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日知录】除夕拿饺子说事

 



陈益民/文

饺子的历史是悠久的,不过,到底久到什么时候?却没人说得清楚。不要太相信网络搜索引擎搜出来的所谓“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或“至少有2500年了”的说法,并不是凡带馅的古代面食就一定是饺子的。

纯粹从“饺”字的字面去探讨,那可就越研究越糊涂了,原来在宋代以前的字典里,“饺”字所指,与后世饺子毫无关系。宋代的《类篇·食部》说饺,“饴也”。而饴,自汉代以来就一直释为用嫩米熬成的糖糊糊,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米糱煎也”,段玉裁注:“糱,芽米也。……以芽米熬之为饴,今俗用大麦。”这跟我们现在的饺子完全是两码事。

据说,在吐鲁番发现的唐代墓葬中曾出土过类似现在饺子的食物。当时不叫饺子是肯定的,估计就是文献中所称的“牢丸”,因为唐朝段成式编的笔记《酉阳杂俎》中就有“笼上牢丸、汤中牢丸”的食物,那是不是分别指蒸笼饺子和水煮饺子呢?明朝学者方以智《通雅·饮食》推测,笼上牢丸为包子之类,汤中牢丸乃元宵汤丸或者水饺之类。其实他也说不清,但总的来说是指带馅的蒸煮食物。不过,方以智对于水饺还有更详细一些的解说:汉代以后的粉饼近乎后世的饺子,后来改称粉角,因“北人读角如矫,遂作饺饵”。明朝末年宜春人张自烈编著《正字通》,对此解释更详:“今俗饺饵,屑米麪和饴为之,干湿小大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简言之,就是唐代称作汤中牢丸,后来称作粉角,到明代称作饺饵,又由饺饵讹称为饺儿。《万历野获编》中说京城内有一些很搞笑的对偶句,如“臭水塘对香山寺,奶子府对勇士营”,其中就提到一个对句:“椿树饺儿对桃花烧卖”。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搞清楚椿树饺儿对桃花烧卖的可笑之处在哪儿,但饺儿与烧卖的吃法,一直到现在还在传承着。

饺子还有一个称呼,叫“角子”,但这是明清时期的叫法。清代孙点《历下志游》记齐地(山东)风俗,说“元旦用面作角子。齐俗,用素馅者多。省垣谓之水包子,市肆鬻卖者谓之匾食,亦谓之水饽饽”;《燕京岁时记》也说,元旦,“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可见饺子又称“角子”,也叫“匾食”(明代吕毖《明宫史》卷四中就有“羊肉包匾食、馄饨”之说),另外还有“水包子”“水饽饽”“煮饽饽”等俗名。

不过,“角子”之名,宋代已有之,有人便以为宋代已称饺子为角子了,这又失之于想象。首先,角子之“角”,宋人读“阁”音(至今南方多数地方犹读此音),不读“饺”音。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有“阁子湖,本角子湖,语讹”之语,意为因近音而角子湖被读成阁子湖。其次,从记述宋代杭州风俗的《武林旧事》看,“听叫唤中官等五十分,各食五味,斩羊一斤,馒头五十个,角子一个”,将一个角子与五十个馒头(即包子)并列,则角子必定不小,与饺子不同;又,宋仁宗时,有一次在集英殿接见参加殿试的众进士,后妃们也在太清楼上看热闹,慈圣光献皇后还“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见宋王巩《甲申杂记》),按七宝茶是添加了七种名贵香果佐料的高档茶,则饼角子也绝非饺子这样的普通食品。还有,宋人江復休《江鄰幾雜志》载:“始教坊家人市盐,得一曲谱于角子中,翻之,遂名曲曰‘乌盐角’。”角子在盐中,且里面还藏得下曲谱,则似乎角子又是一种形状很大、干燥且如晶体般盐块的食物。总之,与饺子是毫无瓜葛的。

如今,饺子不再有古代那么多的别称了。在这去旧迎新之际,它仍然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中华美食传统,依旧在传承中。

日知君曰:俗语云,“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嫂子。”俗!然而,如今连央视春晚都会说这俗语的前一句,宣告饺子在全国过年时节位居餐桌第一的身份。这是北方语言霸权带来的结果。因我们的官话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句话,是把在北方流行的饺子至上论,强行冠以全国的标签,以至于过年并不流行吃饺子的南方,也不得不——被“饺子最好吃”了。尽管如此,无论北人南人,了解一下历史上饺子的诸般名目,还是“长姿势”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过节就要吃饺子?
饺子知识大介绍—【福聚长】
书摘|饺子馄饨分道扬镳:南北饺子'同根同种'吗?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历史可溯千年 磨粒成粉创造饺子问世条件
饺子的缘起和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