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松读史之大唐(105):到处打仗,他竟解散部队搞农副业生产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05)

领导和指挥,到底怎么区分?这里也可以借用一下前人对陈粟二人的评价:

‘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会打仗、指挥艺术高明。’

很明显,这里指挥就是指挥,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重点在领导——特指压阵。说的再具体点,就是给指挥的那个人撑腰。

这样一个特殊的组合,配合好有两个前提:负责指挥的那个不争功、负责领导的那个肚量大。或者说,能打的不高调、官大的不嫉妒。按我们前面的分析,李孝恭、李靖二人,刚好符合这个要求:李孝恭豁达、而李靖同志刚刚死里逃生,可以说心有余悸,哪还敢高调啊!

621年9月,唐军沿江而下,发起对梁国的战役。仗打了多久呢?不到两个月。

十月九号,在宜都(湖北枝城)打了一个胜仗,前往梁国都城江陵的道路被打通。之后,兵临江陵城下,又打一个胜仗,成功实现围城。十月二十日,萧铣就大开城门,披着麻衣、率领文武百官向李孝恭投降。曾经庞大的梁国,一朝轰然垮塌。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是什么导致唐军如此出奇的顺利?

当然,李靖的正确指挥发挥了作用。首先,在战役发起的时机上,他选择长江涨水、行船不易的时候行动。因为你不方便,敌人也容易松懈。很快,就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其次,使了个疑兵之计,在江陵把缴获的大量敌船弃置江中、顺流漂下,造成江陵已经失陷的假象,迟滞了援军的到来;最后在战术上,判断和决心都比较正确,整个战役保持了比较顺畅的节奏。

但是这些都是外因,解释不了唐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大的战果。梁国号称精兵四十万。这些兵就算伸着脖子让你砍,恐怕也得把唐军累趴下。从头到尾,歼灭梁军最多时只说了句‘以万计’,顶破天也到不了十万。怎么会这么容易就垮掉呢?

先听听史家怎么说的。

萧铣性褊狭,多猜忌。诸将恃功恣横,好专诛杀。铣患之,乃宣言罢兵营农,实欲夺诸将之权。

一是说萧铣性格有问题,不够大气;二是说诸将素质有问题,不讲政治。现实中的后果是什么呢?建国元老被萧铣差不多干光了,包括那个最先提议拥立他的董景珍。同时,他那个‘罢兵营农’还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来真的:中央主力兵团,除保留数千人的禁军外,一律解散复员。

这种情况下,唐军一到,萧铣拍电报招兵也来不及了。李孝恭面对的,几乎是一座空城:

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猝征兵,皆在江、岭外,道途阻远,不能遽集。

失去信心的萧铣对底下人说:“看来我萧氏梁国,是没这个天命了。再搞下去,等于为我一人而生灵涂炭。百姓无罪,要死死我一人好了。”于是开门出降。

‘铣乃谓臣下曰:天不祚梁,不可复支矣。若必待力屈,则百姓蒙患,奈何以我一人之故陷百姓于涂炭乎!’

‘铣率群臣诣(孝恭)军门,曰:当死者唯铣耳,百姓无罪,愿不杀掠。’

就凭萧铣这几句话,史臣的说法就不科学。心胸狭窄,应该只顾自己才对,给他一句台词,也应该说:‘宁教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哪里还会想到百姓的死活!

说诸将素质不高,也没什么道理。人有了功劳难免要骄傲,有了权力总归要用用。李世民功劳大了,结果是什么呢?还不是连老爹都控制起来。

问题的根源,在于萧铣力不胜任。

李密从一个流窜犯,成长为大家服气的领袖人物,靠的什么?靠个人能力。包括军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他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有领率群雄的个人魅力。有了这样的能力,才有这样的功业。

多大脑袋戴多大的帽子。萧铣仅凭一个亡国皇族的身份,想要搞起一个地跨千里的帝国,好比小脑袋顶了个大帽子,是没办法撑住场面的。

但是形势又逼着你要干,怎么办呢?

他采取了两手办法。一手是应急的,搞点权变。你们这些造反派不是爱搞武斗吗?那我就拉一派打一派、发动军阀斗军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一手从表面看,还比较成功,几个刺头都被削掉了。但其实副作用也不小:人心惶惶,还留了个过河拆桥的印象。好比当初李密杀翟让,只能说形势所迫、有得有失吧。

他的另一手,是想搞点长远建设。

从各方面情况看,萧铣缺少争天下最需要的一项本事:带兵打仗。

军事能力在乱世中是最重要的能力。萧铣担心来担心去,为什么担心呢?说到底还是缺威望。威望从哪里来?打几场胜仗就有了。李密开始没人理,后来怎么显露头角的?还不是打败了张须陁,大家才服他的气。

本来萧铣这时候,就该琢磨怎么找将、练兵,琢磨往哪个方向发展、挑谁下手。一边扩地盘、一边带队伍。开始是人家拉你入伙、没根基,打着打着根基不就有了嘛!

可他怎么会想到解散部队、抽风去搞什么农副业生产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战事之将帅篇—大唐李靖
黑鹤同翔试比高
萧绎作为梁武帝的第七子,本有机会振兴南梁,可惜走了这3步臭棋
唐朝军事历史之三唐平萧铣之战
若无此人相助,李世民就不会这么轻易踏平中原,堪称唐朝第一将!
公元621年,大器晚成的李靖,50岁一战成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