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德国古典哲学之五:黑格尔3

德国古典哲学之五:黑格尔3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同样有一种容纳世界各国历史的宏大气象,而且于中同样有许多精辟的分析和妙论。虽然他的历史哲学的体系,在现代人看来,不乏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处,加之在他那样的时代对西方以外的国家尤其如中国一样的东方国家,收集各类必要的信息很不容易,这无疑更加深了他历史哲学的臆断成分。但这不影响他的远见卓识和奇思妙想。比如他认为,在古老的东方国家,只有一个人即最高统治者是自由的观点,就很能一针见血,切中腠理。他对中国历史知之不多,但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讲过的一段话,确实值得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深思。他说:"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 又说:"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复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虽然语含讥讽,令我们内心生痛,但痛定思痛,并非没有启发。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美学讲演录》虽然是由他的学生整理而成,但因为这两部著作篇幅宏大,涉及人物、理论、流派众多,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研究西方哲学史与美学史的必读之作。  黑格尔的《哲学讲演录》上自古希腊哲学,下及康德、费希特、谢林、汪洋恣睢,百态千姿。他作哲学史,不忘自己的体系,虽不忘自己的体系,又能独具慧眼,妙论迭出。比如他分析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时,对斯氏信中提出的一个命题十分赞赏,他说:" 斯宾诺莎有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一种否定"。对这个命题,他的解释是:" 确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维(与广延相对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确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黑格尔的哲学语言,无论如何,总是因为深刻而抽象,又因为抽象而晦涩,但那内涵,却是清新流畅的。所谓" 一切规定都是一种否定" ,实际上是一个体现了深刻辩证思维风格的命题。比如现代交通中的人行横道,设立人行横道,意在使步行人便于由此安全通过。人行横道是一个规定,但它又是一种否定。它否定了行人在规定之外横穿马路的方式。当然这不过是一个小例子,但举一反三,可以知人知事知情知理知法知术,诚所谓事虽异其理则一也。例如国家法令其实也是一种否定。正面规定,只许如此,否定了其他行为方式;反面规定,不许如此,则是否定的否定,肯定了其他行为方式。  
现代西方法学认定,凡法律没有禁止的内容,全属于自由行动的天地。又如人的存在,便是一种肯定,而人的存在又是对非存在物的一种否定。人的死亡,又是一种肯定,而它否定的正是人生——人的活的生命。凡专制者,便否定了别人的自由权力——他以别人为奴隶,而以自己为主人,但以别人为奴隶的肯定,又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否定。于是便在思辨逻辑上证明了费希特的命题:凡以别人为奴隶的人,他本人也是奴隶。再如定势思维,也是一种肯定,它否定了定势之外的内容。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二二不得五,三三不得十。但因为思维定势否定了定势外的内容,所以一旦夸大了定势的作用或为定势所束缚,又会妨碍人的创造性。斯宾诺莎虽然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但他的哲学不以思辨见长,他的这个命题,一经黑格尔点化,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虽然研究范围小些,同样精深博大,思想精深,内容博大。他对美的本质的论述,对悲剧、喜剧和正剧的见解,对文艺典型的理论表述,无一不对后来的美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对现代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新生与重建,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以他的悲剧理论而言,他认为好人杀死坏人,不能算作悲剧。坏人既然该杀,杀该杀的人,便合乎理性,无悲可表;坏人杀死坏人,也不是悲剧,那不过是狗咬狗罢了,不但不悲,反而生喜。  
坏人杀死好人,虽然带些悲剧色彩,但不合悲剧本义,它所产生的情感效果主要是愤怒与不平。唯有好人杀死好人——因为双方的理想、意念、道德原则不一样而发生冲突,并造成悲惨后果,才可称为悲剧。比如,李逵打死李鬼便不是悲剧,林冲杀死陆谦又不是悲剧,就是陆谦杀死李鬼也不足称悲。  
但是,如果林冲杀了李逵或李逵杀了林冲,而且全不因为私欲而引起的,那么,就是悲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以《红楼梦》最合悲剧主旨,贾政并非不爱儿子,贾母并非对黛玉无情。虽爱儿子终于将儿子打个半死,虽对黛玉有情又差不多等于亲手将其逼上死路,其悲剧效果,触目惊心。好人本不应该杀死好人,但好人终于杀死了好人,而且恰恰是那些代表旧理想、旧人格、旧道德、旧规范的好人杀了代表新理想、新人格、新道德、新规范的好人- -"将有价值的撕破给人们看" ,于是,悲剧发生了。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固然并不合乎世界发展历史的实际,但其作为近代西方理性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意义自在,特别是他哲学体系中体现的思辨方法和见解,尤其价值永在。


3.黑格尔辩证法  

黑格尔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的辩证思维方法。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中国大陆学者,对他的辩证法无疑是过于简单化,从而也庸俗化了。  
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自然应有具体的理论体现,然而他的辩证方法究竟应该怎样表述,却绝非一件易事。过去有人以为所谓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其实这完全不合黑格尔的本意,也不合提出一分为二观念的毛泽东的本意。辩证法如果这般简单,人类历史上就不需要产生黑格尔,也不需要产生马克思了。  
对黑格尔辩证法作出最通俗简当的解释的人物,首推恩格斯。但即使有了恩格斯的几本哲学著作,列宁仍然主张研读黑格尔的原著,并且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即使以最为晓畅明达的语言和方式介绍黑格尔的辩证法,那么,至少也应该说明如下各点:(1)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谢林讲同一,黑格尔讲矛盾。谢林讲同一,并非完全否认矛盾的存在,但黑格尔讲矛盾,却把矛盾看成存在的基础。这正是黑格尔高于谢林的所在。  
黑格尔说:" 假如同一、差异和对立这几个最初的反思规定都用了一个命题来提出,那么,矛盾这一规定就更加应该用' 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这一命题来包括和表达,并且诚然是以这样的意义,即:这个命题比其他命题更加能表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矛盾出现于对立之中时,它不过是发展了的无,无已经包含在同一之中并且表明了同一命题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否定进一步把自己规定为差异和对立,而这现在就是建立起来的矛盾。"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分析说:" 但是,矛盾似乎并不像同一那样是本质和内在的规定,这是自古以来的逻辑和普通的观念的根本成见之一。是呀!  
假如要说到高低的次序,并把这两个规定分别固定下来,那么,就必须承认矛盾是更深刻的、更本质的东西。因为同一与矛盾相比,不过是单纯直接物、僵死之有的规定,而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讲得真不错。同一与矛盾相比,不过是单纯物,甚至可以说,同一则无物。试想世界全无矛盾——没有黑也没有白,没有上也没有下,没有大也没有小,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个别也没有一般,没有有限也没有无限,这还成什么世界。即使我们将这个命题,用之于康德的" 物自体" ,它也很有价值。在康德看来," 物自体" 是不可知的,而以黑格尔的矛盾学说看来,可知与不可知正是一对矛盾,从不可知到可知则是一条规律。由" 自在之物" " 为我之物" ,或由" 为我之物" " 自在之物" ,这中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矛盾既构成事物的存在,又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是矛盾的客观存在,没有矛盾便没有世界,自然也没有哲学;另一方面是" 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比如人的生命,一方面存在生的基因,一方面存在死的基因。如果除去一切死的基因,则生的基因也就停止了一切活动,于是,死,便到来。而且,无死将不能有生,因为人的肌体,每日每时每分每秒每瞬每刹都有细胞在死亡,因为有旧的细胞在死亡,才有新的细胞在出生,如此生死维依,生命始在。  
如果按黑格尔式的方法表述,则生是正题,死是反题,有生有死才是合题。  
生命是一个合题,死亡又是一个合题。即使生命已经终结,微生物依然充满生命力地活动着,它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否则人一死亡便成绝对的静止,则芸芸众生无须费心费力去埋他,烧他,看护他,保存他,他即以死的方式成就了生的永存。绝对的死便是生,然而,这可能吗?(2)存在过程的合理性  
黑格尔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命题,即"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这个命题。黑格尔是西方近代史上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颠峰。自黑格尔之后,旧的理性体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山穷水尽疑无路,如果还要生存,则必须另辟蹊径,使之"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了。他的哲学命题,"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正是他的理性思辨哲学的典型体现。诚如恩格斯所言,黑格尔此论一出,便遭到左右两个方面的误解和仇视。激进派固然不满意此说,保皇党同样不满意此说。激进派不满意此说,因为如果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则革命失去依据,而作为革命对象的专制主义者们也不同意此说,因为如果同意此说,那么,民主革命也是一个存在,它自然也应该是合理的了。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对于一切仇视落后、愚昧、丑恶和腐败的人来说,差不多都是一个不能忍受的命题。因为无论如何,他们也不能承认贪污、盗窃、吸毒、卖淫及至杀人越货、男盗女娼都是合理现象。
但实际上,黑格尔所讲的合理,并非优良或者正确的意思,小孩子作算术题,1 1明明等于2 ,他小,就硬是不明白,写成1 1 3 了。1 1 怎么能等于3 呢?不合理。谁说合理,和他去要100 分。当然1 1 3 是不正确的,但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一个初学算术的孩子,他所犯的错误,只在常理之中,不在常理之外。否则,人一出生就晓得1 1 2 ,甚至一出娘胎,就晓得相对论,就会写《精神现象学》,就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性,那还要学校作什么?错虽错,但错的合乎规律,此所谓合理者也。腐败也是如此,阴谋也是如此,甚至希特勒与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和中国的" 文化大革命" 都是如此。希特勒是一个十足的" 坏种" ,谁不知道,然而,社会若无产生希特勒的土壤,则希特勒怎么能产生,因此,法西斯固然大不合理,但从其产生的规律性考虑,他依然是合理的。  
黑格尔的这个命题,虽然不如那些嫉恶如仇的思想家的议论来得刀刀见血,大快人心,却比他们的思想来得深刻持久,耐人寻味。黑格尔的理论逻辑是,一切现象的发生、存在固然都在" 合理" 的范围之中,但作为一个过程,这些现象还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由合理转化为不合理,由存在走向消亡。小孩子初学算术,1 1 3 ,也算错的合理,但二年级的学生还不明白1 1 就该=2 ,那就只好送残疾人学校了。德国出了希特勒,固然有其" " 在,但希特勒必定灭亡则也是"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篇:3、黑格尔的逻辑哲学
黑格尔之五:辩证法|近代哲学
波普尔:辩证法是什么
黑格尔“正反合”哲思:揭示万物之理的神秘钥匙
【笔记】西方哲学(第六卷)黑格尔(2)
重走马克思的哲学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