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千年|号外0104.武庚之乱的是是非非

颇具戏剧性的是,尽管王子微子叛逃往周带去了至关重要的商王朝情报,在商周易代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周人似乎并没有看好他,商王朝覆亡后,周统治者并没有将商王族的族统给于微子,而是给了帝辛的儿子武庚,这可是让微子颜面尽失。

商朝覆亡之后,作为小邦的周是无法真正统治原来的大邦商的,因此便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将庞大的商族分化,分成三个方国:邶、鄘、卫,二是任用殷民管理殷民。但经历内奸叛变致使灭国的殷民对以微子为首的原商王的反对势力是痛恨至极,微子等自然无望首领。周人最终选定了帝辛的嫡子武庚来统领殷民,文献记载说是“殷民大悦”从这一点可以进一步看出殷民对帝辛的态度。而武庚被封于邶。

当然,周人对自治的殷民不放心,于是又设所谓的“三监”以周王子管叔、蔡叔、霍叔分领,以监督殷民。管叔名鲜,与周武王同为姬昌与太姒所生,武王卫太姒第二子,管叔第三子。蔡叔名度,也是武王同母弟,是太姒第五子。霍叔名处,是太姒第八子。这三人便是后来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监之乱”的主谋者。这一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当时的商朝歌地区是殷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各种势力关系复杂,在当时属于最危险的地区,但却派这三位王子前来监理,而且根据旧的兄终弟及制,其中的管叔鲜是诸兄弟中最有资格继承王位者,因此这其中的因由确实耐人寻味。

周武王灭商两年后便因恐惧过度而死。武王死后的王位继承却出现了分期,如果传统的兄终弟及制,王位应该由管叔鲜来继承,如果按殷商后期新开创的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则应由武王的嫡长子姬诵,也即后来的成王继承。管叔远在三监之地,于当时继承王位是不可能的。

当武王死时,姬诵十三岁,而后来的记载者因袭周公的鬼话,说姬诵尚在襁褓之中,如果其真是尚在襁褓之中的话就不会对周公旦猜疑了,也就不会有编造“金匣藏书”的鬼话,更不会有为圆前谎继而编造“天大雷电以风”的妖话了。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周文王在13岁之时就已经生出第一个儿子了,周文王即位后不可能完全不能处理朝政,而从起对周公旦的怀疑这一点反而反映出起对朝国之事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而如果是其不能完全独掌朝政,需有长老重臣辅助,倒是勉强说得过去。姬诵为武王姬发与邑姜之子,邑姜是武王克商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吕尚,即《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女儿。从理论上讲,成王立,吕尚辅佐最为合适,但在武王死的前一年吕尚已前往其在今山东半岛的封地莒了。当然,对于功绩卓著的吕尚来讲,与其说是将其封为齐地之诸侯,倒不如说是一种远贬,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流放。

如此以来,朝中按资历身份能辅佐成王的也就只有武王的二弟姬旦,也即后来所谓的周公了。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周初分封的诸王都到其封地去,甚至连非王族的吕尚也不例外,而姬旦却留在朝中,而没有到其地去?一直以来,很少有人注意这一问题。

事实上,如果仔细构成留存至今的与当时诸多事件相关的文献便会发现,这其实应该是有意为之,而这个有意者并不会是周武王,也不会是其他人,而应该就是姬旦自己。应该是在诸王应前往封地去之时,姬旦故意拖延,因此这里我甚至怀疑周武王之死与姬旦也有关系,其中原委不难理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周公”并不是周武王在世时的对姬旦的封号,而是武王死后姬诵继位之初姬旦自封的,而至于其之前的爵位究竟是什么,后来人从来没有追究过,因此也就从来没有文献记载。

再来看看“周公”这个封号,周人即是周族人,其在克商之前虽有“西伯”,但其国明却是“周”。克商之后仍以“周”为名号令天下,“周”仍是其国明,其下面分封的诸侯,无论其地位再尊贵也不可能以“周”为名为号,诸侯以“周”为名号最起码在名义上是拥有周之全天下。因此,从根本上说,“周公”之封本来就是表示其拥有周武王到周成王周人所拥有的全天下,那么他自然也就不是诸侯了,而是周王了。

武王死,按照礼法,成王立,但姬旦却以元老王叔身份把持朝政,其或有进一步取而代之的打算,这自然会引起其他王子诸侯们,尤其是相对于姬旦更有继承优先权管叔鲜等人的不满,这才引发了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之乱”。事实上,周成王自己就已经对姬旦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总的来讲,怀疑周武王为姬旦暗中谋杀而死、姬旦自封“周公”以天下拥有者自居、代周成王姬诵完全掌管朝政等等等,这才是三叔起兵而西的直接原因。只不过后来书写历史的都是周公旦一系的人,所以才会出现“散布谣言”的说法。

三监所谓的“叛乱”之名是后来人所加的,而在当时,三监应该是打着所谓的“清君侧”的旗号的。而历代文献之所以以“叛乱”目之乃是因为这些文献都是周公旦的嫡系后裔及其追随者所书写,是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历史。

留存至今的文献对“三监之乱”的界定是三监劫持或扶持武庚领导殷民发动叛乱,但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三监以“清君侧”为名带自己封国的军队前往周王城镐京进发,而有亡国之痛的殷民则在武庚的带领下趁机造反,试图复国,只是周公旦在平定三监之事与武庚之乱后,为了进一步贬低抹黑三叔与武庚而估计将这两件事绑缠一起的。

而在“三监之乱”、“武庚之乱”的同时,刚被武庚之父帝辛征服的东夷地区也发生了叛乱,后来的文献一致认为是武庚煽动东夷诸族发动叛乱的,说白了,也就是东夷诸族与武庚一起发动了叛乱,这或许接近于历史事实。一方面,在被帝辛彻底征服之前,东夷诸族一直处于非国家形态的部族制阶段,武庚之乱之距东夷诸族被彻底征服仅仅数年,最多也只是十数年时间,因此其发动叛乱,试图脱离国家形态的社会体制而返回非国家形态的部族制实属正常情况。至于其与武庚一起发动叛乱,但目标却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商族本出东夷,原属东夷诸族的一支。东夷诸族与当时的商族族长武庚一起发动叛乱,自然也不排除助其复国的可能性。文献记载说,东夷奄、亳等族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根据文献记载,三监和武庚之乱被平后,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遭到贬斥。而关于武庚的结局,多数文献记载说是一管叔一起被杀,但还有个别文献,如《逸周书·作洛》等说:“王子禄父北奔。”唐兰等人认为“王子禄父”便是武庚,有人进而认为,王子禄父北奔之地是涞水流域,也即是王子禄父的邶国在战败后随之北迁,暂时逃出了周人的控制范围。而武庚北迁之后,殷人见复国无望,也都纷纷出逃,而留在殷商故地的殷遗民被迁往成周、陈、许、蔡、郑等地。周人为了加强对殷人的控制,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但东夷诸族的反周斗争并没因此停息,徐、奄、淮等的反叛从未间断。尽管周公迁其子伯禽于奄,但再加上之前封的吕望之齐国,也并没有给东夷诸族产生真生的意义上的威慑作用,反而是齐鲁两个诸侯在东夷诸族的包围下只能龟缩于城堡之中,作为军事据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的三百多年后的春秋时期。

三监与武庚之乱自然击碎了姬旦的美梦,他已无法再取姬诵而代之,也不能再把持朝政,于是有了营造东都雒邑之事。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有两个“东周”,我们传统所谓的“东周”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个东周则要早于这个东周,也即是周公旦的东周。周公旦在平定三监、武庚之乱后,开始营建东都雒邑,两年后建成,然后便分陕而治。文献记载的分陕而治的是周公旦和召公奭,而事实上则是周公旦与周成王的政治地域的划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朝初期竟然分了这么多国
周公辅助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可知周公摄政背后的残酷与决绝?
曲阜故事|周公何许人也?为啥在曲阜有他的庙宇?
周公东征
商纣王的儿子有多厉害?他为什么不出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