宫廷内部的秘密。

那个年代没报纸、没电视、没网络、没手机。文姜和哥哥私通的事要从齐国传到郑国需要很长的时间。再说当事人又是国君的儿女,那么谁敢不要命传播这种事呢?另外文姜在被郑国的太子忽拒绝后嫁给了鲁桓公。鲁桓公即使对文姜婚前的风流韵事有所耳闻也必然没当回事,否则他也不可能迎娶文姜过门啊。连离齐国更近的鲁国都不敢确定文姜在婚前那些风流韵事,那么远在郑国的太子忽就更不可能知道这些事了。

太子忽尽管并不知晓文姜婚前混乱的私生活,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就拒绝了这桩婚事。"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典故就来自于太子忽拒绝齐僖公的说辞。当时太子忽对齐僖公说的是:“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太子忽这其实是在委婉地解释自己的择偶标准:齐强而郑弱,所以这桩婚事门不当户不对。攀高枝并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讨了个没趣的齐僖公只好作罢,可没想到跟太子忽一起来齐国的大臣祭仲却认为太子忽做得不妥。

祭仲曾劝说太子忽:“您的父亲妃子多、儿子多。大家都觊觎着国君的位子。您如果没强大的外援做靠山就很难继承王位。即使继承了王位也难以稳定。您一定要娶齐僖公的女儿为妻。有了齐国这样的大国撑腰,那么您的国君之位就有了保障”。古人三妻四妾本是平常之事,可公子忽为什么却要拒绝齐国这样强大的外援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公子忽应当不是因为知道了文姜的风流韵事才拒绝的。

鲁桓公面对同样的情况毫不犹豫就娶了文姜。由此可见文姜的那些风流韵事至少在当时还没传得天下人尽皆知。如果公子忽并不知道文姜的风流韵事,那么为什么要拒绝这桩婚事呢?姑且不说文姜是当时天下公认的美女,光是通过这桩婚事结交齐国这样的外援就是足以令许多人心动的政治资本。首先正如上文所说文姜要是嫁过来是不会甘心做小的,那么公子忽的原配妻子妫氏又如何安置呢?

公子忽既不愿因此委屈了结发妻子,也担心文姜嫁过来后会造成郑国后宫的夺嫡风波。公子忽回国后父亲郑庄公曾询问他拒绝齐国联姻的原因。公子忽回答说:“齐国是大国。齐国的公主嫁过来是不会甘于屈居人下的。齐国公主先是会要求当正室夫人,接着又会要求册立她所生的儿子当太子。如果郑国方面不从就会依仗娘家的势力干涉郑国内政。这不是娶妻,而是娶了一位活祖宗回来”。

接着公子忽进一步阐述:“我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守护郑国。迎娶大国公主是能获得外援,可也会为大国干预我国内政大开方便之门”。从公子忽的这番表述可以看出他其实有着相当强烈的独立人格意识。公子忽不屑于为自己找外国靠山,因为一旦需要依靠别人也就意味着受制于人。如果迎娶齐国公主对公子忽意味着可以获得强大的外援,可与此同时他需要在爱情和政治两方面都做出牺牲。

既然齐国公主不会甘心做小,那么就得废黜结发妻子妫氏的正妻地位。同时一位大国公主嫁入郑国意味着齐国可以很方便地插手郑国的内政事务:首先齐国公主嫁过来以后是要当正室夫人的,等到将来太子忽继承君位后就是国君夫人了。届时国君夫人作为六宫之主可以干预包括君位继承在内的所有后宫事务。如果这位国君夫人再与娘家来个密切配合,那么除了可以干预后宫事务之外还可以插手郑国的内政外交。

有着相当强烈独立人格意识的公子忽不能接受这样的不平等婚姻,所以他毫不犹豫就拒绝了这桩婚事。公子忽用这种方式保住了自己的爱情,也借此杜绝了齐国干涉郑国内政的可能。那么公子忽这种抉择究竟对不对呢?这得看你从哪方面去衡量了。公子忽在这件事上展现了他宁折不弯的独立人格意识,不过也正是这件事最终间接造成了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公子忽拒绝齐国的联姻实际上使他得罪了两个人。

一个是提亲被拒绝的齐僖公,一个是建议不被采纳的祭仲。等到郑庄公去世后太子忽继承了君位(是为郑昭公),可他的二弟二弟公子突却在宋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祭仲这时也跳出来和公子突里应外合把郑昭公给赶走了。这时的郑昭公才发现自已没强有力的后缓是很难坐稳君位的。郑昭公逃到了岳父的陈国,可陈国却不敢收留他,所以只好又逃到卫国。公子突在祭仲和宋国的支持下夺取了君位(是为郑厉公)。

公元前697年郑厉公在和祭仲的权力斗争中落败而被迫逃亡。这时祭仲又重新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然而仅仅两年后郑昭公就被大臣高渠弥暗杀。从此一蹶不振的郑国再无郑庄公时代的存在感。据《毛诗序》记载: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娶,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这段记载说的是郑国人曾作诗讽刺公子忽说:齐国那么好的女儿你不娶,还说什么“齐大非偶”。结果怎么样?被驱逐了吧?

如此看来郑昭公当年不娶文姜似乎是错误的,然而当时的郑国人其实并不知道文姜的真实情况。如果郑昭公当年娶了文姜其实也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就在郑昭公死后的第二年文姜的丈夫鲁桓公因为发现了文姜与哥哥诸儿通奸的事实而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郑昭公当年的选择是否正确已说不清了。不过“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就从此流传下来了。这个成语有个近义词“门高非偶”就是指的门不当户不对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子拒绝大国公主,转眼娶了小国公主,数年后再次拒绝大国宗室女
齐大非偶
一个女人的韵事
齐大非偶之殇,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二十六:文姜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