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皇帝是这样练成的——王与马共天下(连载七)

司马睿虽也算是一个开国皇帝,但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就没有一个像他那么窝囊。虽说后来不要脸的“儿皇帝”石敬瑭,在人格上、尊严上比司马睿还不如。但石敬瑭起码还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说了算。

公元318年4月26日,跑到建邺(今南京)的司马炎的远房堂侄子司马睿在豪门士族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书写了东晋的历史新篇章,但却没有开创王朝的新局面。

【王与马共天下】

话说公元307年九月,在这残风寒雨的乱世之秋,司马睿跟着高门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一路逃亡,渡江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慢慢南移江东。永嘉南渡后,王导、王敦始终掌控着政治大局,后来司马睿登基后,王导居内任宰相,操纵朝政。王敦在外,在长江上游东征西讨,王氏家族近亲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的政治、经济势力在当时是无人能撼动的,从而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罕见的政治格局。这种“共天下”的政治局面竟长达二十余年。

不可否认,司马睿身上流淌着“一代权谋家”司马懿的血液,其政治能力不可小觑。司马睿已属晋皇室的远支,自然遭到现存皇族的轻蔑,还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刚登基后,皇位还时不时地摇摇晃晃。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精彩地导演了“司马睿出巡”的“街头剧”,用策略和手段使南方士族转而开始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从而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一隅的局面。司马睿出于感激,任王导为宰相,将朝政悉数委托之。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由头。

一开始,司马睿、王导君臣“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司马睿把王导比作自己的“萧何”。王导也经常一心一意指导并劝谏司马睿“克己勤俭,优待南方士民,与人为善。”司马睿和王导的君臣关系已达到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佳境。但同时,王氏家族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王导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王敦执掌着军权,控制着东晋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最为罕见的是东晋王朝的官员,四分之三以上都是王氏家族的叔伯兄弟、子侄外甥、妻哥小舅子以及王家的好友故交。至于王氏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不是皇后,就是妃嫔、王妃和官太太。

可惜,“好花不常开”。久而久之,因为权力,司马睿和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家族之间的矛盾,由“内部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极大的愤怒和强烈的不满,让司马睿决心出手,希望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司马睿发出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的诏书,可惜的是人家王敦在王导的暗中支持下,毫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东晋的京都——建康。史书称:司马睿“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己封自己为丞相、自己给自己进爵为“武昌郡公,邑万户”,你“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人家自封“万户侯”。这无疑大大地将司马睿嘲弄羞辱了一番。从此以后,司马睿这个所谓的开国皇帝犹如一个“招牌”,彻底成为“喝茶拿筷子——摆设”!

此后的司马睿天天气愤难平,终于气大伤身。公元323年1月3日,悲愤而死。终年47岁,在位才6年。

司马睿是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中死去。可东晋这块“招牌”还有人要打,只不过一会儿变成“姓庾的”,一会儿变成“姓温的”,最终变成“姓刘的”,后来这个“姓刘的”“司马氏”的这块“招牌”“臭”了,于是,摘掉了这块“招牌”,毫不犹豫的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中国皇帝是这样练成的——专杀皇帝的皇帝》(连载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从“王与马共天下”“奋斗”成一个傀儡的呢?
东晋皇帝司马睿为何会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历史名人】晋元帝竟然愿与王家共享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皇权和门阀争天下,王与马,共天下,是坚守还是退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