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十大魏国,你知道几个呢?

历史上的魏国,你知道有哪些吗?

快来和我一起数数吧......

在古代,政权是没有西、东、南、北之分的,这是后世为了加以区分,在它们的国号前面加的东南西北。

1、西周诸侯国魏国。

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失载。

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

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 。

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

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2、“战国七雄”之一魏国。

战国魏的祖先本是周初所封毕国的国君毕公高,后来毕国被西戎所灭,其后代仕晋。

晋献公灭魏以后,将魏地封给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于是建立魏国,改称魏氏。

结果魏国后来伙同韩、赵两国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

结局和其它五国一样,被秦国所灭。

3、曹魏。

三国曹魏是曹操建立的魏国。

曹操死前称魏王,他死后其子曹丕篡汉称帝,于是以曹操的爵位为号,称魏国。

曹魏后来被司马家所取代,国号“晋”。

这也是“三家分晋”后的“三家归晋”。

4、冉魏。

冉魏

冉魏(350年—352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在北方胡人的包围中建立的一个政权,国号“魏”。

350年,冉闵趁后赵政局混乱之时杀死后赵君主石鉴,夺取后赵政权并称帝,定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国号,史称冉魏。

冉魏建立者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冉季载后裔、冉子嫡孙。其父冉瞻原属乞活军。

冉闵为石虎养孙,改名石闵,是后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

352年,冉闵被前燕君主慕容儁擒获并处斩,后来邺都也被攻破,冉魏灭亡。

5、翟魏。

翟魏(388年——392年), 十六国时期丁零人翟辽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建立的政权。

祖居贝加尔湖附近的敕勒人南迁入中原的被称为丁零人 。

383年淝水之战后﹐黄河流域的丁零人翟斌 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

太元 十三年(388)丁零人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黎阳(今河南浚县东)自称大魏天王,建立魏国,史称翟魏。

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 东晋 、 后燕 、 西燕 三国之间,经常骚扰进攻后燕的南部边疆。后为后燕皇帝慕容垂所灭。

当时有《翟辽书》对其有详细记述,已佚。

6、北魏。

北魏是拓跋鲜卑建立起来的一个北方大一统国家。

北魏横扫五胡十六国政权,将中华历史拉入南北朝时期。

后来由于内乱而分裂成东、西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

所谓“东魏”只是与西魏相区别的称呼。

7、西魏。

西魏,即为北魏分裂而来,皇帝依然是拓跋氏。

大权已经旁落到权臣宇文氏手中。

宇文护扶持宇文觉篡位,改国号为“周”,是为北周。

8、东魏。

东魏是北魏分裂出来的第二个国家。

皇帝还是拓跋氏,大权掌握在权臣高氏手中。

后东魏孝静帝禅位于高洋,改国号为“齐”,是为北齐。

9虚构的“南魏”。

元颢(494年-529年)字子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平王 元详长子,孝文帝元宏之侄。

因元颢自称魏帝,部分史家,如杨希、杨智、赵羯等遂以南魏称呼,以别于魏国、曹魏、北魏、西魏、东魏。

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名词,虽然事件符合史实,但史学研究上并无“南魏”之呼称。

529年,南魏攻入洛阳,改元建武。

不久,被北魏尔朱荣派尔朱兆、贺拔胜反击,元颢兵败逃至临颍被杀,南魏遂亡。

10、瓦岗魏。

隋朝末年,瓦岗军起义,共推李密为“魏公”,建立魏政权。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

出身辽东李氏,来自

四世三公

,文武双全,志向远大。李密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司徒李弼 ,赐姓徒何氏,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遭到哥哥从中阻拦。

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屡为隋军所败,接受越王杨侗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

李密终为王世充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

武德二年,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于熊耳山。


随喜赞转

不喜勿喷

关注头条

每天精彩

不容错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魏”为名的国家?
九州万国20说魏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大名将,冉闵第七,谢玄第二,第一当之无愧
以魏之名: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魏晋南北朝”感觉明明晋在前魏在后,为什么要表述成魏在前晋在后?具体如何?
康世民《探考战国“魏武侯别都”历史脉络》(1--6) 错误5处,应劭别都说不成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