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史第三卷20:北非战场开始-隆美尔的到来

第二十章 北非战场的开始(二)

第一节 第三回合:隆美尔登场

意大利法西斯在非洲一败涂地,“办事不利”,引起了德国法西斯的不安,它就不能不提前介入了,不能不把它的侵略计划调整一下,以适应新情况。尽管在这场奴役世界的侵略大业中,意大利法西斯更像是个累赘,但也不能不“帮一把”,红花还得绿叶配着,自己打主场,旁边不能没个帮腔的,侵略者的反动声势不能不壮大。德国法西斯介入地中海地区,使这里的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它的介入主要分三个方向:巴尔干、地中海和北非,其中对巴尔干投入大量资源确保立刻见效,在地中海投入空军和少量潜艇,在北非只投入一点资源,保住现有阵地即可,同时又向北非投入了一员虎将——隆美尔,而隆美尔是不会让自己的方向甘居人后的。

应该说,对德国法西斯介入地中海地区,丘吉尔和他的统帅部是有预见的。尽管英军战绩辉煌,但只是打败了法西斯内的“二流人物”,还没和“一流高手”过招呢,因此这一战绩对地中海总体局势的影响是有限的。既然法西斯德国介入方向有三,英国的对抗也得在三个方向展开,法西斯的主要方向是巴尔干,而英国也把它的主要方向选在了这里——确切一点说,是以前没有很好地关心这一方向,现在有必要分出一些资源对这里给予更多的照顾,因而给人的感觉这里是主要方向。

关于巴尔干的情况。1940年10月间,意大利法西斯在非洲扩张的同时,在巴尔干也动手了,它纠集一批人马入侵了希腊,不过在希腊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也被打得大败而归,侵略未能取得进展。当然,丘吉尔没有因为敌人入侵失败而打算无所作为,他还是觉得英国在巴尔干要有点作为,中东司令部得派出力量支援一下这里。身处战争中的大英帝国不能拿出点力量支援别人,拿出点成就给别人看,就不能把大家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就会让法西斯的气焰更加嚣张。

不过,素来清静无为的中东司令部最初对援助希腊不感兴趣,而丘吉尔也没有硬催着这样做。1941年1月,北非战局顺风顺水,丘吉尔则再提援助希腊之事,这次催得就比较紧了,他认为北非战线不易推进过远,应适时停止,而重点要转向巴尔干。不过当英国试探要给予希腊援助时,却遭到了后者的拒绝。希腊怕“烧香引来外鬼”:别因为接受了英国少得可怜的援助,就引起德国法西斯的“关注”而惹火烧身。

进入2月份,情况开始变化,丘吉尔和伦敦统帅部对巴尔干的局势越来越担忧——德国法西斯已经将周边国家一一收归麾下,一步步逼近巴尔干,他们对中东司令部的催促也越来越紧,并派出“钦差大臣”艾登亲赴中东全权处理援助希腊和巴尔干其他国家事宜。此时中东司令部大概也感受到了威胁,遵从最高统帅部指示,与艾登共同行动,开始转向援助巴尔干,随后便开始了实际行动,援军缓慢地开赴巴尔干前线。当然,对大英帝国来说,决心诞生并不意味着决心的坚定。大家一方面在趋近共识,一方面又在“不辞辛劳”地计算着这一行动会承担多少风险,会带来什么收益。不断的犹豫、经常的动摇总是伴随着行动的过程,当它把稀稀拉拉的几个兵派到希腊前线时,敌人的进攻再次猛然而来。

好了,巴尔干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现在再回头看看北非的情况。1941年3月间,中东司令部已经握有形形色色部队35万以上,当然大部分是不能投入战斗的部队,于是派往希腊的四五万部队只能靠削减北非前线的部队来满足:第6澳大利亚师被派往希腊,其北非前线的位置被训练和装备均不足的第9澳大利亚师接替;第7装甲师倒是没有派往希腊,而是因装备损耗严重调往后方休整,当然中东司令部也不舍得把这支劲旅调往风险巨大的希腊战场,其位置则由新到的第2装甲师一部代替。另外,指挥北非作战而战功卓著的奥康纳将军也回后方休假,经验不足的尼姆将军成了北非战场新的指挥官。中东司令部也知道德国人到了北非,但是韦维尔将军认为他们没几个月时间是不可能准备充分,于是北非前线就产生了一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感。

隆美尔2月6日被任命为北非前线的指挥官,法西斯统帅部分给他的作战资源是两个师——第5轻装师和15装甲师,由于运力有限,这两个师四五月间才能全部来到北非,法西斯统帅部赋予隆美尔的任务是守而非攻,守住北非这最后一块阵地即可。12日,隆美尔来到了的黎波里,来了他就没闲着,一面要求意军停止撤退,制止英军的攻势,一面侦察地形,了解情况,寻找哪里适合作守住这最后一块阵地的地方,同时开始全面接管北非法西斯军指挥权,无能的意军将领只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拱手让给这位德国将军了。隆美尔是不会接受只守不攻的任务,也不会等到他的部队都到齐了才行动,3月底,他手中只有1个德军坦克团和两个德军营(侦察营和反坦克营),还有两三个意军师,就靠这些力量,隆美尔开始了他的冒险行动。

说冒险其实也没有冒险到哪去,当3月31日开始进攻时,他只想达到一个有限目的,即占领关键点阿盖拉(艾阿格海拉)和梅尔沙隘道,以为5月份部队到齐后全面进攻做准备。不过当他31日占领梅尔沙隘道和4月1日占领艾季达比耶后,他改变主意了,他发现英军明显打得不坚决甚或不战而退,明显高估了他的实力,于是他不能等大部队到来,他要立刻展开追击,先声夺人,造成进攻的浩大声势。

他不顾后勤之不济,不顾意军将领的反对,不顾沙漠追击之艰险,以艾季达比耶为起点,兵分三路,立刻督帅所部行动:一路以德军侦察营为先头,以意军为主力,沿海岸向班加西进攻;一路以德军坦克团为主力,向姆苏斯(孟沙斯)和梅基利(默基利)进攻,这是之前英军截击意军的路线,如今胜负易势,它成了英军被别人截击的路线;一路以意军师为主力,沿果夫马塔、本盖尼亚向默基利进攻,这条路线被意军将领称为“必死的陷阱”,不过隆美尔也把它利用起来了。

韦维尔和他的中东司令部也知道敌人不到5月是不会把部队筹集齐的,在这之前敌人可能会发动一次有节制的进攻,他唯一没有估计到的是敌人是有积极主动性的,是会变化的。韦维尔和他的中东司令部大概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方面,面对环境之艰苦、人员和装备的不足和不良,对守住这块广袤的沙漠之地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又在自我安慰,觉得敌人不可能进攻或不可能大规模进攻。但是敌人的进攻真正来了,夺了它的阿盖拉和梅尔沙隘道,夺了它的艾季达比耶,它紧张了,慌张了,匆忙要求部队全线撤退。部队是用来打仗的,即使撤退,也要边打边撤,一撤了之只能带来一片混乱。

身在伦敦的丘吉尔着急啊,要求韦维尔不能撤退,一定要顶住,但也“无可奈何花落去”。敌人的实力被放大了,不再是原来估计的一个团或一个旅,而是一个师甚或几个师。还好,我们的英军损失不大——在减少损失方面,它还是有办法的:第2装甲师的部队和两个前来增援的印度摩托化团撤退到梅基利后被包围消灭,同样是前来增援的第3装甲旅在德尔纳附近被消灭,第9澳大利亚师比较幸运,撤到了图卜鲁克,并把这个港口守住了。就这样,英军花了两个月时间夺走的利比亚土地又被德意军用十天时间夺了回来。

人马没损失多少,但中东司令部的信心却损失了不少。它现在是保命要紧,原来打算送往希腊的几支部队它也拒绝送出,另外,之前伦敦统帅部除了要求它援助希腊外,又给它布置了几项小任务,如攻占西西里岛的“汇集”计划、占领罗得岛的“下颌”计划等,它也无力完成了。与此同时,巴尔干的局势也急剧恶化,4月6日法西斯纠集了八十多个师兵力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展开了如狼似虎的进攻,英军稀稀拉拉的几个兵还没有投入战斗就开始撤退了。而在地中海海上,法西斯空军肆虐不已,英国海军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空中力量的不足。法西斯德国一来,我们的大英帝国就有点撑不住了。不过,大英帝国命还是保住了,中东的基本阵地还在自己手里,法西斯势力只能肆虐一时,其手中的战争资源毕竟有限的,主要投入到别的方向,分配给中东的就只能不足了。因此,大英帝国还是可以奋起的,是有实力和决心奋起的。

第二节 第四回合:1941年4-6月

4月中旬,英军退到埃及边境后站稳了脚跟,不再后退,同时利比亚境内的图卜鲁克港也被守住了,成了钉在敌人后方的关键要点。尽管信心稍显不足,但韦维尔还是决心守住一切,当然不能不向丘吉尔哭点穷:经过诸般失败后,坦克也不够了,空军也不足了,地面部队压力太大了,总之怨言不断。丘吉尔当然要求中东司令部坚决抵抗了,不能轻易后退,即使后退也是与敌人坚决战斗后的后退,他深知在这场战争事业中,太过小心、太怕损失、不够勇敢、不够坚决只能进一步折损大英帝国的声誉,助长敌人的气焰。

当然,对中东司令部和中东军队,丘吉尔是既要批评还得宠着,否则“适得其反”,该满足的要求还得满足,大英帝国作为几个世纪的“富贵人家”,养几个富贵兵还是养得起的,更何况一切要求都满足了,富贵兵们还是能守住底线的,能出战斗力的。至于谈到损失,身衰力虚的大英帝国觉得还是以减少损失为宜,不要太拼命了,拼光老本,得不偿失。再说了,和后来那个“杀人如麻”“惨无人道”的苏德战场相比,自己这个战场毕竟压力不大,也没必要太过拼命,不能像上一次大战那样太拼命了。

好了,废话不说,我们再次回到战斗中。隆美尔一踏上北非土地就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不过实力在那摆着,他再能事也逃不过实力的束缚,英军迅速稳住心神,组织防御,他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了,与此同时德意两个法西斯统帅部也坚决要求他停止追击,不得在深入埃及国土。他的军队未能在行进间夺取图卜鲁克,造成他胜利后的战线变成了两条:围攻图卜鲁克的战线和沿埃及边境的战线,毫无疑问,他首先要消除前一条战线,后方不能留下隐患,至于后一条战线,他暂时是不敢问津了。

于是,接下来的战斗就是围绕图卜鲁克展开的。在英军方面,第9澳大利亚师退入图卜鲁克后,中东司令部又派来第7澳大利亚师的一个旅和少数装甲部队(50辆坦克),守军利用意军留下来的工事立即加强这里防御。图卜鲁克通过海路与后方取得联系,这条海路是短暂的,因此基本上是安全的。

行进间未能夺取图卜鲁克后,隆美尔开始更有准备地实施这一行动。4月14日,他总算把首次进攻的兵力筹集齐了,以德军为主力的进攻随即展开,步兵前驱,坦克跟进,意军殿后。隆美尔很快发现英军不再是之前那支一触即溃的军队,炮火极其猛烈,打得步兵死伤狼藉,打得坦克不敢前进,而殿后的意军压根没有行动。前驱步兵营被消灭,38辆坦克损失16辆,进攻以失败告终。随后几天,隆美尔又指挥意军搞了几次行动,不过意军的素质根本不适合于担任作战部队,更不要说进攻的作战部队了。随着第5轻装师的全部和15装甲师的先头相继海运而来,4月30日,隆美尔又搞了一次对图卜鲁格较大规模的进攻。还是步兵前驱,坦克跟进,意军殿后。70辆坦克出动,意军行动也比较积极,另外俯冲轰炸机也参加作战。然而英军的防御也加强了,它靠雷区阻碍、炮兵火力、坦克反击外加步兵坚守,再次将法西斯军击退。德军损失1200多人,坦克也损失不少。

我们的隆美尔算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但丝毫不能改变现状,德军人不够,意军不中用,而最高统帅部也不支持他的行动,反而不时批评他几句,说他太过冒险,影响到法西斯德军的整体侵略战略。当然更为根本的是,现在敌人也不是吃素的,是要死守到底的,是要与他对抗到底的。既然进攻无望,下一步就只能专心致志于防御了。而即使是防御,隆美尔也是抓襟见肘,既要部署兵力于两条固定防线,还要抽出一支机动兵力以防敌人在广袤的沙漠上实施迂回行动。后勤补给也是不堪,而补给线又无比漫长,而沙漠作战又极其依赖补给。看来,隆美尔一飞冲天后马上又出现了穷途末路的迹象,当然敌人还不能马上让他走上穷途末路。

中东英军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数次小规模进攻,不过对自己转入进攻信心不足。4、5月间,中东司令部掌握的形形色色部队已经达五十万之多,不过可投入战斗的部队继续保持低位,守卫广袤的殖民地需要人马,部队装备不齐全不能投入战斗,训练不充分不能投入战斗。另外,伺候作战部队的后方勤务人员大概也不能太少,打仗嘛,是出生入死的活,作战部队乃宝贵至极的战争资源,必须伺候到位。

大英帝国军队只能打一场准备极为充分、损失极小,当然也是辛苦最小的战争,而德国法西斯来了,它可不同于无能的意大利法西斯,不可能让你损失极小,辛苦最小。看来只能在准备充分上下功夫了,而中东司令部的工作效率显然不支持自己迅速准备充分。尽管国家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了,战争的效率正在全面体现,但我们在中东司令部还没有感受到这一点。是啊,敌人给的压力也不大,自己也没有必要只争朝夕地拼命,进攻的道路是漫长的,必须慢慢来。

不过,既然敌人不进攻了,中东司令部也不能不表示一下,搞点进攻行动,得有所作为一下,不然的话,信心旺盛的丘吉尔老在后边催,说什么守卫图卜鲁克的兵力数倍于包围它的兵力,却不能闹点反击行动。好了,我们还是先说一下进攻前的准备过程。这个准备工作的关键之处就是丘吉尔为了满足韦维尔哭穷的要求,冒险经地中海运来238辆坦克,行动的代号是“老虎”。为了把这批“老虎”运来过,丘吉尔是担了很大风险的,当时地中海上空,法西斯轰炸机肆虐不已,敌人没有这些轰炸机,英国海军部都不敢使用地中海航线,不要说现在肆虐不已了。

当然,中东战事吃紧,韦维尔老说坦克不够,丘吉尔也是着急呀,总算成功说服诸位将领,使用地中海航线尽快把这些坦克运过去。丘吉尔本想多运一些坦克过去,但遭到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坚决反对,就连韦维尔也站在迪尔一边反对这样做,不管我们的韦维尔多么哭穷,风险意识还是很强的,标准的大英帝国臣子。因此,这些坦克一上路,丘吉尔就提心吊胆起来,就差焚香祷告了,坦克平安到了,这颗心才算放下。于是,“老虎”行动一开始就被定性为一次下不为例的行动。

好了,准备工作结束,下面我们看看韦维尔将军的行动——6月中旬实施的代号为“战斧”的军事行动。当然在这之前,英军从图卜鲁克、从埃及边境也搞了几次反击行动,不过规模极小,行动双方也极小心,见势不妙马上撤回,我们就不在史书上为其开辟空间了。此时,顺风顺水的东非战事结束了,惊心动魄的克里特岛战役也结束了,英军在希腊战事中损失不小,当然大部分人马大概还是收回了——也必须收回,损失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现在地中海地区唯一的陆上战场就剩下北非了。

韦维尔将军对“战斧”行动并不敢抱太大的期望,顶多谨慎的乐观而已。“老虎”虽然运到了,但还得装卸它,还得装配它,还得武装它,还得让它适应沙漠作战,还得对它们进行编组,什么事情都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现在英军坦克数量大概超过敌人,但质量不行:轻坦克太轻,重坦克太慢,中型坦克也赶不上敌人的同类坦克。这次行动首先在技术上存在诸多困难,而技术上的困难对中东司令部来说就是最大的困难,没有绝对充分的准备怎么能投入战争呢?不过,最高统帅冒这么大风险运来“老虎”,中东司令部不干出点事儿,那是说不过去的。

此次行动,中东司令部准备投入第7装甲师、第4印度师和22近卫旅,共2.5万人马,坦克应该是200辆左右。行动计划大概是:第4印度师和22近卫旅,配以第7装甲师重型坦克旅(第4旅)进攻哈尔法亚、塞卢姆、卡普佐地区,第7装甲师另一个旅(第7旅)掩护左翼侧。突破上述地区后,第7装甲师将快速推进至图卜鲁克,与守军回合,突破包围,实现战役目的。这是韦维尔将军谨慎乐观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丘吉尔还抱有一个更为雄心的目的——一举消灭隆美尔部队,韦维尔将军和他的中东司令部可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此时隆美尔的困境,上面我们已经说了,不过他的15装甲师如期来了,这使他手中掌握的坦克数量可能达到150辆。他的部署是以意军担任固定防御,德军担任机动防御,其中15装甲师部署在塞卢姆、拜尔迪耶地区,第5轻装师部署在图卜鲁克地区,分别作为两条战线上的机动力量。对英军将要进攻的哈尔法亚、塞卢姆、卡普佐地区,他已经建立了坚固防御,对英军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克服的地方。

经过近50公里的行军后,6月15日凌晨,英军开始攻击,进攻哈尔法亚隘道的右翼印度师部队首先展开战斗,在损失了12辆重坦克后,他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难以攻破的地方,于是右翼战斗由此结束。在中间进攻的22近卫旅和第4坦克旅遇到的抵抗轻微,取得重大进展,攻破了卡普佐。

那么英军开始进攻后,隆美尔有何举措?应该说,隆美尔早就预见到英军会进攻,因此是严阵以待。战斗开始后,他马上调整兵力部署:15装甲师反击卡普佐地区的英军,极力拒止其前进,不过英军在这个方向打得还算顽强;第5轻装师立刻南调,16日投入西迪欧麦尔-西迪苏莱曼方向,击败英军第7装甲旅,进到英军侧后,英军后方受到威胁。

前进受阻,后方又受到威胁,那么战斗打到这个程度,对英军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本来就不打算取得什么战果,没必要受那个累,该是撤退的时候了。17日,英军全部缩了回去,三天的战斗就此结束。敌对双方大概都伤亡千余人,损失坦克不到百辆。另外,三天的战斗中,英军始终没有命令图卜鲁克军队实施反击,而这支军队存在的价值就是这样一个时刻实施反击。

然而,丘吉尔心有不甘!他向中东运过去多少兵员武器,运过去多少战争资源,尤其是最近冒极大风险经地中海运过去两百多辆坦克,而战果是如此地不尽如人意!丘吉尔是郁闷了好几天,甚至都不想听到中东的战果。看来,不是物不足,而是人不行,中东司令部该更换门庭了,如果说这场小规模战斗有什么重大“战果”的话,丘吉尔和他的统帅部对中东司令部进行人事变更当属此列。

无数事实证明,清静无为的韦维尔将军不适合于这种杀伐决断的地方,他“压力山大”,他“心力交瘁”,他“一夜之间老去十年”,隆美尔一飞冲天就把这位将军头上“新摘得的桂冠扔到了沙漠里”。不过,丘吉尔对奥金莱克将军这个人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过于看重安全性和事情的足够有把握这两种不存在于战争中的东西,他总是希望所有事情至少应该满足按照他提出的起码条件”,不过最近这位将军表现还行,有点敢作敢当的味道。丘吉尔也是没办法呀,没有更好的选择,诸将领们都是大英帝国下中规中矩的臣子,人都“不错”,风度和品格乃典型“富贵人家”之“遗风”,只是“生不逢时”,谁让他们生在这样一个腥风血雨、激烈变动的时代。韦维尔将军和奥金莱克将军换位,前者到印度担任印度军总司令,后者执掌中东司令部大印,丘吉尔期望后者能给中东司令部带来新气象。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丘吉尔决定在中东地区设置两个新职位,即中东总监和中东国务大臣:前者将掌管为支撑战争所必需的中东后方工作,他将全面领导和加强后勤补给、军事运输、军工生产等一切军事后方事务,为战争提供全面后方支撑;后者将代表大英帝国全面领导中东的一切,将领导它的政治和经济,将把中东的各块殖民地整合起来,把各方势力协调起来。实际上,这两个职位的设立标志着大英帝国开始对中东各殖民地实施战争管制和战争动员,标志着大英帝国从战争角度加强对中东地区的统治。当然,不管大英帝国如何改变和加强对中东的统治,还得看它军事上的胜利,新任中东总司令将专司此任,无需分心于其他,至于他能不能给大英帝国带来军事上的胜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42年初奥金莱克将军的犹豫——沙漠之狐的进攻
奥钦莱克:隆美尔阴影下的英国将军
功败垂成的非洲军团,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真的强于英国人吗?
【转】英军牺牲1.35万人击退沙漠之狐
二战简史: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成名之战,征服北非昔兰尼加,追击英军400英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