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露珠说红楼(四):山中高士晶莹雪——说说薛宝钗(下)



露珠说红楼(四):山中高士晶莹雪——说说薛宝钗(下)

文/第一滴露珠

再来说说薛宝钗的“世故”。薛宝钗世故吗?当然。但是宝钗世故却不油滑,现实却不庸俗,她的世故妙在“恰到好处”四字。这源于宝钗超卓的见识,博古通今的才学,温柔和平的性格,以及冷静淡然的处世态度。

举第一个例子。《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母给宝钗庆祝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是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便依着贾母素日喜欢的说了出来,使贾母更加欢悦。

这一段,正是许多不喜欢宝钗的读者,对宝钗嗤之以鼻的地方之一。认为她一味讨好贾母,虚伪,善于阿谀奉承。

我十八、九岁的时候,读到这一段,也曾对宝钗鄙视过。那时的我,正是清高叛逆、我行我素的年龄,做事情全凭自己好恶,从来懒得也不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我,得到的评价是“太清高”、“不好相处”,可见大家都不喜欢过于自我的人。

贾母给宝钗庆生,宝钗点老太太爱吃的东西,点老太太爱听的戏,这是宝钗对亲戚中的最高长辈最起码的尊重,最体贴委婉的谢意,这叫懂事识礼。而且宝钗并不是一味为了讨好贾母才点这些热闹戏文,如贾宝玉一开始所言:“只好点这些戏”,学识渊博的她,懂得这些热闹戏文的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她并没有刻意委屈自己,来故意讨好贾母,自己也高兴,老太太也高兴,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宝玉是一个喜欢儿女情长,不喜欢吵吵闹闹的人,当宝钗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时,,他适时地抱怨宝姐姐只点这些热闹戏文,一半是表达自己的不满,一半恐怕也是为了讨黛玉的欢心。因为贾母给宝钗庆生,很明显黛玉内心有些不满和小失落。不过宝钗向宝玉细说了这出戏的好处,又给他念了这出戏中的一阕填的极妙的词,宝玉就忍不住喜得又拍大腿又转圈的,还连赞宝钗无书不知,一时竟把黛玉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个例子,第三十五回中,宝玉被父亲打后,一直躺在床上养伤,贾母等来看他,王夫人问儿子想吃什么,宝玉回答说想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让厨房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上东西,做出十多碗来,好大家一起吃,贾母笑话凤姐拿着官中的钱自己做好人,凤姐忙表白说不用官中的钱,自己出钱请客。这个时候,一直在一旁沉默无语的宝钗,笑着说了一句:“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话,也被看作是宝钗“溜须拍马”的“罪证”之一。宝钗这话说得巧妙,先是表扬了凤姐的巧,之后又说凤姐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言下之意是凤姐要是孙悟空,那贾母就是如来佛了。其实宝钗这句话,虽然确实是恭维话,但也并非虚言。如果宝钗拿这句话来恭维王夫人,那就的确是虚伪了,可是用这话来赞扬贾母,老太太却是当之无愧的。

别看贾母整天只是和孙子孙女们一起,吃吃喝喝喝玩玩乐乐,可是,宁荣两府的事情,哪一样能瞒得过她老人家的法眼呢,贾赦一向她讨鸳鸯,她立即就觉察出这个儿子用心之险恶,支开了鸳鸯,就去了她的左膀右臂,于是她当众大发雷霆,顺带着连王夫人也敲打了一番。第七十三回中,贾母得知大观园中的下人,在晚上坐更当值的时候,聚在一起赌博吃酒,贾母一眼就看出了这事的严重性,忙命四个管家媳妇去严查,结果查出领头赌博的人中有一个是迎春的乳母,黛玉、宝钗等给迎春乳母讨情,也碰了贾母的钉子,几个为首者被贾母每人赏了四十大板,撵出永不再用。所以,你以为贾母是好糊弄的,任何事情,她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呢!

跟宝钗这样的人相处,你会感觉到很舒服。你心里没想到的,宝钗替你想到了,可是她并不居功,她帮助了你,也不会让你感觉到压抑难受。比如第三十七回中,湘云要做东开海棠社,宝钗听她说了半天如何开社做东,都觉得不合适,于是和湘云说道,既然要开社做东,就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这样方大家有趣,你又没什么钱,家里又做不得主,若为了起个诗社得罪了你婶子,岂不没意思?几句话说的湘云踌躇起来。宝钗这才款款亮出自己的想法,说自己家当铺有个伙计,家里出产螃蟹,不如让哥哥要几篓子好螃蟹来,再取几坛好酒,摆上几桌果品,连老太太她们一起请了,大家先乐一番,然后等老太太她们走后,姊妹们再作诗。然后又真诚地说,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是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这样为对方着想却又如此谦和真诚,湘云哪里还会多心,感激宝钗还来不及呢。

黛玉和宝钗解除误会后,黛玉内心非常高兴,便充分发挥自己戏谑的特长,和姐妹们一起调侃刘姥姥,就连往日异常稳重,从不轻易在人前褒贬人的宝姐姐,为了配合黛玉的好心情,也一起凑趣,逗得姐妹们又多笑了几次。

宝钗就有这样的能力,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体贴周到,细致妥当。正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让认识她的人都不由得敬服她,不知不觉间感受到她的芬芳,又如冬日的暖阳,光芒不刺眼不热烈,却让所有人都沐浴在她的温煦阳光里。

大观园的诗才,论风流别致、情感细腻、机敏过人,自然是非黛玉莫属。但若论到学识的广博,诗词的深度和厚度,以及对人情世事的体察和彻悟,却是宝钗要胜黛玉一筹。曹雪芹写黛玉和宝钗二人,总是平分秋色,元妃省亲时,宝钗帮宝玉解决了一个“绿蜡”的典故问题,黛玉则代宝玉完成了一首诗;黛玉刚刚夺取了菊花诗的桂冠,宝钗接着就写出了一首咏螃蟹的千古绝唱;就连妙玉请喝个茶,请的也只有黛玉和宝钗两人,宝玉是厚着脸皮去蹭了一杯。

宝钗的咏螃蟹诗实在是太妙了,所以我把它列出来,请大家细细品味。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宜,月浦空余禾黍香。

因为曾经劝宝玉去读书仕进,宝玉还曾讥讽宝钗为“禄蠹”,但宝钗骨子里却是最看不过那些投机钻营蝇营狗苟的世间小人。她这首螃蟹诗,正是讽刺世间那些不学无术、横行霸道、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丑恶嘴脸,最后一句“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却又充满了对自困者的悲悯之情。

宝钗的封号是“蘅芜君”,一个“君”字,就把宝钗和一般女孩儿区别开来。宝钗的言行举止,都像一位谦谦君子,颇有儒家正统风范,但宝钗内心却又怀有一分超脱出世的思想,她喜欢的《寄生草》,正是寄托了这种思想:“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半阙词,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说的都是人生态度的洒脱随意。

周敦颐在他著名的《爱莲说》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而莲花的品质和精神,正是周敦颐本人的真实写照。周敦颐清正廉洁,志向高远,既有政事精绝之才,又有山林之志,是最好的“山中高士”。而薛宝钗如果生为男儿,一定也会像周敦颐那样有一番作为的,宝钗的管理才干,从《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只可惜,宝钗生为女儿身,又处在那样一个腐朽没落的家庭和时代,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遥望着出家的宝玉,独善其身,平静地面对岁月的流逝和变迁,无喜无忧,不嗔不怨,可敬可怜可悲可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歪评红楼之十五——乐天派湘云的人格魅力
珍爱红楼――前世今生-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原创)露珠说红楼(二):为什么有读者不喜欢林黛玉
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
遇见,便是美好——共读红楼群,美文荟萃
在红楼梦里众人皆赞连贾母都护着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