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开近代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大清第一改革家陶澍(三)

导读:

陶澍殿试初审被点为“榜眼”,恩师纪晓岚阅卷复核时却发现他写漏一字,导致文句不顺。再三权衡之下,把他定为二甲第十五名。私下里纪晓岚却向嘉庆皇帝大力推荐陶澍,恪尽职守、公私分明的名臣风度被传为“士林佳话”。然而,天不假年,纪晓岚年老病重,临终前把陶澍叫到密室交代后事,为他剖析和珅的“为官五字诀”。

(接上期)

纪府备考 会试中第

纪晓岚吩咐仆人取来银票五百两(相当于今天的50万元左右)递给陶澍,温和地对他说道:“这段时间你就不要去当街卖字了,好好准备会试吧,心无旁骛才可能有好成绩。

另外,外面的民居环境太喧闹,你住在那里可能会影响备考状态,这方面以前有过很多前车之鉴。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就安心住在我家里认真温书。

到时如果政务不是太繁忙的话,我也可以抽空指点你一些学问上的问题和殿试的注意事项。些许银票,你都收下吧。长者赐,不可辞。”

陶澍听了这一番话后深受感动,对纪晓岚深深地鞠了一躬,动情地说道:“先生的恩情,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达公温言,资银五百,并邀住府。澍感知遇,旦夕不忘)

然后,两人又闲谈了一会儿本朝的历史掌故和前朝的名人轶事,其乐融融。谈完话之后,纪晓岚专门让家仆帮助陶澍搬家,并安排了一个十分安静的偏院给陶澍住下准备会试。

陶澍住在纪晓岚的家里,又获得了银票资助,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专心致志地准备会试。也许是因为确实投缘的原因,纪晓岚很青睐陶澍,但有所问都不厌其烦地指导他。

于是,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水到渠成地成为了真正的师生。这一期间,纪晓岚有时处理完朝政,有空闲的时候还会到陶澍住处点拨他一些学问上的问题,并给他讲解一些官场的潜规则。

这些内容都是纪晓岚为官几十年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是想从政者的无价之宝,所以这些学问都让陶澍受益匪浅。同时,也为他未来进入官场后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纪晓岚是两朝老臣,身居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之要职,他对嘉庆皇帝心思的揣摩和对朝政弊端的了解都是极为透彻的。

所以,纪晓岚在指点陶澍备考时就对考题的大致方向有了一定的推测。虽然不至于提前获知考题,但押题水平那肯定是杠杠的。

你只要想一想,如果今天有一个政治局常委指点你怎么参加中央公务员考试,那个情形就差不多了。当然时代不同,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同,只是职位上类比一下,真实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呵呵。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直到有一天陶澍被告知要搬出纪晓岚家,暂时去客栈住宿。他才知道纪晓岚已经被钦定为“壬戌科会试”的主考和殿试的总阅卷官,按照规定要开始避嫌了。

殿试波澜 惊喜交加

嘉庆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城参加“壬戌科”会试。他原本就才智过人,又经过这段时间纪晓岚的细心点拨,如虎添翼。所以陶澍顺利地会试上榜,准备参加殿试。想不到正当陶澍踌躇满志之时,一个意外产生了。

嘉庆七年(1802年)四月二十一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壬戌科”贡士们在中和殿阶下领取殿试试题后,依次进入保和殿(清朝乾隆之后的殿试场所)安排好的考生座位坐下答题。

试题在手,陶澍一看大喜。因为类似的策论问题他以前有跟纪晓岚讨论过一些,还梳理了上中下三策。目前的考题虽然不是原题,但万变不离其宗。

于是,陶澍端正坐姿,意气风发,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他很快就提前做完试卷,等待考官收卷。阅卷初审官基本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知道这是老大(总阅卷官纪晓岚)的关门弟子,而且确实文采横溢,策略得宜。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顺水推舟,大笔一挥,直接列为一甲。同时,为了避嫌考虑,不把陶澍定为“状元”而是定为“榜眼”,把最后的权力让给纪晓岚和嘉庆皇帝去判断,可进可退。

他们对官场之间进退有“度”的把握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纪晓岚看了一下殿试的拟入取名单,捋须微微一笑,不禁心想:这些官场中人都是人精,信息灵通,知道陶澍是我的关门弟子,所以把名次定得滴水不漏。不过这小子也确实争气,凭他的文章水平位列一甲是名至实归的,也不算是我走后门,两全其美,呵呵。

为了显示自己大公无私,纪晓岚还是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对陶澍的试卷检查了一遍。这一检查不要紧,悲剧产生了。纪晓岚发现陶澍的试卷上有一句话遗漏了一个字,导致那一句不是很通顺。

他顿时气的吐血,心想:这小子还是太年轻了,提醒了无数次考试要慎重,还会出这么大的纰漏。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处理这个事情?这让纪晓岚进退两难。

从文章上讲,除了这一点瑕疵外不论是义理、论据、文采等都无懈可击。如果陶澍跟自己没有师生渊源,那么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说得过去,只要在其他考官的意见上签字同意也就是了。

但是,万一有人也发现这个问题,并故意在这里设置一个陷阱,然后又把这件事捅到皇帝那里去,皇帝就可能会另有想法。

说不定还会被政敌利用,给我搞一个操纵科考、营私舞弊的罪名。这可就变成了天大的事情。

官场如履薄冰,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也许当面对你微笑奉承的人就是背后捅你刀子的人。所以,这种危害可能很大的事情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伴君如伴虎啊!

纪晓岚接着想到:我都已经将近八十岁,日薄西山,还是谨慎为上,不能晚节不保。也罢,先给那个小子一点教训吧,后面再看看怎么帮他。不过,名次也不能太靠后,以免他进不了翰林院,影响一辈子的前程。

于是,纪晓岚斟酌很久,大笔一挥,把陶澍原来的“榜眼”名次划掉,定为一个中上的名次“二甲第15名”。

陶澍虽然被踢出一甲,无法享受进士及第、当街游行的荣耀,但总算结局不差,成功地成为了湖南安化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

在选送进士名单时,纪晓岚专门向嘉庆皇帝介绍了一下陶澍的情况,包括与自己的关系以及考试名次的由来。

嘉庆皇帝闻言,哈哈大笑,良久才说道:“晓岚啊,你为国家选拔人才,能够公平公正,我很高兴。私下里又向我推荐爱徒,你对这个公私之间的‘度’把握得可真好啊。

也罢,你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就让陶澍进翰林院任庶吉士吧。”(纪卿为国取才,高风亮节,朕心甚慰。面荐门生,进退甚当,取其入翰林)

纪晓岚被皇帝取笑了一下,老脸微红,心想:陶澍你这小子,自己写文章不谨慎,反而害得我进退两难,还被皇帝取笑。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纪晓岚因避嫌把自己的学生从“一甲榜眼”变成“二甲进士”,然后又私下向皇帝推荐学生。这个事情不知道被谁传出后,纪晓岚高风亮节、公私分明的“师生之情”被传为士林佳话。至于他回去怎么教训陶澍,是抽鞭子还是罚抄书,就不为外人道了,呵呵。

殿试结束后,嘉庆皇帝回到宫殿想了一下:纪晓岚这个两朝老臣如此看重陶澍,还专门私下推荐,陶澍肯定有过人之处,这个人值得重点留意。

于是,他也安排人在翰林院暗中对陶澍留心观察。果然,后来陶澍进翰林院任职后,才华绽放,声名渐显。

纪昀病重 临终遗言

流年似水,时光飞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陶澍依旧每天朝九晚五(古代不是这个作息),在翰林院储才养望,而纪晓岚却逐渐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一天,纪晓岚家里的仆人来到翰林院,告诉陶澍纪晓岚病重,希望与他见一面。陶澍闻讯,马上向上司请假,急急忙忙地跟随仆人赶到纪晓岚家中。

一进房间,陶澍就看到恩师纪晓岚形容槁枯,身体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此刻哪里还有一丝“大清第一才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名士风采。见到此情此景,陶澍突然一股悲痛之情涌上心头。

纪晓岚见陶澍马上赶来,心里很满意,跟他略略示意后就让婢女扶自己坐起来。陶澍连忙过去帮忙把枕头垫在纪晓岚的后背,让他舒服一些。

纪晓岚摆摆手,其他仆人依次退出房间,密室中就只剩下他和陶澍二人。

纪晓岚看到陶澍悲痛的样子,倒是振奋了一些精神,勉强笑了一声,虚弱地说道:“子霖啊,我已经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差,可能日子不会太多了。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论是英雄豪杰还是贩夫走卒,都总要面对这一天。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都八十二岁了,也算是高寿了,呵呵。

你要学会大人物的气度和通透,而不要像小儿女一样过度悲伤。我今天之所以叫你过来,是想趁着精神还不错,跟你交代一些后事。子霖,我们师生相识有三年多了吧?”(自感体衰,时日无多,略有后事可言)

陶澍调整了一下悲伤的情绪,恭敬地说道:“是的,恩师,自从学生在街上卖字与您结识,现在已经三年零八个月了。”

纪晓岚闻言,呵呵一笑,说道:“想起那时遇见你的情景,就让人忍俊不禁。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侃侃而谈,恃才傲物。现在你比以前可是进步多了。”

陶澍闻言脸上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学生当时年轻不懂事,不知到天高地厚,多亏这几年恩师的提点和教诲,学生才有些进步。”(昔时孟浪,蒙师教诲,故有寸进)

纪晓岚摆摆手,温和地说道:“这也是我们师生的缘分。在我的学生当中,我们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却是最相得的一位。你的才华不如我,但你对官场的悟性比我强。

现在你最缺乏的就是官场经验和阅历,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将在我之上。官场如履薄冰,以后我不在了,希望你能够更加谨慎、内敛、通达。未来如果你能成为一代名臣,也算是我们师生的一段佳话。”

陶澍恭敬地说道:“恩师教诲,学生永记于心。必将跟随恩师的足迹,忠君报国,成为一代名臣。”

纪晓岚闻言呵呵一笑,说道:“今天是我们师生的密室谈话,这种话就不要多说了。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又是瞬息万变的。岂是一个‘忠’字就能够完全表达的?

君臣之间相辅相成,这个‘度’你要把握好。魏征的‘忠臣、良臣论’你应该熟读了吧,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良臣去实现一番抱负,而不仅仅是一名忠臣。这中间的区别你自己去领悟吧。

我这一辈子年少成名,横跨两朝,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了。当年跟我一起修撰《四库全书》的同僚,至今只有我一人能够得善终,而其他人基本上都下场凄凉。

说实话,我在政治上的业绩乏善可陈,未来如果我能够名载史册的话,可能是在文化传承上的些许功劳。

世人大多把我与明朝解缙相提并论,称我是‘大清第一才子’,这是谬赞之词,但是在政治上的发展我其实不是一个好榜样,你不能学我。”(两朝元老,修书而硕果仅存,宜惕宜鉴。与缙并称,愧无寸功)

纪晓岚看到陶澍欲言又止的样子,笑着说道:“虽然临近归去,但我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还有自知之明。我们师生之间就不要说恭维的话了。即使是解缙,他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的,比我还惨。

为师这一生在官场行走,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十分巨大。第一个是我的恩师文正公(刘统勋,宰相刘罗锅的父亲)。他才能卓著,品行端庄,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堪称是一代良臣。

刘师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巨大功绩。追授太傅,谥号“文正”,达到了文臣的顶峰。可惜我求学门下,却没有学到师门精髓之万一。子霖,你的未来应该以我的恩师文正公(刘统勋)为榜样,成为经世致用的一代良臣。

(篇幅所限,留待后述)

下期导读:

纪晓岚向陶澍详细剖析和珅的“为官五字诀”后,溘然长逝。在为父丁忧的几年时间里,陶澍主持醴陵书院会产生怎样的深刻思考?他又是如何为自己的未来人才战略布局?

请看下期文章《拉开近代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大清第一改革家陶澍(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纪晓岚:清朝风流才子
他好色、嗜肉、抽烟,却活到了82岁
对联
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
和珅、纪晓岚、刘墉三人的真实关系,是这样的
菜根谭每日读:99堂人生成长课,教你寻找真幸福——第二十九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