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十二王:廉亲王 允禩(原创)

近几年来,火了一些电视剧,最引大家注意的就要属清宫剧和穿越剧,随着各种辫子戏的走红。让原本沉睡在历史书中的人物也都活了起来,这些清宫电视剧中最近比较火的要属清朝雍正皇帝和他们的兄弟子侄们了,围绕着他们的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说雍正皇帝的即位和九子夺嫡的故事了,而其中有一个人物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由于电视剧的艺术加工和演绎,他就是大家熟知的八爷,八阿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经历吧,这样以后再看电视剧就不会被迷惑了双眼。

绰号:八贤王,阿其那,八爷,八阿哥

兄弟子侄:

大哥:允褆

二哥:允仍

四哥:胤禛

九弟;允搪

十弟;允饿

十三弟;胤祥

十四弟:允祯

儿子:弘旺

允禩,是在大清这历史的天空中,如繁星般的皇子当中的一个,但他之所以能够出名,有几个原因,一是他的父亲很有名,是康熙大帝,二是他的兄弟有名,是雍正皇帝,三就是他自己了,他是能于雍正展开帝位角逐的最有实力的一个皇子。虽然下场很惨但他的影响一点不输于雍正,使得很多清宫剧如《雍正王朝》《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都以他为中心,来衬托雍正皇帝,那他究竟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和电视剧里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风云际变,腥风血雨的历史中和允禩一起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吧。

一,少年时代,早受皇恩

允禩的出身很特别,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康熙大帝,而康熙大帝一生子嗣很多,有50多个孩子,长到成人的也有35个之多,在他们中间允禩处于比较杰出的。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导致他日后的种种事情都处于比较被动。就是他的母亲地位很低,在清宫中,子凭母贵是很重要的,他的母亲是卫氏,满洲正黄旗的包衣(也就是俗称的奴仆,这个包衣其实和当时康熙的好朋友曹寅的出身差不多,但人家傍上了最有实力的主子,卫氏的家族则没有这么高,甚至很卑微,卫氏的父亲是内管领大臣阿布鼐,虽然他父亲也算是个有品级的文官,但是有史料记载,“卫氏出身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什么叫辛者库呢,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的人,也就是前文说的内务府管领下的奴仆,是因为先人犯罪后,后代被罚入辛者库服役,以示惩戒。相当于历朝都有的的贱民,罪籍。这一点在康熙的后妃中都罕见的低下。但是卫氏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温柔以及比较良好的软件打动了康熙皇帝。为他生下了皇八子,我们的小允禩同学)但是母亲出身辛者库这一点也是导致后来康熙拒绝立他为太子的硬伤之一。小允禩的硬件特别不好,既然硬件不好,那就要看他的软件了,也就是他自身的努力了。

康熙皇帝比较看重孩子的出身,经常把出身不高的皇子给地位比较高的后妃抚养,比如一样是因为母亲地位不高的雍正皇帝就让贵为皇后的佟佳氏抚养,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和身体健康。所以小允禩也就被推出去了,让入宫比较早的叶赫那拉氏惠妃抚养,惠妃也有自己的儿子就是大阿哥允褆。所以说后来允禩和允褆的关系很好。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允禩由于母亲的地位不高,所以平时很谨慎,谦虚好学,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的,实在难为了孩子了,在那样一种比较看重出身和地位的皇室环境中,出身不高的小允禩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他的这些性格和做法在诸皇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甚至连很多皇亲宗室都对此夸赞不已,比如他的伯父,康熙的兄长裕亲王福全。在他长到六岁的时候,就是该上学了,皇家学校的教育很严格,皇子典学一般虚岁六岁,周岁五岁就要入学了。每天早上寅时(3时到5时)入学堂,到了下午或晚上才能放学,年龄下的小学生可以中午放学,到了大一点比如封藩出府居住的皇子就要到下午未时(14时到16时)放学。而且一年中只有自己的生日,双亲的生日可以放半天,元旦除夕等放假一两天。现在的学生比起来是有多幸福。允禩要学的知识也很多,首先就是要学习三种文字,满文,汉文和蒙古文,现今的学生只需要学英语和汉语就可以了,比起来也是比较幸福了。

还要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些主科课程。当然还有体育课,就是清朝赖以定国的骑射武功。已经其他副科课程比如历史,地理,音乐艺术,自然科学等等,因为康熙皇帝是比较喜欢自然科学的,所以必然会给自己的皇子加上这些课程,希望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合格的皇子,他的教育理念和现在很相似。而且他还要他们连词作诗,还有对对子,这些文化对于皇子本身是起到了一些能够很好的运用字词的能力,也给以后的行政能力和文化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这点也被想在人所学,让这些小学生开始学习国学。还有最主要的就是练书法,这是比较主要的。而且是着重于汉文书法。允禩对之前那些知识学得都比较认真,不辜负自己父皇的希望,但对于书法是真的不喜欢也不擅长。但是康熙是严格的父亲,不肯让孩子就这么放任自流就像现在的父母也不想让孩子偏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让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而且定期对这些皇子考试,当时皇子的学校在上书房,皇帝下了朝走不远就可以到了,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皇子都是什么程度了,而且延请的老师也都很博学的鸿儒,比如张英,汤斌,徐乾学等人,他们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学者。由此可见虽然小允禩的个人出身不好,但依然受到了比较平等的教育,在这样教育的环境下使得日后的允禩在个人素质和为官从政方面都要很大的提高和影响,

允禩还擅长鉴定马匹,13岁的时候就经常为父亲康熙皇帝鉴定外藩进贡的马匹,而且经常驯马是父亲比较得力的“弼马温”允禩对于骑射也很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去木兰围场或者南苑狩猎了。曾在一次狩猎活动中获得的猎物和比自己大五六岁的大哥允褆,三哥允祉一边多。可见允禩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这点上雍正皇帝胤禛都要略逊他一筹,胤禛是个比较宅的人,基本没怎么狩猎过,及时有也是皇子的时候,允禩凭借着这些较好的个人条件赢得了父亲康熙皇帝玄烨的赏识,玄烨其实是个很注重家庭观念的人,对于表现好的儿子也不吝啬赞扬和赏赐。

在允禩同学17岁的时候,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封爵,这时的他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而且同时被封爵的还有他的四哥胤禛,五哥胤琪和七哥胤佑。他们此时都已经19,20周岁了。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而且受封的爵位和他的哥哥们一样是多罗贝勒。(清朝的王爵有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贝勒属于第三等的爵位,可见康熙对允禩的重视度。所以说电视里总说八阿哥是不准确的,阿哥是他在未封爵前的称谓,后期的允禩应该叫贝勒爷,或是八贝勒。至于大家总称呼的八爷是平时在家里称呼的,到了朝廷上这么称呼也是不可以的,)

允禩在接受了这个爵位的时候也代表他可以正式毕业了,尽管后来因为参与皇位的角逐,也曾经被父亲康熙皇帝撵回了学校重新读书,但那时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环境和心态也都和少年时期不一样了不可同日而语。允禩正式踏入了他的青年从政时代了。他的人生转折也从此开始了.

二,青年时代,初露峥嵘

青年的允禩先后担任过很多的职位,在刚刚获得贝勒的爵位时,便随同三哥诚亲王允祉一起负责父亲不在京城时的政务。而且还负责帮助裕亲王福全处理修建东岳庙等事宜,算是一种实习工作吧。他正式的工作是在第一次废太子前的一段时间,他做的工作是管理内务府。是署理内务府大臣。就在这时,康熙朝出了几件大事,而这些事也导致了允禩的出名。

第一件,处决太子党

康熙皇帝发现了他于太子胤礽的关系被外人所干扰利用,这个能够干扰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两大重臣之一的索额图(1636年-1703年),索额图的父亲很有名是历经了开国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的辅政大臣索尼(不是现在日本的索尼公司),索额图是康熙的叔丈人,他的侄女儿嫁给了康熙做皇后,他还曾经帮着康熙皇帝除了鳌拜,参与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以及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等等大事。官职也是履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被人称为索中堂(清朝称为中堂的,大多是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员,比如鳌拜,索额图,明珠,和珅,李鸿章等等)。但是他在从政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开始了犯糊涂。他先是与另一个重臣明珠相斗,当时有句俗话叫:“要求官找索三,想求情,找老明”可见他们的实力有多大,康熙皇帝为了照顾他也是看在了他侄女儿和父亲的面子上处置了明珠。这就让他更加疯狂了,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了,开始向太子靠拢,很快笼络了很多人支持太子,他的糊涂也传染了本来很不错的太子胤礽,这一老一小祖孙俩开始对抗起康熙来了,康熙皇帝自然发现了这种苗头,他手下的大臣向他奏告太子“呢比匪人,素行遂变”意思是开始结交一些不好的人,有点犯错误的走势了。于是康熙皇帝果断处理了这些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小人,他们只是一些仆人或太监,惩治了他们并未让太子胤礽和索额图有所收敛,于是康熙执行了第二个方案,就是通过之前的册封,让其他皇子,包括了我们的允禩同学一起分理政务,以此来分权警醒太子让知道谁是爹谁是皇帝。在此之前皇帝离京,京城的政务都是由太子处理的。两个人还是不明白,康熙只好动用第三手了,就是他借出巡之机会,招索额图来随侍自己,让太子回京隔离开两个人。而且借着老索的家人犯错误的时候,比如说他弟弟心裕在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打死了家人,就被革职查办用以警告索额图。但是老索依然没有收敛的意思,多次指示太子与皇帝作对。在一次祭祀太庙时让自己的党羽沙穆阿向康熙皇帝挑衅,康熙问太子的拜垫为什么可以放进来于皇帝一起时,老沙不知哪来得胆子,启奏让康熙允许自己把这段记录在案以便以后太子查问。康熙知道老沙没这个胆子多半是太子或者索额图的意思,于是下令将老沙革职,然后命人于康熙四十二年时缉拿了索额图一党,将他们或革职或流放,将索额图和他的子孙都处死。

并且称呼索额图为“本朝第一大罪人”这么说其实有失偏颇,毕竟索额图还是对清朝有所功劳的。不能一概而论。

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康熙皇帝发现太子胤礽的各种做法依然没有收敛甚至越发过分了,几乎已经威胁到康熙的位置和申明安全了(当然是康熙自己想的)实际上没那么紧张。于是就发生了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废太子事件,

第二件,一废太子

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关系,我们在讲怡亲王胤祥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不在叙述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下事情的经过,以便大家对后来允禩欲争皇储的事情有所了解,算是一个铺垫。因为两者的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康熙四十二年(1701年)九月初四日,在行猎途中另人拘押了太子胤礽,到了布尔哈苏台,召集了诸王贝勒大臣,命太子胤礽跪下,当众边哭边说道:“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凌辱在廷大臣王公贝勒,专擅威权。纠集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打听,每到夜间,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从前索额图助他潜谋大事,朕悉知此情,将索额图处死。此等人不废,日后必然败坏国家,戕害子民,若此不忠不孝之徒为君,将其何如祖业”(出自清史稿,胤礽传)

这些话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了,自然是欣喜万分。他们中有很多都是皇子,因为参与处理政务而渐渐地对太子之位有所觊觎。最先跳出来当出头鸟的不是允禩而是大阿哥当时封为直郡王的允褆,

允褆(1672-1734年)是康熙和惠妃叶赫那拉氏的长子,康熙三十七年时也封了他为直郡王,他的性格和他的王爵称呼倒很相像就是直。他的情商不高,智商吗也不见得高到哪去,他是一个可以当大将但适宜为君的人,也不适合当很大的官职。因为他性格比较粗矿,容易冲撞人,曾经在出征途中,与伯父福全意见不合,而导致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就这样还不肯认错或是服软,让康熙很不上他,因为他不懂礼貌。及时意见不合也可以跟父亲说,用不着在朝廷和军队里和自己的上司兼长辈吵架。他的这次出头鸟出的很好,把其余皇子的锋芒都遮掩了起来,他借着看守太子的时候跟康熙说了这样的话:“允仍所做的事,大失人心,如果想要杀允仍的话,不需要父皇出手。”允褆啊,你说出这么缺心眼的话,想出这么混账的想法竟然做出了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一起镇魇了太子,你母亲知道吗?康熙很伤心,一个太子已经这样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竟然想要杀了自己的亲兄弟。于是把允褆臭骂了一顿后,囚禁了起来。并且告诫其他皇子:安分守己,管好自己的家人。老大根本不配当皇太子。不作死就不会死。就这样第一个出头鸟就这么完事了。允禩的心也稍微安稳了一些。其实在一废太子前,诸皇子就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当时那是因为太子还在位所以别人也只是有所想法,在太子一次被废后,大家真正的开始有所行动了。最显著的就要属我们的主人公允禩了。允禩本来只是动了以下脑筋,何况自己的父皇康熙皇帝在太子被废后,曾经又所指示: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也,法断不容。自己这么想的时候不能不有所顾忌,可是权利的欲望永远会超越理智。我们的允禩同学开始思想跑偏了。尤其是在废太子后,太子的党羽被清除了很多,包括内务府大臣太子的奶公(奶妈的丈夫)凌普的位置空看了出来,康熙让允禩继任。这么个大肥缺落在自己手里,允禩同学当然会心中砰然一动了:“这不是父皇给我的启示吗,让我好好的努力吗。将来太子之位舍我其谁哉”而且当时皇八子的好学和谦恭礼让的好名声被外界广为传播,本来理智的允禩在这样一片赞扬之声和父皇的重用下,开始了夺储位之举。

三,广纳人脉,锋芒毕露

康熙四十七年以后,在朝廷上,在皇帝的周围有着几个很有名的党派相互攻伐,比如皇太子党,皇长子党,还有允禩的皇八子党以及皇四子党,以及无党派的“民主人士”。皇太子党在康熙两废太子后就不在成气候了,这里不多说了,皇长子党的党魁核心由于明珠的倒台和允褆的犯傻也告终结,在康熙复立太子前,最重要的就要属皇八子党了:党员的组成很多很复杂,而且都是忠心耿耿的。就这种所谓的忠心害了允禩。允禩其实是个比较理智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出身,所以他在废太子前只希望父亲多重视自己一点,在外人面前多铎谦虚一点,使的自己的人员更好一些,仅此而已,可是允禩也是人,也有想法,也有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就是这欲望让后来得允禩下场很惨,先来看看他的党员的组成:

党首:允禩
导师:允禩兼
主要成员皇九子允搪,皇十子允饿,皇十四子允禵,皇长子允褆,国舅大学士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内大臣阿灵阿,大臣鹗伦泰,工部尚书王鸿续,侍郎揆叙,大学士张玉书,
主要优势党首个人素质比较高,精明强干,才具优裕。群众基础好
主要手段固结人心,广结善缘
经济支持皇九子贝勒允搪
劣势出身不高,且结党意识很重,为领导所不喜
领导点评“八阿哥其人,诸臣皆称其贤”康熙语“八阿哥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雍正语

这就是皇八子党的组成了,是不是很宏大啊,可惜有致命的因素在里面,就是人员太多且都是重臣,除了大学士就是诸王贝勒,还有个坑弟的主儿允褆在里面搅合。允禩想继承太子位恐怕很难,而且在这期间还有更大的事情发生,那就是相士张明德的相面案,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引子,就是前文说过的太子的奶公凌普因为自己的贪婪谋了很多的钱财,而且又因为吃了太子的瓜落而被革职拿问,康熙交给了允禩来做,希望他能秉公处理,凌普自己也想是太子的人,允禩上来肯定会落井下石,结果允禩做出的判决和举动让大家都看不懂了,并不做出特别厉害的惩罚,只有他父亲康熙皇帝看出来了。申斥道:“凌璞这个人贪婪巨富,众人都知道,不好好查案子,不清查到底,你们想掉脑袋吗,八阿哥到处博虚名,想当老好人,朕的宽宥和苦心以及所施舍的恩泽都被他归功于自己了,让朕做恶人,他做好人,想的美,是又想出一个皇太子吗?”这下子彻底给了刚想邀功的允禩当头一棒,允禩知道了父亲并非糊涂,什么事都看在心里,所以暂时收紧了锋芒。可麻烦的事马上就来了,由于大阿哥允褆的告发,一个叫张明德的相面人因为在顺承郡王府人事了普奇和赖士,他们二人很讨厌太子,受过太子的殴打就像让张明德设计刺杀太子,结果太子被废后,普赖二人因事被康熙革职流放,这事就被允褆发现了,他想揭发此事向康熙邀功,没想到牵连了允禩。这事本于允禩没关系,可是错就错在这个张明德给允禩也相过面,说他“丰神清逸,仁义敦厚,福寿绵长,乃贵相也”允禩听了这好话,自然开心,后来又告诉给他的兄弟老九允搪和老十允饿。结果这事让康熙知道了,康熙很不满,又一次的发飙了,说了:朕于废太子时曾诏令诸阿哥,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也,法断不容。废皇太子后,允褆曾奏称皇八子允禩好,大宝岂容他们窥伺焉,允禩柔奸性成,妄旭大志,族素深知,其党羽早想要结,谋害胤礽,故将允禩缉拿,交于议政除审理。(但前面这一番话出自清圣祖实录,然康熙的实录出自于雍正朝,所以说康熙是否会说出‘允禩柔奸性成,妄旭大志,族素深知,其党羽早想要结,谋害胤礽,’实难考证了,恐怕出自于雍正皇帝之手,因为康熙朝61年的实录仅仅三百卷而顺治和雍正两朝才30多年的实录就有300多卷了,可能吗?恐怕大多数的东西都被雍正皇帝删改的差不多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允禩也确实是被康熙羁押了起来。而这时老九允搪知道父皇不好惹,但又不愿兄长被因此而镇压,就让比较受宠爱的老十四允禵求情,康熙很生气,老十四也是倔脾气,按理说你劝不动的就下来吧,等以后康熙消了气自然会放了他的,可惜老十四就是要坚持到底,康熙气的要拿刀剁了这个老十四,多亏老五允旗拉住了康熙。才避免了一次人间悲剧。康熙虽然消了点气但仍旧让猪王大臣不要宽恕了允禩。革了允禩的贝勒爵位。为闲散宗室。允禩经过了这一番动作后,终于暂时消停了一些。想来允禩也是比较后悔的。为甚么要轻信一个江湖骗子的话呢,结果没行动就失败了。张明德被判决凌迟处死,康熙让允禩出来看看以儆效尤。

四,造化弄人,再遭失败

就在允禩被革爵囚禁后不久,又发生时了一件于允禩之间相关的事情就是议储风波,这次风波的中心围绕着太子和允禩发生的。康熙在一废太子后,总是感觉后悔,经常做梦梦见自己的妻子赫舍里氏和奶奶孝庄太皇太后,梦见她们不高兴的看着他,而且又有了张明德刺杀太子案和太子胤礽被镇魇的案件两件事。康熙一废太子时确实太着急了,所以让那些皇子都有了想法、花了好长时间才压下去、所以颇有些后悔,就开始想要复立胤礽,但是他又想知道大臣们的意见,于是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让诸王大臣畅所欲言,选择一个皇子,除了老大允褆不可以外,其余都可以。(大阿哥所行甚荒谬,虐戾不堪。除他以外。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清史稿)大家被康熙这招弄懵了,因为康熙头一次选用了民主,大家没见过也没用过,所以很惊讶也比较开心,纷纷写好自己的选票给皇上。首先是阿灵阿这个急先锋还有大学士马齐以及国舅爷佟国维等人倡议立八阿哥允禩为太子,认为“八阿哥心性好,不务浮夸,可当大任”写了八阿哥三个字递给太监梁九功,让他传给皇上。康熙拿过来一看很生气,又不好说什么,便让太监传谕道:“立皇太子事关系重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有罪在身,况其母家甚微贱,儿等再思之”意思是说这个结果我不满意,这事关系重大,想清楚再说吧,老八没怎么做过事,现在又有罪在身,他妈地位也差。你们还是再想想告诉我吧。大臣们一看也明白了,让我们自己选的是您,选完了又不满意,这还叫民主吗?你的那些儿子谁好谁不好,你最清楚,得,我们不陪您玩了,您说立谁就立谁吧。(此事甚大,本非臣等所能定,诸皇子都是聪明过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皇上如何指受,臣等无不遵行。)康熙得到的答案是一种消极对抗,但是心想:“这样也要比直接反驳自己要好,所以干脆暂时结束吧,借着天晚了,让他们回家,让你们这些大臣好好猜猜朕的心思吧。”第二天一早,继续昨天的会议,这回这些大臣学乖了,都不选八阿哥了,但也不选太子胤礽。气的康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想:“你们这帮人,怎么就不能和朕想的一样呢,我不让你们选老八,也没让你们选别人啊,就让你们选太子怎么就不懂呢”而且还有大学士马齐等八阿哥的忠实粉丝,坚决还是要选允禩同学。这些人里包括了之前说的阿灵阿,揆叙,大学士马齐,佟国维等人。汉人大臣不敢选太子、康熙帝一生气也不讨论立储的事儿了开始研究怎么查出谁是允禩的同党。通过汉臣的揭发,知道了是马齐等人的意见。便申斥道:“对待皇子应该一视同仁,你们却要结连允禩,为以后的谋私利方面,这么做对得起我妈,你们和允禩为一党,太可恨了。”这时的允禩还在家闭门思过呢,他真实躺着也中枪啊,虽然他不是完全无辜的,但是这件事他确实不知道也没有指示过这些人的意见。这些人本身是为了允禩好可惜害了他啊,康熙知道允禩没这么做,但是这些人给他的阴影太深了,仿佛太子党又出现了。而且我们一直说的这个马齐(1652年-1739年)是什么人呢,

他的地位也不次于索额图,是八阿哥党的灵魂人物,常年担任康熙的助手,他的兄弟马武和马斯克其实都不姓马,而姓满洲大姓之一的富察氏,父亲是米思翰,平三藩时的康熙得力助手。他们兄弟就这借着父亲的名声而起。马齐担任过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主要负责人,几次与沙俄讨价还价。才成功的签订了条约。在索明两人下台后,又出来的新的满洲权贵。还有国舅爷佟国维,他的身份也不一般是康熙生母佟佳氏的弟弟,又是康熙的第二个皇后佟佳氏的父亲,既是国舅又是国丈,他的哥哥是征讨葛尔丹时的大将军佟国钢,可惜阵亡在乌兰布统的战场上,现在我们去承德坝上草原的乌兰布统时依然能看见佟大将军的雕像,他的儿子是隆科多,后来做了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他自己也是大学士、当时康熙时期流行一句话叫佟半朝就说点是他家。康熙发现允禩的人脉太强大了,两大家族都支持他。如果真的让允禩当了太子,那对自己的威胁比胤礽还要大。就说道:“你们是认为我这儿子老八人好,才智一般,容易受人愚弄。所以你们就立他,以后你们就好掌握他,玩弄他了,对吧,我就是不立他。你们当初因为没有太子就天天逼我立太子,让你们满意的太子,是何居心”康熙老爷子气的不行了,说出这些话已经是语无伦次了,为了申斥大臣不惜埋汰自己的孩子还把立储的事载给了人家。可见立储风波已经成了康熙皇帝玄烨的心病了。康熙骂完满臣骂汉臣,“你们都是没用的,就知道听满人大臣的,他们说什么你们不敢反驳,一点不考虑朕的的感受,朕就像复立太子就这么难吗?”最后的结局是,康熙将大学士马齐等人问罪,但是康熙本人不是一个特别嗜好杀人的人,所以对待想马齐这样的元老也没有下狠手,把他交给尚在戴罪之身的允禩看管,允禩接到圣旨觉得真是苦笑不得啊,心想:“皇阿玛还没赦免我的罪过呢,又把我的的党羽交给自己处置。这不是难为儿臣吗?”这事后来没了下文,估计是不了了之,佟国维因为是国舅所以也就不好大张旗鼓的处置,只有撵回家看孩子玩去了。但是阿灵阿,揆叙等满臣等人就没那么好的处境了虽然在康熙年间也都是降职查问,后来遭受的追责倒是很严重,后来雍正皇帝在他的墓前刻下:“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纯为了恶心他。还下了一道旨意:“本朝大臣中,居心奸险,结党营私,惟阿灵阿、揆叙为甚。当年二阿哥之废,断自圣衷。岂因臣下蜚语遂行废立?乃阿灵阿、揆叙攘为己力,要结允禩等,造作无稽之言,转相传播,致皇考愤懑,莫可究诘。阿灵阿子阿尔松阿柔奸狡猾,甚於其父。令夺官,遣往奉天(今辽宁)守其祖墓;”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揆叙是大学士明珠的三子,经常担任康熙的侍读学士,就是陪读的,写过一些文章,才气不如他的长兄纳兰性德,但也算不差,因为党附八阿哥党,在雍正朝也被追责:在他的墓前则刻下了:“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可见雍正皇帝的气度不算很大。康熙再做了这些布置后,再一次的公招各位大臣来商议,让大臣们推选太子,大臣们这回更聪明了,皇上你说了算吧,我们都听您的,康熙又强调了一偏后定了复立太子胤礽。

允禩在经历了这些事以后,真是有些心灰意冷,康熙不久后就复立了太子胤礽,也释放并暂时原谅了允禩。我们的允禩同志应该得到了一些教训了,不该你碰的就不要碰,人脉太广,太能干不是什么好事儿。在康熙这样的英武雄才大略的父亲的光环照耀下,你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康熙复立他为贝勒。但是终其统治结束都没有再给他什么别的爵位。他的三哥,四哥,九弟,十弟还有十四弟都封了爵位,有些为王爵了,他还只是个贝勒。可见康熙对他还是有成见的。虽然多次出巡都带着他,但是他们的隔阂没那么容易解开。因为他们的身份很特殊,除了父子还有君臣,父子还可以解决,君臣却不容易解开。

就在立储风波过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彻底把允禩的皇储之梦击打的粉碎。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再来回放一下那个事件的经过。来给允禩见证一下:

死鹰事件:这件事也有个引子,我们看康熙朝的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要想弄清楚一件事必定要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的仔细研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否则容易被别人的言论和古人的所谓官方的文献干扰,死鹰事件的引子在于康熙又一次的废了太子。胤礽这次的一些活动室虽然有所收敛,但是毕竟自己有前科,而且还有那么多不利的环境,比如自己的兄弟们每天处心积虑的找自己的错误,加上自己不够注意,所以又一次的惹恼了康熙,这次康熙再一次的废了可怜又可恨的胤礽。将他彻底囚禁了。这件事又一次的激活了诸阿哥的心,这次的竞争者明显变多了,不仅仅是允禩一个人了,向之前皇八子党的得力干将允禵也开始起来了,还有诸如一直把自己隐藏起来,装的天真无邪的皇四子胤禛,这个人日后就是允禩最大的克星。允禩的失败不只是自己的原因,也有胤禛的原因。胤禛虽然比较内敛,但是对于权力的心要比允禩热上很多倍。毕竟他们都有母亲出身不高,父亲不太重视的相似点。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允禩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个性谦和,为人善良,没有大架子,而且比较能干,喜欢交朋友,这点也成了他日后的最大致命弱点。他是不真不懂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道理啊。

康熙再复立太子后很久都没有找允禩的麻烦了,允禩呢也就老老实实的当乖孩子,给康熙皇帝认真办事。没事还陪康熙出去巡行地方。但是随着太子的复废,康熙开始注意起来这个老八允禩了,知道他肯定会有所作为。果然允禩之后做了一些事便成了直接导致自己彻底淘汰出局的导火索。就是在一次野外狩猎的行动中,康熙想到没有一只好用的猎鹰,允禩当时在京城里给自己去世的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两周年守孝。得知此事后,赶紧找人拿了两只鹰让太监去给康熙皇帝送去,本来是想讨好父亲的。却没想到成了自己的灾难。那两只鹰本来很健壮,但是由于送的路程较远,到了塞外后两只鹰不耐折腾已经是垂死了之征了。使的康熙皇帝看到后,很恼怒,认为允禩是在咒自己向死鹰一样。(其实笔者个人考虑在这过程中也不排除有人使手段的嫌疑,毕竟允禩是有政敌的)伤心不已,自己培养出来皇子竟然都是这样的恶,气的差点犯了心脏病。康熙认为这两只鹰一只代表允禩已经去世了生母,另一只代表了来日不多的自己。巴望这自己驾崩呢,允禩竟然还申辩,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沉默,等事情查清了或者是康熙气消退一些再解释,当时允仍被咒的事不也是这样吗?康熙看到他反应这么大,就肯定了他的这桩罪过。并且当众揭露允禩的心态,康熙担心允禩随时可能会发生兴兵构难,逼自己逊位的事,怕自己成了唐高祖李渊和隋太祖杨坚。他们就是被自己的儿子逼着退位甚至是杀害了得。所以再一次的当者诸皇子和大臣下谕旨:“允禩自幼就心高阴险,听信张明德之言,违背为臣子之道,并且预谋害二阿哥,举国皆知,我之前患病,诸大臣保奏他,我无奈之好复立太子,心里十分郁闷,允禩则不望之前的旧念想,纠集党羽行事奸佞,知道朕已经老的不行了,来日不多了,便开始越发过分了,甚至给我献了死鹰诅咒我,从此以后我和允禩父子恩断义绝了,他因为没有让他的皇太子对我很是恨之入骨,他的党羽也都是如此,二阿哥胤礽已经悖逆,丧失人心,没想到允禩比他还厉害。”死鹰时间后,康熙和胤禩的关系恶化到了极点,允禩最重视的名声如同熊市的股票一样大跌。他的支持者先后对他失去了信心,皇十子允饿等人开始去追另一个政治新秀老十四胤禵了。虽然兄弟的情谊没大变但是政治的投资就这样结束了,允禩心灰意冷,。于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得了场伤寒,病很重,既是心理上的也是身体上的。病倒在畅春园的一个不大的屋子里。康熙不喜欢他,让人把他挪回自己家去,不想看到病秧子。但是这事让允禩的铁杆支持者弟弟允搪不乐意了,允搪性子很直,说道:“八阿哥现在昏迷,如果挪回家,万一有什么不测谁负责”一下子喊醒了愤怒中的康熙皇帝。康熙想到允禩虽然有那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但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就不让允禩挪回家,可惜那些其他的皇子墙倒众人推,还是强烈要求把他运回家,怕让康熙皇帝的御路不清净,其实也怕康熙皇帝以后再找后账。可怜的允禩在病中被搬回了家,后来允禩病稍微好了一些了,康熙又想给自己的儿子送些吃食,因为康熙比较懂医术,所以知道大病初愈的人不能随便吃东西,就给允禩传谕道:“你大病初愈,想吃点什么啊,可告诉给阿玛,阿玛这里什么都有,但不知和你的病相不相宜,所以不敢送去。可惜这次允禩又显得太小心了些:回奏道:”谕旨内有不敢二字,儿臣不敢承受。”父亲的关心反而引起了孩子的误会,这怕是只有皇家才有的辛酸之处啊,康熙惆怅不已,对其他皇子说道:“允禩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地,朕念其大病初愈,遣人传谕云‘尔想食何物,朕此处无物不有,可奏称朕知,但不知相宜否,故不敢送去’他反以朕旨内有不敢二字,怀疑,奏称承受不起,来上门跪求,纯属无中生有,故生事端,另众人观之成何体统(允禩这个人事太多,每次都在没用的地方用心,我念他大病初遇给他送点吃食,因为有不敢二字,他就开始无中生有,矫情起来,还跑上门来跪求让人家看见了成何体统)”允禩又做错事了,心大了不成,太小心了也不成,可见皇帝的儿子不还好当啊,所以我劝那些想穿越回去做王孙公子的还是不要动这心思了。康熙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过于敏感了,在权利的影响下,一代名君的心态开始了病态化的发展,对于皇子时过于苛刻和挑剔了。后来虽然康熙也恢复了对允禩的信任和原谅,但时间过不了多久了。随着康熙皇帝的驾崩,允禩的悲惨的灾难降临了。

五,结局悲惨,红尘往事

允禩的结局的悲惨的事实在父皇驾崩的那一刻就已经渐渐明朗了。虽然雍正皇帝胤禛在登基之初对允禩加封了廉亲王,当然有雍正对允禩的部分认可:“允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允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出自清实录世宗实录)另外很有意思的是雍正的起居注也记载同样的话语。起居注》记载雍正帝在二年四月初七日对诸王大臣论说胤禩为人:朕之此弟较诸弟颇有识量,可资于理,朕甚爱惜,非允禟、允誐等可比。这些话说的时候都是在允禩还没未死或是没有彻底搞臭的情况下写的,尤其是起居注,更是不可随意更改的及时皇帝也是如此。清实录之所以会写一些是因为是乾隆皇帝给他父亲修撰的所以对待这些事会比雍正好一些。但是这也不排除雍正皇帝是想稳住允禩避免他于自己为敌。毕竟自己刚登基不久,还有很多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呢,比如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胤祯呢。封允禩做廉亲王的同时还让他于马齐,隆科多,胤祥三人一起总理政务。对他有所恩宠,允禩为了不惹雍正生气,做起事来也是比较认真,但是允禩还是对他的结局有所预料,比如在别人前来庆贺他升座了亲王的时候:他的妻子郭络罗氏就曾说过:有什么可贺喜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掉脑袋呢,(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这项罪名也让日后的八福晋郭络罗氏得罪了雍正,在给允禩定罪的时候,允禩受制于妻也成了罪过并强迫人家离婚。雍正皇帝的某些做法实在让我们大家不敢苟同,且胆寒。

允禩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即使是负责工部事务,也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有一丝马虎,(并非像雍正王朝里写的那么牛,一直负责倒皇运动。实际上他在雍正二年获罪,经过了两年的囚徒生活于雍正四年正式去世,所以没法在外边搞什么小动作,雍正也不会允许的。)就这样雍正依然能鸡蛋里挑骨头,在雍正登基的一二年里经常接着工部的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问责于允禩,不是责问就是罚他俸禄再不久是去太庙跪上一宿。比如: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雍正谕责其诡诈;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时,不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费事,再受谕责;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因胤禩等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可省运费事,雍正谕工部:此特胤禩存心阴险,欲加朕以轻陵工、重财物之名也;

这些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且同时也整治了允禩的同党九弟允鎕,十弟允饿,还有皇十四子允祯等。

而且多次拿当年的夺储位的事来当众辱骂允禩,允禩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勉强的活了一年多,胤禛再剪除了权臣隆科多和年羹尧后开始对自己的兄弟下手,先是发配了皇九子允搪,然后暂时圈禁了允禩,并且在雍正三年先后削夺了允禩,允搪,允饿,允祯等人的爵位,限制了自由。而且问罪于他们,让允禩自己改名为;阿其那,给允搪改名为塞思黑,这个名字都是出自满语,但笔者查了一些资料不是野史传闻所说的猪和狗的意思,狗是满人比较重视的动物,所以不可能像汉语那样的辱骂,猪也是满人喜欢吃的,而且雍正骂他们是猪狗,那自己的兄弟是猪狗,自己又是什么呢?所以不可能这么骂他们。究竟是何意思还需要考证。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词汇了,而且雍正还剥夺了他们的宗室黄带子的待遇,贬为庶民,在乾隆年间才恢复了他们的待遇。

在雍正四年时先后对皇九子胤搪下手了,允搪死在了保定府,当然允搪的死有他的自作自受的原因在里面,毕竟他对雍正的感情是很恨的,在流放的过程中也是不老实的,而且竟然还发明了一种文字,是结合了拉丁文,俄文和满文三种文字撰写特殊符号,他堪称满文转写的始祖啊,也算比较有才,可惜性格和脾气都比较暴戾。属于个性很强的一种。这样的人雍正自然不会绕过他,把幽禁起来,最后死了。

在允禩知道了兄弟的死音后,也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他开始了反思,以前想要的那个皇储的位置竟然是这么大的陷阱,他的聪明,学识,能力,才干,人脉等等全都化为乌有了,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允禩在雍正四年九月初五,也死于幽禁之所。终年46岁,允禩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心境就和当年崇祯皇帝亡国时对自己的子女们说的一句话一样:“何苦生在帝王家啊”

其实允禩并没有他哥哥雍正皇帝说的那么不堪也不像电视演的那样只是阴险狡诈,只会给别人添麻烦,他还是很有才气的,比较干练,而且喜欢和文人交往,他的名声当时传遍大江南北,号称八贤王。可见他的人气很高,但这些放在雍正眼里就只剩下气人了,所以雍正才不惜一切的诋毁他,很多话是他强加给允禩了,允禩固然有想当皇帝的企图,也喜欢像江湖人一样拜码头,。这再康熙雍正两个皇帝看来都是不足取的,应该予以镇压的。可怜的允禩到死了可能才能明白他的人生弱点是什么。允禩有一个三儿子叫弘旺,后来处境也不好,他的后代籍籍无名,这里就不在叙述了。

允禩一生的经历就这样结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登基后是怎么样对待兄弟们的?有没有斩尽杀绝?
康熙三皇子胤祉,没参与九龙夺嫡,为何雍正登基后将他幽禁到死
我最喜欢的八阿哥-----胤襈的一生(转帖)
再回大清,看九龙夺嫡。
爱新觉罗·胤禩
北京的清朝王府——廉亲王府及廉亲王后人境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