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亡帝责——景帝良臣:奈若何

力挽狂澜的景泰帝

读明史品风云人物,本篇会说于谦的坏话,还有这篇好难用词啊,希望别被打回来。

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唉,于谦成也景泰败也景泰啊。

关于景泰帝有个奇谈怪论,认为景泰帝栈恋权位,废侄子立自己儿子不对,还拿景泰帝的原配汪废后反对当例证。

不立自己儿子立侄子?你父母遗产不给你而是给你堂兄弟你认同吗?

景泰帝终明一世没有庙号,从未被承认为正式的明朝皇帝,不就是因为后来继位的皇帝不是他儿子的缘故吗?

汪废后反对是因为她贤德?

别闹了,她当时才20多岁自然期盼能再生个儿子继承皇位,当然反对不是她生的朱见济当太子了。

明英宗杀尽了景泰帝的妃子,只留下反对易储的汪废后不过是为了用她彰显自己的仁德而已。而且朱元璋的殉葬标准是地位较低没有子女,汪废后别说与景泰帝育有两女,就是她的前皇后的身份就不在殉葬的标准里。

放过汪废后是祖制本当如此

明英宗假借祖制肆意诛杀景泰帝的妃嫔,连地位崇高不符合殉葬标准的唐妃都没放过,现在一些人倒因为按例放过汪废后给他称颂起来了。

朱见济生母杭皇后被掘墓毁尸这种事,当然有些人更不愿意提了。

好了,不闲扯了。

景泰朝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放权给臣工的时期,第一个则是建文朝,第二是仁宣朝。

看看三朝放权给文臣治理的结果,建文直接玩死了自己,仁宣玩出了盛世,景泰实现了中兴。

可见并不像是某些人宣扬的那样明朝衰落是文官的锅,实际上明朝得以存续200多年文官起到的积极作用比明朝的中后期的皇帝要大得多。

景泰帝放权的对象无疑是一代名臣于谦,所以景泰帝对明朝灭亡负有的历史责任,无不烙印上了于谦的记号。

于谦的第一个责任,就是改变了朱棣订立的军制。

原本朱棣采取的内实外轻的兵制,天下精兵悉数集于三大营,这跟朱棣主动出击的战略是相辅相成的。

三大营实际上根本没有能拿出手的战绩

然而土木堡一战将明朝不可战胜的形象彻底打破了,不但瓦剌周围的如吐鲁番等看着明朝眼睛都在发光。因此再将精锐集中到京城那不是威震四夷而是纵四夷扰边了。

“京兵分隶五军、神机、三千诸营,虽各有总兵,不相统一,请择精锐十五万,分十营团操。团营之制自此始。具《兵志》中。'

于谦的这一个请求看似是对三大营的精简,其实是对三大营性质的彻底调整。

从三大营降为京营,野战军变身成了京城卫戍部队,这标志着明朝彻底放弃了深入漠北犁庭扫穴的进攻可能,说明明朝决定全力戍守长城不再向北用兵的消极防御策略成为了清晰的国策。

天下精兵不再集中在北京城,而是被配置在了明朝漫长的国境线上。

明朝土木堡后的国防就像这个桶

整个明朝成了一个铁皮桶,外面看似固若金汤里面却空空如也,一旦被突破了外面那层铁皮,进入内部的敌军就将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的俺答和皇太极都证明了这种军事部署的脆弱性,而且这也使得明朝要调集军队变得异常麻烦,调个几万人得满世界的调兵。

后来明武宗再折腾也只能在明朝的领土上折腾也正是因为于谦改革了军制,明武宗想调集军队得全国到处去调动,自然文武们对他的掣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这位也是不是儿子继位的负面后果的例证,连像都画成这样了

这一策略虽然有明朝土木堡之变精锐尽丧的实际原因,但是在码字的看来实在是不妥。

后来明朝兵败萨尔浒后再也无力与后金野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过于消极的军制造成的。

按理说以于谦的眼光不该犯这种低级的战略错误,他这么做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可见当时明朝衰弱成了什么样子。

也许于谦本来的想法是裁汰冗员,等熬过了艰难岁月后再将京营重新改造回三大营那样的野战军。但是景泰帝的寿命太短了,于谦没有机会实行他心中的抱负了。

最终明朝战略龟缩的始作俑者名头很不幸地落在了于谦的头上。

第二个责任就比较重大了,它不仅对明朝对今天的中国都影响巨大。

为啥明朝不开拓西域,这是个令后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明朝难以企及清朝的根源问题。

码字的认为明朝不开拓西域主要是因为一直没能搞定北元,北元如此难缠的原因以后码字的再找机会慢慢解释了。而且明太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外贸的需求自然明朝也就没有打通丝路商道的动力。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方边防压力剧增,加上前面的军制改革也就失去了开拓西域的机会。

土木堡另外还对后世中国民族划分和文明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跟东北没啥关系,这个影响是针对西域的。

西域在古代是佛教兴盛之地,但是随着阿拉伯帝国崛起,而中国陷入了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此消彼长渐渐的西域的宗教结构发生了改变。

莫高窟

明朝初年在西域设立了安定、阿端、曲先、沙州、罕东、赤金、哈密等卫所实行羁縻统治。

而这些卫所中信奉佛教的河西回鹘各部成了当时西域最后的佛教徒,在明朝的庇护下佛教在西域顽强地生存着。

然而随着土木堡之变发生,明朝在西域连维持象征性存在的实力都不具备了。为了避免这些部族为瓦剌所用,于是明朝将这些部族全部东迁甘肃。

这其中就包括了与维族同源的裕固族,至今它依旧信仰着古老的藏传佛教,与维族的信仰迥异。

裕固族

这场东迁史料记录不多,裕固族1953年时人口普查仅仅只剩下了3860人,东迁到底给裕固族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随着明朝这一次东迁河西回鹘各部,整个西域第一次被绿旗完全覆盖,这对后世造成了诸多影响直至今日。

河西回鹘东迁造成了西域与中原间文化的缓冲区消失,从此以后西域变得极不稳定对中原西陲不断造成冲击,作为景泰朝主政者的于谦对此自然是难辞其咎的。

但是佛教在西域失去立足之地是明朝不开拓西域的国策所造成的一个必然恶果,不应全算在于谦的头上。

在裕固族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就有受到宗教压迫的内容,可见明朝的东迁河西回鹘和蒙元时期当地蒙古王公改易信仰这两大事件相结合,最终造成了整个西域宗教归一。

后来的清屠灭准格尔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那时大势已成,佛教仅仅在准格尔的上层流行,下层则依旧信仰他们自己的宗教。

最后来说说景泰帝本人对明朝后来的动荡一个开先河的负面影响。

没儿子真的很麻烦啊

明朝从景泰帝开始出现了明帝无子的现象。

而不是儿子继承的后果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的延续性大打了折扣,新君旧臣间的矛盾不断爆发。

尤其是到了明末这种新君旧臣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景泰帝和于谦就到这里了,下一篇好难啊,码字的怎么才能说清云里雾里评价两极的成化朝呢?

对了,码字的对《明史》中的于谦和景泰帝做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统计:

《于谦传》:除开于谦儿子附的传有4099字;

《景帝纪》:3635字。

看来不但是码字的,连清朝那些修史的老学究们一样认为景泰朝,于谦比景泰帝重要。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英宗睿帝名副实三:此消彼长》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明史建议大家多看书少看网络文章尤其是百度词条,有帮人在有系统地篡改百度词条,各种给明朝涂脂抹粉,将词条中原本记录的大量明朝弊政给删去了。

比如本文提到的哈密卫词条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明朝的无能懦弱被完全掩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肱骨大臣于谦
中国通史 80 土木堡之变(3)
于谦力挽狂澜给明朝续命200年 却想不到死于一手提拔之人
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与多元特征
大明王朝由盛转衰?不,有此人力挽狂澜!
土木堡之变 于谦 英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