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南三叛(二十四)围点打援

↓↓↓

淮南三叛系列前文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1-13)

淮南三叛(十四)司马师废帝

淮南三叛(十五)曹髦登基

淮南三叛(十六)毌丘俭威震辽东

淮南三叛(十七)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淮南三叛(十八)乐嘉之战

淮南三叛(十九)英雄末路

淮南三叛(二十)曹髦的反击

淮南三叛(二十一)沛国人在江东

淮南三叛(二十二)诸葛诞起兵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国规模最大的一战


在淮南二叛中,邓艾脱颖而出,从此踏上了一代名将的传奇之路。而在淮南三叛中,一位和邓艾一样都是屯田小吏出身的名将得以大显身手,他就是石苞。

石苞是正始年间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期被提拔起来的。最开始由于此人喜好女色且品行不端,司马懿对其意见很大,但是司马师却认为与他的才干相比,这都是旁枝末节,因此坚持要重用他,而且逐渐引为心腹。

其实石苞之前在战场上已经露过一次脸了,他曾在东兴之战中表现出色。此战魏军惨败,只有石苞所部全军而退。战后主帅司马昭也是对他大加称赞。

或许是当时石苞给司马昭留下的印象太深,因此这一次司马昭便把最艰巨的打援任务留给了他。得知东吴第二批援军即将赶到后,司马昭立即做出了相应部署,命石苞领兵负责打援。

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督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晋书石苞传)

不过晋书中说石苞手下有徐州刺史胡质,这个就比较离奇了,因为胡质早在250年就病逝了。况且他也没做过徐州刺史,他曾担任的官职是荆州刺史。而胡质的儿子胡威倒是做过徐州刺史,但那已经是曹奂时代的事了。

因此我想这里应该是晋书里的一个笔误,真正想写的是胡遵之子胡奋,他当时的职位正是徐州刺史,而且他也是此战的首功。

这时东吴第二批援军的主帅朱异率三万人,已经抵达寿春以南约一百里的安丰城(今安徽淮南市安丰镇一带)。虽然朱异也是个不错的将领,可惜与石苞相比完全不够看。

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为文钦势。(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司马昭军队虽多,但是要包围数量不相上下的淮南军,任务却也很繁重,所以无法抽掉太多兵力与朱异交战,于是只能挑选少量精兵分配给石苞,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之后朱异继续进兵阳渊。关于阳渊我们有必要做个详细说明,因为这关系着吴军的前进线路问题。

今天寿县以南有一大一小两个湖泊,大一些的叫瓦埠湖,小一些的叫安丰塘,但是在古代,西起沘水东至淝水的广大区域之间,有一片大湖,称为芍陂。

芍陂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蓄水灌溉工程,对楚国郢都周边的农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虽然在汉代以后由于地质变化以及人工围垦等因素,水域面积有所减小,但也远比今天要大。

而关于阳渊,一种说法认为阳渊在安徽霍邱县东北,也就是寿春以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吴军走的路线就应该是芍陂西岸。

这种说法我认为应该是不准确的。首先渊这个字,顾名思义就是水潭,比如著名的澶渊之盟发生的地点澶渊,就是河南濮阳市境内的一片小湖,而寿春以西并没有这样的地方。

另一种说法认为阳渊是芍陂东南方的一片小湖,这是比较有道理的。

根据水经注记载,施水(今南淝河)由西北方注入巢湖(彭蠡泽)。而施水在注入巢湖之前分流,另一条名为枝水,向北注入阳渊,也叫阳湖。

施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阳渊。(水经注)

东吴若是走的这条路线,那就是芍陂以东。这不仅与水经注记载相吻合,还与常规的军事理念一致,因为这样可以水陆并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诸葛诞已经降吴,之前合肥一带的防御肯定会向东吴开放。那么吴军就可以从长江一线进入濡须水,过巢湖后进入施水,最后经枝水到达阳渊。

石苞命兖州刺史州泰前去阻击,这位州泰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的资历比石苞更老,是当初司马懿在荆州时期提拔起来的。

州泰的军事履历也非常丰富,早在征讨孟达时他就担任先锋,后来在新城太守期间也有过大胜东吴的经历。遇到了他,朱异注定讨不了好。

三年春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州泰攻吴,破之,降者数千口。(三国志魏书魏书三少帝纪第四)

朱异本想拿个头功,没想到却挨了当头一棒,被打得大败。州泰乘胜追击,吴军损兵两千。

孙綝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心态来的,听闻败讯后大怒,亲率大军进兵镬里(今安徽巢湖北岸),令朱异督丁奉、黎斐等,领五万兵马再次出击。

其实对比当时双方的形势,淮南军和东吴一方的劣势并不大,他们不仅总兵力更多,而且吴军近十万的主力在外,威胁性是很大的,因为围城的魏军也不知道东吴援军什么时候出现。

可是淮南军和东吴这两股势力的主帅一个接一个地犯糊涂,诸葛诞是在优势期当了怂包,痛失好局;孙綝则是太过冲动也太过急躁,使用添油战术这种昏招。仅从主帅角度看,淮南三叛就是一场比烂的战争,而军事能力平平的司马昭竟然更胜一筹。

朱异的五万人马这次还是走芍陂以东的水路北上。芍陂以北有一条河流名为黎浆水,黎浆水注入淮水的支流淝水。在黎浆水以南有黎浆亭,朱异的五万大军就屯驻在这里。

淝水还有一条支流名为阎润水,这条河正好和施水的支流枝水交于阳渊(阳湖),这就是朱异的行进路线。

肥水东北又合阎润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径复道县西,水积为阳湖。(水经注)

这样一来长江与淮河的水道就彻底连上了,如果合肥放开口子的话,东吴水军可以直趋寿春城下。建安十四年曹操率水军南下合肥,也是走的这条路线。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不过要想达到直逼寿春的目的,就必须突破寿春以南最后一道防线黎浆水,而石苞不可能让吴军轻易得逞,这注定是一场硬仗。

目前东吴兵多,石苞没有急于交战。毕竟对方是五万人马,在己方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要一口气击溃敌军还是很难的,石苞决定诱敌深入,分而击之。

朱异果然中计,命任度、张震二人挑选六千人组成敢死队,在黎浆亭以西六里处架设浮桥,趁夜色渡过黎浆水,并修筑营垒,准备做滩头阵地。

石苞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之前你有五万人我或许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只有六千人却敢前来送死?

石苞统率的都是仔细挑选出来的精兵,战斗力不容小觑。在他和州泰的奋战下,东吴前部兵马大败。朱异见形势不妙,只好先撤到一座高地上休整。

见无法速战速决,朱异打算先拿下一座据点以便长期作战,目标就选择了五木城。五木城具体地点无法考证,姑且就认为是寿春南部的一座小城。

为了攻下五木城,朱异命人制作箱式战车并围城,估计是为了抵挡弓弩的射击。

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但或许是战车机动性太差,石苞和州泰发动了一次突击,朱异又吃到一场大败。

吴军连败两阵,士气受挫,但很快一个更大的打击就将袭来。

之前朱异大军驻扎黎浆亭,而粮草辎重则囤积在都陆。关于都陆,一种说法认为在安徽六安市一带,这应该可能性不高,因为没有理由把粮草存放地设在那么远的地方,如果走的是芍陂以西的路线倒还能理解,但现在并非如此。

东晋史学家王隐曾写过一套晋书(与唐代房玄龄主持编篡的不是同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目前已经失传了。但通过资治通鉴引用的注解,还有一定内容保留下来。根据这部书记载:都陆就在黎浆水之南。

又据晋纪,都陆在黎浆南。(资治通鉴,胡注)

这样的话就比较合理了,屯粮地都陆应该就在大军驻地黎浆亭以南不远处。

这个安排本身倒没什么问题,但是东吴毕竟长期被阻挡在合肥以南,对寿春一代的山川地理形势不甚了解,而唯一熟悉地形的文钦还不在跟前,因此被魏军抓住了漏洞。

之前泰山太守常时被司马昭斩首,胡烈接替了他的职位。胡烈和胡奋一样都是车骑将军胡遵之子,当初胡遵在东兴大败,这下胡烈有机会替父亲报仇了。

胡烈率五千人为奇兵,经过一条不为人知的小路迂回到吴军背后,对都陆发动奇袭,将粮草辎重焚烧殆尽。

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这下朱异是彻底没戏唱了,只好返回镬里,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当时孙綝又让朱异领兵三万出战。这个命令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可理解的,吴军已经连败四场,士气低迷,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应该尽快止损班师了,就算要继续打,那也得孙綝亲自带队全军出击才有一点机会。

可是之前五万人都战败了,这次派三万人顶什么用呢,这不是去送死吗?孙綝虽然军事能力不高但也没理由做这样的蠢事。

因此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孙綝其实已经放弃寿春了,他真正要的是朱异的命。

当初孙峻让文钦、吕据、刘纂、朱异、唐咨几人领兵北伐,结果因为孙峻猝死而中止。但在随后发生的吕据叛乱事件中,这几个领兵大将里,只有朱异没有站队,而其他人都支持了孙綝,特立独行的朱异必然招致了孙綝的嫉恨。

这一次孙綝就是要让朱异两难,接受命令则基本必败,那么就以军法处斩;不去就直接以抗命为由处斩,左右都是个死。

当时陆抗看出不对劲,劝朱异别去见孙綝,朱异不听,结果当场被杀害。

后来孙綝又让弟弟孙恩去救寿春,而自己返回建业,但这支救兵却一直在打酱油,直到诸葛诞败亡也没发挥任何作用。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吴军连战连败,又发生了内讧,早就无心再战了,孙恩出兵三万应该顶多就是为了鼓舞诸葛诞的,而真打是不可能的。

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目前诸葛诞是彻底没指望了,看起来突围已经是他唯一的生路了,但事实上诸葛诞却没这么慌张,因为他手里还有最后一张底牌,这也是他敢于放弃外围据点龟缩在寿春的真正原因。

三国名将系列请看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十八战:淮南三叛(终篇)有时候,历史要比剧本敢想敢干的多
八王之乱的滥觞:司马师之死
知解三国37淮南三叛:面对内忧外患,司马三父子如何应对?
淮南为何总是叛乱?司马氏两位掌门人都因平叛挂了,只因根基太浅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淮南三叛发生在淮南是巧合吗?为什么三次都失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