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知录114】敕建和平寺记

和平寺山门

敕建和平寺记

南口花塔村有和平寺,世传始于唐【1】,为太宗敕建云。贞观十九年征高丽还,太宗感兵燹惨烈,烈士不归,乃建悯忠寺于幽州【2】。和平寺之肇建,亦或始于是年欤?千载矣,阅尽兵戎之悲;烽烟也,见证清晏之贵。屡兴屡废,屡废屡兴,兹寺也,求天下熙和也乎!今寺西院杂芜,存宋元基址;东院殿阁相接,多明清旧构。可谓由来有自也。惟文献阙如,旧迹如烟耳。嘉靖《居庸关志》云,成化戊子,本关太监崔保重修和平寺,辽阳张昇撰碑记其事。惜其文不传。今存寺残碑破钟,金石铭文,尚见史事雪泥鸿爪。有成化庚寅年《然公和尚寿塔》铭,中有“敕赐和平寺”句,是知本寺为敕建。顺治《新建大悲庵记》,谓彼时和平寺隙地笏馀,禅室三五间而已;住持真玄发愿,增建慈悲大士下院。又乾隆壬午铁钟,以铸钟供奉善举,刻勒住持普寿及众善士名。而花塔地名,可想曩日浮图盛况也。佛经云,置塔之处,无刀兵水火霜雹饥馑【3】。则花塔,求四表靖安云尔。

天下九塞,居庸其一【4】;太行八陉,军都第八【5】。《昌平山水记》【6】曰:“自南口以上,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四十里。”危峰连绵,雄关互犄,为历代兵家所必争。昔金人谋取燕京,辽人固守居庸,金兵无功而溃;蒙古攻金,所向披靡,至居庸而遇阻;明代也先犯阙,诸路并进,而偏师叩关居庸,不得入。是故古人叹此险峻,比之秦崤函、蜀剑门也【7】,复有“帝居望北阙”【8】之咏,谓南口犹京师北门也。帝都安危系之,则战火频仍,自不待言。而于都门阙下建禅寺,以四战之地号和平,岂无深意哉?

洎乎近世,旧寺废弃。院落殿阁或坍圮,或改庠序。新世纪初,政府有意兴复。岁次甲申,有僧人德禅法师驻锡,誓成功德庄严。德禅,如皋人也。十八岁入空门,尝于南京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深造。后受戒于云居山一诚上人;又接传印上人沩仰宗法脉,为第十代传人。妙悟色空,法心中正。每口吐莲花,为信众指惑;又著《人间禅境》【9】,传佛祖梵音。砥砺风节,一意弘法。尤以和平为号召,祈人间和谐,世界大同。南口历来战局最大最烈者,莫过于民国二十六年中日南口之役:硝烟滚滚,血肉横飞。倭寇凶焰逼天,铁蹄辚轹;壮士誓死卫国,长虹贯日。德禅以为,为泰安而苦战,更见和平之得不易。寺有吉祥和平之钟,祈望和平之碑,意皆在“和”也。

寺有千年银杏二株,翳茂蔽日。春则吐翠清莹,夏则绿果低垂,秋则金叶遍地,冬则夜雪披银。四季景观如斯,又有清风徐来时枝柯婆娑,晨光熹微中鸟鸣婉转,香烟袅袅间钟声悠然,月夜殿影下清辉水泻。入山门,拾阶三十三级而上,过天王殿,可见禅院阒然,佳木扶疏。迎面高台,佛殿轩昂。逡巡,回首又见开示题额:“回头是岸”。祥和梵境,宁静法界;仿佛世外,分明尘间。人至此,申申如也,夭夭如也【10】,复何所思、何所求乎?

德禅师云,神清气定为本。本寺不求香火,不求人海,不求大殿,但求禅心。诚哉斯言,檀林谧境,正在于此乎!

西元贰零壹柒年,农历丁酉蒲月,宜春陈益民沐手拜撰。

和平寺三十三级台阶,象征三十三重天。

注释

【1】康熙十二年(1673年)《昌平州志》卷十八:“和平寺:在花塔,相传唐时建。”按张吉午纂修、康熙年抄本《顺天府志》卷二所记与上文同。乾隆时之《日下旧闻考》亦引述之。

【2】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贞观十八年……诏亲征高丽。十九年七月,攻安市城不下,诏班师。十月,帝还至营州,诏战亡士卒遗骸集柳城,帝自为文祭之,临哭尽哀。抵幽州,复作佛寺,以资冥福,赐名‘悯忠寺’。”

【3】《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置塔之处,无诸邪魅夜叉罗刹、富单那毗舍阇等恶兽恶龙毒虫毒草,亦无魍魉诸恶鬼神夺精气者;亦无刀兵水火霜雹饥馑、横死恶梦不祥苦恼之事。”

【4】《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诚、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汉·高诱注:“居庸在上谷沮阳之东,通军都关也。”

【5】《元和郡县志·河北道一》:“连山中断曰陉。《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按《述征记》,晋代郭缘生著。军都,山名,在昌平北,有关塞,即后来的居庸关。

【6】《昌平山水记》,清顾炎武撰。

【7】《金史·李英传》:“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金朝中都,今北京;崤、函,指通往关中的崤关、函谷关。剑门,指通往四川的剑门关。

【8】金·刘迎《南口》诗,其中有“帝居望北阙,村落当南口”句。

【9】《人间禅境》,德禅法师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10】《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为孔子在家闲居时,内心舒展安适,外表和颜悦色。

和平寺的和平钟

白话翻译

敕建和平寺记

南口的花塔村有个和平寺,世间相传始建于唐代,说是唐太宗下敕建造的。贞观十九年(645年)征伐高丽归来,太宗感到战争的惨烈,烈士们逝去不归,于是在幽州建起悯忠寺。和平寺的肇建,或许同样始于这一年吧?过去一千多年了,寺庙阅尽了兵戎的悲惨;战争的烽烟,见证了清静和平的可贵。屡次的兴起屡次的废弃,又屡次的废弃屡次的复兴,这座寺庙,是要祈求天下太平吧!现在寺的西院杂草丛生,存有宋元时期的寺庙基址;东院则殿阁相连,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说明这座寺庙的传承还是有来头的,只是文献缺乏,寺庙旧时的景况也已烟消云散了。嘉靖《居庸关志》记载,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居庸关监军太监崔保重修了和平寺,并由辽阳的张昇撰写了碑文记录这事。可惜这篇碑其文没传下来。现在寺里还存有残碑破钟,上有刻铸铭文,从中还能看到一丝旧时的历史踪迹。有成化六年(1470年)《然公和尚寿塔》铭文,其中有“敕赐和平寺”句子,可知本寺为皇家敕建的。顺治《新建大悲庵记》,说的是当时和平寺占地狭窄如笏板,不过禅室三五间而已。住持真玄发善愿,增建了一处慈悲观音大士下院。还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铁钟,因铸钟供奉寺庙的善举,钟上刻下了做这事的住持普寿和众善士的姓名。而花塔这个地名,也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佛塔是很气派的。佛经上说,建塔的地方,可以避无刀兵水火霜雹饥馑之灾祸。那么称花塔,也是求四方平静安宁的意思了。

天下有九塞,居庸关是其中一个边塞;太行山有八陉,军都陉列在第八。《昌平山水记》说:“从南口往北,两边山峰如壁矗立,中间有一条小通道,这地势 长达四十里。”高峰连绵,雄关互为犄角,这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金人谋攻燕京(今北京),辽人固守居庸关,使金兵无功而溃败;蒙古人攻金,所向披靡,打到居庸关时就遇到了阻碍;明代也先进犯首都,分几路开进,其中攻居庸关的偏师无法进关。因此古人赞叹此地险峻,可比关中的崤关函谷关,蜀地的剑门关,还有人发出了“帝居望北阙”的吟咏,说的就是南口犹如拱卫京师的北门。帝王之都的安危系于这里,这里战火频繁,也就自不用说了。而在这所谓首都北门阙下建座禅寺,还在这充满战火的地方取寺名为和平,其中难道没有很深刻的含义吗?

近代以来,原寺庙遭遇废弃。寺庙的院落殿阁或坍塌了,或改作了学校。到新世纪初,当地政府有意重建寺庙。到甲申年(2004年),有一位僧人德禅法师来到此处,发誓做成这一庄严圆满的功德。德禅是江苏如皋人。他十八岁入空门,曾在南京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深造。后受戒于云居山的一诚上人;又接了传印上人沩仰宗的法脉,成为第十代传人。他对色空有深刻的觉悟,心中持有正法。时常如口吐莲花般传道,为信众们解疑指惑;还著有《人间禅境》一书,传播佛祖的梵音。他为正道而努力奋进,一心一意弘扬佛法。尤其是以和平为号召,祈愿人间的和谐,世界的大同。南口历来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斗,没有过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中日南口战役:那场战役硝烟滚滚,血肉横飞。日寇凶焰嚣张,铁蹄践踏我们的江山;壮士誓死卫国,抗敌浩气如长虹贯日。德禅认为,艰苦抗战是为了国泰民安,从中可见和平的来之不易。寺内有吉祥和平之钟,有祈望和平之碑,其用意都在一个“和”字。

寺内有两株千年银杏,树枝浓密遮日。春天里银树吐清莹翠绿,夏天有绿果满枝低垂,秋天金黄色树叶遍地,冬夜里雪落树枝披银装。四季的景观如此,而又有清风徐来时的枝条婆娑舞动,晨光照耀中的鸟鸣婉转声声,香火飘烟袅袅间与悠然钟声相伴,月夜殿影有皎洁的清辉如水下泻。进入山门,登上三十三级台阶,穿过天王殿,可以见到寂静的禅院,还有掩映的佳木。迎面是高台,上有高高的佛殿。在这里徘徊,回头一望,又能看到为人开示的匾额:“回头是岸”。这真是祥和的梵境,宁静的法界;这里仿佛是在世外,又分明是在人间。人来到这里,内心舒畅安闲,外表也和颜悦色,还有什么可想的,有什么可求的呢?

德禅法师说,要以神清气定为根本。本寺不求有多少香火,不求有多少来人,不求殿有多大,但求内里有一颗禅心。这话真是太妙了,有静谧境界的寺庙,正是在这个地方吧!

公元二○一七年,农历丁酉年五月,宜春陈益民沐手拜撰

观音殿,旧时的大悲庵主殿,位于和平寺左侧(东面),位置与他寺相异,突显了本寺对观音的特别敬奉。

繁体版

敕建和平寺記

南口花塔村有和平寺,世傳始於唐,爲太宗敕建云。貞觀十九年征高麗還,太宗感兵燹慘烈,烈士不歸,乃建憫忠寺於幽州。和平寺之肇建,亦或始於是年歟?千載矣,閱盡兵戎之悲;烽煙也,見證清晏之貴。屢興屢廢,屢廢屢興,茲寺也,求天下熙和也乎!今寺西院雜蕪,存宋元基址;東院殿閣相接,多明清舊構。可謂由來有自也。惟文獻闕如,舊跡如煙耳。嘉靖《居庸關志》云,成化戊子,本關太監崔保重修和平寺,遼陽張昇撰碑記其事。惜其文不傳。今存寺殘碑破鐘,金石銘文,尚見史事雪泥鴻爪。有成化六年《然公和尚壽塔》銘,中有“敕賜和平寺”句,是知本寺爲敕建。順治《新建大悲庵記》,謂彼時和平寺隙地笏餘,禪室三五間而已;住持真玄發願,增建慈悲大士下院。又乾隆壬午鐵鐘,以鑄鐘供奉善舉,刻勒住持普壽及眾善士名。而花塔地名,可想曩日浮圖盛況也。佛經云,置塔之處,無刀兵水火霜雹饑饉。則花塔,求四表靖安云爾。

天下九塞,居庸其一;太行八陘,軍都第八。《昌平山水記》曰:“自南口以上,兩山壁立,中通一軌,凡四十里。”危峰連綿,雄關互犄,爲歷代兵家所必爭。昔金人謀取燕京,遼人固守居庸,金兵無功而潰;蒙古攻金,所向披靡,至居庸而遇阻;明代也先犯闕,諸路並進,而偏師叩關居庸,不得入。是故古人歎此險峻,比之秦崤函、蜀劍門也,復有“帝居望北闕”之咏,謂南口猶京師北門也。帝都安危繫之,則戰火頻仍,自不待言。而於都門闕下建禪寺,以四戰之地號和平,豈無深意哉?

洎乎近世,舊寺廢棄。院落殿閣或坍圮,或改庠序。新世紀初,政府有意興復。歲次甲申,有僧人德禪法師駐錫,誓成功德莊嚴。德禪,如皋人也。十八歲入空門,嘗於南京佛學院、中國佛學院深造。後受戒於雲居山一誠上人;又接傳印上人溈仰宗法脈,爲第十代傳人。妙悟色空,法心中正。每口吐蓮花,爲信眾指惑;又著《人間禪境》,傳佛祖梵音。砥礪風節,一意弘法。尤以和平爲號召,祈人間和諧,世界大同。南口歷來戰局最大最烈者,莫過於民國二十六年中日南口之役:硝煙滾滾,血肉橫飛。倭寇兇焰逼天,鐵蹄轔轢;壯士誓死衛國,長虹貫日。德禪以爲,爲泰安而苦戰,更見和平之得不易。寺有吉祥和平之鐘,祈望和平之碑,意皆在“和”也。

寺有千年銀杏二株,翳茂蔽日。春則吐翠清瑩,夏則綠果低垂,秋則金葉遍地,冬則夜雪披銀。四季景觀如斯,又有清風徐來時枝柯婆娑,晨光熹微中鳥鳴婉轉,香煙嫋嫋間鐘聲悠然,月夜殿影下清輝水瀉。入山門,拾階三十三級而上,過天王殿,可見禪院闃然,佳木扶疏。迎面高臺,佛殿軒昂。逡巡,回首又見開示題額:“回頭是岸”。祥和梵境,寧靜法界;仿佛世外,分明塵間。人至此,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復何所思、何所求乎?

德禪師云,神清氣定爲本。本寺不求香火,不求人海,不求大殿,但求禪心。誠哉斯言,檀林謐境,正在于此乎!

西元貳零壹柒年,農曆丁酉蒲月,宜春陳益民沐手拜撰。

观音殿内有立式缅甸玉千手观音,较为罕见。造像尽显慈悲法相。

残碑碑额,所刻正面五爪雕龙为皇家独有,碑背额有'勒(疑为'勅'之误)刻'二字,显示出本寺曾经的地位。

主殿匾额,一般寺庙题“大雄宝殿”,本寺则题“大地金沙”,也与众不同。

登寺院第二层高台,穿过天王殿,回头,则见“回头是岸”匾。

两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分雌(左)雄(右),郁郁葱葱,为寺中一胜迹。

雄雌银杏同生共存,分开则不生果实。亦蕴含一种和谐,也透露着和平寺的年轮。

寺内极清幽静谧

在这里,心会很安宁。

殿堂都不大,不以高大雄伟的气势逼人,反而更贴近了凡人。

德禅法师端起清茶,说,不求寺内人声鼎沸,只愿有缘人到此悟得禅心。

殿内古壁画保存完好,反映人民对风调雨顺的太平生活的期望。

和平寺位于地势险要的南口。古长城至今依然屹立山头。

古战场有呼唤和平的僧人身影

寺庙历尽苍桑,寺西院落仍待重建,那儿有宋元以来寺庙遗迹。

残存的旧寺墙基柱础

德禅法师带善士拜访民间收藏家杨国庆,听他讲南口战役的惨烈。

一百多位历经战火的老军人曾来到和平寺,祈愿和平。

《敕建和平寺记》碑文样稿

德禅法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

我置身古战场,耳边有法师的和平祷告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写景:《长城春色无限好》王含英
居庸关花海栈道建成观景平台
别只想着去故宫!雪后的居庸关,才真的难得一见……
八达岭长城旅游,八达岭长城门票和图片介绍 中国旅游网
北京昌平居庸关长城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太行八陉资料辑录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