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记》之项羽本纪—有勇无谋,有谋无断

项羽不是帝王,本纪里除了项羽之外,全是帝王,可见司马迁对项羽是偏爱的,且用墨颇多,很多典故皆出于项羽本纪。如波浮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文人墨客经常以项羽为题,可以说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真正的王者,有王者之资,但无天子之命!


这个西楚霸王还不错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其中最有实力的当属项羽和刘邦。刘邦率先攻入咸阳,项羽则靠其武力而名闻天下。这里我不想将他们的兵力做对比,古语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再勇而在于谋”。我这里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有勇无谋”、“有谋无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三个关键词是导致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一个关键词 有勇无谋

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文臣武将的对比,就可以一窥端倪。

项羽方

文臣:范增

武将: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等

刘邦方

文臣:萧何、张良、陈平等

武将:韩信、彭越、樊哙、灌婴、曹参等

观察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论武力双方不相上下,但因为项羽的存在,因此项羽方有绝对的优势,项羽的武力无人能敌。到看到谋士这里就有点不对称了,项羽只有个范增还因为中了反间计而不能用,反观刘邦手下则聚集了天下能谋善断之士。

这里我查了下资料,很多人还是从项羽出投降刘邦的,核心就是项羽没有留住人才,尤其是谋士,比如陈平这个和张良不分上下的谋士。

很多时候,我们提到有勇无谋总是认为那是指一个特定人的状态,但实际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重含义:一、项羽本身有勇,但少谋,这里的谋指的是权谋而非军事谋略,因为项羽之所以能成为西楚霸王,除了武力无人能出其右之外,破釜沉舟也体现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二、项羽身边不乏勇将,但缺少谋臣。就是说身边能给自己拼命的人不少,但能给自己做战略规划的人太少,大多数人都是战术层、执行层,这样就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往往可以取得局部的胜利,但最终会失败,因为注重了细节忽视了全局。

项羽等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谋士之谋,结局可想而知。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话“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慵懒!”不过这也是我挺喜欢项羽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玩阴谋,有的都是阳谋,不过这一点上他和刘邦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他只能是西楚霸王而不是真正的天子。

第二个关键词 有谋无断

项羽不是没有谋士,而是有的跑到了刘邦哪里,就是所谓的背叛,比如陈平。另外就是虽有妙计但不能用,比如范增。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项羽的第二个特点导致的,那就是有谋无断。

说到有谋无断可能会有人反驳我说,不对,相遇在面对章邯的秦军时做到了杀主帅宋玉,而后破釜沉舟一举击溃秦军,这不是很有决断能力吗?

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决断的能力,而是一种勇气,和断无关。因为从最开始我就说过项羽最大的特点就是勇气,勇气和“谋”、“断”没有什么关系。他能够破釜沉舟并不是经过了“谋”和“断”的过程而做出的理性判断,而是基于自身勇气,在很多人看来这仗就不能打,比如被杀的主帅宋玉就认为不能打。我想刘邦也不会打,这符合他的性格特征。而项羽的性格特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且没有贯彻始终,因此才有了最后乌江自刎的悲惨一幕,现在人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是有一点道理的。


不杀刘邦就是无断

第三个关键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项羽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其初心。但是他没有坚持到最后,在四面楚歌中他忘记了初心,没有了勇气。他甚至怀疑起自己,难道楚国的儿郎都投降了,刘邦一个计谋不仅动摇了楚国儿郎的心,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同样动摇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

很多时候病人的死不是因为疾病本身,而是因为自己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项羽又何尝不是,堂堂的西楚霸王,却败在了一个出身低贱的市井无赖的手里,这是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因此项羽之败非天意,而是人祸。


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有勇无谋的可以做将领,有谋无断的可以做谋士,有谋有断的才可能做天子。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增
我也谈谈刘邦、项羽
历史人物之智慧谋士张良
司马迁对项羽评价是什么
再读范增:项羽需要一个战略家制定方略,而非一个阴谋家献计献策
元好问过内黄楚王庙留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