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遥望西域 窦宪:扇动世界风暴的蝴蝶(三)战争与救赎

原创:陆开武


(接上篇 遥望西域 窦宪:扇动世界风暴的蝴蝶(二)太后的庇佑)

四、霸道将军的救赎

窦宪提出去打北匈奴并非空穴来风。

汉帝国朝廷当时还真在讨论要不要出征攻打北匈奴。不过,最先提出打北匈奴的竟然是同出一脉的南匈奴单于。

前边讲过,匈奴再次分裂后,南匈奴归附汉室,在汉帝国的保护下,逐渐兵强马壮,有了吞并北匈奴,重复一国的想法。

北匈奴这边,日子一直不好过,不是暴雪成灾,就是蝗虫为害。更为要命的是兵戈不断,南边一直有南匈奴侵扰;北边有丁零进犯;想去西域,又被窦固打了回来;最可怕的是,东边崛起的鲜卑后来居上,咄咄逼人。

章和元年,鲜卑大举进犯,北匈奴优留单于被杀,胸皮都被鲜卑人割去当做战利品。

章和二年七月,南匈奴单于上疏刚刚临朝的窦太后,提出“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趁北匈奴内部现在正发生内乱,出兵征讨,把北匈奴和我们重新并为一国,让汉帝国从此没有来自北方的忧患。

南单于还真没把自己当外人,把北匈奴称作“虏”。

南单于积极性很高,甚至设计了作战方案:左谷蠡王、左呼衍日逐王率领万骑出朔方;左贤王、右大且渠王率领万骑出居延;自己坐镇五原、朔方塞作为预备队。考虑兵力不足,请汉朝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和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地兵力北上协同作战。

接到南单于的作战计划后,窦太后责令群臣开会研究。

窦宪就是在这个当口提出打仗赎罪。

到底打不打北匈奴?朝中大臣的意见分为两派。

鹰派人物,军方将领耿秉主张打:

“武帝时就想把匈奴收拾掉,但不占天时,没能完成;宣帝时,呼韩邪单于来降,停息兵戈,老百姓过了六十年的安稳日子。王莽篡汉,非要改单于封号,逼得匈奴侵扰汉地。光武帝以怀柔政策,使得被战火毁坏的边郡得以恢复。现在,乌桓、鲜卑都归附我们,而内匈奴遭遇天灾,内部又在争权夺利,这个机会真的难得。干脆答应南单于的请求,以夷制夷,彻底消除北匈奴这个麻烦。”

鸽派人物,大都是一批文臣,不主张攻打北匈奴。其中,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领衔的三公九卿一致上书反对意见。

这个袁安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三国时期的袁绍、袁术就是袁安的后人;

任隗也是大有来头,其父任光是跟随刘秀打天下的铁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袁安认为,北匈奴现在势力衰微,也没有侵扰汉地,犯不着去征讨。师出无名不说,还耗费国库。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窦太后是想让自己总是惹麻烦的哥哥获得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对大唱反调的袁安、任隗等世家文臣,窦太后心里恨得牙痒痒,但也奈何不得。

尚书宋意脑子清楚,看得比袁安、任隗等人还要远。

宋意认为现在的心腹之患并不是日渐式微的北匈奴,而是正在崛起壮大的鲜卑。

虽说鲜卑现在对打北匈奴比较上赶,是因为可以从汉帝国拿到赏金。一旦南匈奴吞并北匈奴,鲜卑人失去可以抢掠的对象,一定会对汉地边境进行侵扰。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以夷制夷,保留北匈奴,既给北匈奴保留一个强劲的对手,又能防止南匈奴坐大,尾大不掉。

后来发生的“五胡乱华”,证明了宋意高人一筹的视野和预言。

窦太后对宫斗自有一套,但对宋意这番深谋远虑哪能听得懂。

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太后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副手,发北军五校和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对于这次北伐用兵,窦宪对南单于的建议作了调整:

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兵,联合南匈奴左谷蠡王率领的万余骑兵出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

南单于率万余万余骑兵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境内);

度辽将军邓鸿率边防、羌胡部队约八千骑,与南匈奴左贤王的万余骑出稒阳塞(今内蒙古包头地区)。

会师目标直指涿邪山(蒙古国阿尔泰山东脉),由窦宪统一指挥。

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混合作战,南匈奴的兵力最多,积极性最高。

耿秉为将门之后,名将耿恭的堂弟,久经沙场,德高望重,曾协助窦固发动北天山战役。

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辅佐,可见窦太后为哥哥挂帅出征花了一番心思。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队伍中,还有一位文士随同出征。

他,就是班超的哥哥班固。

58岁的班固,虽然因编撰《汉书》已成为蜚声天下的大学者,但职位还是兰台令史,小官一枚。

这一年,班固因母亲病逝,辞官在家守孝。

班氏家族历来有与边疆事务打交道的经验,同时也受弟弟投笔从戎的激励,班固放下了撰写史书的笔,以“中护军”身份一身戎装地出现在队伍中。

一场决定北匈奴命运的宏阔战争就这样因“刺客门”事件戏剧性地拉开了帷幕。

五、燕然勒石,决胜金微山

窦宪迎来了露脸的时刻,三路大军都很顺利地会师涿邪山。

大军集结到位之后,窦宪将各部辎重留下,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中郎将耿谭率领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部,分成左右两路轻装北进,在稽落山附近完成对北匈奴单于的合围。

此时的北匈奴,早已没有冒顿大帝时的强悍。一百多年来的汉匈争霸,让这个曾经雄踞东亚北方大陆的草原帝国四分五裂、千疮百孔。

窦宪大军的突然而至,不过是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巨人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血战不可避免,胜负早已注定。

汉军进至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地区,与北单于统率的主力展开激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军溃散,北单于遁走。

窦宪见单于兵败逃走,下令乘胜追击各部落,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

第一阶段的稽落山战役取得围歼北匈奴主力的大捷,令窦宪喜出望外。

窦宪与耿秉一起登上距离边境3000里的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眺望这片匈奴人生息繁衍、一次次发动南下侵扰汉地的辽阔草原,不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爱出风头的窦宪哪会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命令随军文书班固撰写了一篇铭文。写好后刻在一块石碑上,记录这次战役和自己的功绩。

这就是“燕然勒石”的由来。

北宋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诗作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喟叹,就源于这个典故。

这一幕,让人不由想起了当年霍去病登临瀚海,封狼居胥的风采,而时光,已经走过了208年。

打扫战场之后,窦宪下令大军返回。

由于单于远遁逃走,窦宪派遣派司马吴汜、梁讽招降。两人在西海(今蒙古杜尔格湖和哈腊湖以北)附近追上了北单于,向其宣扬大汉威信。

北单于表示愿意称臣,等到一起返回到私渠比鞮海时,汉军已经入塞。

北单于心里对汉朝仍有戒心,没有亲自去洛阳,而是派他的弟弟右温禺辊王去汉朝廷进贡,商议归降之事。

窦宪见来人不是北单于,心里很不爽,你是我的手下败将,如今穷途末路还不亲自来?于是,将北单于的弟弟撵了回去。

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度辽将军邓鸿被任命为大鸿胪,也就是民族事务和外交官员,改由定襄太守皇甫棱代理度辽将军。不过,这个人事变动无关大局。

永元二年,公元90年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领二千骑兵,出击在伊吾卢驻扎的北匈奴士兵(该地区在汉章帝即位不久后就被放弃),收复了伊吾卢。车师国受到震动,前王和后王都派人到汉朝作质子。

七月,窦宪率领军队驻扎在凉州,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征西将军一职改为邓叠出任。

北匈奴单于见东汉遣返他弟弟,知道自己没去,汉朝廷不高兴,于是请求亲自入京朝见。

窦宪派遣护军班固为代理中郎将,与司马梁讽前去迎接北单于。

班固等人启程之后,事态又发生了变化,一直想将北匈奴吞并掉的南单于以本部兵马发动了第二阶段战役

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等率领左右两部8000骑兵出鸡鹿塞后,轻兵疾进奔袭。

左部兵从北面越过西海,进至河云(今蒙古乌布苏诺尔省沃勒吉附近)地区;右部兵从匈奴河水(今蒙古拜达里格河)以西,绕过杭爱山东脉,南渡甘微河(今蒙古札布汗河)。

两军会合后,乘夜包围了北单于本部。

北单于大惊,率精兵千余人与南匈奴军激战。北单于负伤落马,又慌忙爬上马去,仅率轻骑数十人而逃。

南匈奴军缴获了北单于的印玺、俘获阏氏及儿女5人,斩首8000人,俘虏数千人。

这时,南匈奴已相当强盛,拥有人口3.4万户,共23万多人,胜兵5万多人。

已经走到私渠比鞮海的班固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好调转马头回来。

窦宪听了汇报之后,主意变了:北匈奴现在已是奄奄一息,没有多少价值,干脆彻底灭了吧。

从这个决策来看,窦宪充其量是一名军事将领,还跨不到军事家的这个层次。

凡军事,皆为政治服务,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不仅要有把握战机的敏锐、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和善出奇谋的韬略,还要有纵览全局的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

在南匈奴不断壮大,鲜卑快速崛起,野心开始显现的背景下,彻底消灭掉互为对手的北匈奴,实际上不仅改变了原本均衡的博弈格局,而且给后世中原政权埋下了隐患。

除了在史书中炫耀百年汉匈争霸中汉民族的最终胜局之外,彻底消除北匈奴并没有给汉帝国带来多大的实惠。

对于一个体量庞大、富庶文明的农耕民族来说,周围一直被虎视眈眈的草原游牧势力环视、窥望。一旦其中的一个力量退出,马上有后起之秀迅速上位填补空缺,新一轮的战争博弈又重新启动。

永元三年,公元91年,夏,窦宪派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军再次出征追击北匈奴。

第三阶段的金微山战役打响。

新疆阿尔泰山,当时被称为金微山,匈奴人洒下最后一滴伤心眼泪的地方。

汉军以凌厉之势包围击破北单于余部,北匈奴几乎全军覆没,北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后汉书》的记载很简略:“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

这次战役还创下了汉代出兵匈奴以来最远的一次行军纪录:耿夔率军出塞行军里程达五千余里。

耿夔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被敕封为粟邑候。

至于屡屡受创的北单于,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记载:“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又逃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数百年之后,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神秘之师,骁勇野蛮,横扫欧洲,已经分离的西罗马帝国被潮水一般涌入的北方蛮族消亡。

或许,这场引发欧洲大陆剧变的风暴就源于数百年前一只蝴蝶在新疆阿尔泰山的一次振翅。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是怎样灭亡的?
说匈奴之65:金微山之战
【读通鉴】燕然勒石:大将军窦宪把北匈奴打“没”了
灭掉罗马的匈人是被汉朝打跑的匈奴吗?分子人类学发现了最终答案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卷第四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