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日本也受过“三光”政策,蒙古军对日本第一次入侵纪实—完

1274年10月20日夜,蒙古大军接到返回的命令,在博多纵火后,全部撤离到战船之上。经过一整天血战,蒙古士兵们耗尽了他们携带的箭支,人人都面带倦意,但士气仍旧保持的不错,至少他们弯刀上大多都是敌人的血渍。

统帅忻都把众将召集到他的巨舰上,召开军议。金方庆,洪茶丘等人先后到场,刘复亨因为伤重,虽然还有意识,但无法参加。

金方庆入座之后,发现忻都面色不佳。自己本来高涨的兴致一下少了几分。又看到坐在对面的洪茶丘,他心中更是有些不宁。

在金方庆看来,洪茶丘因为父仇,不仅不把自己当高丽人,还一贯敌视自己这种高丽贵*族。只和蒙古人亲近,真是该鄙视。现在他混到右副帅的位置,自己只能时常应付,并不愿多有接触。

忻都表示,形势啊,比想象中困难,日军调集的兵力大大超出他的预计。并且日军依托水城工事防御太宰府,难以速胜。言语之间,已经完全没了刚登陆对马,壹岐岛时的自信。

金方庆略感意外,他本以为一整天的血战,终于打垮了日军。现在正是摧枯拉朽,一举扫荡的时候。自己62岁的年龄,尚且能够身先士卒,坚持指挥,不料总帅居然如此想法。

等忻都说完,其余众将都未发言。金方庆有些按捺不住,他进言道:“我军虽然兵少,但已经攻入敌人地界。现在可以用孟明视焚舟,淮阴侯背水的计策,与敌再做决战,一定可以取胜!”

(原文:“我兵虽少,已入敌境,人自为战,即孟明焚舟,淮阴背水之计也,请复决战!”

释义:春秋时秦国孟明视讨*伐晋国,在茅津渡河后烧毁全部渡船,背水一战,大败晋军;楚汉争霸时,淮阴侯韩信平定赵国,利用对方轻敌之心,在井径口河边背水列阵而大胜)

忻都稍稍迟疑,回道:“兵法所说,弱于敌人就要坚守,强于敌人便将其击败。如今我们率领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再深入敌国,恐怕不是好办法。不如先撤军,再做良图。”

(原文:“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策疲兵入敌境,非完计也,不若班师.”)

金方庆不愿放弃,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表示自军已经大占优势,日军丧胆。希望在岸上安营扎寨,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彻底击溃日军作战意志,进占太宰府。忻都则始终认为军队消耗很大,没有必要继续攻击。况且这次沿路抢来的金银细软俘虏奴*隶等各种战利品已经不少,回高丽休整,向忽必烈大汗复命才是止盈的上策。两人各说自话,谁也没能说服对方。

这时,在旁的洪茶丘发言了。他果然坚决站在总帅忻都一边,支持撤军。并且指责金方庆不考虑左副帅刘复亨负伤的现实情况。双方又争执许久,后来不知是谁提议,去询问一下刘复亨的意见。

金方庆对刘复亨了解不太算多,但他知道对方是个山东来的沙场老将。之前听说在攻略博多时指挥若定,虽然现在受了箭伤,但肯定能明白目前蒙古军的处境,或许不会因一人之故废国家大事。

但是,金方庆没有料到,这时的刘复亨再也不是白天那个雄姿勃发的刘复亨了。他躺在榻上,捂着刚清洗包扎好的伤口,脸上没有多少血色,并不想开口说话。似乎他的精气神都被那支箭给全部夺走。听侍从讲,副帅伤口疼痛难忍,自上船以后一心只想尽快回国,并无其他打算。

悬念已经消失,总帅和两位副帅都主张撤军。金方庆无法争辩,只能从命。他走向船舷,烦闷之中望着夜幕下远处的海滩。只见浪花一次次汹涌的冲向陆地,又一次次消散退去,最终回到原点。他紧握双拳,闭目难言。

十月的晚风竟然也能刺骨啊,呵呵。他再次把目光投向远方,不愿看来往忙碌,准备收拾启航的水手们。

“报~金大人!左副帅已经率先起锚回程了!”

“什么?他这就先走了!”金方庆差点不敢相信传令的话,直到他望见越来越远的桅杆。刘复亨确实先带着自己的船队走了。剩下的船只见状,也赶紧向总帅询问撤退时间。如今,每个人似乎都不愿再留在这里。

“走吧,都走吧。”金方庆拍拍栏杆,副帅已经自己先离开,他还能说什么呢?只是远处刮来的海风越来越凛冽,让他有些不寒而栗。

10月21日中午,散乱的日军在海滩上打扫战场。曾经繁华的博多只剩一堆残垣断壁,幸好雨水浇灭了熊熊大火,可仍有满体的尸体需要掩埋。他们四处侦察的同时还提心吊胆,谁知道蒙古军打的什么主意,谁知道他们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

很快,他们发现了异样,海面上缓缓漂来一大片一大片的木板木屑。许多船体碎片也逐渐随波逐流被冲上海滩。

《元史》记载:“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

《新元史》记载:“刘复亨疮重,乃引所部先归。是夜大风雨,官军战船角崖石多破坏,忽敦等乃乘夜引去。”

《元寇纪要》记载:“刘复亨伤颇重,先引兵还。是夜,大风雨,贼船触崖多破,金侁坠水死。于是全军亦乘夜遁去。”

《高丽史》记载:“军不还者,无虑一万三千五百余人。”

到此,第一次蒙古对日本的入侵(日方称文永之役)落下帷幕。主动撤退的蒙古军船队在回程时遭遇海上风暴,船只人员伤亡近半,主要将领都安全回到本土。蒙古和日本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

(图为第二次元日战争蒙古军遭遇风暴过后的景象,第一次元日战争未找到相关图片)

那么,蒙古军为何突然退兵?

理由我们简单分析如下:

  1. 战前,忽必烈希望日本仿照高丽称臣纳贡,日方拒绝。蒙古军的进攻带有压制和强迫日本臣服的目的。忽必烈在蒙古帝国分裂之后,专注于亚洲地区,需要重建以元朝为正统首领的朝贡体*系。日本,安南,都在其中。蒙古军在对日作战取得胜利的前提下,认为已初步达到惩戒目的,暂时尚无征服日本全国的意愿,故而退兵。

  2. 对战役指挥将官来说,对日本情况不熟,第一次入侵是试探性的而非全面进攻。如同对西夏,金,宋的战争,都是先以逐步试探,继而蚕食,后来决战,最终灭国的大致模式进行。第一次对日战争用战兵仅2万多人,全军加高丽水手才3万。符合一次试探性攻势的需要。而试探性进攻的目的是摸清对手实力,尽量造成破坏,再加以掠夺以回馈将士。击败日军并洗劫博多之后,基本目的达到,故而退兵。

  3. 战场因素。蒙古军跨海作战,交兵多日,从朝*鲜半岛出发到撤离共持续近20天,各类军用物资消耗很大。补给全靠抢掠,火器箭支难以补充,士兵连续作战已经疲惫。并且未上岸建立营寨,没有准备持久作战。

  4. 对手原因。虽然日军作战方式落后,但很快在九州聚集了大量增援,是蒙古军数倍之多。尚有其他地区的援军没有抵达,数量上蒙古军和日军差距太大。战前,日军对蒙古入侵已有一些准备,并且单兵作战能力较强。蒙古军在登陆作战中难以发挥大规模骑兵运用的优势,不易轻松取胜。

  5. 内部纷争。总帅忻都没有长远的全盘计划,并没有做占领博多或太宰府的下一步准备。有所斩获即准备见好就收。金方庆希望在20日夹击作战胜利后继续攻击来彻底打垮日军士气,有其可行性。当时日军数量虽多,但已在蒙古军先进战术和武器的攻击下接近崩溃。由于金方庆和忻都,洪茶丘平时关系便不和,在此关键时刻难以齐心合力。加之战场上表现不错的副帅刘复亨意外受伤,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反而让忻都等人更希望立即撤军。

无论如何,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7年后,忽必烈再想起要让日本完全服从的时候,蒙古军将面对的就是修筑了大量石垒工事,准备充分的日军。而且,海上的未知强大风暴还将再次出现。

(全文完,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参考文献:

《元史》 明

《高丽史》 高丽

《东国通鉴》 高丽

《元寇纪要》 日本

《八幡愚童训》 日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观日本(3) 燃烧的远征
蒙古来袭——七百年前的“侵日”战争!-今日头条
(23)[转载]元朝两次远征日本
历史故事——元朝攻打日本的文永之战
假设历史·假如没有“神风”元军能征服日本吗?
忽必烈四次征讨日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