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梦春秋029|晋献公和骊姬死后,重耳为何还要逃亡?

那个名为勃鞮的宦者(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宦官)是带着姬诡诸的口谕来的,他告诉重耳,事到如今,重耳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干掉自己。

重耳不想自杀,也不敢公然对抗父亲的军队,他决定逃跑。

蒲城的街巷中,勃鞮像影子一样追逐着重耳,最后差一点要了重耳的命——当重耳惊慌失措地翻越一堵墙时,勃鞮一剑砍掉了他的袖口。

事后看来,勃鞮这一剑似乎有意手下留情:一剑砍去,未伤重耳分毫,却恰好割下一段可以回去交差的袖口。只是纵使勃鞮有此美意,重耳也未必感受得到,即便感受得到,也未必领情,毕竟勃鞮此番是率军前来,就算不要重耳的性命,也断不会容许重耳久据蒲城。

晋国之大,再无容身之地,重耳无奈奔赤狄,他的母亲就出生在这里。追随他狼狈逃亡的总计数十人,其中最得力的是所谓“五贤士”: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和魏犨(音仇),他们自重耳十七岁时就追随其左右。

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

重耳脱逃次年,即公元前654年春,晋献公姬诡诸在灭掉虢、虞之后,派大夫贾华率军伐屈,欲置三子夷吾于死地。城破之际,夷吾打算步重耳的后尘,投奔赤狄,其手下郤芮拦阻道:你们两兄弟若逃亡同一个地方,岂不给人以口实,好像你们俩果真与太子合谋了?依我之见,莫若投奔梁国(嬴姓之国,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梁地近秦,又与秦国交好,我们正好可以借由梁国与秦国搞好关系,日后必有大益。

晋国故地

夷吾听从郤芮的建议,渡河而西,投奔梁国。此后几年间,他在这弹丸之地苟且偷生,时时东望故土,期待有好消息传来。

然而,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好消息。当重耳和夷吾双双逃离晋国之后,骊姬终于得偿所愿,她的儿子奚齐被立为晋国太子,大夫荀息被指定为太子之傅。

但是骊姬依然不能安枕,只要重耳和夷吾在人世一天,她就不能完全消除内心的忧虑。尤其是重耳,他不仅予人忠厚长者之印象,而且深谋远虑,又有一帮“贤士”追随左右,其威胁远远大于夷吾。于是在重耳逃奔赤狄之后两年,即公元前653年,在骊姬的催促下,晋献公姬诡诸派里克率师伐赤狄,败之于采桑(在今山西省乡宁县西)。狄人也不甘示弱,一年后即举兵伐晋,报复了一番。

这一来一去,都是因为重耳的缘故,可以想见,重耳在狄过得并不怎么舒坦。虽然狄人不惧强晋,为之抵抗攻伐,还将伐廧咎如(赤狄别种,隗姓,其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附近)所得之女季隗嫁于重耳,将季隗之妹叔隗嫁于赵衰,但重耳内心始终缠绕着一种强烈的不安,因为赤狄毕竟弱小,并非长久安身之地。

重耳的不安在公元前651年得以暂时消解。这一年夏天,晋献公姬诡诸接到东方霸主齐国的邀请,拖着病体前往参加葵丘之盟,半路上遇见周公宰孔,后者一番话劝得姬诡诸打道回府。一路奔波劳顿,终于拖垮了姬诡诸,此年九月,姬诡诸辞世。

既然视亲生儿子如寇仇的父亲死了,那么儿子们可以不必提心吊胆了吧?

重耳松了一口气。

然而,姬诡诸尸骨未寒,晋国立即卷入了混乱的漩涡。


里克在姬诡诸死后迅速掌控了晋国的局面。几年前他畏于强权和优施的计谋,在废立太子一事上违心地选择沉默,如今急欲修正当年的过失,铲除骊姬之党,迎流亡公子重耳回国继承君位。

里克雷厉风行,出手凶狠,他联合朝中支持申生、重耳、夷吾的一众官员,在第一时间诛杀了正在服丧的新任国君奚齐。太子傅荀息立骊姬妹妹之子卓子为君,里克毫不手软,又在朝堂之上杀掉了卓子。荀息无奈自杀,而那对偷情的男女,骊姬和优施,在失去了姬诡诸的保护伞之后,也通通成为里克的刀下之鬼。

荒草中的这块石碑上说,这里是晋献公之墓

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里克即遣使赴狄,迎请重耳回国。但是令里克大感意外的是,重耳竟然拒绝了。

面对近在眼前的国君之位,城府极深的重耳选择了逃避。或许这是性格使然,重耳和申生一样,常常显得优柔寡断;或许,重耳是看出了晋国局势的凶险——里克独揽朝政,只手遮天,而自己流亡多年,无兵无势,回去即便做了国君,也会被里克握在手中,不知何时一言不合,里克又会起了杀心。此时晋国宫廷昏暗,权力魔掌之下,一切皆有可能。

重耳在逃避,黄河西岸的梁国,另一位流亡公子夷吾,却遥想着绛都那虚位以待的国君宝座,望眼欲穿。

从许多角度来说,夷吾要想成为晋国之君,都可谓困难重重。论长幼,他在重耳之后;论实力,他比重耳只弱不强……更要命的是,独揽晋国朝政的里克也心向重耳。

但历史的进程常常出人意料,重耳拒绝了里克的迎请,横亘在夷吾面前的障碍顿时清除大半。

机会来了!

夷吾采纳郤芮的建议,厚赂秦国,向秦穆公嬴任好许诺:一旦秦国助其返国得了君位,即将原本属于晋国的河外五城送给秦国。此时又逢齐国率诸侯之师来平晋乱,于是秦、齐联手,将夷吾护送还国。夷吾登位,是为晋惠公。

新任晋君登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大夫丕郑使秦,向秦穆公嬴任好表达歉意:您看,晋国现在一团糟,那河外五城晚些给您如何?

说是推迟,其实是不想给了。夷吾此举,若用一个词来形容,便是“过河拆桥”。

公元前650年夏,丕郑硬着头皮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正想回国,却有不祥的消息从晋国传来:里克死了!

里克是怎么死的?自杀。

里克当然不是活腻了,不想活了,是夷吾不让他活了。夷吾派人向里克传话说:要是没有你,我恐怕当不上国君,因此还是要感谢你的;可是你连杀二君,又逼死荀息,这事情着实太大了,有你在,我这国君不好当啊。

这些当然都是托辞,夷吾真正担心的,是里克与重耳的暗中勾结。对此,里克似乎早有预料,他叹口气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遵命就是了。于是伏剑而亡。

丕郑本是里克一党,里克死时,他不在国内,算是逃过一劫。此劫逃过,下一劫未必有此幸运。丕郑左思右想,决定抢在夷吾对自己下手之前,将其赶出晋国。丕郑自己没这本事,他需要秦国的帮忙。

此时秦穆公嬴任好正为夷吾的出尔反尔恼怒不已,丕郑抓住机会,适时进言:君王可知是谁不想把河外五城给您吗?除了夷吾,还有吕甥、郤称、郤芮,这些人都该受到惩处;您不妨遣使赴晋,以重金对吕甥等三人表示问候,并邀请他们赴秦聘问,借机除掉他们;而我则可趁机驱逐夷吾,迎请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如此一来,您的怨恨得解,河外五城也将尽数入秦。

嬴任好采纳了丕郑的建议,在丕郑返晋之后,即遣使携带厚礼赴晋。晋国朝堂上,秦使泠至的一番甜言蜜语引起了郤芮的怀疑:币重而言甘,这肯定是个圈套,多半是丕郑这小子出卖了我们!

郤芮婉言谢绝了秦国的好意,而后痛下杀手,将包括丕郑在内的里克之党几乎尽数屠灭,只有丕郑之子丕豹一人侥幸逃脱,跑到了秦国。

丕豹恳求秦国出兵伐晋,嬴任好觉得时机不成熟,没有答应。


夷吾在铲除异己之后,拂去衣衫上的鲜血,正式开始了他的国君生涯。

这个原本苟且偷生的流亡公子,从自己获取权势的残酷但却成功的经历中收获了足够的信心,变得日益膨胀起来。公元前649年春,周襄王姬郑遣召武公和内史过前往晋国赐爵,夷吾接受时一副懒懒散散爱搭不理的模样,丝毫没把天子的使臣放在眼里。此举令内史过大为光火,向天子复命时,他恶狠狠地诅咒了一通,称晋国必然短命。

但是,志得意满的夷吾却决心要把晋国打造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了。

此年夏,在周王子姬带的教唆下,扬、拒、泉、皋和伊洛之戎一起举兵攻入周王城,火烧东门。危难时刻,晋军与秦军联合起来攻打戎人,解了周室燃眉之急。秋天,夷吾又出面说和,使戎人与周天子达成和解。虽然不久之后戎人卷土重来,但夷吾的威望毕竟得以树立。

当此时,随着齐桓公姜小白的日渐衰老和昏聩,东方霸主齐国的国际影响力江河日下。若夷吾脑袋够聪明,眼光够长远,在勤王的同时,与西边的秦国保持最起码的和平关系,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那么晋国即便不能成为诸侯霸主,至少也可处于十分有利的局势。可是他偏偏干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

公元前648年和647年,晋国连年歉收,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万般无奈之下,晋国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虽然秦国众臣争议纷纷,秦穆公嬴任好仍以“国君虽恶,其民何罪”为由,答应卖粮给晋国。

《左传·僖公十三年》书影

公元前647年冬,秦国开始向晋国输粟,浩荡的船队从秦都雍城(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出发,沿渭河而东,至华阴转黄河,又继续向东转汾河,最后转浍河运入晋都绛城。此次大规模输粟,船只连绵不绝,耗日持久,史称“泛舟之役”。

事情就是这么巧,卖粮给晋国一年后,公元前646年,秦国也发生了大饥荒。嬴任好遣使赴晋,请求买粮。嬴任好以为,我曾慷慨卖粮给你,你知恩图报,也当卖粮给我吧?他没料到,姬夷吾竟然拒绝卖粮!起初夷吾是打算卖粮给秦国的,但是晋大夫虢射一席话,让他立即改变了主意。

虢射说:河外五城没给秦国,已使秦国怀恨在心,现在卖粮给秦,也不会就此减损了秦国的怨恨;既然如此,又何必卖粮给秦国呢?秦国得了粮食,实力就会增强,反倒又加大了对晋国的威胁……还是不要卖了吧。

虢射的逻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混蛋。

尽管晋大夫庆郑激烈反对虢射的言论,甚至不惜在朝堂上痛骂晋国忘恩负义,晋惠公姬夷吾依然不为所动。庆郑退出时,恼怒万分地丢下一句话:你就等着后悔吧!

夷吾的确应该感到后悔。

公元前645年冬,秦国从大饥荒中挺过来之后,随即起兵伐晋。这一次,嬴任好可不想教训夷吾一顿就完了,他要新仇旧恨、老账新帐一起算。秦国上下同仇敌忾,三败晋国边境守军,突入晋国西鄙,在韩原(晋地,在今山西省芮城县境)活捉晋惠公姬夷吾。


堂堂国君被捉,这是晋国历史上的一大丑事,不折不扣的耻辱。

这耻辱,是夷吾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纵观韩原之战的整个过程,从战争之初的节节败退,到后来的溃不成军,终至国君被捉,晋国几乎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中。秦国准备充足,上下同心,自然是击败晋国的重要原因,但晋国内部不和却是关键所在。

黄河风陵渡

秦军突入韩原之初,夷吾问庆郑有何对策,心头怒火尚在的庆郑语带嘲讽:这是你让秦军进来的,我能有什么办法?一句话惹得夷吾大骂:这家伙太放肆了!

要上战场了,夷吾放着晋国本地的马不用,坚持使用郑国所献的小驷马,庆郑劝阻说,这马水土不服,肯定会出乱子,夷吾根本听不进去。战斗开始后,小驷马果然出了乱子,陷在烂泥中不得出。夷吾忙向庆郑呼救,庆郑把夷吾的车马从烂泥里拉出来,夷吾又想乘庆郑的车子逃跑,被庆郑断然拒绝:你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还听不进任何谏议,这纯粹是自求失败,自取其辱,还逃什么逃?

情势如此,焉能不败?

夷吾被捉至秦国后,由于秦穆夫人(即申生的同母姐姐)的苦苦哀求兼以死相逼,嬴任好最终答应放夷吾回国。无论嬴任好这么做出于什么考虑,晋国毫无疑问又欠秦国一个人情。而且,此年晋国不幸又遭饥荒,嬴任好再次卖粮给晋国,更是令晋国百姓感激不尽。

晋国所受的这一切恩惠,是要付出代价的。嬴任好不仅如愿从晋国拿走了河外五城,还迫使夷吾将自己的儿子、晋国太子姬圉抵押在秦国做人质。

经过韩原一战,秦国全面压制住了晋国,夷吾此后的人生,都将在嬴任好的阴影下度过。但是除了不敢再向秦国挑衅,夷吾并没有从惨败和耻辱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他继续着自己目光短浅的国君生涯,并且不遗余力地铲除异己。尚未回到绛都,他就先行派人杀了庆郑。第二年,即公元前644年,他置兄弟情义于脑后,派人赴狄刺杀兄长重耳。

重耳像。当地人塑得实在不好看,虚了做背景吧。

夷吾此次所派刺客,不是别人,正是十一年前在蒲城砍下重耳衣袖的那位宦者勃鞮。

那一次,勃鞮让近在咫尺的重耳侥幸逃脱,多少显得蹊跷。这一次更蹊跷,勃鞮人还没到,重耳已经得到消息,率领着自己的一群追随者匆忙逃离了赤狄。

这一年,重耳五十五岁。

临行前,重耳叮嘱自己的老婆说:等我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后若我还没回来,你就改嫁吧。季隗笑道: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树木都高可参天了,还嫁什么嫁?你放心走吧,我等着你。

于是重耳率领众人,越过莽苍险峻的太行山,一路向东而去。

(待续。文图原创,盗用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历史人物系列(九)——晋惠公
晋国六百三十年兴亡史(二)中原霸主
晋文公的妻子是谁?晋文公有几个妻子?
重耳流浪记 | 杨 帆
真正的“重耳传奇”,原本是怎样的一种传奇呢?
他本来可以回国继承王位 为什么他却拒绝回国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