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使秦帝业白起之势第二部分白起其人后记

关于白起的文章写到这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虽然这些文字耗费了不少的精力。虽然形成这些文字不太轻松,但是每当执笔之时,还是能够被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深深感动和吸引。所以虽然辛苦,但是看着那些文字触动着自己的情绪还是十分欣慰的。

其实写完了这部作品后,我也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战国晚期,胜出的是秦国,而不是齐国、楚国或者是赵国?后面的这些国家都曾经很精彩,尤其是齐国和楚国,曾经在春秋或者是战国阶段,都有着十分精彩的表演,也出现过齐桓公、楚庄王这些英明神武的霸主。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战国的终结者呢?其实很多文章以及著作对这个问题做过很多种的探讨。

一说起秦国六合的天下,大家的能说出各种原因来证明秦国胜出的必然。我也十分认同秦国作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肯定是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的。秦国在商君变法之后,国力迅速增强,宽松的人才政策,吸引各路英豪到秦国任职,因此秦国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壮大。但是,就这样,秦国就一定能够胜出么?

我个人认为秦国的胜出不仅存在着必然性,实际上有更多的偶然性左右着秦国的命运。

首先是战国晚期,诸侯各国的不争气,为秦国的觊觎天下创造了机会。我们先往前倒一下。

战国后期,其实曾经出现了很多强大的国家,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齐国。可以说,在战国晚期,齐国的实力以及国际号召力曾经一度碾压秦国,尤其是在秦昭襄王时代,齐国曾经两次联合诸侯各国打到秦国家门口,迫使秦国秦国不得不低头。这样的齐国,也是有机会成为统一天下的王者的。但是,齐国由于攻占宋国,触动了天下诸侯的利益,被诸侯联军消灭,复国后就再也没有崛起的能力了。齐国的没落,与他的战略失误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第一,齐国一直没有向外及扩张的战略计划,只是到了齐闵王时代,为了捞好处,才出兵攻占了宋国。但是齐国并未为这一时的冲动做好准备,他万万想不到诸侯各国与之为敌。

第二,齐国在战国后期贪恋的嘴脸表现的太过直白,失去了大家的信任。从第一次齐国联合诸侯国攻打秦国函谷关一直到第二次齐国合纵诸国再次攻击秦国来看,齐国并未表现出老大的那种气势,而是一直在打着小算盘,各国马上发现了这一点,大家心里明白,跟着齐国混,已经没有油水可沾了。自然就会生出二心。

第三,齐国位于中原文化系统之内,与诸侯各国的关系就像亲哥们一样,大家同根同源。如果你敢出手打自己的哥们,那就是没有道德,毫无人性的表现,那其他的哥们自然会联合起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对外越是无能为力的时候,对内部就越严苛,或者说是脾气越大。

当然,此时还有一个楚国也很强大。但是,楚国本来能够成为一代明主的楚怀王遇到了生命中的宿敌—张仪。说到楚怀王,大家一定会讥笑这个人的刚愎自用和荒淫无道。但是我认为真是的楚怀王应该不是这样的一个君主。从后来楚怀王死后,楚国人对他的怀念以及后来关于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都表达了对这位君王的认同。但是有的时候你遇到了命中的克星,就是无奈,就好像你爱上了一个永远不不会爱你的人一样。楚怀王优柔和过于实在的性格,被张仪吃的透透的,所以楚怀王一辈子都被张仪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在这一代,楚国被秦国连蒙带骗的不仅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并且连楚怀王都客死在了他乡。楚怀王之后,楚国实力迅速衰落。

赵国,这个二流的英雄经赵武灵王的一顿折腾,本来也有成为中原霸主的可能性。但是历史并没有给赵国这个机会。正值赵国迅速发展的时候,赵武灵王因王位继承问题,被自己的臣子饿死在沙丘。后继者虽然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水平远不及赵武灵王。赵国此后只是停留在二流领头羊的位置上,一直未能突破这一瓶。

燕国也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BOSS的。燕昭王时期,燕国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顶峰。燕国笼络了当时战国最为有名的能臣名将,比如乐毅、剧辛,又买通了苏秦这个大间谍,一举灭掉了齐国,使燕国空前强大。但是燕昭王攻击的建立只是基于他自己的能力和那些能臣的能力,并未建立起更好的制度,让他们的作为继续继承下去。所以燕昭王的离世,能臣名将的逃亡,那个强大的燕国一去不复返了。

而秦国虽然强大,但是与同时代的上述国家,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其实秦国也经历了与其他国家一样的不利局面,不过由于各种机缘巧合,让秦国挺了过来。首先是秦昭王11年,齐国孟尝君带着韩国和魏国兵犯秦国函谷关,对秦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实这一战十分关键。因为这一战关系着战国晚期的格局。孟尝君如能在此战中战胜秦国,其地位将在齐国不可动摇,同时齐国在国际间的声望也将不断提升。那么作为齐国的跟屁虫韩国、魏国自然会一边报齐国大腿的同时,一边不断蚕食落水的秦国。如果秦国反抗,齐国又会出兵,长此以往,秦国将会陷入不可挣脱的泥潭。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孟尝君并没有开疆拓土的气魄,他只想捞取一些履历,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秦国一示弱,齐国马上撤军,因为孟尝君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次军事行动还是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直接导致后来韩魏两国出兵再次挑衅秦国。

第二次便是伊阙之战。韩魏联军借着上次群殴秦国的气势,纠结重兵在伊阙与秦国展开激战。这一次名将公孙喜担任联军将领。公孙喜也是战国时期难得名将,曾经在垂沙这个地方与齐将匡张,韩将暴鸢大败楚国,杀楚将唐昧。可以说,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了。秦国本来想派向寿做主将,与联军对抗。但是我么知道,甘茂能力有限,搞政治斗争,排挤别人有一手,但是真的沦打仗,应该不怎么样。秦军一旦战败,有可能将会长期被关在韩魏这两扇大门之外了。而这次,老天又眷顾了秦国。新上台掌握秦国实权的魏冉力排众议,用白起替换了向寿担任这次主将。当然了,这次人事变动知人善任未必是主线,而魏冉要拿掉秦王心腹向寿这个人,培养自己的势力才是重点。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魏冉看重的这个白起一鸣惊人,简单利索的拿下了伊阙之战的胜利果实。

第三次是齐国统领的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这次可以说又将秦国逼到了死角。但是这次好一点的是秦国名将云集,魏冉、白起、司马错都在朝。真的动起手来,谁胜谁负还很难说。但是,秦国还是不想冒险。秦国利用了齐国进退不定的这个空档,又利用诸国之间的矛盾,反转了剧情。再加上苏秦这个大间谍的神助攻,反而形成了秦国率领各国攻击齐国的战局。时势的变化总是那么匪夷所思,一场危局,却将秦国最大的敌人给灭了。

第四次危局就是赵国的崛起。之前赵武灵王时期给了秦国巨大的压力。此后长平之战,更是将秦国和赵国推到了浪尖。长平一战,真的是再次有可能改变国际格局的一次战争。此时,赵国、韩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抗秦战线。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获胜,赵国可能会有两个主线的发展,一个是吞掉韩国,从而达到向南渗透达到控制中原的效果。另一条主线,他可能会向北进一步攻灭燕国,在北方坐稳位子,再向南征伐韩魏两国。无论怎么做,赵国都有可能突破老二的瓶颈,跻身于一流大国的行列。秦国东向的计划可能就又要往后推有一上好长一段时间。但是历史没有给赵国翻盘的机会,长平一战,赵国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虽然邯郸之战,赵国险胜,但是白起屠杀的几十万赵国精锐,已经让赵国的战斗力大大折损,短暂的胜利并不能扭转赵国的颓势。除了以上几个国家,其他国家几乎都在自甘堕落,楚国曾经一度努力振兴,但是白起的一次长途奇袭,逼得楚国迁都,羸弱的楚国,再次被秦国碾压。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秦国的胜利并非那么理所当然,而是一次次机缘巧合促成了秦国的最终胜出。我们看到,战国晚期的秦国,拥有了较强的综合国力,比较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强大的军事能力。但是光有这些,并不能促成秦国雄霸天下的局面。齐国富足,而结果又是怎样呢?

秦国的幸运之处就是在拥有丰厚家底的同时,又有了合适的执行军事扩张战略的人选,这就是魏冉、司马错、白起集团。这个集团的出众之处就是,认真的去打关键的战争,而每一次关键的战争都不会出现失利。伊阙之战,确立了秦国对韩魏的碾压之势。伐齐之战,将秦国唯一的对手打残,从而确立秦国一国独大的失衡局面。伐楚战争,白起孤军深入,攻下了楚国郢都,分少了楚国的宗庙,迫使楚国迁都。这一战,秦国摸清了楚国的实力。长平之战,白起屠灭赵国仅存的精锐部队,使唯一有希望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再次陷入危局。通过魏冉、司马错、白起集团的努力,秦国建立了六合天下的理念和决心。对的时候,用了对的人,是秦国崛起的一个最大的巧合。没有这个巧合,秦国统一六国的路还要走更多的时间。

但是秦国强盛起来了,但是那些努力做事的人,那些缔造帝国的强人,却并没有随着国家的壮大与强盛而载誉而终。魏冉被罢官,白起被赐死,而司马错死得无声无息。善于做事,努力做事和会做事的他们,最终还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尤其是白起,就算名震诸侯,战无不胜,一旦被秦王认为不是自己人的时候,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悲惨的结局。白起有名将的风骨和对战争时局的真知灼见,但是就是因为他不愿做秦王的奴才,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走狗,而遭遇了最终的不幸,真是令人感叹。其实,白起这样的情形又何止一个。

白起会做事、能做事,坚持正确做事的特征造就了一代战神。也是这些特征,葬送了一代战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秦帝国」真正杀死六国的秦王--秦昭襄王
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是怎样回事?
秦昭襄王嬴稷灭掉东周,为何没能称帝完成统一大业?
战国 210 华阳之战——战神白起的第三次重要战役
穰侯列传
秦本纪(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