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概述(一百〇五中)——五代与宋代的文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文、诗、词等文体百花齐放,尤以宋词举世闻名。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话本小说与戏曲也各有千秋,为后世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与戏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宋代古文运动

五代以来,流行骈文,辞藻华丽,讲究声律,被称为“时文”,延至宋初。但骈文过于追求文学雕琢,实用性弱。宋初,一批文人开始用古文(散文)写作,试图继承唐代韩愈的文风与道统。柳开(946—999年)就是这样一位“古文运动”的先行者,但因他名气不显,因此未能形成气候。

宋仁宗亲政后,对大臣说,近年的进士诗赋大多浮华,而有古风者往往难以被录取,希望有司以策论来录取这些人才。科举的改革为古文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宋嘉祐二年(1057年)正月,翰林学士欧阳修(1007—1072年)主持这年的科举考试,对骈体文应试者大加裁抑,开始改变以“时文”应举的风气。同年录取了以古文闻名于世的苏轼(1037—1101年)、曾巩(1019—1083年)与苏辙(1039—1112年),他们后来就占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

欧阳修本人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擅长各种文体而勤于创作,而文章精益求精,抒情则形象生动、情景并茂,政论文则剖析时弊,分析透彻。

王安石(1021—1086年)主张文学务求“有补于世”,散文多为政论文而为变法服务,但他也注意文章的艺术性,因此他的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说理透彻精辟,逐条分析,切中要害而简洁明快。

苏轼像,图片来自网络。

苏轼是北宋文人中最富有才华的人,诗、文、词、赋无一不达到很高的境界。他的散文气势恢宏,与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他反对五代以来的骈文,也反对用晦涩的语言来阐述浅易的道理,主张写作文章当“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驾驭文字的艺术修养是很高的。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近三十晚学成才,擅长政论文,多辨析,比喻鲜明。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以散文见长,文风平畅。父子兄弟三人合称“三苏”,在古文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曾巩的记叙文情景生动,书序文则尤有特色,用书札评论政事,婉转陈述自己的意见。

南宋的散文成就则逊色于北宋,虽然有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人散文成就较为卓著,但大都以诗、词、思想方面的成就为后世所知。

 
宋诗

唐末、五代诗人的诗风趋于唯美,多为游冶、艳情之文。宋初王禹偁(954—1001年)提出诗应当继承李白、杜甫之风。但后来杨亿(974—1020年)等人崇尚唐人李商隐的诗,过于重视雕琢字句,堆砌典故,诗集被称为《西昆酬唱集》,形成了“西昆体”诗。这一派诗人的作品,只讲求韵律、对仗和文字华丽,既缺乏生动的内容,真挚的情感,也没有鲜明的思想性,脱离社会现实,遭到一些文人的严厉批判。

到北宋中叶,欧阳修、梅尧臣(1002—1060年)、苏舜钦(1008—1048年)等人力排西昆体,掀起了诗风的改革。欧阳修诗的成就虽然不及他的散文,但他的诗寄情山水之间,清新流畅,使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王安石的诗以杜甫为师,前期诗作关心民生疾苦与国家安危,晚年失意后则寄情山水。

苏轼才华富赡,天下事均可作诗。政治诗则关心社会、讽喻改革,抒情诗则情景交融。苏诗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洒脱豪放,虽有时伤于率易,华而不实,但其风格是他人无法比拟的。

黄庭坚(1045—1105年)号山谷道人,力矫率易之弊,倡导作诗作文都要“无一字无来处”,主张“陶冶万物”,对文字加以锤炼,创造的作品奇峭坚实,尤以七律见长。由他开创的江西诗派,一直活跃到两宋之际。

两宋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南渡后也有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满怀英雄气概,直斥宋高宗与秦桧苟且偷安、屈辱卖国的罪恶行径。

南宋的尤袤(1127—1193年)、范成大(1126—1193年)、杨万里、陆游等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最杰出的是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年),他的诗悲壮奔放、激昂感慨、沉郁跌宕。陆游的诗中反映了南宋对金采取屈辱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呻吟于女真贵族压迫下的北方百姓的愿望,以及南宋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杨万里(1127—1206年),号诚斋,也是一位爱国诗人,著有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的诗篇,诗作清新明快,意境新颖,被称为“诚斋体”。

南宋后期诗坛有“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

赵师秀(号灵秀,1170—1219年)、徐照(号灵晖,?—1211年)、徐玑(号灵渊,1162—1214年)、翁卷(字灵舒,生卒年不详)都是温州(郡名永嘉)人,因此得名。他们的作品主要在于提高作诗技巧,少有涉及社会现实或感伤时事的作品,成就不大。

江湖派诗人的代表前期为以婉约派词人出名的姜夔(约1155—约1221年),后期为刘克庄(1187—1269年)。刘克庄也是著名爱国诗人,是南宋后期的文坛大家。这些诗人的诗作后被汇集为《江湖集》。

南宋末年诗人多有目睹国家危亡的悲愤之作,而以爱国诗人文天祥(1236—1283年)最为著名,他的《过零丁洋》、《正气歌》都悲壮激昂,为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五代十国两宋词

唐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诗人,为配合管弦,便于歌唱,开始把五七言近体诗的整齐句子加以改变,依照民间流行曲调的节拍与韵律来裁定字句,称之为倚声填词。由于词中的各句长短不一,因此词也被称为长短句。

到了五代十国,出现了不少以善于填词出名的文人,如西蜀的韦庄(约836—910年)、欧阳炯(896—971年)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被编选在后蜀的《花间集》中,也被称作花间派词人,风格绮丽靡软。

在南唐,则有冯延己(903—960年)和中主李璟(916—961年)、后主李煜(937—975年)等人,作品则较为清新俊逸。李煜的词,前期所反映的是贵族的思想感情,亡国以后的作品则反映了对宫廷生活的怀念,感伤颓废的情绪较浓。但他用语清新、朴素、自然,在艺术技巧上水平很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 李煜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宋代的城市经济也比唐代更繁荣,宫廷内设有“教坊”,大城市中都有歌楼伎馆,贵族官僚豪绅家中也多有歌伎舞女,促使歌词得到普遍发展。

北宋的文学家利用文章来表达政治理想,而主要利用词“长短其句以就曲拍”的特点,配合管弦的音阶与舞蹈的节奏,来表现个人情感。

寇准、范仲淹、晏殊(991—1055年)、欧阳修等人,都填写过一些词,风格大体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己等人。欧阳修、晏殊等人所写作的词还都是一些短调小令,被称为“晏欧”。

柳永(约984—约1053年)是一个落魄文人,开始大量运用慢词长调并创作新词调,以便铺叙内容,为后来词人所效仿。柳永“好为冶淫讴歌之曲”,主要写市民阶层的柔情艳事,真实反映了北宋社会的繁荣与市民的生活情趣。由于他的词语较为市井通俗,被称为“俚词”。教坊的乐工每次得到新的曲调,必去求柳永填写新词,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因此成为北宋词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不满于从《花间集》至柳永等人的作品风格,他所作的不少词,意境都豪放雄壮,词风为之一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 苏轼

北宋中后期的秦观(1049—1100年)、晏几道(1038—1110年)、周邦彦(约1056—约1121年)也都属婉约派,周邦彦更是婉约派集大成者,与柳永合称为“柳周”。贺铸(1052—1125年)虽因婉约而著称,但他的豪放词作也具有一定地位,只不过他怀才不遇,悲壮气氛更胜豪放。

两宋之际,涌现了不少抗金爱国的豪放词作,最出名的就是岳飞的《满江红》,壮志凌云,气壮山河,以其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后世。(p.s近代以来有人曾怀疑《满江红》的作者不是岳飞,但宋史学者邓广铭先生等人曾有驳证。)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 岳飞

李清照(1084—1155年)是两宋之际的杰出词人。她的词婉约清新,只把一些寻常语言信手拈来,度入音律,炼句既很精巧,又极平淡自然,表情达意都能曲尽其妙。她的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比较微弱,晚年作品中,多有意兴阑珊的消极感伤的情绪。但她也有《夏日绝句》与“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慷慨诗句,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李清照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岳飞之后,南宋前中期又涌现出一批词风豪放的爱国词人,以辛弃疾(1140—1207年)最为著名。辛弃疾不但有文才,又有武略,原是抗金义军将领耿京的属下。耿京派他前往临安与南宋联系,耿京却被叛徒张安国刺杀。辛弃疾率五十多人赴敌营,杀死张安国,率义军投奔南宋。他的词慷慨豪放,唱出了处在民族危难当中的一个英雄豪杰人物的奋发激昂的情怀,表达了当时百姓反抗金国的愿望。辛词“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而且用以抒情、写景、记事、说理。

南宋中后期,文人墨客创造新词,将婉约派在艺术方面推向高峰,更加精美绵密,以姜夔(号白石道人,1154—1221年)为代表。姜夔精通音乐,讲求格律,追求艺术之美,他的部分词作中还附有他自注的乐谱(工尺谱)。

 
宋代说话人与话本小说

唐代的俗讲和变文,到宋代发展演变而成为“说话人”的话本。话本的内容,有的是演说佛经中的故事,有的是讲说历史故事,如说三分和说五代史等。宋代把讲说一些烟粉、灵怪、传奇、公案以及某个人物发迹的故事称做“小说”,把讲说长篇历史故事的则称为“平话”。

宋代的话本流传到今天的还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五代史平话》、《大

宋宣和遗事》以及《京本通俗小说》等,大都是民间文人创作的,是宋代城镇繁荣发展的产物。明代的一些章回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与《水浒传》,都是从宋代的话本逐渐发展和改变而成的。

宋代的说话人有的专说三国史事,有的专讲小说,每个人都以专门名家。宋仁宗和高宗,都喜欢听人讲说故事或自己阅读话本。当时不仅城市中有固定的说话人在热闹场所讲话本,乡村中也常有说话人讲小说或历史故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记载有“塗巷小儿”从家中持钱、出外聚坐、听说话人讲说三国故事。陆游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其四:“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东汉末蔡邕、蔡文姬之父)。”这些都说明当时说话人也经常在乡村里说书。

 
宋代戏曲

宋代从城市到乡村之中都已相当流行傀儡戏、影戏和杂剧。傀儡戏和影戏所经常表演的也是当时说话人所常讲说的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和历代君臣将相故事等。杂剧是从唐代的参军戏发展演变来的。

北宋杂剧基本上情节都比较简短,有时只是夹杂在其他伎艺中演出一两段。但在北宋开封的勾栏(剧场)当中,已经有了以故事情节为主的长篇杂剧。每年从七夕到中元节,勾栏中每晚都要扮演目莲救母杂剧。这类杂剧不但情节较为复杂,演员也已多达四、五人。

宋代还有一种以歌舞讲唱为主的戏曲,由曲词连缀而成。北宋中叶以来的一些词人已经开始试用一个词调而填写数首歌词,来接连铺叙一个较长的故事。有人用《商调蝶恋花》一调填写十二首歌词,咏述《会真记》中张生与莺莺的恋爱故事。这种用许多首曲词前后连贯合叙一事的歌舞剧曲,已经具有了后代戏剧的雏形,是金元套数杂剧的鼻祖。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官本杂剧》有段数二百八十本,其中有歌舞剧,也有民间游艺的曲艺。可见,当时上自宫廷,下至村镇市集,戏曲都很流行。


历史地理小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文学历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一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文化常识|宋元明清文学
《古代文学史》习题集试题 转自网易 似水流年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真题(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