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史3:西周不得不说的《周礼》

关于西周,课本上讲得比较多的就是西周的分封制和西周的宗法制,而《周礼》虽然在课本上少有出现,但是由于孔老夫子对于《周礼》的推崇以及儒家几千年来对《周礼》的宣传,相信“周礼”这个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多少会有点印象。

《周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又称《周官》,《史记·周本纪》记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翻译为:周公废黜殷祀,袭击淮夷以后,回到西周首都丰京,写下了《周官》。

《周官》这本书出现的较晚,在汉武帝时期,由汉武帝异母弟河间献王刘德在民间收集并献给朝廷。但汉武帝收到这本书之后就直接给藏到秘府里面,并未将这份宝贵的文件公开并验证真假。《周官》在汉庭秘府中尘封了100多年后,才在汉成帝年间由“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周官》面世后,儒家很快整理,并在王莽时期列入儒家经书,改称《周礼》。

《周礼》是记录周代礼制的集大成者,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先秦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此对于先秦时代的文化研究,《周礼》的作用无可替代。

《周礼》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主要在三个方面:

(1)政治制度

《周礼》的核心就是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后世的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深受其影响。从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就脱胎于《周礼》,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首官在都有与《周礼》中 相对应的别称,家如果有参观游览过古代所谓的“尚书”府邸的话,里面都会出现这些别称。

吏部尚书,天官大冢宰,吏部侍郎,少宰;

户部尚书,地官大司徒,户部侍郎,少司徒;

礼部尚书,春官大宗伯,礼部侍郎,少宗伯;

兵部尚书,夏官大司马,兵部侍郎,少司马;

刑部尚书,秋官大司寇,刑部侍郎,少司寇;

工部尚书,冬官大司空,工部侍郎,少司空。

(2)文化思想

从后世影响上来看,西周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周礼》思想,构建了中国持续几千年的长幼尊卑制度,可以说西周意识形态奠定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格局。

(3)城市建设

《周礼》规定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兴建都城的典范。如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以及朝鲜的汉城。

总的来说,《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部通典作者唐杜佑撰王文锦等校注通典卷第二十三 职官五
山堂肆考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明代朝廷六部排行榜
礼部尚书相当于如今什么职位
舒城进士—秦民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