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家故事|一生孤傲的德加和他的“舞女们”(附音频)


1834年,一艘英国军船闯入了中国的黄埔。大概没有人会预料到,过不了几年,一场大的战争就会打起来。东方一片乌烟瘴气,但在西方,在浪漫之都法国,人们却安然享受着艺术所带来的滋养。

就在这段时间,之后被称为“印象派”的大咖们集中先后出生,比如之前小童给大家讲过的“睡莲深度爱好者”莫奈(戳链接听故事)还有“络腮胡子”爷爷塞尚(戳链接听故事)。这次,小童打算凑够“印象派三人天团”,讲讲他们的老大哥德加。

绅士初养成

德加,全名埃德加-伊莱尔-日尔曼·德·加,1834年出生于一个巴黎的名门大家,比另外两位“天团”兄弟早出生五六年,家里殷实得很,从爷爷辈就是大金融资本家啦,通俗点说,就是开银行的。但人家可不是暴发户,还是很注重艺术修养的,据说德加的爷爷还是一名画家。总之,妥妥的富家公子一枚。

但这枚富家公子不爱抽烟乱混,也不拈花惹草,从小接受了很好的古典教育,不仅19岁时成功考入一所法律学校,同时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绘画功底,一直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羡艳和赞美中。

德加年轻时的绅士照

舍弃律师专攻艺术,似乎并未在家庭中引起太大的争执。去巴黎美术学院学习、跟随学院派大师作画,德加的学艺之路倒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如果非要找出点“话题点”的话,那就是为了去卢浮宫临摹,不差钱的他可以就住在卢浮宫的旁边,还有就是,指点他的那位老师,很厉害!

德加早期作品《贝里一家》

这位老师名叫安格尔,当时已经70多岁,皇家美术院院士。据称两人其实只见过一次面,但就是在那次见面上,安格尔对德加说:“画线条,年轻的朋友,多画线条;不管是根据记忆或是写生,只要这样去做,你便会成为很好的一位画家。”真是一句话顶一万句,从此德加把这句话奉为圣经。在他之后的绘画生涯中,都不难找到安格尔的影子。

德加笔下的舞女素描图

脾气坏到几乎没朋友

富是富,帅是帅,但如果问问“三人天团”中的另外两位 “德加是什么样的人”,估计他们首先会给出“脾气古怪”的评价。有多怪呢?通过下面这件小事你就知道啦!

据说有一次,有画商邀请德加共进晚餐,然后孤傲的德加开出了威震一时的“六大法则”:第一,一道不加奶油的菜;第二,餐桌上不可以有花;第三,一定要在3点半准时用餐;第四,不要任何人带狗进来;第五,如果有哪个女人来,不要有任何香水味,因为臭得像粪便一样;第六,灯光不能太亮。

是不是很挑剔?!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花朵,都是德加所不喜欢的,甚至包括女人,也在他的黑名单上。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活了83岁,德加始终没有结婚,而且,他笔下的所有女人都很丑,当然,除了芭蕾舞女。

德加笔下的女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八卦下发生在德加与好朋友马奈之间的一桩往事了。

马奈是与德加同时期的法国著名画家,德加经常去他们家做客。之后,德加就创作了一幅名字为《马奈夫妇》的油画送给马奈一家。但在这幅油画中,马奈无精打采地在沙发上做着“葛优躺”,马奈夫人坐着弹钢琴的侧脸实在是谈不上美,于是马奈就在画上用黄色颜料刷上了半块窗帘,以遮住夫人不忍直视的脸。后来,德加看到自己的大作竟然被“篡改”,当然气不打一处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据说两人因为这件事,最后绝!交!了!

《马奈夫妇》

虽然早期的德加看起来是绅士一枚,但后来他却变得言辞吝啬,尖酸刻薄,不仅毒舌爱开玩笑而且喜欢巧辩、吵架,非要辩论到把你压倒,否则绝不罢休。这一点有他最好的、也是脾气最好的朋友雷诺阿作证,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无法与德加好好相处。

都说自古才子多情,艺术大师也多少有一些常人不太能理解和容忍的怪癖。这些怪癖,有人说是性格缺陷,但正是这些古怪之处,帮他们屏蔽了一些东西,又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最终在某方面成就了传奇吧。

德加自画像

“芭蕾舞女”专业户

说起莫奈,人们会不自觉地第一想到“睡莲”,谈起维米尔(戳链接听故事),就会把“黑白格地板”的标签贴给他。虽然不是艺术家有意为之,但最后几乎每个大师都会有自己专属的特色标签。

而如果要给德加也找一个类似的标签,那一定非“芭蕾舞女”莫属。从直观上感受,德加一生留下2000多幅作品,其中一半之多都是舞女,而且他笔下的舞女是如此有名,人们甚至称他是“舞女画家”。

没有人说得清,德加最开始钟情于芭蕾舞女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据考证,在他的画中第一次出现舞女,是在1870年创作的名为《剧院乐队》的油画中。当时“富二代”德加白天的活动主要是看赛马、画赛马,晚上则和朋友去酒馆喝上一杯。那里有不少印象派的画家。《剧院乐队》,应该就是这段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

《剧院乐队》(上)和赛马图(下)

从小接受的古典教育,加上不差钱的财政状况,让他可以有条件天天去歌剧院看芭蕾舞女的表演。而且因为有钱,所以他还有资格进去后台和练功房观摩这些小舞女。所以,在德加的芭蕾舞女画中,不仅有舞台上灯光下的舞女,还有平时练习中的舞女,而且数量更多。比如,拉袜子的、整理舞裙的、压腿的、发呆的……

也许因为芭蕾与人的身体有关,身体律动所带来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灯光下所产生的光影变幻,是最为艺术家着迷的地方。德加就这样长期地站在楼梯的顶端或底下,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舞女的动作,捕捉她们跳跃走台的样子,并迅速地画下来。那些舞女对他是如此熟悉,他的在场已经不会分散她们的注意了。

为了画好舞女,德加的画纸一律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洋货”,而且颜料也选用的是粉彩而不是油彩,这样舞女的裙摆在半透明下才显得更加轻盈明快。更让人拍手称奇的是,德加笔下的舞女似乎能让画面“动”起来,好像画面只是跳跃中的舞女被暂时按下了“停止键”,你甚至能脑补一旦恢复跳动,她接下来的动作是怎样的。

这种捕捉瞬间的意识和水平,跟他对当时的新事物——摄影的爱好和关注不无关系。据说他是画家里最早玩照相机的,而且有几张高难度的自拍照,至今没太弄明白,当时他是怎么做到的。

德加的自拍照

那些芭蕾舞女被德加称作“我的小猴子女孩们”。对这些出身贫苦家庭的小女孩们,他不醉心于她们在舞台上的优雅和美丽,而是选择了“透过钥匙孔”来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当时的巴黎,只有穷苦人家才舍得将幼女送进剧团学艺。她们要经过长期艰苦且枯燥的训练,才有少数人有资格上台当个配角,领着微薄的薪水。剩下的大多数则被无情地淘汰,即便是那些暂时胜出的姑娘,也最终难敌时间的淘汰,大多都寄希望于能有幸认识喜欢自己的赞助人,嫁为人妇。

操练室里的舞女们

这些背后的心酸和孤寂、无奈和残酷,德加懂得。因为,某种程度上,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孤独的艺术世界中,孤傲而敏感的他,独自品味着人生的张力和冲击。

晚年的德加,没能成功逃脱“眼疾”这一职业病。架吵了半辈子,最后倒是和患了白内障的“天团”兄弟莫奈“同病相怜”了。随着视力一天天的下降,德加开始更加拼命地画画,使用更加鲜艳的颜色,画面也更多了一份“朦胧美”。

《蓝色舞者》

当自己几乎全盲的时候,他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他说自己看上去像条老狗,但他的好友却说他,“像老诗人荷马,两眼凝视永恒”。

德加晚年自画像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象派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方式
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似幽灵般的存在
德加与浮世绘:窥探芭蕾舞女孩的百态人生
他终身不娶,却一生眷恋于画女人!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身临其境,赏析芭蕾舞女演出
杰作 | 整个外国美术史里,也就只有他能把“舞女”画出内涵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