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部落到大秦帝国(二十三)纵横家一张嘴,收复河西

自雕阴之战后,秦魏在河西的局面就呈现出对峙拉锯的形势,秦国对河西是志在必得,魏国的主力则部署在太行山以东,对河西的争夺力不从心。

在新的一年,公元前330年开春,魏惠王将阴晋城献给秦国,秦军亦退出焦、陕两座小城。

魏惠王做出以大换小的决策也是无奈,当时阴晋东西两侧全部控制在秦国手中,阴晋以南是华山,以北是黄河,阴晋完全是一座孤城,失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焦、陕两座小城,已经地处河东境内,如果秦国以此为据点攻打安邑,整个河东都危险。

权衡利弊,魏惠王没有办法,用战略要塞阴晋,换取焦、陕二座小城。

此时河西、上郡新的战略格局形成,秦国对魏国的河西上郡形成了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秦国光复河西,指日可待。

图-前330年秦魏雕阴之战后疆域

随后魏惠王任命青年将军公孙喜为河西太守,接过老将军龙贾的重担。公孙喜就是那个在雕阴之战中,为魏国挽回尊严的青年才俊。

面对雕阴之战阵亡八万的残局,公孙喜迅速收拾河西这个烂摊子,他放弃过去全面设防的战略,以四万余兵力重点防御河西郡治所少梁,在周围各处要塞辅以两万余人的兵力,收缩防线,以一个郡不到七万人的兵力与数十万秦军抗衡。

经过一年紧张的调度和调整,公孙喜重新构建魏军在河西的部署。

秦军方面,也休整完毕,将士个个精神抖擞。雕阴之战获得爵位的弟兄,又准备争取更高的爵位,那些没有获得爵位的老秦人,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立誓要赢得一个爵位。

公元前329年春天,秦惠文王再次起三军,兵分两路,向魏国开战。

秦军北路还是公孙衍,领兵八万,渡过黄河进入河西。南路还是公子疾,领兵十二万,再次攻打焦、陕,欲打通“1崤函通道”,而挺进中原。

北路公孙衍军进入河西之后,没有攻打少梁城和其周边要塞,而是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在河东安营扎寨。

两年前攻打小小的雕阴,公孙衍军付出不小的代价,这回他来个避实就虚,弃坚城而不攻,直接进入河东。

到了河东,公孙衍军也并未寻找大城攻打,而是将岸门附近的汾阴、皮氏两座微型城邑拿下。

岸门是黄河边上魏军一个要塞,城不大倒也有几千驻军,而汾阴和皮氏,则是两座各只有数百守军的小小城邑。

秦军远道而来,缺少攻城器具,去攻打超过三千人的城邑,都会损失巨大。公孙衍早就计划好,秦军目的是建立两座大型兵营,等待魏军前来救援,再寻找野战的机会击败魏军。。

北路秦军进展不错,南路的公子疾军,也是非常顺利。

由于公孙喜采用重点驻防的战略,对“1崤函通道”的焦城和陕城,只派了当差的城守,各领一百人马,仅是行政上的统治。

公孙喜清楚,在这两个远离少梁城的小城,部署一百人和部署一千人,区别不大,都只有挨宰的份,索性就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公子疾军浩浩荡荡开过来,两座小城的城守,一个自杀,一个跑路,秦军兵不血刃进入这两座小城。

一个多月下来,秦军便在魏国建立南北两处屯兵之地,时节还是春天。

两位秦军统帅,开始谋划如何从南北方向,合围河东的魏国旧都安邑。魏国河东的守军战力不如河西,两位统帅对拿下安邑踌躇满志。

然而在秦军顺风顺水的时候,秦惠文王的诏书到了,令两位统帅停止进击,就地待命。秦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就在两位统帅出兵之时,纵横家的鼻祖张仪,从魏国来到秦国,给惠文王灌输了一种不同的理念。

张仪是魏国宗室后代,家道没落,但高贵出身还在,又口出狂言宣称:“我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让魏国将河西和上郡剩下的领土拱手送上。”

此时的河西和上郡,仍然有一半的城池还掌握在魏国手中,像少梁这种重镇依然被魏国牢牢控制,秦国要是强攻,可能还要花上几年,付出数万生命的代价。因此张仪这个话,太有吸引力了,秦惠文王很快就接见张仪。

张仪这人,先不论他的才华如何,他有两个优势。

张仪出身非常神奇,他是魏国宗室旁支,没落贵族一个,虽然一贫如洗,但是与魏国一些宗室成员关系密切,与魏惠王有一种天然的亲情(虽然很淡,胜过没有)。

不但如此,张仪还是鬼谷子的高徒,庞涓和孙膑是他的师兄,苏秦则是他的师弟。

张仪如此传奇的身份,对他的仕途产生了根本性的作用。如果他不是魏国宗室,或不是鬼谷子的高徒,恐怕再有才华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张仪的仕途并不是从秦国起步的,而是从楚国开始,留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张仪学的不是兵法,而是纵横术,魏惠王并没有重用他,张仪只好到魏国的敌对国楚国去碰运气。

在楚国,张仪拜在最高官职令尹昭阳门下。昭氏长期以来在楚国的深厚积累沉淀,昭阳权倾朝野,楚威王甚至把象征镇国神器的和氏璧赐予昭阳。

张仪投昭阳,选择非常明智,比直接投楚威王还要好,以张仪的才华,总有一天会受重用。可是世事难料,一个小意外,断送了张仪在楚国的前程。

一日,昭阳率众出游于赤山,四方宾客从行者数百人。

昭阳在众人的追捧下登上高楼,对楼下深潭旁的宾客致礼敬酒,宾客回礼,酒过三巡,有宾客求观和氏璧。

昭阳在高楼上爽朗地大笑几声,令从人去取随车携带的和氏璧。

几个从人将装有和氏璧的宝椟抬到跟前,昭阳亲手用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宝椟,然后解开三重锦袱。

只见玉光烁烁,照人颜面,昭阳很大方地递给身旁的宾客。宾客次第传观,无不极口称赞。

这时候一条五彩斑斓的大鱼从深潭中跃出水面,随即大小群鱼争相跃出水面,似乎也要一观和氏璧,非常壮观。众宾客的注意力顿时被鱼儿吸引过去,等到鱼儿停止表演,和氏璧却不见了!

昭阳是有范儿的人,表面并不计较,宾客的活动照旧,等回到昭府,立即召集人马查案。

张仪在楚国没有亲属,平时为人一般,朋友很少,再加上他生活比较清苦,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办案人员将在楚国没有靠山的张仪抓了起来,一顿拷打,直到遍体俱伤,奄奄一息,再到张仪的家中搜索,也找不到和氏璧。

当日张仪平躺在睡榻上,对其不离不弃的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其妻苦笑道:“还在。”

张仪道:“舌头是我的本钱,舌头还在,我终不会贫困。”说罢倒是闭眼,安心养伤。

张仪后来离开楚国,他特别恨楚国,把扳倒楚国作为人生第一大目标。

既然张仪有如此自信,秦惠文王决定让他试一试,他令河东的两支秦军停止进击。

接着张仪前往魏国,目的是让魏国将河西和上郡剩余的领土拱手奉送给秦国,再让魏国去攻打楚国。似乎是天方夜谭,除非魏惠王傻掉了,要不怎么可能放弃大片国土,而且还自损实力去攻打楚国。

可是张仪有他自己的逻辑,硬是办成了这“一千零一夜”神话一样的故事。

先看河西和上郡的形势,由于两年前魏国在这里损失八万大军,公孙喜在河西,要用几万人来抵抗数十万秦军,压力巨大。

最让魏惠王生气的是,秦国往往绕过河西,来进击河东,这让整个魏国西部不得安宁。如果秦国愿意停止对河东的骚扰,魏惠王倒是愿意做出一些让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秦国拿什么筹码与魏国交换。

张仪第一次与魏惠王谈交换,为秦国谋取的不是河西和上郡,而是南部的上洛之地。

从地缘上看,“1崤函通道”被秦国占领之后,上洛之地成了魏国的一块飞地,这里比河西和上郡更容易让魏惠王放弃。

张仪与魏惠王谈的条件是,秦国与魏国结盟,秦军退出魏国,并将新占领的魏国皮氏附近青壮年一万人,外加车百乘,送给魏国,帮助魏国攻打楚国。另一方魏国,则将上洛之地交给秦国。

张仪为魏国开的条件,隐含着自己的私欲,让魏国去攻打楚国,这不正是张仪要报私仇么。张仪与楚国的矛盾世人皆知,魏惠王会出兵攻打楚国吗?

魏国与楚国,其实冤仇结的很深。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就在中原进行了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到了战国时期,魏国继承了晋国的部分领土,与楚国继续那段恩怨。

此前楚国的历史上,要找出一个长期从楚国攻城略地的诸侯,唯一就是魏国,而且魏国从楚国夺取的领土非常广袤,以大梁为中心向南部拓展。

楚国人没有一天不想反攻魏国,收复失地,魏楚属于那种永远不可能结盟的死对头。就在几年前,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之后,楚威王还不服气,出兵攻击魏国。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魏惠王同意放弃上洛之地,换取秦国兵车百乘和军队一万,去攻打楚国。

为了增加魏国获胜的机会,张仪建议秦惠文王派魏国人公孙衍去魏国当将军,帮助魏国作战。好狠毒的条件,支走魏国人公孙衍这个秦国现任相国,张仪才有可能登上秦国相国的宝座。

张仪凭一张嘴,秦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拿到了上洛之地,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因为秦国送给魏国的军队、兵车,借给魏国的公孙衍,本都属于魏国。

另外魏国也在名将公孙衍的帮助下,在陉山击败楚军。张仪支走政敌公孙衍,可谓一石三鸟,秦魏双方和他自己都是受益者。

区区一个上洛之地,自然不是纵横家张仪的全部目标,鬼谷子高徒张仪,目标是魏国河西全境!

第二年,秦军再次开拔,公子华统领大军,张仪作为副将,负责与魏军谈判。两军对垒,以实力较高下,谈判究竟有什么好谈的呢?

在常人看来,确实没什么好谈的,但张仪是纵横家,他的想法自然与众不同。张仪给魏惠王开出的条件非常吝啬,仅仅是秦魏结盟互不侵犯,没有任何实质的交换内容。只是在谈判过程中,张仪对魏国的形势做了一番新的解读,击中了魏国的要害,迫使魏惠王就范。

张仪本是魏国人,他自然清楚魏国与秦国上百年的纷争,自张仪懂事起,他身边就一直充斥着各种河西传来的战报,有的是真实战况,有的是造谣生事。不论张仪听到的是胜是败的消息,魏国东部人对河西的状况都非常担忧,魏国从安邑迁都到大梁后,就不得不用约三分之一魏国的兵力,去抗衡整个秦国。

如果秦国不再加兵于魏国西部,这对魏国东部人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

魏国人还耿耿于怀一件事情,那就是每次河西有战事,两个兄弟国赵国和韩国都作壁上观,等待秦魏互相消耗,互相残杀。

深入细致地考量后,张仪找到了说服魏国人的突破口。只要魏国放弃河西,秦国将不再出兵魏国,而是转而出兵赵、韩两国。

换句话说,只要这次谈判成功,魏国将把赵、韩两个兄弟拉下水,让他们尝尝老秦人的厉害。一旦赵、韩被秦国纠缠住,魏国在中原的扩张的压力会减少许多,毕竟魏国的主要对手楚国,在魏国面前负多胜少。

再来看魏国的河西,由于秦国拿下北部的上郡以及南部的阴晋,河西处于三面受敌的状态,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

魏国当年从晋国继承半个河西,另半个河西则是从秦国手中夺取而来,那么今天放弃河西,从心理层面讲,也只是放弃晋国的那一半河西,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把握到这些微妙的心理,张仪居然以三寸舌头,就让魏惠王将河西和上郡之地拱手相送。

图-前328年秦国收复河西后疆域

从秦穆公占据河西开始,到秦简公失去整个河西,再到秦惠文王收复河西,历史在拉剧中前进,河西这块要地,从此再没有离开秦国版图。

纵横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那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事情结束之后,秦惠文王大喜,对张仪进行了三重封赏。

首先是启用张仪为秦国相国,至于原相国公孙衍,就让他留在魏国了。

同时封张仪为列侯(军功爵位制的最高级),号武信君。秦国历史上只有四位是带武字的封君,分别是武信君张仪,武安君白起,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

最后赐五座城邑给张仪,作为食邑。

这一次张仪收获非常大,但其他秦军将士却没有寸功,也没有任何人加官进爵,秦军上下对张仪非常不满,尤其是公子疾、司马错等秦军青年才俊,求功的心情非常迫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天下安,张仪如何成为名震诸侯的名相?
纵横家们如何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
一代纵横家:不世大才公孙衍,阴谋诡计与两面三刀的奇才
战国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双方几番较量,最后的下场如何?
联盟与拆台:纵横家崛起与先秦的国际战略走势
战国的时候,魏国出了这么多的牛人,还是很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