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诏的建国和对外扩张

一、南诏的建国

6世末7世纪初(隋末唐初),在滇东爨氏逐渐衰落的时候,滇西洱海地区的乌蛮、河蛮(白蛮)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洱海地区的乌蛮各部更是急剧地发展起来,形成了6个强大的奴隶主统治集团和4个势力较小的奴隶主集团,文献称为“六诏”或“八诏”。即《蛮书》所记载的“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关于六诏史事自《蛮书》以后有很多文献记载,《新唐书·南诏传》云:“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夷语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嶲诏、浪穹诏、越析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兵埒,不能相君……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

六诏的分布区域是:

蒙嶲诏,在巍山县北至漾濞江一带,故又称为漾备诏;

越析诏,又称磨些诏,由磨些族建立而得名,在今云南省宾川县宾居街一带;

浪穹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

邆(邓)睒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南部的邓川一带;

施浪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邓川之间;

蒙舍诏,在今云南省魏山县南,位居其它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六诏中除越析诏是由磨些(纳西)族组成的外,其余五诏皆为乌蛮,即汉晋时期的滇西嶲(叟)、昆明部落繁衍而来的,他们是现代彝族的先民。

六诏以外在洱海地区还有4个势力较弱的统治集团,他们是石桥诏(在今云南省下关市一带),以石桥城而得名;石和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一带);白崖诏(在今弥渡县红崖盆地);剑川诏(在今云南省剑川县)。这4个统治集团比之六诏其势力要弱小得多。

六诏的势力在6世纪末7世纪初时大致相当,彼此互不臣服,其中蒙嶲、越析二诏地域最大,兵力较强,蒙舍诏比之二诏稍弱。但自7世纪初以后,蒙舍诏有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发展成为六诏中的最强大者。

蒙舍诏(南诏)起源于巍山,许多史志皆记载蒙舍诏的始祖为舍龙(又名龙伽独),明代蒋彬《南诏源流纪要》说:“舍龙自哀牢将奴罗居蒙舍,耕于巍山之麓,数有神异。孳牧繁衍,部众日盛。”舍龙是为避仇家自哀牢迁居蒙舍川后才开始逐渐从半农半牧转入定居农业的。

经过舍龙、细奴罗父子在巍山的开发,其势力迅速增长,迫使当时蒙舍川地区的白子国主“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不得不将王位禅让给细奴罗,拥载细奴罗为王。张乐进求还以女妻细奴罗,并“举国逊之”。这样以和平禅让与和亲的方式,解决了以细奴罗为首的乌蛮部落与张乐进求为首的白蛮(河蛮)部落之间的长期争斗,细奴罗终于成为巍山南部的最高统治者、蒙舍诏的大酋长。蒙舍诏自细奴罗后,又历经罗盛、盛罗皮、皮罗阁几世的艰苦创业,蒙舍诏日渐强盛起来,终于在8世纪初建立起强大的南诏国政权。

当7世纪末,唐朝正积极经营洱海地区的时候,此时唐朝西南边疆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位于唐朝西邻的吐蕃奴隶主势力迅速壮大起来,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并不断派兵进攻唐朝西境,同时又自西北南下深入到云南洱海地区和四川的昆明(今四川省盐源县)地区,还与唐争夺四川北部的安戌城(今四川省茂汶县),其势直逼成都。吐蕃势力已构成对唐朝西南边疆的威胁,因此唐与吐蕃在洱海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吐蕃势力南下时,已经控制了洱海北部的剑川、浪穹一带的一些乌蛮部落,如果洱海其余地区再落入吐蕃之手,唐朝的西南边疆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而当时洱海地区的乌蛮贵族们,为扩展自己的势力,则利用唐、蕃之间的矛盾,朝秦暮楚于唐、蕃之间,形成洱海地区的一些乌蛮贵族们“彼不得所即叛来,此不得所即背”,对唐、蕃“或叛或附,恍惚无常”。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唐朝便决定从洱海各部中选择一个奴隶主集团加以扶持,让其统一洱海各部,使之既能控制洱海地区的局势,又能遏制吐蕃势力的南下,减轻吐蕃对唐朝西南边境的压力。权衡之后唐朝选择了南诏(蒙舍)奴隶主集团来完成统一洱海的使命。

734年皮罗阁之子阁罗凤在严正海所率唐兵的配合下进攻石和城(今云南省凤仪县),皮罗阁率兵攻下石桥城(今云南省下关市),乘胜夺取了太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太和村),并击败了邓睒诏,占领了大釐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喜州),接着在大釐城以北筑龙口城(今上关),很快控制了原西洱河河蛮各部地区。河蛮地区原先是受已归附吐蕃的“三浪”(即浪穹诏、施浪诏、邓睒诏)所管辖,于是“三浪”便联合起来对付南诏,因此皮罗阁亲率南诏兵与“三浪”抗争,将“三浪”打败,“三浪”残部退守剑川。736年唐朝又派内给事王承训率唐兵与皮罗阁“同破剑川”,将“三浪”彻底击败,统一了“三浪”地区。同时皮罗阁还出兵越析诏,将越析诏消灭,统一了宾川地区。在南诏王皮罗阁出兵统一洱海以北四诏的时候,对于与南诏毗邻的蒙嶲诏则采取了非军事统一的方法,这是由于蒙嶲诏与南诏是近亲部落,因此皮罗阁便以“推恩嶲利”的方法,吸收了蒙嶲诏的部众,进而将其领土兼并,统一了蒙嶲诏。至此,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完成了统一洱海地区各部的使命。

南诏皮罗阁在“效命”、“输忠”于唐朝的情况下完成了对六诏的统一。由于皮罗阁统一六诏的“功绩”,于是唐朝便对皮罗阁进行加封,“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九月,封西南大酋帅蒙归义为云南王……西南大酋特进越国公”。皮罗阁的诸子皆被唐朝封为刺史。唐朝对皮罗阁的册封,标志着南诏国历史的正式开始。

南诏国的建立是西南彝族和其它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使洱海地区长时期的部落与村社之间的纷争局面结束了,使原来互相对立的、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求共同联系起来的各个小部落集团统一了,这就有利于洱海地区各族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南诏王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南诏王就成为唐朝设在洱海地区统治的地方王侯——地方长官,这是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的常见形式,因而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汉族与西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汉族与西南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南诏国的对外扩张

唐朝扶植南诏统一六诏的目的是企图借南诏的力量抵御吐蕃,以保证唐朝西南边疆的安全,但是南诏也有自己的打算。当南诏在力量薄弱时为得到唐朝的支持,便对唐朝百般恭顺,及至完成对洱海地区的统一,力量壮大之后,南诏乌蛮奴隶主们的扩张欲望便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对其邻境进行了不断地、大规模的战争。

南诏向外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是滇东两爨地区。8世纪中叶,滇东西爨白蛮和东爨乌蛮各部的经济已很繁盛,部落人口众多,“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对这片肥沃丰饶之地南诏早有夺取之意。正当南诏意欲得到两爨之地时,发生了滇东爨氏的反唐斗争,为南诏夺取两爨地区提供了机会。

746—747年,唐朝为巩固在两爨地区的统治,便加紧在滇东开辟“步头路”,修筑安宁城,企图在滇东爨区建立起统治据点。但是唐朝的这一行动激怒了滇东诸爨领主,引起了爨氏各部首领联合反唐。唐朝即派中使孙希庄、都督李宓等率兵前往镇压,同时唐朝又决定征调南诏兵配合行动,窥伺滇东爨区已久的南诏王皮罗阁便立即率兵东进。在唐、诏大兵压境之下,滇东诸爨恐惧,内部开始分裂。皮罗阁便利用诸爨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挑起诸爨内部的纷争,最后乘机尽灭诸爨领主,占有了滇东两爨地区。

748年(天宝七年)皮罗阁死,其子阁罗凤继为南诏王,阁罗凤命令进驻爨区的白蛮将领杨牟利以武力胁迫诸爨领主和爨区白蛮20余万人西迁保山一带,并将唐朝的势力也挤出滇东,从而完全控制了滇东爨区。

南诏占领滇东爨区后,与唐朝在云南的利益发生了矛盾,加之唐朝姚州都督府官吏的残暴统治,“卞忿少方略”,“多所求”,引起洱海地区各族人民的不满,阁罗凤也不能忍受唐朝越来越严厉的控制。为了完全摆脱唐朝的控制,于是阁罗凤首先出兵攻陷了姚州都督府,杀了云南郡太守张虞陀。公元751年、754年唐朝派遣剑南节度使鲜于伸通、侍御史剑南留后李窗率兵4次征讨南诏,唐兵皆被南诏击败,唐诏关系破裂,阁罗凤北臣吐蕃,与吐蕃结成同盟。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诏、蕃共同出兵攻取了唐嶲州地,南诏与吐蕃瓜分了唐嶲州之地,会同以下归南诏所有。唐朝从此失去了在川西南“西抗吐蕃,南抚蛮夷”的重要据点,为南诏继续向北扩张扫清了障碍。

南诏在攻下姚、嶲州后,解除了唐朝北来的压力,接着便发动了向永昌及其以西各族的扩张战争。762年(宝应元年)冬天,阁罗凤亲率大军西开寻传,征服了金齿、银齿、绣脚、绣面、寻传蛮、裸形蛮、朴子蛮、望蛮等民族地区,其军队西达今伊洛瓦底江西岸的祁鲜山一带,将众多的部落和民族纳入南诏国的统治范围。南诏利用与吐蕃结盟的机会,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随之而来的是吐蕃对南诏的控制日趋严重,最后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因此南诏王异牟寻转而寻求与唐和好,于794年(贞元十年)唐、诏在点苍山重新立盟和好,这就又一次给南诏统治者带来继续对外扩张的机会。

唐、诏再次结盟后,南诏便立即向吐蕃出兵,攻占了吐蕃神川都督府之地,夺取了铁桥等16座城池,占领了今云南剑川、鹤庆、丽江一带。795年(贞元十一年)又麾军东向,攻下了长期被吐蕃控制的昆明城(今四川省盐源县),统辖了金沙江以北、雅砻江以西的部分地区,将其势力扩展到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

南诏在北攻吐蕃之后,又调兵南下,向今西双版纳地区发展,征服了茫蛮中的茫天连、茫吐薅、茫盛恐、茫鲊、黑齿等十部及穿鼻蛮、长鬃蛮、栋峰蛮等许多部落,将其南部疆界推向女王国(今泰国北部南奔府一带)以北。

8世纪末9世纪初,是南诏势力最强盛的时期,而此期间唐朝势力又日趋衰落,这就为南诏继续向外扩张提供了条件,于是南诏不断发动了对唐朝边境的扩张战争。

816年(元和十一年)南诏出兵攻唐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边境。

822年(长庆二年)派兵攻入黔中,将其势力向贵州境内发展。

854年(大中八年)南诏趁安南都护府经略使李琢贪暴失民心之机,派大军将段酋迁攻陷安南都护府,占领了安南都护府北七馆洞地及棠魔蛮等地。860年以后,南诏向唐朝边境的军事扩张更为频繁,“咸通以来,蛮(南诏)始叛命,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盗西川”。860至874年南诏曾两次进兵安南都护府和邕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这些地区的一部分或长或短时间内成为南诏的统治范围。

南诏经过皮罗阁到世隆期间的不断扩张,南诏最强盛时的疆域已是“东距爨,东南属交趾(今越南北部),西摩伽陀(今印度),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今泰国北部南奔府),西南骠(今缅甸中部),北抵益州(大渡河以南),东北黔巫”。南诏已成为唐朝西南边境强大的政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唐、南诏国时期的云南简况
南诏第一代王,高祖细奴逻灭五诏,统一洱海
南诏崛起:让东亚两大强权颜面尽丧的边陲小邦
统治西南254年的南诏古国:战乱年代的兴衰史
史海钩沉蒙巂(sui)诏考 文/廖光荣
历史上位于云南的南诏国,为何敢进攻唐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