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亡帝责——神宗危局之:万历五征之北方狼烟(上)

万历末年见到了自家的掘墓人之一努尔哈赤的崛起

前文说了明朝南方的两大征,这里简要提一下明朝万历年间北方早期的两大征。

说实在在的平宁夏叛乱那个根本不值得一提,万历时期这样的仗多了去了。但是因为叛乱的是少民为首的北方边军,所以明朝政府格外重视调了辽东军来平叛,从而显得规模有些大而已。

网络上征东援朝被吹上天各种明军碾压日军,但是稍微审视下就会发现所谓明军碾压纯粹闭着眼瞎吹。

平宁夏之乱对明朝的消耗并不大,征东援朝对明朝的国力消耗确实是不小,可是征东援朝之所以耗时费力,万历做事拖泥带水才是主因。

征东援朝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一直打到了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历时七年之久。期间实际上分成了两段,最后还是日军主动撤退这场战争才宣告结束。

总的来看在朝鲜战场上日军防守战多有斩获,但是在野战上与明军表现出来的差距就很明显。

比如著名的碧蹄馆之战,这一战现在网上吹的惊天动地。

但是明史却很明确地表示这是一场败仗。

李如松进攻王京,遇倭于碧蹄馆,败绩。

可是这一战确实也很值得玩味,此战日军兵力应该在2万左右,而李如松轻敌冒进只带了2千人左右钻进了日军的口袋。

对于这次伏击战日军十分重视,由小早川隆景统一指挥,立花宗茂、黑田长政、吉川广家等等所谓日本战国名将一大票全上了。

可是李如松还是带队杀出了重围,这说明日军的野战能力比之明军的辽东铁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可是这一战显然也不像是网上吹嘘的那样明朝取得了多大的战果,这一战后明朝放弃了速战速决的策略,进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朝鲜战场随之呈现出了胶着的状态,而后面的事情发展就更有趣了。

日军在碧蹄馆之战两个月后主动放弃王京(今汉城)南撤,一边在朝鲜南部沿岸筑垒准备固守,另一边又向明朝求和,试图保住已经获得的朝鲜南四道。

而万历大帝在得到小西长行求和的书信后也很耿直,直接就撤回了参战的边军,只留下了刘綎同志带了几千人协防。

于是万历援朝第一阶段就在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尾巴后结束了。

朝鲜史书对于万历援朝颇有微词跟这个关系很大,日军还占据着朝鲜南部的四道大部分,天朝上国竟然凭着小西长行的一纸书信就撤兵了;而且其后中日议和完全把朝鲜给晾到了一边,所以人家史书中发发牢骚也很正常。

可是秀吉那猴子不信邪啊,在双方大眼瞪小眼瞪了三年后,在他的催逼之下日军又再次发起进攻。

日军占据的南四道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倭破朝鲜闲山,遂薄南原,副总兵杨元弃城走,倭逼王京。

但是日军进攻很迟缓,远不像是第一次那样积极。

日军进攻拖沓给了明军援助朝鲜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这使得日军还没能攻到王京城下就被明朝赶到的援军一路给按回了蔚山。

但是由于天才战略家杨镐登场明军又大败在蔚山城下,后来董一元进攻岛津义弘新寨又失利。这两场失利使得明军损失很大,明军之所以在援朝之战中与日军伤亡比没能拉开这两战是关键。

明军两次失利后日军却坐失战机,只是忙于巩固自己的防御这给了明军喘息的机会。

结果日军一出了防御要塞早有准备的明军就充分发挥自己的野战优势——或者说骑兵优势,刘綎、麻贵在野战中暴打日军,日军于是纷纷溃退到了釜山。

万历援朝后半段的战况,简直就是明金战争前期的翻版。

不久随着猴子死掉的消息传来日军纷纷撤退,明朝联军遂在露梁海峡对撤退日军进行了拦截。

从战果来看似乎是明朝联军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战朝鲜名将李舜臣死于流弹、明朝老将邓子龙被己方误杀,更糟糕的是岛津义弘跑掉了。

唉,让岛津跑掉真是百年大患啊。

岛津义弘的儿子就是岛津忠恒,江户时代的萨摩藩第一代藩主。

以后推翻幕府的就是萨摩和长洲(毛利),日本半个世纪对中国的侵略也正是靠着岛津家发展起来的近代海军开路的。

对了,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攻占琉球王国的就是岛津家。

中日东亚之争直到近几年中国才取得了对日本的优势,比起白江口之战露梁海战最终决出胜负尚需时日啊。

还好猴子自己死了,不然这场战按万历大帝那尿性还不知拖到啥时候。

终于到了正主了。

从哪说起呢?

网上有些人总是指摘东北少数民族叫女真是攀历史上金朝的亲戚,这个还真是冤枉了东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们。

人家恐怕都不知道女真建立金朝这回事,女真这个名衔是明朝硬给他们扣上的。因为东北民族繁杂明朝的大老爷们懒得辨别,反正和当年女真族待得地方差不多(实际差别很大)就把他们统一称作了女真。

不过爱新觉罗一族说不定还真跟那个女真有点关系也说不定呢。

知道末代皇帝溥仪姓啥吗?

当然姓爱新觉罗了!

错!

朕姓觉罗哦

他真正的全名是觉罗溥仪。

爱新不是姓名的一部分而是族名——金,爱新觉罗类似于我们汉族的清河崔氏等等。

所以爱新觉罗溥仪的意思就是金部族的觉罗溥仪。

闲扯到这我们继续说正事。

努尔哈赤的外公明朝史书中称之为王杲(gǎo),而这王并不是姓而是指的身份——部族的首领,杲是汉语音译。他真正的姓名是喜塔腊·阿古,所以历史书中提到的阿古和王杲乃是同一个人。

王杲当时是建州右卫指挥使。

前文码字的说过,爱新觉罗家掌握着建州右卫和左卫两个卫的指挥使,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清显祖)正是建州左卫指挥使觉昌安(清景祖)的儿子。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父母是同族,在少数民族中同族通婚亲上加亲很正常。

明朝史料对王杲起兵叛明多有指摘,强调王杲恩将仇报。

可是码字的了解到的辽东封贡历史,明朝很欺负人少的女真,所以这些所谓王杲得寸进尺的说法恐怕得倒过来读。

王杲的反叛揭示了明朝与辽东少数民族之间关系十分糟糕,双方随时可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发生大冲突。

李成梁

王杲造反的很不是时候,这时的明朝在辽东有一个战神级的存在——李成梁。

屡战屡败,最终落魄的他被自己人给卖了。

王杲死了,可他还有一个儿子喜塔腊·阿台,李成梁表示做事我就要做绝了。

于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率军到了阿台据守的古勒寨,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吧,反正李成梁派觉昌安带着塔克世进寨去劝降他的女婿阿台。

清朝史料强调觉昌安是为保护外孙女主动请缨去的,这个码字的深表怀疑。

觉昌安这个老滑头,当年(万历二年1574年)李成梁第一血洗古勒寨时,他得到消息没通知王杲自个脚底抹油带着儿子就溜了。

这次李成梁杀气腾腾摆明了是要斩草除根,觉昌安竟然一反从前主动把自个送进古勒寨这个凶地不说,还偏偏带上了儿子塔克世!

这怎么看码字的都觉得哪有点不对劲啊。

后面的传说就更加离奇了。

李成梁血洗古勒寨,连觉昌安、塔克世都剁了,整个寨子再屠了一遍。

然而李成梁的这场胜利却成了明朝覆灭的开始。

这会儿24岁的努尔哈赤在做啥呢?

有可能正在给李成梁的辽军当奴仆呢。

万历二年(1574年)李成梁第一血洗古勒寨带回了一些尚且年幼的女真俘虏做奴仆,据说这其中就有当时15岁的努尔哈赤。

据传父亲和祖父被杀的消息传来后,努尔哈赤立马‘逃回’了建州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觉昌安、塔克世横遭不测,反而使得备受父亲冷落的努尔哈赤得以接手了建州左卫!

史料中有一种说法他是得到一个李成梁小妾的帮助才逃回去的,因此还演绎出了一个新的版本说什么,李成梁得知后把那小妾处死了还不解恨还扒光她衣服吊在城门上。

这前一个不知道真假,但是后一个当李成梁不要脸的吗?自己的小妾送给全城欣赏?而且这么做不等于告知全抚顺的人努尔哈赤送了他一顶关公帽?

这种显然不靠谱,但是还有种说法就比较主流了。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视而不见坐视他坐大,真是这样吗?

万历十九年(1591年)十一月李成梁的辞职信被万历小伙子接受了,纵横辽地22年的李成梁下课了。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我大清太祖高皇帝起兵征尼堪外兰,克图伦城。

在这之前《明史》中努尔哈赤唯一的记载就是这个,也就是说他这期间专心统一建州各部完全没有招惹过明朝,肯定还对李成梁非常孝敬。

那李成梁干嘛打他,建州女真当时又不强又不惹事,李成梁敲打它图啥?李成梁有病吗?

而努尔哈赤真正开始对外扩张就是在万历十九年,这之前都是建州统一战争,在外人看来就是建州内部混战。

其实真正帮了努尔哈赤的那个人叫高淮!这王八羔子是万历大帝派去辽东的收税的中官!

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高淮一直折腾到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才被万历大帝给收回去。

在高太监的一番操作下,辽东人民纷纷弃地而逃进入了女真的地盘求一个活路,为此努尔哈赤专门建了座城收留逃来的汉民。

正是因为高太监的倒行逆施才使得女真的农耕铸造等等技术大大提高,女真盔甲普及实在是仰赖高太监的厚赐。

这还不算,在高太监的鼓捣下辽东到处兵变不断。

辽军那会别说出兵去捣巢女真,就是镇压自家人都忙不过来了!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时年七十六岁的李成梁,因为高淮弹劾了辽东总兵马林因祸得福而得以官复原职。

等高淮滚蛋时他已经八十三岁了,而且那一年李成梁也被弹劾罢职陪高淮一起滚蛋了!

稍待一提,弹劾他的人叫熊廷弼。

李成梁最有争议的事情就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强迁万历初年他提议建立的辽左六堡。

有人认为这是李成梁给努尔哈赤让开路好入侵明朝。

辽东边墙

拜托!那会在万历罩着的高淮瞎整下辽东人民纷纷越过边墙北投女真呢!

李成梁这么做明显就是给明朝止损,反正留在那也是便宜女真不如收回来。

所以努尔哈赤根本不是李成梁养肥的,而是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的那位!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李成梁在古勒寨剁了觉昌安和塔克世,努尔哈赤恐怕永远没机会执掌建州左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是大非李成梁
李成梁:卫疆之猛将,明亡之祸首
努尔哈赤的崛起和辽东问题的形成
中国皇帝故事——明朝错杀谁让努尔哈赤含恨起兵致明亡清兴?
人物||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的三次磨难
明朝错杀谁让努尔哈赤含恨起兵致明亡清兴?|尼堪|塔克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