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国史话六:文公这是在干吗?又是披发砍树,又是“髦头”斗牛

周朝在进入东周以后,王室之事变得平淡了许多,诸侯国中的纷争成为了重头戏。而在所有的诸侯国中,秦国是最终一统华夏获得了成功的国家,那他是如何发迹、壮大的,自然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在众多诸侯国故事中,秦国的“史话”就会显得更丰富一些。这不,在咱们又寻访了几个其他诸侯国后,再次回到了秦国,去看一看秦文公获得“陈宝”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现今宝鸡市地标之一:“金鸡鸣瑞”雕塑

各位一定还记得,上一篇“秦国史话”鄙人用了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宝鸡”的趣闻。虽然,那则故事充满了玄幻,主角还是三只精怪,但它毕竟是秦国制霸的一次预兆,还是宝鸡市得名的原因,所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段传说。可这段传说过后,咱们继续去看秦国的历史时,会发现一句不太能读懂的话,即《史记·秦本纪》所记的:“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文公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伐南山大梓”还算好理解,无非就是砍了棵梓树,但“丰大特”又是什么呢?

读不懂怎么办?那就找更多的资料来读一读嘛,毕竟我国古代的学者们还是比较热心的,生怕世人读不懂史官们那些晦涩的语言,特意做了许多注解。据《史记集解》记载,所谓的“伐大梓”和“丰大特”都与一座名为“怒特祠”的祠堂有关,而这“怒特”一词又刚好是体健气壮的牛的意思。也就是说发生在秦文公二十七年的这件事,应该与一棵大梓树和一头强壮的牛有关。这下大家能明白一些了吗?我想大家应该和在下一样,看完了这注释,更觉得云里雾里了,怎么光砍树还不够,还搞出来一头牛呢,莫非秦文公要“斗牛”吗?

《史记集解》中对伐大梓、丰大特的注释

还别说,这事还真让大家猜着了,秦文公除了砍树以外还真是在“斗牛”。您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继续查阅资料喽。因为,除了裴骃以外,还有很多古代学者注释过《史记》,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守节的先生,就给后人留下了《括地志》和《录异传》这两本书的线索。在下又根据这两本书的内容,再扩展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水经注·渭水》、《搜神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那这到底是是怎样一个传奇的故事,让英明的秦文公又是砍树又是斗牛呢?在下这就给大家简单地说一说这故事的大概内容。

在雍南之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梓树,秦文公命人(约四五十人)伐树,却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那便是每当砍树时,天上都会风雨大作,并且树干劈开的部分还会自动愈合,怎么也无法将大梓树砍断。如此忙活了一整天,砍树的人累得东倒西歪,树却完好无损。无奈之下文公只得命众人回去修整,打算第二天再来奋战。当其他伐树人都离开后,却偏偏有一人因过于劳累(有的书中记作腿脚受伤)留在了大树旁。正是留下的这位伐树人,发现了大梓树的秘密,为文公伐大梓立了功。

浙江省新塍镇留存的一株千年梓树

原来这天夜里,这位偶然留在大梓树旁休息的伐树人听到了一段对话,乃是山上一群小鬼与树神的交谈。只听小鬼对树神说:“秦文公这次伐树没能成功,一定不会罢休,还会再来的。”而树神反驳说:“他要来就来呗,还跟今天一样,又能奈我何?”小鬼听了树神的回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继续说道:“那如果秦文公命人身着红衣、披头散发,一边用朱红的线绳缠绕树干,一边往砍树的地方洒灰,你又如何应对呢?”听了小鬼的这话,树神沉默了。

这位偶然听到小鬼和树神对话的伐树人,赶紧将此事汇报给了秦文公,文公自然大喜,命人按照此法行事,果然将大梓树伐倒了。但树倒了,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就在梓树被砍断的同时,一头硕大的青牛从树中走出,径直走进雍水不见了。但故事并没就此结束,这只青牛进入雍水后并没有消停,时不时还跑上岸来向附近的村民证明它的存在。文公怕青牛伤及无辜百姓,遂又带骑士前去捉牛。但无论这些骑士如何追赶、攻击青牛,都奈何不了它,反而被这头健硕的青牛一个个撞翻在地。

青牛浴水图

最终,还是有一位锲而不舍的骑士再次骑上马背,继续追赶青牛。而这一次,这位骑士也有所不同,他的束发由于缠斗的原因披散开来,他也顾不上将头发扎好,就继续追赶青牛。可谁知,正是这一偶然披头散发,竟然把大青牛给吓到了,顾不上跟骑士纠缠,直接跑回雍水之中,再也没有出来过,青牛之患就这样解决了。此后,文公回想这一段传奇的经历,在雍南之山上修建了一座“怒特祠”,来祭拜大梓牛神。并且,除了修祠以外,秦国还从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官职,那便是“髦头骑(或写为旄头骑)”,即在君王出行的队伍前方,会有一群披头散发的武士开道,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各位看看,这段故事是不是相当传奇,文公为了砍一棵大梓树,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还跟树神、青牛好一番纠缠,真是相当辛苦了。那看过这些内容之后,大家有没有琢磨出文公到底在干什么呢?或许还是没太明白吧,那就让在下给各位解读解读,因为这段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的故事,其实隐藏着一座“短期秦都”平阳城的建城史

1、文公为何要“伐大梓”?

大梓,顾名思义是一棵很大的梓树,在传说故事中更是被描绘成一棵有树神守护的奇树,那秦文公为何如此执着,一定要砍掉这棵树呢?史书中可以说没有留下原因,但一部小说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玄机。据《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写道:“有大梓树,文公欲伐为殿材”。想想也对,木材对人类来说,要不就是用来建屋盖房,要不就是用来做生活用品,再不济的就用来劈柴烧火。那“大梓树”这样珍惜的木材,当然只能用来建造宫殿最为合适了。可汧渭之会早在文公十年时已经建好并迁都到那里了,又有什么宫殿可建呢?再说了,汧渭之会离此地也有一段距离,那里周围也有很多山林,何必要跑到这里来伐木呢?

秦人修建新城、新殿

这也就是为何在下说这与一座“短期秦都”有关的原因。因为,在秦国东进的途中,从汧渭之会到雍城之前,曾于宁公、武公两代秦君时短时间定都在了平阳(《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武公卒,葬雍平阳……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并且,既然宁公刚登基没多久就迁都于此,说明这座秦都早在秦文公时就已经着手建造了。再结合平阳城就在雍南之山以北一点,大约在今宝鸡市陈仓区一带这个地理位置,发生在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的行动,不正说明文公在为修建平阳城宫殿选材呢么?

2、文公为何要在这里修建平阳城?

关于秦文公为什么要修建平阳城,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点疑问,毕竟汧渭之会这座新建的都城才用了没多久,怎么又要修建一座新都呢?这其实还得跟上一篇“秦国史话”结合起来,也就是跟文公获得了“陈宝”有关。因为“陈宝”发现于陈仓山北阪(也在今宝鸡陈仓区以南),又有“得雌者可霸”的预示,对于想带领秦国制霸的文公来说,当然是不可错过的机遇。所以,除了修建陈宝祠来祭祀神鸡保佑秦国以外,文公当然还要在这块福地修筑一座新城,作为秦国崛起的摇篮和跳板

只不过,汧渭之会毕竟是刚建成不久的新都,秦国没有立刻迁都的必要。再加上平阳城又是寄托了秦国未来的希望之城,自然要认真修造,工期也就比较长久。所以,从文公二十七年选大梓树为“殿材”开始,到秦文公离世(即文公五十年)都没有将都城迁到平阳,应该都是在为这座新城的正式启用做着准备。

秦国故都汧渭之会和平阳城的位置示意图

3、“丰大特”真的跟神牛有关么?还是另有他意?

根据咱们刚刚提到的《史记集解》也好,还是《括地志》、《搜神记》等也好,所记载的传说都把“丰大特”跟“树生神牛”结合起来。但在咱们现代人眼中,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太玄幻了,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文公早前替汧渭之会“剪彩”时,自导自演的那出“梦黄蛇”的托梦大戏,想必这次“神牛降临”也是他在为平阳城这块福地造势

那文公这次为何想到以“神牛”来造势呢?这应该跟书中所记的“丰大特”中的“丰”有关,即丰水。这里大家可要注意区分,这个“丰水”并非西周都城丰镐那里的“沣水”,而是雍南之山一带一条河流,也有的书中记载其名为雍水。而从“丰水”的名称来看,这条河流的水量应该是非常丰沛的,随之而来的水患当然也是不断的。而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即大禹治水时每治理好一处水道,就会铸一尊铜牛(或铁牛)沉入河底,来镇住当地的水患。久而久之,“镇河铜(铁)牛”就成为我国先民治水的一个象征。所以,秦文公既然要在这里修建秦国的福地平阳城,当然要先把丰水这里的水患治理好,那“大梓牛神”沉入水中不再复出,不就是丰水水患被成功治理的最好象征么?

分布于我国各地的“镇河牛”

听了在下对“伐南山大梓,丰大特”的解释以后,大家应该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吧。虽然,鄙人的解说没有《括地志》、《搜神记》那些古书中的传奇故事那么有趣味,但文公替平阳城选殿材而“伐大梓”,为平阳城地区治理丰水水患而“斗牛”,应该才是咱们想要得到的答案。那文公为了秦国的未来,开始营建平阳城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咱们下次“秦国史话”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文公建平阳、史记、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不解其意、史书注解、大梓牛神传说、伐树选殿材、建城护秦国、斗牛治水患。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25章 秦文公 四方立祠
大梓牛神
捡的宝石变成鸡,砍倒大树变成牛,秦汉人的信仰为何如此猎奇?
古代民间故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秦文公
志怪故事·玄中记(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