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军的江湖气息:鱼龙混杂,袍哥当道
晚清拾遗录(五十九):壶浊酒一把刀,江湖儿郎江湖老。

晚清年间,与太平军兔死狗烹的湘军,兵源日益吃紧。曾国藩的这支“私军”,自建军以来至攻占天京,阵亡病故伤残,约八九十万人,以湖南一省提供如此巨额青壮年,兵源大有涸泽而渔之势。另一个原因是一旦“统领”战死,该部人马就得遣散,需要重新招募。兵将都不是那么好招,曾国藩曾哀叹:“朝取夕取,网罗殆尽,刻下不特将领难得,即招募精壮勇丁,亦觉难以集事。”一些湘军将领,只好把江湖上一些 “哥老会”成员也招进湘军。以“霆军”为例,做过统领或营官的有十三人,其中湖南籍六人,其余为四川籍或者籍贯不明者,多是“哥老会”成员,他们本来是江湖帮派,所以湘军难免沾染上江湖气息。

自古有无湘川不成军之说,在巴蜀地区“哥老会”也被称为 “袍哥”,即“烧香结盟之徒也,流于匪类者,谓之会匪”。按理说在湘军的招募中,一些江湖人士进入也没有什么,完全可以进行正规化改造,可湘军的成制,非但不利于对这种江湖气息的改造,还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江湖袍哥通过在行伍中患难相助,祸福同当的江湖义气,很能俘获人心,开始造立山名堂名,大竖盟旗,建立袍哥组织,由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不断扩大。“异姓结拜”在清律中是明文禁止的,只是湘军基本上是曾国藩说了算,清廷较少插手,而曾国藩对军中“异姓结拜”有过变相支持态度。

他认为将士应该“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湘军这支曾经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虎狼之师,随着袍哥在湘军中不断壮大,盘根错节,支干互生,江湖人士的习性日益暴露出来,开始变得鱼龙混杂且袍哥当道,大可揭竿而起,取而代之。例如同治四年五月,安徽徽州府休宁县湘军各营相继闹饷、殴伤道员。同年,杭州湘军蒋益澧部袍哥欲谋杀蒋益澧,抢劫司库,但事泄未成,蒋益澧大肆逮捕袍哥成员,处斩三十余人,其中包括“二、三品赏职之人”,并搜出袍哥组织 “人名簿子”。仅在这一年中,湘军中规模较大的袍哥作乱就达十多次。

最终,湘军中有的袍哥成员,反而加入了太平军余部,连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哥老会一事,尤为莫大之患”。 一些湘军统领为了方便带人马,也加入袍哥,既有武将也有江湖大哥的双重身份,但是江湖中的种种弊病,就像草树遇到沃土迅猛生长。所以说曾国藩裁撤湘军,不仅是为了向清廷表忠心,他并没有打算手握一支庞大的足以黄袍加身的人马,这确实没错,曾国藩并不打算凭借湘军向清廷叫板,且另外两个现实或许更为紧迫:一是湘军赖以生存的后方基地湖南资源匮竭,无钱养兵,曾国藩好不容易积累的宦海筹码必然难保;二是此时的湘军受袍哥江湖气息影响,难堪重用。在这种情况下,“裁一勇即节一勇之靡费,亦即销无穷之后患”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传》、《湘军与袍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
【你懂得·辛亥记事】2、大伯理玺天德之争
影响晚清民国历史的“袍哥”,为何只剩江湖传说? | 循迹晓讲
湘军裁撤时,霆字营因战力强悍被整体保留,却被袍哥大举渗透
被八国联军定位首恶的董福祥,为甚能很快融入排外的湘军
真龙虎论天府1曾国藩(天府父母宫是太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