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惇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夏侯惇(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后人。曹操起兵时即追随左右,是曹操最为信赖与倚重的人之一。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夏侯氏与曹氏共八位重要人物合作“诸夏侯曹氏传”,这也是后世称曹魏“八虎骑”的由来。若论军事才能谁是八虎骑中最强的,大部分人首推曹仁,也不乏夏侯渊、曹真的支持者,但夏侯惇却在陈寿的八人传记中排序第一。指挥作战水平并不突出的夏侯惇为何会受到如此重视,今天就为您讲述他的事迹。

在《三国演义》中大部分人物是与历史基本吻合的,也许具体事迹会有改动或夸张,但人物性格、形象还是按照史实去塑造。有少部分人则是罗贯中老爷子全新设计过,与历史形象大相径庭。由于大部分人熟知的三国人物就是演义中的形象,导致夏侯惇通常被描述成作战奋勇,武艺高强的猛将,而由于“拔矢啖睛”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夏侯惇性如烈火、相貌凶悍的艺术形象也被深深固定下来。

夏侯惇重大事件之一——起兵元老

早年的夏侯惇确实性格刚烈,十四岁时,因为有人羞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便将那人杀掉。这件事史书没有记载细节,不知道经过,也未记载后果,只知夏侯惇因为此事而“以烈气闻”。要知道东汉末年不是什么人都能读书的,要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会有老师教。而夏侯惇杀人这件事也不是秘密,传开了之后仅仅是他刚烈的性情广为人知,却未受到处罚,不然后面他也不可能平安无事跟随曹操起兵。

所以夏侯惇的出身是不低的,这一枝夏侯氏远比夏侯渊那一枝有实力,夏侯渊曾经为救亡弟之女而舍弃幼子,又曾替曹操顶罪而被抓进大牢,实在够惨。夏侯惇则不仅年少时有书可读,杀了人也能平安无事,正说明夏侯惇是大族出身,是上过学的文化人,并不是演义中单纯武夫的形象。如果没有后来的乱世,夏侯惇多半将走上仕途,安安稳稳做个文官吧。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三国志夏侯惇传载“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注意这里的裨将是指副手,而非裨将军职位。因为曹操的骑都尉是汉灵帝为镇压黄巾军而允许地方自行募兵而封的临时职位,所以曹操的部队是自己拉起来的,军中职位也由曹操自行任命。所以说,夏侯惇起兵伊始就是曹操的副手。

初平元年(190)正月,讨董卓联合军组成,袁绍上表曹操为代理奋武将军,夏侯惇则担任曹操的司马。在汴水之战中曹操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杀得大败,士兵死伤过半。由于关东联军中只有孙坚作战勇猛,对战董卓军硬碰硬连战连捷,眼看江东子弟兵如此强悍,曹操很是羡慕,于是曹操带着夏侯惇跑到扬州去募兵。三国志武帝纪中载“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当时的曹操与夏侯惇招募了四千多江东士卒,但民风剽悍的江东子弟可不是谁都能镇得住,从扬州往兖州行军,路途太过遥远,结果在走到龙亢时夜里发生了叛乱。最后四千人大部分都跑掉了,只剩下五百人继续跟着曹操。这惊魂一夜夏侯惇也在场,跟着曹操一同左突右杀好不容易平安跑出大营。

初平二年(191),曹操击败与袁术联合的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以及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等势力。曹操当时站在袁绍阵营一边,所以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而夏侯惇被任命为折冲校尉,领兵驻扎在白马。

初平三年(192),兖州刺史刘岱在平定黄巾军时阵亡,曹操被推举成为兖州牧,而夏侯惇则接替曹操成为东郡太守。东郡作为曹操最早得到的地盘,意义不言而喻,这个任命体现出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夏侯惇重大事件之二——失城被绑

兴平元年(194)夏,曹操父亲曹嵩在前往兖州路上被陶谦派人截杀,盛怒之下的曹操主力尽出,连克徐州十几座城,每破一座城,将城中军民全部屠杀殆尽。面对如此暴行,当初拥立曹操做兖州牧的

东郡守备陈宫、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兖州本土派大为失望,后悔支持曹操,于是联合起来叛乱,这些人迎接吕布成为兖州牧。

当时夏侯惇是东郡太守,驻扎在濮阳。兖州各地突然叛变,一时间局势混乱。曹操家人都在鄄城,夏侯惇担心有失,急忙率领手头不多的部队前往鄄城。路上恰好遇到吕布,双方交战。不多时吕布主动撤离,夏侯惇一心要确保曹操家小安全,并未追击。然而吕布假装撤退,实际趁机去攻打濮阳,此时曹操主力尚在攻打徐州,夏侯惇又带着不多的士卒出城,守备空虚,结果吕布毫不费力占领濮阳城,城中辎重物资全部归了吕布军。濮阳是东郡治所,占据这里吕布便获得了一个重要根据地。

公平地说,夏侯惇丢失濮阳实属无奈。据三国志荀彧传载,是荀彧发现吕布军有异动,兖州可能生变,于是派人紧急通知夏侯惇前往鄄城保护曹操家小的。毕竟濮阳城再重要,丢掉还可以夺回来,曹操家人要是有什么不测,后果可不堪设想。夏侯惇进入鄄城,于当夜即斩杀数十名叛乱分子,以强硬手段稳定住鄄城局势。

当曹操闻讯率军赶回时,兖州几乎全境倒向吕布,只有鄄城、范县、东阿三城在夏侯惇、荀彧、程昱的死守下仍忠于曹操,最重要的是确保了曹操家小的安全,夏侯惇还是立下大功的。

在夏侯惇与吕布军初次交战后不久,曹操尚未回来时,有几名吕布军士兵前来投降。夏侯惇心想正好可以打听一下吕布军情况,于是亲自接见了他们。这几人接近夏侯惇后,突然将藏在身上的匕首抽出,抢前两部就用匕首低在夏侯惇的喉咙上。这些人挟持住夏侯惇,索要财物,营中曹军大为惊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部将韩浩闻讯带兵堵在夏侯惇营门口,将各部将领召集起来,要求他们回去稳定住自己所部,不准擅自活动,于是各部军营逐渐安定下来。接着韩浩带领自己部下转头走进夏侯惇帐中,斥责绑匪道:“你们这些歹徒,竟敢劫持夏侯将军,都不想活了吧!我领有讨伐贼人的命令,怎么可能因为一名将军的性命就放纵你们?”冲贼人喊完话,又留下眼泪,哭着对夏侯惇施礼道:“我必须按照国法来处理,将军,对不住了!”于是命令手下士卒攻击绑匪。绑匪们本就只是图财而已,若真心行刺夏侯惇早就死了,这些人一见韩浩如此阵势都慌了,赶忙跪下磕头,表示:“我们只是想抢些盘缠回家而已,还请饶命啊!”韩浩丝毫不为所动,在严厉痛斥绑匪们的恶劣行为不可饶恕后,全部斩首。

这些劫匪在绑架夏侯惇之前显然没有充分思想准备,面对必死局面既没有撕票也没有顽抗,想来韩浩的表现实在太超出正常人范畴,自己主将被绑居然不为所动,尽管这么做符合国法,但谁真的敢这么干?偏偏遇到韩浩,只能怪他们太倒霉了。而夏侯惇则好运地毫发无伤,顺利获救。曹操知道后,对韩浩说道:“你的做法称得上万世之法。”曹操签署命令,宣布今后再有劫持人质事件发生,连人质带劫匪一并击杀,不准顾及人质,自此以后劫持人质现象便消失了。

按裴松之注记载,韩浩援引的国法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期,然而自汉安帝、顺帝以来,国家各项制度渐渐松弛,劫匪往往瞄准财产富裕的王公贵族,谁也不敢按国法规定的贸然动手。韩浩此举的确符合东汉制度,但又是早已没人敢执行的法律,所以这个举动突显了韩浩为人果敢刚猛的性格,也是对曹操的信任。他相信曹操能够公正判断,而曹操确实也是如此,还以此做示范签发了命令。

这件事上夏侯惇虽然是受害者,但却负有失察之责。要知道从起兵至此时曹操都拿他当二号人物,身居如此要职却疏忽大意,没有对来者严加防范。正常来说敌军有人来投,起码应该搜身,要亲自盘问也应该保持距离,翻遍整个三国志,确有其他行刺之事,而且还有成功者。但对刚见面的降卒就如此大意,又被绑着威胁赎金,实在没有第二个,确实有失一名大将的水准。

夏侯惇重大事件之三——拔矢啖睛

曹操不久就率领主力部队赶回来,于是夏侯惇跟随曹操反攻吕布。在反攻过程中夏侯惇被吕布军流箭射伤左眼,在演义中被描述成著名的拔矢啖睛。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中,详细描述了这一战经过。夏侯惇迎战高顺,两人单挑。高顺败逃,夏侯惇追杀,不料另一名吕布军将领曹性暗箭伤人,正好射中左眼。夏侯惇本能地用手拔箭,一下把眼珠子也带了出来。夏侯惇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将眼珠给吃了,小宇宙爆发,拍马闪到曹性眼前,一枪搠透面门,杀了曹性。

罗贯中这段写得实在精彩,以至于通过这一事件彻底将夏侯惇固定为性如烈火,刚猛强悍的形象。似乎夏侯惇是类似于典韦、许褚的定位,凭自身武勇立足的猛男。读者朋友请回想,演义中曹营大将,如夏侯渊、曹仁、曹真、张辽、徐晃等等将领虽然有单挑,但统兵指挥运筹帷幄的情节还是不少的。到夏侯惇,他几乎就只剩下单挑,而无统兵情节了。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单挑都是虚构的。造成罗贯中如此处理夏侯惇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武将单挑大家都知道,真实的战争不是这样的,虽然武将也冲锋,也短兵相接,但没人会一对一阵前大战个几十上百回合。

其次夏侯惇在失去左眼后,基本不再上前线,主要是作为曹操的后勤总管的角色出现,镇守后方。但夏侯惇又地位非常高,这样的武将如果照史实去写实在无聊,近乎于文官。小说当然要吸引读者,情节要精彩。

最后,夏侯惇失去左眼这件事史书记载非常简要,没有细节,给了罗贯中自由发挥的空间,恰好以此大加润色,增加小说的可读性。三国志夏侯惇传载“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是的,历史上对这件事就这几个字,等于只给了夏侯惇独眼这么个设定,其他一概没有。而这对于小说家来说乃天赐良机:有官方独眼设定,实在太醒目太特别了,这样的人设不好好利用岂不是浪费?人物性格以史实为基础适当夸张,于是罗贯中老爷子神笔一挥,给加上时间地点人物,扩充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故事实在精彩,以至于在让您想不出任何夏侯惇的经典战役的同时,仍然能记住他刚猛果敢、骁勇善战的大将形象。

说回历史,开头讲过夏侯惇自小读书,从历史来看可能性格确实够强硬,但他终归是个文化人,并不是从基层拼杀起家的,他的起点就是曹操的副手。这样的人不可能成天喊打喊杀,以蛮力取得如此地位的。而且,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夏侯惇可是超在意自身形象的,军中流传盲夏侯的外号,夏侯惇非常不喜欢听到。

失去一只眼睛,就相当于毁容,所以他每当照镜子时便会发怒,常常气得把镜子摔在地上。

按理说打仗受伤甚至阵亡都在所难免,将军受伤并不是丢人的事,反而是光荣。但显然夏侯惇是不这么认为的,他虽然性格刚猛,但出身大族,内心更认同士人阶层的身份,与寒门出身的将领心态是不同的,独眼的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凶狠、残暴、武力指数爆表的那种,夏侯惇从来也不是这种人,所以他的内心很厌恶别人叫他盲夏侯。

总而言之,应该感谢罗贯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虽然与史实南辕北辙,但太过深入人心,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下一期将继续为您讲述有关夏侯惇的历史事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濮阳之战:吕布出师大捷,射伤夏侯惇眼睛,差点生擒曹操!
吕布突袭兖州,给曹操制造最大生存危机却最终失败的过程
张飞的妻子真是抢来的吗
我不会打仗!被误解千年的文官夏侯惇
令曹操主动托付家小的张邈,为何会在关键时刻背叛曹操
三国战神吕布手下十大部将,前一文一武威震曹操,最一个吓怕孙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