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228:李林甫死了又上来个杨国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把国家搞乱不可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欺上瞒下玩弄权术,收拾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公元747年,李林甫的仕途达到了顶峰,皇帝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食邑300户,还赏赐给他众多的田园、别墅、奇珍异宝。每当皇帝不上朝的时候,百官都聚集到他的家中,反倒没人在尚书省和御史台办公。
不过人到了权力或事业顶峰的时候,内心会变得很复杂。他开始患得患失,越是把权力握紧就越担心失去,他得罪的人太多了,他知道一旦失去权力,下场将会非常可怕。他儿子有一天指着给他家修花园的工匠对他说:您掌握大权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有一天大祸临头,恐怕想做个这样的人都难啊。
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政局开始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外有胡人将领安禄山强势崛起,朝廷内,也有人也对他虎视眈眈,尤其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开始恃宠争权。
对于这两个对手的挑战,李林甫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他都快70岁了,长时间处心积虑和朝臣们斗争,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面对咄咄逼人的安禄山和杨国忠,他忧心忡忡一筹莫展,终于在公元753年忧惧而死。
不过这也没让已经拜相的杨国忠放过他,他派人游说安禄山,一起指控李林甫谋反,然后迫使一些朝臣,甚至包括李林甫的女婿共同作证有这回事。
面对这样的指控,老迈的唐玄宗下诏削夺李林甫一切官爵,子孙都免职、流放,没收一切财产,这个大奸臣死后也就落了个这样个下场。
干掉了李林甫,杨国忠掌握了大权。
这个杨国忠本来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市井无赖,靠着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居然当上了宰相,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也没有廉耻和顾忌,得势后对百官颐指气使,毫不掩饰地营私舞弊、贪污受贿。
他当政期间,云南南诏的地方藩属,受不了他派去云南的地方官的压榨和索贿,在向朝廷告状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袭杀了云南的地方酷吏。他不知道安抚,反而征调大军去镇压。可领兵的将领,都是靠行贿上来的,哪会打仗,被人家利用复杂的山地丛林地形,先后消灭了20万唐军,让唐朝的精锐损失殆尽,这就是后来面对安禄山的叛乱,唐朝力不从心的原因。
这还不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杨国忠居然跟安禄山也闹翻了,因为他受不了安禄山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信。
安禄山是柳城的杂种胡人,柳城就是辽宁朝阳,他的发迹史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他年轻时候在集贸市场混饭吃,30来岁了还混得一塌糊涂。有一次做生意骗人被抓,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打算把他乱棍打死,可他扯着嗓子喊,你不是要消灭契丹吗,干嘛还要杀壮士呢?
张守珪这才发现这家伙身材魁梧,是个当兵的料,就把他放了留在自己的麾下,安禄山竟然从此咸鱼翻身、飞黄腾达。
当了兵的安禄山屡立战功,深受张守珪的赏识,把他提拔为偏将军,还收他为养子。
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曾经在一次安禄山兵败的时候审问过他,一番交谈之后,认定这个人“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狼子野心,而有逆相”,就是说他看起来憨直,但实际很狡诈,而且包藏祸心,以后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请求杀了他,但唐玄宗爱惜他的勇武,没舍得杀。
张九龄看得没错,这家伙可不是只知道当兵杀敌的人,他非常聪明,开始靠钱开道,不断贿赂朝廷派来的使者,这些人呢,也在朝廷不断帮他说好话,安禄山的官越当越大。
也是他运气好,由于李林甫建议唐玄宗重用胡人将领的政策,公元742年,安禄山升任平卢节度使,成了一方藩镇的主官。
我们讲讲什么是藩镇。
“藩”是保卫的意思,“镇”是指军镇。古代的军队,一般就是驻扎在首都周边和边疆地区,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皇帝在这里,所以需要驻军保护,防止国内的叛乱威胁到国家的安全;而边疆驻军就更容易理解了,是防止外来的侵犯。
唐朝的时候边疆地区设置有5个都护府,到唐玄宗的时候,又增设了10个藩镇,藩镇的主官叫“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很大,不仅管辖区的军事,还管行政和财政,州刺史以下的官员,他都有任免权,地方的赋税也不上缴,而是留作军费。
安禄山当的这个平卢节度使,驻地就在营州,就是辽宁西部一带,主要防御东北的室韦部落和渤海国。
作为节度使,安禄山有机会到长安,入朝觐见皇帝。
这家伙特别会谄媚逢迎,察言观色,他对李隆基大表忠心,让唐玄宗非常高兴,加封他为骠骑大将军。他还特别懂人情世故,舍得大把花钱,当时当权的李林甫等朝臣也都对他交口称赞,这让唐玄宗更加宠信他了。
他知道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干脆就认杨贵妃为干妈,实际他比杨贵妃还大了16岁呢,每次入朝都极尽谄媚,装傻充愣变着法地向唐玄宗和杨贵妃表忠心。
他靠着这一套不断升官,到公元751年,他已经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还身兼朝廷的御史大夫,受封东平郡王。

史书上说他在这时候就准备造反了,我想未必,真正让他后来下决心造反的原因,一个是太子对他的态度,另一个就是杨国忠的逼迫。
他为了讨好皇帝曾经得罪过太子,而且太子李亨很看不惯他,认为他表面装愚,实际包藏了祸心,这让安禄山为唐玄宗百年之后自己的前景开始担忧。
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就越想提升自己的实力。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安禄山也做好了第二手准备。他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加固城池,储存大量军需物资,精心组织自己的政治、军事班子,强化训练效忠于自己的精锐禁卫军和贴身卫队。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对安禄山不断做大的势力很不安,他还非常嫉妒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和纵容,当然他并不是从国家的安危来考虑的,而是担心受宠的安禄山威胁到他的政治地位,还因为他向安禄山索取巨额贿赂被拒绝了,就不停地在唐玄宗耳边说安禄山肯定会造反,但唐玄宗一直不信。
杨国忠可也不是光说,他经常搞小动作,不断诋毁甚至栽赃陷害,就是为了证明 “安禄山一定会造反”的论断。他利用职权不断针对安禄山调整人事安排,挤压安禄山的权力空间,还给皇帝出主意,说你下诏让他来长安,试探他有没有反心,他肯定不敢来。哪曾想安禄山识破了他的诡计,竟然冒险跑到长安来觐见皇帝,让杨国忠啪啪地打脸。
但他并不甘心,继续不遗余力地打击安禄山在朝廷的同党,继续小动作不断。
安禄山本来对朝廷和皇帝的忠心就是装出来的,现在看杨国忠不把自己整死不拉倒,忍无可忍了,他没法再顾念唐玄宗对自己的恩情了,公元755年,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
“安史之乱”就这么来了,这是一场流血漂杵、万劫不复的大灾难,让唐帝国的繁盛景象不复存在,让神州大地和天下百姓饱受战火蹂躏,它拦腰折断了130年的黄金盛世,让大唐帝国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禄山造反的历史真相
如果李林甫在世,安禄山还会不会造反?
安禄山到底该不该死?
唐朝(三):一分钟了解唐朝那些事儿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历史背后更多的真相
奸臣传:杨国忠(唐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