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日本航空母舰(五)——歪歪斜斜的“双鹰”

这是我的第5篇日本航母系列文章,主要介绍苦苦支持太平洋作战的飞鹰级航母。另外,之前答应大家的千岁号航母会由我和@二战战舰微解析 合作完成,在他那里发布。希望大家也可以多多支持!!!

  • 飞鹰级航空母舰

建造缘由

日本邮船在1937年9月决定建造3艘用于欧洲航线的新田丸级邮轮(后改造为大鹰型航母)的同时,也计划以更大型、更豪华的客货轮取代当时航行于北美航线(从横滨出发经夏威夷至旧金山)的浅间丸级客轮。

大鹰级航空母舰

1938年5月日本海军即向日本邮船公司提出了其所赞助的新型客轮所需的性能指标:全长210米,宽25米以上,最快航速24节,输出功率60000马力;上层结构要简化到能够在3个月内改造为航母,而排水量要达到26000至27000吨;船体结构、舱室布设等方面的设计都要考虑到日后的航母改造。毫无疑问这就是一艘准航母。

对日本邮船公司来说,27000吨这样庞大的客货轮并没有必要。虽然东京原计划于1940年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因1939年二战爆发而停办),预期会有大量海外旅客前来日本,但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日美关系已经转冷,更不必说其最高航速24节的指标就是为航母起飞战机所用,而两艘新型客轮建造单价为惊人的2400万日元,相当于翔鹤型大型航母的四分之一造价。

日本邮船公司于是通过递信省提出,如此两艘新型客货轮需要政府赞助八成资金方可建造,但管钱的大藏省只愿意给五成,并考虑如果日本邮船公司拒绝,便将这单买卖转给大阪商船公司。

八幡丸号客轮,后改造为大鹰级航空母舰二号舰云鹰号

这一撒手锏使出来,日本邮船公司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再加上海军省从中斡旋,将政府出资比例提高至六成,日本邮船公司终于点头同意,将第一艘的订单发给了三菱长崎船厂,第二艘的订单按照海军建议发给了川崎神户船厂。

1939年3月20日橿原丸在三菱长崎船厂开工建造,1939年11月30日橿原丸级二号出云丸在川崎神户船厂开工建造。

设计特点

两艘橿原丸级客货轮在建造中就为增强防护性而在重要部位安装了两层壁板,在水线下设置了水密舱,海水灭火装置则从英国购买,船体设计参考了德国的超大型客轮(51600吨左右)不莱梅号。

超级客轮不莱梅号

作为豪华客轮来说橿原丸级是无可挑剔的,拥有大量冷暖空调房、充足的卫生设备,连洗脸盆、便器都是由东洋陶器公司专门设计的高档货,室内装潢还专门派出了考察团去德国不莱梅号等豪华游轮上学习借鉴。

然而,这两艘日本战前最大、最豪华的客轮最终被卷入了时代黑潮之中,无法作为客轮诞生于世。由于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加剧了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日本海军必须立即扩充航母力量,于是在1940年9月根据船舶赞助法的规定命令两艘橿原丸级停工。

1940年11月15日日本海军实施第一次船舶征用计划,橿原丸(暂时得名第1001号舰)、出云丸(暂时得名第1002号舰)、春日丸(被改为航母大鹰)都被征用。

飞鹰号航空母舰在进行泡沫灭火演习

日本海军正式出资收购两艘橿原丸级是在1941年2月10日,合计金额48364000日元。此时橿原丸、出云丸已经建造到上甲板,不过前者需要拆除的结构比后者多一些,因此随后的改造工程反而是出云丸更早完成。从东洋陶器以500日元之高昂单价购买的浴缸,其后被转用为航母上的消防水槽,真是浪费之极。

橿原丸于1941年6月26日完成舰体改造工程下水,改名为“隼鹰”。出云丸提前两天于6月24日完成舰体改造工程下水,改名为“飞鹰”。两舰排名顺序又倒了过来,一般称作飞鹰型航母。

由于在船体设计中就以高速航行为目标,飞鹰型在日本商船中首次采用了大和型战列舰和翔鹤型航母采用的球鼻艏,较高的舰艏干舷及军舰型舰艉对于减小阻力、提高航速都是有利的。

1942(刚建成)状态下的飞鹰级

鹰型采用中央支撑的半平衡舵,螺旋桨直径为5.5米,尺寸仅次于大和型战舰。客货船时期飞鹰型的最高航速要求24节已堪称优秀,成为航母之后航速更是达到了25节以上,其中飞鹰号在试航时留下了25.63节的最高航速记录,完全满足起飞新式战机的需求,并且勉强可以跟上机动舰队的航速与续航距离。

在已经完工的上甲板上,飞鹰型设置了机库、飞行甲板与舰桥。机库有上下两层,如此一来搭载的战机数量便大大多于其他商船改造航母,不过由于改造工程不涉及上甲板以下区域,需要将部分舰内通道和居住舱室设置在机库两侧,所以机库本身面积还是显得不足,有些战机需要系留在飞行甲板上。

飞鹰型的飞行甲板长度达到210.3米,中间宽度27.3米,这样的尺寸基本达到了大型航母的标准,远大于大鹰型的162米长度,这就为飞鹰型搭载更新型的舰载机、成为正规舰队航母奠定了基础。

隼鹰号航空母舰,该级舰宽大的舰体使其成为了二战中后期日军的主力战舰

与翔鹤型一样,飞鹰型的飞行甲板是木制的,但在首尾两端采用了钢板,以方便舰载机起飞降落并预防受大浪打击而受损。升降机仍然是前后各有一部,制动装置是9座吴式四型。

飞鹰型的舰桥最有特色,采用了烟囱与舰桥结合为一体的大型舰桥,这是从欧美国家海军航母上学来的,颠覆了一直以来航母烟囱装于舷侧并且向海面下弯的日式构造。

不过日本海军还是做了一些改进:为了避免排气妨碍舰载机起降,舰桥向右上方偏斜,特别是烟囱向外倾斜的角度达到26度。飞鹰型的一体式大型舰桥也是为大凤号航母进行的先期试验,首先由海军航空技术厂进行了风洞试验,在飞鹰型航母上的使用情况证明这个设计行得通,于是沿用到了大凤乃至后来改造大和级得到的信浓号航母上。

飞鹰级航空母舰新颖的上层建筑设计

不过这个大型舰桥及其向舷外偏去的姿态也造成了问题,据说在装满油料或是完全没有油料(即没有配重物)的情况下,飞鹰型舰体会向右舷倾斜7度。1943年末海军在左舷空置舱室放入配重物,使其满载时的倾斜角降低至3度。

飞鹰型舰桥顶端装备有一部21号电探,这是日本航母第一次在竣工时就配备了雷达装备。飞鹰型的动力装置没有改变,仍为大型客货船所采用的蒸汽轮机系统,不过三菱长崎造船厂和川崎神户造船厂采用的都是各自的蒸汽轮机,为了让航母尽早服役,动力值方面的少许差异日本海军也就认了。

飞鹰型采用的锅炉都是日本海军中的顶级锅炉,高温高压,达到了4兆帕压强和420摄氏度高温的水平,几乎可与美军埃塞克斯级航母匹敌,锅炉舱、轮机舱、航空燃料库等重点部位加装了25毫米DS特殊钢板防护。不过由于舰体内部防水区域的分隔还是不能像正常建造的军舰那样细,因此其抗倾覆能力仍然很有限。

摩耶号重巡洋舰上拍摄的隼鹰号和飞鹰号

飞鹰型两舰的建成时间正好在中途岛战役的一前一后,因此日军很快根据这场战役的惨痛教训,撤去了易燃物,增设了消防装备,增加了防空武器等。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4140吨 公试排水量:27500吨 满载排水量:28300吨

舰体全长:219.3米 最大舰宽:26.7米 平均吃水深度:8.15米 飞行甲板全长:210.3米 飞行甲板最大宽度:27.3米

动力装置:飞鹰为川崎式高中低压蒸汽轮机2台、川崎循环式重油专烧锅炉6座;隼鹰为三菱式高中低压蒸汽轮机2台、三菱水管式重油专烧锅炉6座 输出功率:56250马力,双轴推进 航速:25.5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4100吨 续航距离:12251海里/18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40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6座,三联装96式25毫米机炮8座

开战时搭载舰载机:48架,其中九七式舰攻9架,九九式舰爆18架,零式舰战21架

乘员:1187人

服役情况

  • 中途岛作战

1942年5月3日二号舰隼鹰首先竣工服役,当然已经赶不上近在眼前的珊瑚海海战。经过与舰载机的紧张磨合,隼鹰装载32架零式舰战(其中12架打算行动完成后运送到“已被攻克”的中途岛上去)和19架九九式舰爆被编入第四航空战队,与小型航母龙骧协同,进攻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

具体到航母隼鹰来说,虽然其舰载飞行队与母舰仅仅磨合了数周时间,要加入到南云机动舰队中去一同轰炸中途岛是有些勉为其难,但如果多增加一些零式战机在舰队中担负对空防御以及加强侦察力量的任务,此时的隼鹰也是完全合格的。

这多出来的几十架零战和舰爆将在中途岛发挥极大的作用,然而隼鹰却被派往阿留申群岛进行战术性搅乱作战。阿留申群岛的美驻军力量相当薄弱(6月初阿留申群岛上美军部署的战斗机只有12架P-40),即使只派出一艘龙骧,也足够应付那些美军战机。

在进行配重实验的隼鹰号航空母舰。由于舰桥设计缘故,不添加配重的飞鹰级航空母舰会有一定的倾斜

月3日凌晨时分,一片浓重的雾气中,作战行动开始了。在针对群岛上最大港口——荷兰港的第一攻击波中,隼鹰起飞了13架零式舰战和15架九九式舰爆。有一架舰爆(属于龙骧)没能成功起飞,掉入海中,飞行员获救。阴沉的云层只有不到700米高,日军攻击队无法很好地编队飞行,隼鹰和龙骧的飞行队只得分开,各自为战。

隼鹰攻击队在途中碰到一架美军PBY巡逻机,赶上并将其击落,一番周旋下来浪费了不少时间,天气条件变得更差,隼鹰攻击队无法找到荷兰港所在,只得无功而返,而龙骧攻击队则在山上正幸大尉的率领下成功轰炸了荷兰港的设施(主要是美国陆军的兵营和油库),炸死了25人。

下午的第二波攻击中,隼鹰起飞了6架零式舰战和15架九九式舰爆,但海面上升起了大雾,所有战机都没有找到目标,只得分成小股紧贴着海面返航。这一天中角田部队所遭受的反击不过是一架PBY水上飞机突然向隼鹰投下一枚鱼雷,但由于投雷位置过近,鱼雷越过隼鹰头顶落入了水中,随后这架PBY便被击落,算是有惊无险。

实验中的隼鹰号(内容同上一张图)

第二天即6月4日下午,四航战发起第三波攻击,隼鹰起飞5架零式舰战和11架九九式舰爆,终于成功轰炸荷兰港,使其遭受了一定损失,自身也因为返航途中失踪与着舰失败而损失了4架舰爆。

此时进攻方与防守方互相都产生了严重误解。日军北方部队的进攻准备十分之粗陋,战前其手中的荷兰港地图甚至还是三十年前的旅行地图。日军战机实施轰炸后又拍摄了航空照片,发现荷兰港内设施、道路的整备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很多。日军遂判断美军在荷兰港的兵力至少有一个陆军师,于是放弃占领荷兰港,转头去占领阿留申群岛西端极为荒凉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

美军则认为日军既然大举轰炸了荷兰港,必定会寻求在附近登陆后将此港占领,即使他们转头去攻打几个荒岛又有何意义?肯定是欺骗行动,想在我军松动之后杀个回马枪。因此美军集结兵力,决不轻动——美军把日本人想得如此讲究实际上却是不对的。

在进行配重实验的隼鹰号(这船的照片真的少,好不容易有几张都是在实验)

6月5日,南云机动舰队在中途岛海域遭到重创的消息传来,山本五十六一度命令四航战向中途岛方向靠拢,但得知南云机动舰队4艘主力航母已全部沉没,且美军航母舰队得手之后似乎已经东撤,只好宣告中途岛作战失败,所有部队撤退。

隼鹰和龙骧只得再度掉头,支援登陆部队于6日占领阿图岛、7日占领基斯卡岛——事实上根本不用支援,两个荒岛上无兵驻守,他们只不过抓住了一些当地居民并送往日本集中营。6月24日隼鹰返回日本。

  • 东所罗门作战

7月31日,飞鹰竣工服役,与隼鹰、龙骧组建第三舰队第二航空战队(司令仍是角田觉治),补充飞行机组,进行训练,至10月战斗力已相当可观。由于第一航空战队的瑞凤无法出动,龙骧作为诱饵于8月16日随翔鹤、瑞鹤驶往所罗门群岛海域,最终在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中被击沉。

在东所罗门海战中沉没的龙骧号

详情可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被拍扁的龙骧

  • 圣克鲁斯作战

10月11日第二航空战队由特鲁克基地出发前往所罗门海域时只有隼鹰、飞鹰两艘航母。而飞鹰又在10月20日发生了主机起火事故,无法以战斗航速航行,被迫将战队旗舰身份与部分战机转让给隼鹰,于22日掉头返回特鲁克。

26日早晨美日双方的航母舰队开始接触战斗,战至中午时翔鹤、瑞凤遭受重创,但美军的大黄蜂也被打得濒临沉没,企业号则暂时丧失了起降能力,此时加入战局的隼鹰将起到一举定乾坤的作用。

隼鹰以25.5节的最高航速冲向美舰队,但起飞第一攻击波的时间比第一航空舰队的第二攻击波还要晚一些,是上午9时14分,原因是战队司令角田觉治相信“贴身近战”能提高攻击成功率。

圣克鲁斯海战中,受伤的企业号以一敌多,奋战到底

隼鹰的第一攻击波由12架零式舰战和17架九九式舰爆组成,总指挥仍是志贺淑雄大尉。11时20分找到美军TF17特混舰队,除了熊熊燃烧的大黄蜂以外,还有受创较轻的企业号航母、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圣胡安号轻巡洋舰可作为攻击目标。

隼鹰舰载机队缺乏经验的弱点此时暴露了出来:志贺大尉没有将攻击力量集中在企业号上,却将攻击队分为3个小队,同时向3个目标发起进攻:

由于这时天气条件不佳,视野很差,分散的攻击队只是给南达科他(1枚炸弹命中了炮塔上厚实的装甲)与圣胡安(1枚炸弹造成船舵损坏)造成了一些损伤,对企业号的打击毫无效果,舰爆队本身却损失惨重,有9架(一说8架)战爆机在攻击完毕时被发起突然袭击的美军舰载战机一举击落,飞回舰上的战机也大多受创。

圣克鲁斯海战中,企业号及其编队织出的密集防空火力网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由于一些翔鹤、瑞鹤的舰载机在完成攻击后无法降落于母舰而降落在隼鹰舰上,下午刚过1时,隼鹰又拼凑出7架携带鱼雷的九七式舰攻和8架零战,由来自瑞鹤的舰战队长白根斐夫大尉担任总指挥。隼鹰与瑞鹤的攻击队下午3时10分再度接近TF17。

此时,美军企业号尽可能地接收了盘旋的舰载机,已经快速撤退,北安普顿号重巡洋舰正在努力拖曳大黄蜂号逃离战场,但其航速只有3节。

见日机再次出现,北安普顿号只好切断绳索退避,于是舰攻机向无法抵抗的大黄蜂号发射鱼雷,一枚鱼雷命中其右舷,造成轮机舱内进水情况更加严重,舰体倾斜角度达14度。隼鹰则又有2架舰攻被击落,6架零战失踪或降落失败坠海。之后瑞鹤舰载机又击中大黄蜂号一枚炸弹,美军得出该舰已经没救的结论,于是全体留守官兵都撤走了。

在圣克鲁斯战沉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在隼鹰第二攻击波回航之前,角田觉治又下令隼鹰第三攻击波起飞,勉强收罗了4架九九式舰爆(由分队长加藤舜孝中尉率领)和6架零战,在这天傍晚用最后一颗炸弹击中了大黄蜂号。随后一心想与美军用大炮决胜负的近藤信竹率战列舰队赶到现场,命令驱逐舰卷云、秋云将大黄蜂击沉。

虽然从双方航母损失的角度来看,南太平洋海战是日本航母机动部队取得的最后一次战术性胜利,但美军的舰载机组损失较小,日军的舰载机组却损失较大。以隼鹰来讲,先前的阿留申群岛作战只是一次轰炸支援任务,圣克鲁斯海战才是第一次真刀真枪上阵,其舰载机组却在一天之内损失殆尽,战后必须从头再建。

美军在战役中失去了26名飞行员,而日本失去了148名飞行员,其中包括2名俯冲轰炸机指挥官、3名鱼雷轰炸机中队指挥官和另外18名战斗机或其他组别的指挥官。参战的49%的日本鱼雷轰炸机、39%的俯冲轰炸机和20%的战斗机飞行员战死。

日军有经验的飞行员在此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在此之后的1一年中,日军航母编队都没有再出动过。

P38,一型设计奇特的美军战机

相对于至少还能在大规模海战中一试身手的隼鹰,其姊妹舰飞鹰还未取得实际战绩便遭受了重创。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前往前线视察的座机被美军破译了密码电报,美军派遣P38闪电式双发战斗机中途袭击该机致其坠落,山本五十六身亡。

山本的遗体被装载在联合舰队旗舰武藏号战列舰上运回日本,飞鹰是唯一与之同行的航母。但即使发生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事情,日军仍然没有怀疑自己使用的密码电报会有泄密问题。

6月10日,飞鹰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出横须贺,但美军又破译了密码电报,提前派遣了鳞鲀号潜艇埋伏在三宅岛海域,向飞鹰射出6枚鱼雷,其中4枚命中,但只有2枚爆炸,还没能够彻底解决的美国鱼雷质量问题使飞鹰保住了性命。鱼雷爆炸造成飞鹰锅炉舱进水,丧失行动能力,被拖曳回横须贺,大修两个多月。

强大的武藏号战列舰,属于大和级超级战列舰。拥有9门460mm巨炮,极厚的装甲。满载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72810吨。

隼鹰于1943年年初支援瓜岛撤退行动,后从事各种物资输送和人员培训工作。11月5日,隼鹰与海风号驱逐舰从特鲁克基地返回日本,航行至丰后水道内海域。早在此等候的美军潜水艇大比目鱼号向其发射8枚鱼雷,1枚命中隼鹰右舷导致其舵机受损无法直线航行,被山城号战列舰(该舰被大比目鱼号发射的1枚鱼雷击中,没有爆炸)和利根号重巡洋舰联手拖回吴港修理。

  • 马里亚纳作战

1944年3月1日新的第一机动舰队成立,其下属飞鹰、隼鹰、龙凤3艘航母组成的第二航空战队配属第652海军航空队,战队司令是城岛高次少将。舰载机也同样得到了更新,在马里亚纳海战前飞鹰搭载有27架零式舰战、18架九九式舰爆、6架天山舰攻,隼鹰搭载有27架零式舰战、9架彗星舰爆、9架九九式舰爆、6架天山舰攻,总数都是51架。小泽机动舰队于6月15日得到“阿号作战”开始的决战命令。

1944年状态的飞鹰级航空母舰

以下引用樱庭久右卫门的回忆:

“……二航战也根据此决战命令向东方进击……(19日晨进攻开始)我看到一航战、三航战约百机的攻击队的进击雄姿,很是振奋……但是,其后我伸长脖子等待出击战机发回攻击敌部队的消息,却只收到了‘我方见不到敌人’的电文。二航战这一天一个战果也没有,到傍晚时分第一攻击波战机归来,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仅仅只有19架,其他战机大多在途中遭敌战斗机奇袭而被击落,半数都未能归来。第二波攻击队向关岛飞去,在飞机场上空遭到大群美军战斗机的攻击,所有战机均战损。闻此报告,我不禁悲从中来,痛感日本的命运就此到头。

还有更倒霉的事:航母大凤与翔鹤遭到敌潜水艇的雷击,英勇沉没。上午10时左右,遥远水平线处有类似煤烟的烟雾升起,没过多长时间,烟雾渐渐变大并升腾起来,看来是火势在持续扩大。接着我就收到了一航战所有战机都飞往航母瑞鹤或者二航战航母(降落)的命令,不一会儿二航战渐渐接近一航战方向,只见火灾烟柱冲天而起,真是一场大火灾。我登上防空指挥所,那确实是旗舰大凤。舰桥几乎被黑烟所遮蔽,偶尔可看到外形颇有特色的烟囱。只有桅杆上的军舰旗透过黑烟可以清楚看到……可看出大火似乎来源于前甲板下方的轻质油库,偶尔有赤红色的火焰喷涌而出,接着黑烟就会升腾至高空,遮蔽全舰。飞行甲板上各处可见有白烟喷出,各入口也有烟喷出,可见全舰都在燃烧。……大凤不断向左舷倾斜,终于飞行甲板也开始浸入水中,倾斜速度由此迅速加快,很快连烟囱也没入了海水。见其完全倾覆沉没的情景,我不禁流下泪来。”

大凤号航空母舰

6月19日,作为乙部队的第二航空战队在甲部队(第一航空战队)和前卫部队(第三航空战队)发动前两波攻击之后,于9时15分发动第三攻击波,出击的有17架零战、25架零爆战、7架天山舰攻共49架战机;10时15分又派出20架零战、27架九九式舰爆、3架天山舰攻共50架战机发动第四攻击波。

如樱庭久右卫门所述,这百架战机或者是被美军滴水不漏的空中防御击落,或者是没有找到目标而在向关岛、雅浦岛等地机场返航时被美军舰载机摧毁了。10时30分,第二航空战队起飞小泽机动舰队,发动第六攻击波,这次只有6架零战、9架彗星舰爆,由来自隼鹰的飞行队长阿部善次大尉率领。

这支小部队误打误撞发现了美军TF58编队,阿部率领6架彗星舰爆(另外3架彗星以及4架零战在中途故障返航或失踪了)向航母冲去,却立即被美军战机打散,勉强投下的炸弹当然并无战果。

日军看似强大的战机编队被美军轻易粉碎

大凤与翔鹤沉没后,不甘心的小泽治三郎妄想在次日的战斗中挽回败局,除瑞鹤之外就只能依靠飞鹰、隼鹰了,尽管飞鹰、隼鹰的舰载机组也已损失殆尽。

月20日下午5时左右,日军侦察机再次发现美军TF58舰队,但美军侦察机已提前一小时发现小泽舰队,小泽的对手米切尔中将立即起飞216架战机的庞大机群前往攻击,7时左右抵达小泽舰队上空,其中40架战机向第二航空战队的航母扑去,飞鹰、隼鹰都遭到攻击而受创。

舰桥附近被两枚炸弹命中,又因数枚近失弹造成舰内火灾的隼鹰号上虽然阵亡了53人,飞行甲板也丧失了起降功能,但与同被炸弹命中的瑞鹤一样,其冒出的滚滚黑烟误导了美军的判断,终于捡回性命,扑灭火灾后于6月22日驶入冲绳海湾。

瑞鹤号航空母舰

不过姊妹舰飞鹰就没这么走运了,20日傍晚也被美军一枚炸弹击中舰桥,舰长受伤、飞行长和航海长阵亡,操舵能力大降后又被来自美军航母列克星敦(CV-16)的一枚鱼雷命中右舷。轮机舱被毁,动力丧失,弹药库也被引爆,由于消防水泵停止运作、全舰大火无法控制,终于在舰长横井俊之大佐下令弃舰后,于19时32分向左舷倾覆沉没,位置在北纬15度30分、东经133度50分,约250人阵亡。11月10日该舰被除籍。幸存舰员在冲绳搭上隼鹰返回日本。

隼鹰回到日本完成修复工程,加装了更多防空武器,包括120毫米对空火箭发射器,并彻底撤去了可燃物。第二航空战队于7月10日解散,隼鹰被编入松田千秋少将麾下的第四航空战队,与航空战列舰伊势、日向及小型航母龙凤为伍,配属第643海军航空队,但舰载机与飞行员实际只在纸面上存在。

莱特湾海战中作为诱饵被击沉的瑞鹤号

隼鹰没有参与莱特湾大海战中小泽诱饵舰队的行动,其后担负起高速运输任务,运送弹药给逃亡南洋的日军残余舰队。11月3日,隼鹰在轻巡洋舰木曾号和数艘驱逐舰的陪伴下离开台湾马公岛执行运输任务,当日夜间遭到美军潜艇马鲛鱼号的鱼雷攻击。

驱逐舰秋月发现鱼雷轨迹,奋力上前抵挡,爆炸沉没,全员战死,隼鹰虽然逃过此劫,但此时远东洋面下到处是美军潜艇,头顶上是美军战机,每一次任务都是九死一生。

其后隼鹰在马尼拉卸下一批物资,搭载两百余名武藏号战列舰的幸存者返回日本,途中在女岛附近被美军3艘潜艇围攻,被击中3枚鱼雷,右舷轮机舱大量进水以至被灌满,但由于中央阻隔良好,左舷轮机舱没事。隼鹰以右舷倾斜18度、仅13节航速的状态支撑着回到了佐世保,一直修理到1945年3月末才再次驶出船坞。可是得到修理的仅仅是船体,右舷轮机舱依旧无法使用,隼鹰只能依靠左舷单轴驱动,无法进入大洋航行。

日本投降后的隼鹰号,是日本残存的最大的航空母舰

当然,就算隼鹰想要动弹,此时的日本海军也没有油料、战机和合格飞行员。从2月开始,隼鹰接受了搭载特攻艇的改装,但并没有跟随大和号战列舰去冲绳执行自杀任务。战局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大家通过收音机听到了重大消息(天皇宣告终战)。

1945年11月30日隼鹰被除籍,在旧佐世保工厂进行解体作业,1947年8月解体完毕。

这就是飞鹰级航空母舰的生涯,他们因战而生。先是作为辅助舰队参战,后来居然列为主力,颇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凄凉意味(当然日军还是有大将的,但是跟美军相比数量远远不够)。

谢谢各位的支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支持一下!!!在下一期中,我会为大家带来日军太平洋的绝对主力“双鹤”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同时,我还有其他系列作品正在持续更新中,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25艘航空母舰点鬼录——航空母舰往事(二)
二战惨烈一幕:日机撞军舰摄影记者当场阵亡
史上最豪华航母隼鹰,居然出自日本之手
航母传奇:美国退役航空母舰大全(二)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故事:中途岛大海战
中途岛海战小日本八大战略性失败之1和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