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史第三卷18:二战中的大西洋海战

第十八章 大西洋海战的继续

第一节 形势剧变

好了,穿插介绍了美国的战争准备,我们还是回到甚为艰难的大英帝国。那么,送走了激烈的不列颠空战,明了了英国的战争定位,现在我们要再次回到英国战争方向上的那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击大英帝国生存根基的大西洋海上战役。敌人狂轰滥炸,要把英国炸成瓦砾,丘吉尔不畏惧,敌人一次次威胁说要登陆入侵英国,丘吉尔也不畏惧,大西洋上的破交狂潮再起,他不能不畏惧了,不能不害怕了,这是一场要砸大英帝国饭碗的战争!生存的饭碗都没了,谈何战争!

上面我们说了,西欧战役后,大西洋海上形势剧变,变得极其有利于法西斯而不利于英国。经此一役,法西斯德国一下子就提升了自己出入大西洋的能力,一下子就与大英帝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前大英帝国总是压它一头,现在轮到它压这个老大帝国一头了。1940年4、5月间,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参与挪威战役而损耗巨大,处于休整状态,不过这位潜艇司令没闲着,密切关注着西欧战役,尽管这场战役他参与不上,但他算计着这场战役的胜利能他带来什么利益。而战役一胜利,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那块期待已久的地方——法国大西洋海岸,这是一块“好地方”呀,一应俱全,他决定把法西斯潜艇作战基地从德国全面前移到这里,法西斯潜艇新的出发阵地就这样明晃晃地亮在英国海军和它的海运力量面前。

尽管邓尼茨手中掌握潜艇没有增加多少——增加数减去损失数仍然是五十多艘的水平,但基地的前移、航程的缩短提高了潜艇使用效率,使他可以集中更多的潜艇于战斗中,实施他那期待已久的破交“神术”——“狼群”战术。他的潜艇部队将更加自如地巡弋于辽阔的大洋上,展开高度机动作战,一旦某艘潜艇发现目标,将立即通知潜艇指挥部。在法国西海岸的潜艇指挥部里,邓尼茨率领他的岸上指挥力量搜集各方情报,分析研判,掌控全局,负责潜艇部队的战役战略展开。邓尼茨一旦接收到某艘潜艇发现目标的信息,立刻部署力量向目标地区集中,这一集中一旦到位,一场吨位“屠杀”就在所难免了,而邓尼茨剩下要做的就是在指挥部里坐等胜利消息的到来。

百十年来,大英帝国海上纵横驰骋,何人像此时这样敢对它封锁?何人敢紧紧卡住它的海运脖子?真是时移世易,那支看似强大的舰队面对这从未有过的危机,竟如此地应对无力。法西斯夺占了欧洲大陆,冲到了大西洋海岸,敌人水下的、空中的、水面的威胁四面八方向它袭来,它被包围了。对一个海运大国来说,海洋不再是它自由驰骋之地,而成了它举步维艰之地,这无疑是一个严重冲击其经济生活和生存根基的事实,英国将在最艰难的条件下维持它的生存。这是一场生存之战,耗时耗力,效果却未必佳,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罪恶的侵略者肆意破坏他人航运终有受到惩处的那一天。然而敌人作为“魔高一尺”者付出的代价是多少,而自己作为“道高一丈”者付出的代价又是多少,这是两个严重不相称的东西。法西斯潜艇部队没有什么如有神助的高明之术,都是生在地上的人,何有差别?于是这又回到了大英帝国战略负担沉重的那个老问题,又回到了少数人压迫大多数人的帝国主义世界的本质,又回到了享受和付出严重不相称的这个不公正世界的本质。人民创造出来的东西本质上由人民共同享有、共同保卫,少数人独霸和独享是不可能的。还是孙子兵法说得好,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家大业大而千疮百孔的大英帝国只能给敌人造就“可胜”之机。好了,废话就不说了,还是回到实际,看看过去行之有效的护航运输队能否应对新出现的破交“神术”。

第二节“狼群”出击

一、1940年5-12月

1940年7、8月间,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全面向法国西海岸转移,潜艇的补给基地、维修基地和指挥中心全部安置在这里(洛里昂),这里潜艇维修能力很强大,基本上不再依赖德国本土,而本土的力量全部集中于潜艇建造,这是邓尼茨的第一个算计。他的第二个算计是,有了这个基地,潜艇出动效率提高了,到战争爆发一年后的1940年9月1日,他手中握有的潜艇依然是57艘,这些潜艇可用于作战的是27艘(其余用于后备力量的训练),出动效率是每1.84艘——而之前是每2.35艘——作战潜艇有1艘在海上活动,而实际参战的潜艇是8-9艘。虽然他很不满意这些可怜的数量——与他300艘潜艇的目标相去甚远,但实施“狼群”战术已经具备了物质基础。

不过,5月中旬他重新派潜艇出战时,并没有马上实施这一战术,因为一个多月没出战了,敌情不知有什么改变,需要重新查明。历经挪威战役和西欧战役,英国海军损失不小,护航力量薄弱了,通往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继续是它的主要航线,不过由于敌人占领了欧洲大陆,冲到大西洋沿岸,原来繁忙的西南海岸港口(爱尔兰以南)现在不敢用了,就剩下西北海岸的港口还在将就使用,这是唯一远离敌人威胁的地区,因此具体航运路线进一步北移(从爱尔兰南边移到北边)。

情况明了后,6-8月份,潜艇的出动规模上升,英国海运的损失很快上升到27万吨以上的规模,不过由于战斗力量毕竟有限,邓尼茨的部队始终没有获得一次展示“狼群”战术的机会。9月20日,普利恩的U-47号潜艇发现一支英国护航运输队并紧紧跟踪,与此同时,邓尼茨马上调动力量向目标区域集中而来。21-22日夜,“狼群”战术终于“开荤了”,5艘潜艇对护航运输队展开猎杀,11艘船被击沉,使英国9月的损失一下子上升到32万吨的高位。由寥寥数艘舰艇保卫的护航运输队根本不是“狼群”的对手,夜间突然而来的四面八方进攻会迅速打乱护航运输队的秩序,护航舰艇基本上是顾左顾不了右,顾前顾不了后。

10月18-19日,8艘潜艇连续实施“狼群”战术,攻击了三支英国护航运输队,取得了击沉38艘舰船的战果,而自己却无一损失。9、10两月是潜艇战的一个高潮,英国分别损失船舶32万吨和30万吨,如果加上同盟国和中立国的损失【注1】,则两月损失均为44万吨。11月,由于大批潜艇需要回港补给,“狼群”战术暂未实施,不过英国继续保持30万吨的高位损失,而加上同盟国和中立国,总损失降到37万吨。12月1日,U-101号潜艇又咬住了一支护航运输队,随即便是一场“狼群”猎杀,10艘商船被击沉。不过,12月份,英国的损失有所下降,变成了26万吨,总损失则降到35万吨。【注1:这里所谓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舶损失也是与英国有关的,这些船舶虽不是英国名下的,但肯定是为英国服务甚或为英国控制的。】

最后,1940年5-12月的八个月时间,英国损失舰船211万吨(包含同盟国和中立国,总损失324万吨),是之前八个月损失量的三倍。条件一改善,战果成倍增长,这是狼入羊群的战争,它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邓尼茨只恨狼太少,不能把这太多的羊吃掉。

二、1941年

1941年上半年潜艇战战果虽然赶不上1940年下半年,但依然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期。1-2月潜艇部队共击沉船舶32万吨,战果不大。3月份,邓尼茨调整了部署,将主力北移至冰岛以南海域,很快就发现一支护航运输队,随即便是“狼群”猎杀,击沉其5艘商船。不过,后来有5艘潜艇莫名其妙地失踪于这一海区【注1】,闹得邓尼茨心情不悦,于是决定离开这里,再次向西南方向转移——这就进一步远离英国海域。4月2日,进入新海区的潜艇发现了一支护航运输队,立即展开“狼群”攻击,击沉敌商船10艘。3-4月,由于不断的机动作战,潜艇部队的战果再次回升到49万吨的水平。【注1:这五艘潜艇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普利恩的U-47号,失踪原因不详,邓尼茨说这“纯属偶然”,跟敌人没关,丘吉尔说这是英国海军的战果。】

进入5月份,英国以西的北大西洋海区昼长夜短,敌人白昼空中警戒加强,不断压缩潜艇夜间攻击空间,不过“饿狼”们依然对护航运输队进行了两次集群攻击,击沉商船14艘。北边形势虽“不利”,南边却出现了一块“肥肉”。非洲沿岸的弗里敦海域是来自好望角和南美的英国商船的集中地,商船在此会合后或组成护航运输队或单独北返英国。经过周密准备,邓尼茨的部队来到了这里,随后一场大规模的吨位“屠杀”开始了,7艘潜艇取得了击沉商船74艘的巨大战果,于是5-6月潜艇部队的战果进一步飙升至63万吨的水平。

1941年下半年,潜艇战战果开始急速下降。一方面潜艇没增加多少,另一方面潜艇部队却“诸事缠身”,一部分潜艇不时离开大西洋,时而被调往地中海,解决那里的危局,时而被调到侵苏战场,襄助陆军的行动。邓尼茨对此很不满意呀,潜艇部队留在大西洋战场,积极打击英国,掐断英国的命脉,这才是正事,才是本业,离开这里,就是在浪费潜艇部队。7、8两月,从格陵兰到亚速尔的广大海区,只有零零散散的8-12艘潜艇,它们若散得太开,则无法实施集群攻击,若聚拢起来,则不易发现敌人。而敌人也在改进自己,航线更隐蔽,空中警戒不断加强,压缩潜艇活动空间。

潜艇数量不足始终是邓尼茨最大的恨。在辽阔的大洋上作战,搜索和发现敌人是难点。在邓尼茨的理想世界里,潜艇部队一方面要撒开大网,搜索和发现敌人,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一定密度,以便及时聚拢部队实施集群攻击。然而法西斯统帅部暂时无法帮邓尼茨“解释春风无限恨”,它只能把钢产量的5%分配给海军,而尽管潜艇已确定为发展重点,海军仍把一部分资源用于水面舰艇的建造和维护,于是潜艇产量只有几艘、十几艘的水平,远低于预定的29艘或25艘的水平。

邓尼茨的另一个想法是让飞机充当潜艇部队的耳目,以其高机动性在广阔的海域展开搜索,以提高发现敌人的概率,提高潜艇部队的作战效率。邓尼茨的想法是很多的,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能否实现就要看他的统帅部给他分配多少资源了。1941年空潜协同展开了,但是分配给他的飞机数量少,航程短,且没有经过专门的空潜协同训练,持续跟踪目标能力差,报告目标位置常常有误。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数量和航程虽然没有解决,但空潜协同问题算是获得部分解决。7、8两月,在爱尔兰南部海域,在航空兵的配合下,潜艇对来自直布罗陀的护航运输队展开一系列攻击,取得一些战果,不过这一地区不是海运“肥肉”区,最终这两个月击沉数量急速下降到17万吨。

9月份,重返北部,改进战术,把潜艇编成2-4个群,“以侦察幕【注1】的形式用比平时稍高的速度横扫辽阔的大西洋”。战果有所回升,潜艇部队先后遇到四支护航运输队,击沉46艘。其中一支运输队由10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保卫,但依然未能阻止“狼群”的攻击。由此,这个月战果又上升到20万吨。1941年最后三个月被邓尼茨称之为大西洋潜艇战的“萧条期”,英国在大西洋方面的总损失30多万吨,英国航运在1941年结束时算是获得了一点喘息之机。【注1:侦察幕乃潜艇术语,大概是指潜艇部队以一定队形,顺着某一方向,在广阔区域展开侦察。】

最后,1941年英国航运的全部损失为283万吨,如果再加上盟国和中立国,损失规模则高达419万吨。

三、英国的应对

下面我们再看看,面对敌人之凶狠残酷,英国又将如何应对。保护海运命脉,英国是要采取措施的,但从敌人不断上升的战果来看,它基本上又是束手无策的。传统的护航运输队越来越无力应对敌人新的攻击方式。英军驻扎冰岛后,北大西洋护航范围进一步延伸到西经35度,在纽芬兰建立基地后,并在加拿大海军的协助下,英国算是实现了北大西洋航线的全程护航,但兵力薄弱,护航无济于事。只好靠不断变更航线,东躲西藏,勉强维持航运。决心加大力度生产驱逐舰等护航舰艇,但光靠水面舰艇很难应对神出鬼没的“狼群”攻击。“变卖家产”从美国弄来50艘老旧驱逐舰,但这一举措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当然保护航运的有力措施还是开始实施了。丘吉尔亲自担纲的大西洋作战委员会成立了,将全面领导这场作战,分析研判形势,协调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改善海运状况。航空兵开始加大力度参与到护航行动中,原属空军的海岸航空兵归属海军,实现海空协同护航。事实正在表明,航空兵具有很大的反潜战潜力,其高机动性可以在广阔海域搜索打击潜艇。而法西斯潜艇部队越来越惧怕反潜航空兵,飞机一来,它就必须马上下潜,将自己猫起来,这大大降低了它的机动性【注1】。特别是英军驻扎冰岛后,其航空兵行动有效性提高了不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敌潜艇部队的作战空间。【注1:此时的柴电动力潜艇性能还很差,水下不但航行慢,而且航程短,因此下潜只是躲避攻击的手段,而非常规行动方式,潜艇部队更多的时候——包括实施攻击——还是在水面行动,而飞机正在成为这一行动的克星。】

这里特别提一下,开战以来,英军实际上还没有一款正儿八经的反潜飞机,自己造的飞机或者是反潜用侦察机(“安桑”和“桑德兰”式),或者是老朽的双翼机(“维尔德比斯特”式),或者是从轰炸航空兵那里调来的旧式轰炸机(惠特利”、“汉普顿”、“惠灵顿”等型号)。在英军内部,海军和空军还有争夺航空兵资源的倾向,而统帅部倾向于把更好的飞机安排给空军。英国的反潜飞机更多的是来自美国,这包括战前已订购的“哈德逊”式飞机和目前小规模装备的“卡塔林纳”水上飞机和B-24“解放者”轰炸机,B-24将成为反潜的理想飞机,它航程远,载弹量大,不过目前装备规模很小,还不成气候。另外,搜索潜艇的机载雷达已投入实战,但还不够先进,更先进的雷达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

在反潜舰艇方面,英军装备的驱逐舰、护卫舰等诸舰艇在航程、武备等方面其实也不是特别适合反潜,新式的专用反潜舰艇在谋划中,真正投入使用将是1943年以后的事儿,因此目前的舰艇还得将就着使用。舰载雷达方面比较落后,过去比较注重防空雷达,开战后才考虑防潜雷达的事儿,新的防潜雷达参照机载雷达设计,性能还很差。另外,1941年下半年,第一艘商船航母“奥达城”号【注1】投入使用,显示出优越的反潜性能,尽管英军舰载机不甚先进,但对付潜艇还是绰绰有余。【注1:商船航母是由商船改装而来,专门用于护航的航母。】

另外,护航反潜行动也有了自己的专门指挥部,这个指挥部设在利物浦,负责收集敌潜艇情报,研判敌潜艇行动,协调海空力量,指挥护航行动,总结护航的经验教训,提高护航的水平。而英国与加拿大已经形成一体护航体系,与未参战的美国也正在建立这样的体系,从英伦三岛的西海岸经冰岛、格陵兰岛到加拿大和美国的东海岸,正在形成一个完善的海空基地网来从事这场护航战争。另外,在一次打击敌潜艇行动中,英军还缴获了敌密码机,这为破译敌无线电通信,掌握敌行动意图,提升英军指挥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敌潜艇部队也在不断破译英军的无线电通信,获取护航运输队的相关信息。

好了,到1941年底,战争进行了两年多,英国的护航体系算是有型了,尽管这个体系还不能有效保护航运。两年来,英国的吨位损失已经高达568万吨【注1】,如果加上盟国和中立国,则更接近900万吨,其中由潜艇造成的损失占53%。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损失,英国是深深地吃不消了。根据丘吉尔的回忆录,1940年英国及其同盟国(含美国)共生产船舶122万吨(其中英国78万吨),而吨位存量依然净减了319万吨;1941年生产船舶198万吨(其中英国117万吨),吨位存量继续净减242万吨,两年时间共净减了561万吨,照此发展下去,危险不远矣。【注1:此处所谓的吨位损失是包含一切的损失,不但包括航运中的损失,还包括作战中的损失,不但包括大西洋上的损失,还包括在别的海域的损失,当然大西洋航运中的损失是主要的。】

而除了吨位损失,航运效率的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定期、定点的护航运输本身就是低效率的运输,而在敌人威胁下这种运输还时断时续,很不稳定。大部分港口不敢使用了,西北沿岸的利物浦成了英国对外联系的主要港口,大量的进口物资等待进入这个港口,大量的物资等待装卸上岸,大量的物资等待离开这个港口运到需要它的地方。除了沉入海底损失掉船舶外,还有大量船舶损伤而等待修理。一切都是不足的,一切都是紧张的,六千万吨进口变成了三千万吨,而实际进口还难以保证达到这一水平。甜日子过惯了,如今要过苦日子了,安而忘忧的话就不说了,历史常常重演这一幕。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美国帮助英国护航的一些行动。之前我们说了,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决定以非交战国身份参与到英国的护航行动中,这一决定随后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了:一是美国开始给英国提供护航的武器装备(军舰、飞机等);二是在格陵兰、冰岛建立军事基地;三是用美国船厂修理英国受损商船和军舰;四是扩大船舶生产,援助英国航运;四是宣布安全区(即之前所谓的美洲中立区)扩大到西经26度,依托这里海空军基地(包括英国转让给它的基地)加强安全区的巡逻,与英国海军秘密约定,一旦在安全区发现德国舰艇,将及时通报。

尽管美国是非交战国,但一旦参与进去,就难免与法西斯潜艇擦枪走火。个别美国军舰跟踪法西斯潜艇,为英国航空兵指示目标,法西斯潜艇则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不时将其击伤甚或击沉。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就差捅破宣战这个窗户纸,但是美国军政当局还是不打算捅破,而法西斯德国就更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它的侵略方向指向美洲还远着呢,它巴不得美国这样做。

在英国增加了一个还不能作战的准盟友之时,法西斯德国在大西洋战场上则增加了一个可以作战的盟友——意大利潜艇部队。1940年10月,意大利27艘潜艇(后增至40艘)来到大西洋,协助打击英国航运,这颇让邓尼茨高兴了一阵子,潜艇一下增加这么多,他的“狼群”战术可以获得更有力实施了。然而,磨合了一段时间,邓尼茨很快发现这位盟友根本不是实施“狼群”战术的材料,它还遵循传统单打独斗的战术,各方面的素质跟自己的得力干将相比差远了。于是邓尼茨只好把这支部队安排到次要战区单独作战,尽管战果赶不少自己的部队,但还能发挥一些作用。

最后,我们再简要说一下英国海军的总体部署。驱逐舰、护卫舰等这些中小舰艇主要用于护航,那么战列舰、航母、巡洋舰等这些主力舰只在西欧战役后干什么呢?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它们的任务也沉重起来:一部分力量继续留在英国本土,继续警戒敌水面舰艇冲入大西洋,从另一个方面保护英国航运;更大一部分力量被部署在了地中海这个新战场;还有一部分力量参加护航运输,但是它们一般不参加普通护航运输,而是参加军事护航运输。西欧战役后,战场扩大了,北非、中东和巴尔干也先后成了战场,英国必须向这些地区不断运输兵力和军用物资。对军事运输的护航当然要强大得多,邓尼茨的部队一般不敢打这种护航队的主意,它只能对付防御薄弱的老百姓运输队,尽管之前我们也看到它击毁航母和战列舰的战绩,但那都是个案,长期持续不断的打击那就是自找死路了。之前的挪威战役和西欧战役涉及到大量的海军兵力调动和军事运输,但我们基本看不到潜艇发挥作用的影子。事实上,邓尼茨一开始就把大西洋战役定位为经济战而非军事战,目标直指敌人的生存根基而非军事实力,这是由敌我特殊客观形势造就的特殊战争。

第三节 其他手段

1940年5-12月和1941年,法西斯德国继续多重手段并用打击英国航运。1940年和1941年,航空兵迅速成为打击英国航运的第二大户,两年时间共造成英国航运损失155万吨,在英国敦刻尔克撤退中,在近一年的不列颠之战中,法西斯航空兵大规模破坏英国沿海航运。尽管邓尼茨一再抱怨航空兵没有很好协同他的作战,但1941年当潜艇战果下降之时,航空兵以近百万吨的战果弥补它的不足。1941年下半年侵苏战争爆发,法西斯空军转向东线,航运打击战果急速下降。1940年和1941年,水雷造成的航运损失为73万吨,重要性相对下降。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水面舰艇对英国航运的打击,两年时间这一打击对英国、盟国和中立国造成了100万吨的损失,在诸打击手段中位居第三位。应该说,法西斯水面舰艇部队是最容易对付的一支力量,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英国水面舰队任务沉重,对敌水面舰艇进入大西洋的警戒薄弱了,这些舰艇一批接着一批地进入了大西洋。而它们需要休整或遇到不利形势,也无需再次跨越危险的英国北部海域回到本土,仅需进入法国西海岸港口即可,这里成了它们最佳的“避风港”。

1940年10月,“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出海,11月重巡洋舰“希佩尔”号出海,1941年1月,那两艘珍贵的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号也成功闯入大西洋,另外还有7艘辅助巡洋舰(商船改装而来)活动于大西洋。总体来说,这些舰只继续活动于广泛海域,高度机动作战,或北大西洋,或南大西洋,或进入印度洋甚至太平洋。它们行动高度小心,打了就跑,不敢停留在某一区域长期作战,作战能力远不如潜艇。最后这些舰只在1941年或再次返回德国本土,或停在法国西海岸伺机而动。

第四节 追歼“俾斯麦”号

大概看到上面几艘军舰出海比较顺利,法西斯海军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刚服役不久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出战,进入大西洋。标排4.1万吨、拥有8门380mm主炮的“俾斯麦”号终于震撼登场了。不过,我们的大英帝国也不会老惯它毛病,不会让它的水面舰艇一再进入大西洋,更不会让这位“俾斯麦”进入大西洋。实际上,英国海军一直都很关注“俾斯麦”号的动态,也得到了其准备进入大西洋的消息,它早已部署兵力,严阵以待。

5月22日,“俾斯麦”号率领“欧根亲王”号巡洋舰离开挪威海岸并驶向丹麦海峡,其意图被英国海军部迅速侦知。此时英国海军有2艘战列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率7艘驱逐舰离开斯卡帕湾,正向丹麦海峡驶来,总司令托威将军率领2艘战列舰(“国王乔治五世”号和“却敌”号)、1艘航母(“胜利”号)、4巡洋舰和7驱逐舰随后跟进中,与此同时,直布罗陀的H舰队(包含“皇家方舟”号航母和“声望”号战列舰)、在大西洋上活动的多艘军舰(包括“罗德尼”号等3艘战列舰)也在北上中。一场新的海上围追堵截行动又开始了。23日晚间,“俾斯麦”号刚一进入丹麦海峡就被巡逻的英舰发现,随后便与赶来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遭遇,一场战列舰炮战展开了,数百毫米的大炮惊天动地。最后的战果是,“俾斯麦”号将4万吨的“胡德”号击沉,将刚服役的3.5万吨“威尔士亲王”号击伤,当然自身也伤得不轻。

敌舰如此凶狠,打败其两艘战列舰,英国海军部发了狠心,一定要将其拿下,各路人马加速靠拢,缩小包围圈,“俾斯麦”号则加速南逃,试图冲往法国西海岸。24日晚间,“胜利”号出动9架鱼雷机对“俾斯麦”号进行了二次攻击,一枚鱼雷将其击中,不过未造成什么伤害,它继续前进。26凌晨的时候,“俾斯麦”号突然摆脱英舰的雷达追踪,使其各路追击人马一度迷失方向,英军统帅部焦虑万分。茫茫大海,一旦丢了敌人的踪迹,要想再发现它就难了。

不过,功夫最终不负有心人,胜利希望即将化为泡影之时,26日上午,几架正在巡逻的水上飞机和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鱼雷机先后发现了敌舰踪迹,它正在向东航行,目标应该是法国的布雷斯特港,离该港还有七百海里。各路人马立刻向这里靠拢,不过形势有些不利于英军,一些军舰特别是关键性的“国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被敌人甩在了后边,只有H舰队和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还能截住它。此时“皇家方舟”号航母再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6日晚间时分,15架鱼雷机再次对“俾斯麦”号发动了攻击,这次是致命性的,一下子打得它失去控制。随后的行动也就没什么悬念了,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一场炮战在27日上午展开,10点40分,“多塞特郡”号巡洋舰用鱼雷把这艘造价高昂的庞然大物最后送入海底。

英国海军总算在大西洋上扳回一局,虽然不具有决定性,但绝对可以振奋一下士气。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战争有时候打得不是一把力而是一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扯淡网 >> 世界博览 >> 解密大西洋之战(中)
大西洋的海狼:二战中的德国潜艇部队
二战德国潜艇被击沉,英国军舰不记仇,主动施救爬出的德国水兵
二战决定性战役:德国对同盟国补给线的潜艇战
一战被俘的德军中尉:分析出破局之道,促成了二战的“狼群战术”
德军潜艇凭借狼群战术把英国搞得差点崩溃,两天击沉38艘商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