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法之争4两面三刀


内容简介: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为仁爱与兼爱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即“无为”的思想,三家激烈争论,但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此时主张面对未来的“法家”横空出世,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法家怎么个“另类”呢?法家的思想为何是一把杀人的刀,不但要付出心血,还要流出鲜血、还要献出生命,这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法家的刀又是不是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呢?

全文:

  解说:法家是不同于儒、墨、道三家的。儒家也好,墨家也好,道家也好,他们的主张,都是“治病的药”,孔子的药方叫“仁爱”,墨子的药方叫“兼爱”,老子和庄子的药方叫“无为”,其实就是不吃药,静养。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最高统治者,只要紧紧抓住手中的这把“杀人的刀”就可以治国了。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法家的这把“刀”究竟具有怎样的含义呢?

法家献给君主的刀是两面三刀。

法家为什么献两面三刀呢?我们必须首先对法家这个学派进行证明,什么叫法家?如果理解为依法治国的学派就错了。法家这个学派成熟得很晚,但形成得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管仲是什么人呢?帮助齐桓公实现霸业的人。管仲靠什么帮助齐桓公实现霸业?靠霸道。那么管仲的霸道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查户口,定编制,实行军管。齐桓公向管仲请教治国的方针,管仲说:我们这个国家要怎么治呢?首先把人分四种,士、农、工、商。然后把这四种人分在不同的地方住,士住在最好的地方,农住在农村,工就是工人,住在王宫旁边,因为他做工艺嘛,商人就安排在街上住,住下以后就不能动了。不准他们迁户口,不准他们流动。要保证士人的子女,永远是士人,农人的子女永远是农人,工人的子女永远是工人,商人的子女永远是商人;安定下来以后,在全国建立十五个士人之乡,就是士的这个地方,十五个怎么编呢,这么遍,五家一轨,五家编成一轨,设一个轨长。十轨一里,设一个里长,四里一连,设一个连长。十连一乡,设一个乡长。然后每家每户抽一个人当兵,五家一轨,对不对,几个兵?五个。轨长手下五个兵。十轨一里,里长手下多少个兵?五十。四里一连,连长手下多少兵?四五二百,连长手下二百个兵。十连一乡,乡长手下多少个兵?两千。然后把五个乡编成一个军,多少人?一万。当时的编制就是一个军一万个人。全国十五个乡,几个军?三个,三军。中军由国君率领,左军右军由大夫率领,你就可以称霸了。这就是最早的法家思想的起源。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法家是什么呢?是依靠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来治理国家的学派。所以西方也有一些学者,主张把中国的法家叫做行政管理学派。也有的主张叫做司法与行政管理学派,不是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不是一回事,而且管仲提出这个方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齐桓公实现霸业,也就是为了横行霸道。要横行霸道必须要怎么样呢?君主集权。实际上管仲用这个办法是把全国变成一个兵营,全国是个大兵营,这个最高指挥权是在君主手上的,君主集权。法家就是主张君主集权的学派。

所以我有一个说法,我说儒家其实应该叫德家,因为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法家其实是主张以权治国,法家应该叫权家。

解说:通过易中天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家所推行的法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而是为了帮助君主集权实现霸道,正因为法家所推行的法能够被君主认同,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思想学术界很有名气,而法家却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通过推行 君主集权,最终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战国中期,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也都是位极人臣,帮助各自的君主实现着他们富国强兵的夙 愿,到了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最终把法家的君主集权理论进一步完善易中天教授认为法家所推行的君主集权的核心,其实就是两面三刀。那么法家所推行的两面三刀,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玄机呢?

君主集权,横行霸道的结果,就是两面三刀。什么叫两面呢?两面这个东西在韩非那里叫二柄,柄就是刀柄,剑柄哪个柄,权柄。二柄是什么呢?韩非说:“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二柄是什么呢?一个叫刑,一个叫德。德不是道德,是给好处,所以,实际上他的二柄就是什么呢,赏、罚、奖、惩,两 手。赏是给你好处,利诱。罚是给你坏处,威胁。所以韩非的二柄就是威胁、利诱。就两手。软的一手,硬的一手,大棒,胡萝卜,甜头、苦头都有,所以我称之为两面。刚好正反两面,这就是它的两面。

那么它的三刀呢?第一把刀叫做势,势力的势,形势的势。势就是权势,君主一定要有权势,要有最高权力,地位也要最高,这个就叫做势,这个主张最早是一个叫慎到的人提出来,慎到提出这个东西是要用他们的法治,来反对墨家的仁治,但儒家也讲一点仁治,主张贤人政治,讲的领导人,他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就是儒墨两家,都是这么主张的,法家说不用,法家说领导人最重要是有权势,要有地位,有权力。慎到说:飞龙和腾蛇,它为什么能在天上飞啊因为它能腾云驾雾啊,这个云雾就是它的权势,一旦云开雾散,飞龙和腾蛇掉到地上来和蚂蚁蚯蚓又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的 。 

这也是法家一个代表人物之一,慎到提出来的,提出来以后估计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就说了:

你这个话不对,是的,这个龙如果没有云雾是飞不到天上的,但是蚂蚁和蚯蚓即使有云雾,也是飞不到天上去的。你怎么能说领导人个人品质是没有用的呢?

反对派还说:

同样是有权势,尧舜为什么就把天下弄得大治呢,而桀纣又为什么把天下弄得大乱呢?还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品质的有差距吗,他们的权势还不都是一样的吗!

对此韩非怎么说呢,韩非说是的即便有云雾蚂蚁和蚯蚓也飞不上去,但是君主是世袭的啊,你怎么能保证世袭的君主都是龙凤呢,你怎么能保证世袭的君主就不是蚂蚁蚯蚓呢,何况桀纣也好,尧舜也好,那是百年不遇的啊,那好不容易才出一个啊,而我们现在这些君主都是普通人啊,不是尧舜那么好,也不是桀纣那么坏啊,是普通人,是中人啊,那我们设计政治制度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以个别人为标准呢,我们当然以普通人为标准啊,我要保证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当了国君也能治国。怎么保证,给他权势。这是法家的第一把刀--势。

法家第二把刀呢,术,权术。就是你光有地位不行啊,你还要有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权术,权谋。这个东西韩非的书里面多的不得了,我们不来讲它了,总不是个好东西,这里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要一想到权术和权谋,就认为是害人的,韩非这个书里面也有防身的,防身的可以讲一讲,比如说韩非讲了一个晋文公的故事,他说有一天,晋文公吃饭的时候,上了一道菜是烤肉,结果发现哪个烤肉上面缠着头发,头发缠在烤肉上面,晋文公就生气了,把厨师叫来,说你想噎死寡人吗?厨师跪下来说小人有死罪三条,第一条,小人的菜刀磨的飞快,切肉的时候切得非常地顺利,所有的肉我都切断了,头发就是切不断,这是小人第一条死罪;第二条小人烤肉的时候,用铁钎子把肉穿起来,每一片肉小人都看见了,就是没看见上面的头发,这是小人的第二条罪。第三条小人把这个肉放在火上面烤,肉都烤熟了,烤出油来了,头发居然都没有烧掉,这是小人第三条死罪。小人罪该万死。晋文公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头发是后缠上去的,是有人陷害他。然后一调查,果然是有人陷害这个厨师。

这个也是属于韩非的术,韩非从这个例子讲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一旦发生了案子,一定要考察利害关系,就是一定要知道,这个案子发生,对谁有利,或者对谁有害,你就可以找到作案的人,你比方说这个事情,是对这个厨师不利的,一定是厨师的仇人,现在我们破案也是这样的查犯罪动机嘛,这是术。

第三就是法。什么叫法呢,讲清楚,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法律,或者说不完全等于我们今天讲的法律,它也包括我们今天讲的一部分法律,比如说刑法,在韩非那里,一切明文规定的都叫法,所以它包括法律,也包括法令。韩非对法有一个定义,韩非是这么说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韩非子.定法》什么叫著呢,著就是形成。什么叫必呢?必就是标杆。他这个意思就是说,什么是法呢,就是由官方制定的一些条文,这些条文是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干什么呢,放在哪里呢,树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树在哪儿干什么呢,让老百姓知道好歹,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个东西就叫做法。由此可以推出,韩非的法的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明文规定,不能随口乱说,否则就不是法治了。法治一定要有文件的,要有明文规定的。明文规定不随口乱说。第二官方制定,不能人民民主。第三条公开宣布,不能藏着掖着。这就是法,所以韩非的法与术,是刚好相反的,韩非说法是一定要公开,要家喻户晓要让人民群众都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公开讲清楚,这是法治。但是术是千万别让人知道,术是君王悄悄地用来对付别人的手段,不能让人知道。这叫做“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越公开越好,术越隐秘越好。这就是法家的三把刀,势术法。势是用来干什么的?建立威望的。术是用来干什么的?对付官员的。法是用来干什么的?统治人民的。这就叫做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

三把刀是三种不同的用处,而归根结底只有两种,赏罚二柄。赏和罚二柄加上势术法三个手段,合起来就叫两面三刀。这就是法家主张的基本内容,我们现在知道法家是怎么回事了。

早期的法家,大致分为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张势术法三者相结合,从而系统地发展了法家的君主集权理论,法家所推行的赏罚两面和势术法三刀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君主实行集权,君主通过这两面三刀编织了一张统治国家的大网,臣民的一 切尽在君主掌握之中,那么法家主张推行两面三刀的人性依据是什么呢?在法家眼里儒家的仁义道德为什么不能够作为治国的依据呢?

原因很简单,法家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没有用,不管用,仁不管用。

韩非讲了一个故事,韩非这个人说话不行,口才不行,口吃嘛,文章写的好,很会讲故事。韩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魏惠王,前面说过的魏惠王,就是梁惠王,梁惠王有一次问一个叫卜皮的人:

梁惠王:那先生看寡人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啊

卜皮:臣下听说大王是一个又慈爱又恩惠的人!
  梁惠王:那你也是走南闯北见得人多是不是,见多识广啊,那你说说大家认为寡人慈惠到什么水平呢!

卜皮:哎呀,臣听说大王的慈惠已经到了亡国的水平了,

梁惠王:这是怎么回事呢?慈惠不是很有道德吗,慈爱恩惠呀,怎么能亡国呢,

卜皮:慈爱的人他不忍心惩罚,恩惠的人他喜欢胡乱奖赏,所以一个人一旦慈惠的结果是什么呢,有过不罪,无功受赏,那么你还有不亡国的吗?你还能不亡国吗?

犯了罪的人你不惩罚他,没有功劳的人你一高兴,我不是大方吗?     给 给 给,你还有不亡国的?所以亡国的根本就是你仁爱嘛。你不能正确使用二柄啊。这个二柄是不能乱用的,这个二柄必须依法使用,借术使用,以势使用,你势术法 这三把刀。你才能够用二柄。你就凭你的仁爱去用,那么你亡国。所以韩非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那管理严格的大夫之家,就没有不听话的奴才,那些 天天疼爱子女,溺爱子女的教出来都是败家子。韩非这个观点最后在我们中国民间就形成一句谚语,叫做什么棒子头下出孝子,筷子头下出浪子。中国民间有这个说法,从韩非这儿来的。

仁不行,义呢,义也不行。

韩非讲,宋国的国君手下有一个臣子叫子罕,这个子罕狡猾狡猾的。他去找国君,他说国君啊,咱们统治人民,不就是两手嘛,赏啊罚啊,不就是这两手吗,说大家老百姓都喜欢赏不喜欢罚,怎么办呢?这个国君也傻,怎么办呢?子罕说:要不这么着吧,大家喜欢赏那个权力,你掌握。那个罚人家的权力得罪人的事我做,宋国国君一听,这人够哥们儿,得罪人的事他拿去了,我专门做好事,行行行,我专门管赏,你专门管罚,好。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这些官员和老百姓固然盼望赏,他们更怕罚啊,结果这些人都投靠子罕,都成了子罕的死党,都听子罕的话,一年以后子罕把这个诸侯干掉了。这就是哥们儿义气,管 用吗?好吗?

儒家的仁义道德要吗?能要吗?法家说不能要,为什么不能要呢,韩非说我们要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儒家讲的仁义吗,不是。是什么呢,利害。是儒家讲的礼让吗?韩非说不是,是什么呢?算计。韩非说地主顾长工给自己干活,那长工一下地,到了中午,到了晚上,地主就去送饭,给他们吃好的,喝好的,是地主爱长工吗,不是。他吃饱了有劲儿多干活,那长工在地里干活,精耕细作把庄稼都伺弄得好好的,是因为他爱地主吗?不是,他活干好了他多拿工钱,韩非说,魏国有一对夫妻,每天晚上祷告,祷告的时候妻子就祷告说,上天啊,保佑我老公平安无事,得一百束布,什么叫一百束布呢?这个布可能就是布币,我们姑且把它翻译为每天挣一百块钱,每天祷告老公挣一百块钱,每天祷告。老公就奇怪了,说反正是拜神嘛,你就不能多要点啊,老婆说够了啊,够用的了,多挣了钱你包二奶。没有信任,只有利害关系,说你看我们这些民间生一个男孩,欢天喜地。生一个女孩,垂头丧气。为什么男孩劳动力,女孩赔钱货。这是亲生父母啊。亲生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算计啊,都是算利害关系啊。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这些人呢,何况我们的君啊,臣啊,官啊,民啊,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原本就没有恩爱嘛。你怎么可以靠仁义呢。你怎么能靠爱呢。这些官员为什么要到你手下做官,是想从你哪儿得到官位嘛,你当君主的为什么能把人家弄来做事,是因为你能给他好处嘛,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你那好处是不能随便给的,无功固然不能受赏,你也不能赏得过头,你赏无可赏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功高盖主你就坐不住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就是利害关系,就是算计的关系,因此必须小心防范,千万不要相信别人。韩非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就是做领导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相信别人,这是你最大的错误,信人则制于人。你一旦相信别人,你就会被别人控制。韩非说,那些诸侯,那些国君,他的老婆孩子,有很多是想谋杀他们的,为什么想谋杀呢,因为当时的制度是世袭制,世袭制的本来的规矩是立嫡以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当然的接班人,按规矩是这样的。

但是到了战国这个时候,这个规矩礼坏乐崩了。还有什么规矩啊,也就是这些君主想挑那个儿子接班,就挑那个儿子接班,挑来挑去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这个大儿子很没有希望,为什么大儿子没有希望呢,因为大儿子是君主的第一个妻子,就是正妻生的。韩非说,人之常情是什么呢,是男子过了五十岁还很好色,而女子过了三十岁色衰,一个女人过了三十岁,那就看不得了,那当然是说她那个时代,注意,不是说现在。现在人都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因为古代的时候,条件也不好,负担也重,结婚也早,生育也早,一个女人三十岁,就没有魅力了,而一个国君呢,他是要多少岁的都能找到多少岁的,不断有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然后还要不断地生孩子。最后他因为喜欢年轻漂亮的,就附带着会喜欢那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生的孩子,很可能就会把他原来的太子废掉。

这个时候这个长子和长子的母亲,就会有危机感,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提前接班,而要怎样才能提前接班呢,在世袭制度的情况下,只有国君死了才能接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干了。干掉而很方便,因为妻子老婆孩子,要谋杀一个家人是太方便不过了。韩非说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下毒,再一个找个绳子把他勒死。他说这些手段都可以用上,很方便,讲完这一点以后,他说“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新者矣”老婆孩子是你最亲的人啊,这样的人都不能相信,还有谁可以相信,所以我说韩非这个话,真是直面惨淡的人生,他把儒家的,墨家的,道家的,披在人际关系上面的,那一层脉脉温情的面纱,毫不留情地撕了下来,露出了人性当中丑陋的,丑恶的血淋林的那一面。

这就不仅是冷静,也不仅是冷峻,而且是冷酷。最让人受不了的,还不是韩非的结论,而是韩非的态度,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动声色,看得我们惊心动魄。而且我们会感觉到,在他这些话的面前,儒家的温柔,墨家的执著,庄子的浪漫,全部失去分量。

韩非这样说对吗?应该说不完全对,因为就在最近,我们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人与人之间,是有爱心的,全国人民都表现出了我们的爱心,我们用自己的爱,证明了韩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某些时候,还是有一定道理,而且我们更要关心的是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为什么要把人性看得如此之坏,他的思想有什么来源吗,我们下次节目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中天:两面三刀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三)
改革者必读《韩非子》
带你深入了解法家的管理谋略
法家思想的流变——从礼刑并重到尚法唯刑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