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24)

上接前文——

汉宣帝诛灭霍光一党,但厚葬霍光,以彰显其对汉朝的贡献,同时也并未废止霍光施行的政策,而是效仿萧规曹随继续沿用。武功方面,汉宣帝继承武帝昭帝两朝打压匈奴的政策,他在位期间,对匈奴进行连续打击,致使匈奴被彻底肢解,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南匈奴内附归降汉朝,从此受汉朝册封,成为大汉属国!宣帝元帝两朝,南匈奴单于也多次入长安,朝见大汉皇帝。汉宣帝在位期间,大汉王朝彻底打服周边各族,至此,改变了汉初的和亲求存的国策,汉朝国力在宣帝时期达到极盛!此外,汉宣帝还平西羌,压乌桓,彻底征服西域,并划时代的建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彻底纳入华夏版图!

文治方面,汉宣帝薄徭役、轻赋税,避免了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弱的情况,大汉帝国在他统治时期,国土面积也达到两汉时期的顶峰!著名的汉宣定胡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有争议,诸公且这么看着吧)!这一壮志豪言,就是出自这位皇帝!

算上属国,汉宣帝时间的国土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

鄙人以为,汉宣帝此言,比之后世陈汤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得更加霸气!

宣帝执政时期,汉朝税率再次回到文景之治时的水平,百姓安居乐业,民间无不称颂!可以说,汉宣帝一朝,文治武功冠绝两汉(当然武功方面,是以在汉武帝打下的疆域,以及训练出的军队为基础的)!就算比之秦皇汉武,也丝毫不虚!那么,为什么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重视儒家!汉宣帝深知其祖汉武帝独尊儒术之举,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儒家思想的作用在于统治,不在于治国!汉武帝只是用其维护皇权,并且给读书人冠以忠君爱国的思想,从而达到为他们洗脑的目的。

罢黜百家的汉武帝尚且如此,汉宣帝自不可能只用这一种思想施政!他的施政方针跟汉武帝无异,仍然是王霸并用,儒皮法骨(事实上每一位正常的皇帝都是如此治国)。是以,千百年来,儒家学子,也可说是读书人们对这位帝王,乃至沿用其政策的汉元帝评价不高,甚至有意弱化他们的功绩。

治国之道既不能一味宽仁,也不能一味地重刑罚。汉宣帝执政时期,儒家士子虽然大范围为官,但要害部门基本都是由法家担任。尽管如此,可汉宣帝还是小看了天下读书人的能量!宣帝在位期间,汉朝高层虽多为法家,但在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当中,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渐渐有了天下读书人皆儒生的理念。

宣帝在位期间,对儒家的态度是——有声望无实权,多以抑制为主!在任何帝王看来,任何思想都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用什么工具来维护统治,只在一心耳!终宣帝一朝,儒生始终没有机会执掌朝政!

历史这个“小姑娘“毕竟是读书人书写的,而后世的读书人——地球人都知道,尽皆儒家门生!这就是汉宣帝虽文不输文景,武不输汉武,却因为抑制儒家这一条,史书上春秋笔法一出,便使其名声不显,在历史上被一笔带过!

汉宣帝在位25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但也许是其年幼时的经历吧(刘病已!幼年时体弱多病的遗祸),年仅43岁就病逝于未央宫。汉宣帝是个聪明人,他以为自己驾驭得了儒家崛起的局面,事实上他在位时期也确实做到了,可他的儿子就没有他那么聪明了——

汉宣帝在世时曾与太子讨论国事,发现其崇尚仁德,倾向以儒家治国!汉宣帝闻之大惊失色,不禁慨叹:“乱我家者,太子也!”(此言、包括这段历史都有争议,诸公且这么看着呗)但此时的刘询已是时日无多,更换太子朝局将会立时大乱,加之太子是刘询的挚爱、已故皇后许平君唯一的儿子!

所以,出于多方考量,汉宣帝最终并未换太子!伟大的帝王对下一代的教育总是失败,秦始皇如此,汉高祖如此,汉武帝如此,汉宣帝亦如此(这里要打个问号,但没办法,史书便是如此记载)!宣帝死后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大汉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元成哀平西汉的最后四个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

汉元帝在位期间,因为其本身就师从儒家,所以儒家即将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大汉之魁首眼见就要成为既成事实!但是,他上台没多久,就干净利落的处置了,以自己的老师萧望之为首的几位重臣,使得儒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大为减退,此举让一众让后世的读书人愤恨不已……

萧望之,汉开国丞相萧何后人,当世大儒,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就是此人首先编入儒家经典的,堪称当时的儒家领袖。霍光当政时期,他就曾经进言,劝其以仁德教化天下,但未被霍光采纳,萧望之也未受重用。

霍光死后,宣帝亲政,萧望之因对霍光专政进行抨击,受到汉宣帝重用。宣帝一朝官至太子太傅,成为元帝登基时的辅政大臣之一,可以说汉元帝能如此信奉儒家,太傅萧望之功不可没。

汉元帝登基以后,表面上对萧望之言听计从,这让萧望之看到了推行“仁政”的希望,他和另一位辅政大臣周堪联合准备施行。可此时,宣帝对儿子留下的另一位辅政大臣出手了,他就是史高。

《汉书》对汉元帝的评价为:“柔仁好儒!”对这一历史评价,鄙人以为不然!至于原因,诸公且往下看——乐陵侯史高,位居辅政大臣之首,官至大司马。史高这位仁兄的身份可不简单,他出自戾太子刘据的正妃——史氏一脉,按辈分算,是汉元帝的表叔公!且深受汉宣帝的信任。

史高老谋深算,他深知萧望之为人——多智少谋,一定会先犯错!于是他以静制动,静待萧望之出手。老萧果然不负史高所望,“仁政”还未推行,就开始攻击“政敌”。

萧望之以“古不近刑人”(就是指阉人)为由,上书汉元帝攻击中书令弘恭、中书仆射石显(汉时中书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秘书长的职位,跟唐时中书令完全不是一回事;中书仆射则是中书令的副职),意思很简单,就是君子岂能跟“刑人”共事?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宣帝怒斥太子“纯用儒生乱天下”,他是如何对待儒生的?
汉宣帝-汉元帝:西汉从谁走向衰落
一次意外“选美”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灭亡?
《资治通鉴》笔记62:汉元帝的弱点
西汉第一腐儒之死,真就是笨死的
揭秘西汉灭亡的原因,竟因一个17岁的女子!刘询第一位平民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