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闯王李自成(之二):   成也农民兄弟,败也农民思想

闯王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在其起兵初期势如破竹,风扫大明,主要原因是其执行了打击官僚地主阶级、保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政策。“跟了闯王不纳粮”的政策大得农民阶级之人心。但是为了解决“不纳粮”所造成的军饷空缺问题,李自成以“追赃助饷”来代替田地赋税,靠让当地豪强地主出钱来维持基本军费支出。其本质其实就是抄地主、富商、王公、贵族的家,没收其所有财产,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收其“非法所得”。1643年10月明军主力孙传庭所部被李自成消灭后,明朝绝大部分官员为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归顺李自成。他们把李自成看成了另一个朱元璋,希望追随他建立新朝,并确保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受损害。

而此时李自成性格中自小养成的“任性执拗”劲出现了,他坚持维护农民利益的治理原则。在“追赃”过程中官僚地主们“非法”得来的家财难以保全,有的官僚地主甚至还要遭受牢狱之灾,这对于归顺大顺政权的官僚地主阶级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史载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自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且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明朝遗老们在受到李自成的“迫害”之后,不由恍然大悟:“岂兴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贼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以吴三桂之父吴襄为代表的明朝“精英集团”集体投向了关外的皇太极清朝政权——虽然是异族,但比起家破身亡来说,这种选择无疑是最“明智”的——因为整个大明,本没有把这些“精英”当回事,而且经过数百年前的蒙古屠杀,中国有骨气的士人们早已丧失殆尽,在朝为官者皆为“势利小人”,因此对他们来说,投降不过是家常便饭。而且,他们深受政治斗争的熏陶,如果真让他们在皇太极的新体制下发挥作用,他们的潜能无疑是巨大的。很快,李自成这群泥腿子就被一群大明“精英带路党”领着“满蒙八骑”和“汉八旗”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横扫天下所建立的“大顺政权”遂成为中国历史的昙花一现。

展开剩余30%

关于李自成的失败反思,近代以来多有所学者关注。尤其是郭沫若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可谓影响深远。本着独辟蹊径的原因,《要略》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这场于我们更加切近的历史话题:其一,得农民之助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靠农业立国,是以其最大的阶级永远都是农民阶段,在这个意义上讲,谁得到农民的最大限度的支持,谁就能最终得到天下;其二,谋农民之利者得农民之助。因为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认识局限性,他们对“利”的看重较之于其他阶段更为迫切,比如一个知识分子可以为理想而战,但一个饥饿的农民只能为一个馒头而战,这是本质;其三,与农民以理想者治天下。当满足了农民的“利”,为政者就是给农民以更大的理想,让他向往新的生活和空间。那么,谁来给农民以理想?当然是具有“理性”的知识分子或者“精英”。因为系统地治理国家,不是“泥腿子”的蛮干所能替代。正如我党领导人民大众打了天下,便努力争取最广大的知识分子和中小地主和中产阶级的拥护一样。李自成所以不如共产党者,即其成为中国最大地主之时,其思维仍然是农民思维,此其败亡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闯王进京
张献忠——权力之巅 人性之恶
“闯王”李自成的“进京赶考”之路, 为何“落榜”
“不纳粮”的闯王和他军队吃什么?
闯王李自成为何成为令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
根据明史学家顾诚先生的分析,闯王李自成击败崇祯,灭掉明朝以后,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