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灭楚第一战:秦将李信败战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春秋战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最大规模的一场诸侯国的灭国——-秦灭楚之战由此展开

在说这场战役的具体战况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的地理位置的情况

首先是齐楚边境情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以后楚国就只和西面的秦国以及东北面的齐国接壤只不过在战国末年时期齐楚双方已经多年未发生战争而之所以多年未发生战争是因为齐楚都没有把对方当成主要敌人特别是楚国因为凭楚国的实力灭掉秦国根本不现实只能自保既然要自保那就不能浪费多余的国力与齐国开战

然后重点说下是秦楚交战地的地理位置情况

东北方向以外楚国边境都与秦国接壤而布防的重镇基本都是由北往南重点区域则是分别为上蔡鄢陵平舆陈城彭城城父蕲南下蔡末都寿春.以及西边的楚始都丹阳还有江东地区的广陵

现在逐个具体说明下各交战地

陈城(地处今河南淮阳楚国旧都)之所以称为旧都是因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郢都楚顷襄王东迁至此至公元前241年因参与诸侯合纵攻秦战败而迁都寿春故楚人以陈城为都城前后共37年而楚国在此定都以后也对陈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同时还在陈城东南的原项国国都(地处今河南省沈丘县与当时的陈国顿国沈国相毗邻,地跨颍水而立于公元前643年被鲁国所灭仅存项地名后鲁国为楚国所灭,故又为楚国领土)一带的项城修建章华台(细腰宫)作为别都后来再次迁都寿春以后作为秦楚边境的军事要塞又进行了多次整修(特别是春申君执政期间更加大了农业发展)

鄢陵(地处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因古代安鄢同音,故战国时,鄢陵又名安陵)公元前575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皆发生于此地

平舆(地处今河南驻马店市东部,东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楚悼王去世以后魏不断联合韩齐等伐楚魏、韩先后占领了楚国上蔡安城等大片领土原为楚国领土的汝南一带成为楚魏二国之境,汝东形成一道楚魏边疆线——魏长城(也叫鸿沟距魏长城不足8公里的地域,就此成为楚国的边境军事重镇

上蔡(地处今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北部)为古代蔡国国都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春秋战国时代屡受楚国侵犯,只得迁都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而被楚国所夺取的原国都为上蔡

城父又称城父寨(地处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东南35公里)公元前533年,楚国令许国迁徙,把许国都城迁到夷(城父),“楚迁许于夷”,直到前529重新迁回叶其间,城父成为许国的都城到楚平王时候,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城父,守北方边陲,派奋扬为城父司马,城父也成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下蔡(地处今安徽凤台县)春秋时为楚国侵占,又被吴国夺去因地理位置在淮河北岸故为楚国末都寿春城的陪城可水陆一起协防寿春进行犄角防御

蕲南(地处今安徽省宿州市蕲县)原宿国国都是楚都寿春东北地区的门户也是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

颍水(地处今河南颍河)颍河属淮河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为淮河最大的支流 贯穿陈城与寿春的楚地重要河流流

彭城(地处今江苏徐州)远古时代为黄帝最初的都城春秋战国时彭城本属宋国吗,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时期攻占淮北彭城等地此后一直都是齐楚边境的重镇

广陵(地处今江苏扬州)原邗国国都(铸剑大师干将就是此地人)后被吴国所灭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公元前319年,楚前怀王(项羽立的那个是楚后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也是楚国在长江以北的江东地区最大的据点

姑苏(地处今江苏苏州)公元前560吴王诸樊即位,迁都建吴子城公元前514年阖闾建新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成为越国都城

会稽(地处今浙江绍兴)原越国国都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国迁都至姑苏改会稽为陪都

由此可见以上各个据点都不仅是个是军事要塞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屯兵积粮的地方

 

最后说下楚国末都寿春城和始都丹阳

末都寿春(地处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靠淮河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而之所以选择寿春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极佳北面隔着淮河有重镇下蔡可水陆一起协防进行犄角防御而且在寿春还有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那就是安丰塘也称芍陂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于公元前605年修筑当年孙叔敖“佐庄王以霸”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修建了安丰塘,灌溉万里良田,以致“寿春地方千里,有陂田之饶”这也足可见证寿春的富裕

始都丹阳(地处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的平川该地势险要,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楚国800多年的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此,45位楚王,23位在此文化底蕴深厚,为楚国文明的发源地楚国就是在这里开创了800多年的基业


说完楚国再说下秦国秦国只需要说一个地方颍川郡

颍川郡(以颍水得名,地处今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治所在阳翟(韩都城新郑)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为什么秦国只说了一个地方呢因为次秦灭楚之战都是同样的进兵路线从颍川郡的基地出发,朝向上蔡——平舆——然后直插寿春

那为什么不走西线自丹阳往东的进兵路线呢而走颍川自北往南的进兵路线呢道理很简单楚国有强大的水师而秦国有强大的骑兵从西往东打,地形多为河流沼地就必定遭到楚军水师的拦截很难攻入楚国腹地特别是楚军的淮河水师(这支军队很重要后文会再提到)而从北往南打就容易的多因为多平地容易发挥秦军的骑兵优势

以上是双方交战地地理位置的情况

 

现在说下第一次双方交战的具体战况

公元前225年秦国横扫六国,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数次击败楚军燕王喜逃亡被灭后,现在东方六国,只剩下楚、齐两国秦王政打算先攻灭楚国之所以要先灭楚国大致上有个原因

1因为昌平君(这个人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为何用了这么多的非常是因为本文多次提到此人)在陈城作为内应昌平君他是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王政两朝重臣。前238年,太后的情夫嫪毐造反,准备杀死正在举行成年冠礼的嬴政秦王政得知后,“遣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昌平君作为政府军统帅,指挥军队大破叛军斩首数百,自然是大功一件由此可说是秦王政心腹中的心腹而就此升任秦国的相邦(这里要先说明一下,相国这个叫法是汉代才有的,秦代叫相邦,汉代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改称为相国司马迁著史记时,沿袭了汉代的叫法,把“相邦”写成了“相国”)到了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罢官流放之后,昌平君也就应该成为了秦国政府中的第一人了

2因为楚国国都寿春离秦国的距离要比齐国国都临淄离秦国的距离近,距离近也就意味着战线短而战线越短补给也就越容易

既然地利人和都有了剩下来的问题就是选将了那第一次攻楚为什么选择的不是王剪王贲父子而是李信呢史书的记载是有一天秦王政问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算一下,需调用多少军士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20万人”。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60万人不可”。秦王政就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随后王翦因秦王政不采纳他的意见,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李信的出身下面简单介绍下

李信祖居赵国先祖是李同,此人在赵武灵王帐下为将李同有个儿子赵国相国李兑此人饿杀赵武灵王于沙丘宫但李兑死了后,李氏家族在赵国受到排挤打压,所以只能去了秦国到了李信祖父李崇,已经当上了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再到父亲李瑶,也当上了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掌管楚国旧都郢都附近区域李氏可以说对楚国的大片国土的地理人文知根知底至于李信本人,字有成,是自李同以下第9代人,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秦国人,而且其出身将门之后,而在秦灭燕的过程中李3000兵力追击燕国太子丹10余万人马,最终将太子丹斩首秦王政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少”。

事实上应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王氏一族作为秦王朝军事上的缔造者,秦王政却不能让这大将功高盖主特别是在带领60万大军的大将万一造反怎么办

经过权衡再三,秦王政决定李信为主帅,蒙武为副帅,起兵20万,兵发楚国

李信也的确不是有勇无谋的人,他并没有轻敌,反而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

李信统领15万步兵为主力,攻打鄢陵,蒙武则统领以蒙家军骑兵为主的5万偏师,攻击平舆

李信的2个侧翼北边昌平君控制的陈城,南边是蒙武军这么安排主力有南北个侧翼的保护肯定安全,而且这么大范围的攻击,楚军的主力也很难在某个地理位置偏向于楚军的地方埋伏起来伏击李信的主力

随后秦军刚开始的攻击很顺利李信居然一天就攻下鄢陵,蒙武也很快的攻到了平舆城下(前文已经介绍了平舆是楚国边境一个很大的军事要塞加屯粮点,攻击平舆,目的不光是可以抢粮同时也是保证秦军的战线距离可以缩短后勤补给可以加强让主力继续推进的时候可以更加无后顾之忧而且从平舆不管往东还是往南都可以攻入楚国的腹地所以第二年王剪攻楚时也选平舆作为了屯兵点)

当李信在攻下了鄢陵之后有个选择

1直扑寿春速战速决这个计划的缺点是孤军深入容易遭楚军反包围

2楚国边境所有的补给点然后步步为营逐个击破寿春周围据点再对寿春进行最后攻击

而李信的选择是前者这是个要速战速决的计划

但是李信的计划当中,遗忘了一个人就是项燕

项氏一族原名景氏景氏一族很多人担任过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汉废)这一职务,到了秦灭楚之战的时候楚国上柱国为项燕

就在蒙武顺利攻下平舆的时候李信的主力军也迅速通过了昌平君的陈城随后攻到了楚国的另外一个重镇——城父

很明显李信是遗忘了项燕和项城的存在因为在他迅速通过陈城的时候并没有分兵攻打不远处的项城而且为了能够速战速决还给蒙武下了条非常荒唐的命令粮草能带就带,不能带全销毁,两军在城父会合,准备南下攻打寿春

放弃项城,攻打东面的城父,可以说是个绝对的昏招,因为就在他通过陈城的时候他不知道昌平君居然造反了(也有可能被项燕策反的)

就在给秦军运送辎重的昌平君所派遣人身后,项燕居然统领着6万楚军尾随秦军已经3天3夜,而项燕的楚军主力,正是隐藏在昌平君运送粮草辎重的楚人身后

而李信在遭到项燕的偷袭以后虽然很快就打退了楚军但10几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却已经跟不上了如果继续耗下去是没有活路的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和南方战线上的蒙武会师后一起先打通粮道那怎么打呢

翻开地图,此时的粮道上有两个重镇,一个是上蔡,一个是陈城但是陈城已经因为叛乱回不去而要去上蔡还得经过陈城突然的后方叛乱,交通线被切断,上蔡又不能直接去那只有攻下陈城先补充后勤补给再做打算

做出决定后秦军主力很快北上攻到了陈城然而此时的陈城居然成了一座空城入了城的秦军很快发现周围居然出现了超过20万的楚军李信此时才明白他落入了昌平君和项燕的包围打仗打到这个时候要再不撤回秦国本土那15万秦军主力就要因为断粮而全军覆没了但是这个时候只管自己的主力军突围那蒙武的5万南部军团就会在还不知到昌平君已经叛乱的情况下断绝了后勤补给而遭全歼而作为主帅的李信也难辞其咎

所以这个时候除了尽快通知还在朝着城父方向东进蒙恬一起撤退以外别无他法了

但是这个时候在南方战线上的蒙武是不可能接的到李信的军令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也不相信秦军居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好在秦军这自商鞅变法以来的100多年来一直在征战,虽然遇到了突然的的叛乱,但秦军主力的指挥系统并没有失灵李信将10多万人划分为20多支队伍,每队5000人,由都尉统领,互相支援,边打边走争取早点与东面城父方向的蒙恬军队会师

等到支军队终于在去城父的附近会师的时候此时的秦军主力因为一路遭到楚军的追击早已伤亡惨重

而断了后勤补给的秦军虽然撤离了楚境但也很快遭到了项燕部从东向西的追击部队,和昌平君由南而北的追击部队的夹击,在两路楚军前后夹击之下,之前李信所划分的20多之队伍有7支被灭7名都尉也全部阵亡

第一次攻楚战役结束20万秦军损失半数以上特别是蒙武蒙家军的骑兵因为断了补给而没了草料基本全军覆没所有战马几乎损失殆尽但好在最后还是撤回了秦国本土这也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战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唯一一次大败秦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国征伐六国, 最多一次用兵多少? 秦国是怎样做到如此大规模战争的后勤保障的?
秦王嬴政(十八)
伏枥千里楚国亡 虎贲之后肆张扬
今月照古人:并灭六国统一中国
秦国灭楚,嬴政统一天下最后的波折,历史自此打开新画卷
《大秦史话》12.李信伐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