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说大秦(四) 商鞅变法的背景

(君臣初相识)图片来源百度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嬴渠梁继位,即秦孝公。

秦孝公的继位,是秦献公一手促成的,此时的秦孝公在国内的势力,远不及他大哥公子虔,万幸的是,此时秦国举国上下的目光都放在对外的战争中,公子虔即使不继位,凭借其自身统兵的能力,依旧能在国内保持极高的地位。最终,为了不发生内部冲突,削弱秦国好不容易才获得的战争红利,公子虔选择支持嬴渠梁,秦孝公顺利继位。

秦献公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原因的。秦国在经历了献公时代的变革后,开始逐渐强大,但是依旧不具备恢复秦穆公时期霸业的实力,而他的变革,也并未触及制度的根本,想要让秦国的实力得到质的提升,唯有再次变革。秦献公深知公子虔虽能够统兵打仗,却不是能够带领秦国走向强大的新君,更重要的是,公子虔跟旧贵族集团走的很近,如果由他继位,变法图强很可能无法继续。

深入了解过历史的,都知道,主导变法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自己身首异处,便是遗祸子孙,盖因变法触及的往往都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当下的秦国,这个集团就是旧贵族。一旦开始进行触及根本的变法,他们必然会疯狂反扑,甚至鱼死网破,这种压力,不是一个跟旧贵族走的近的继承人能够处理好的。

几千年的历史,面临这样抉择的一个是秦献公,一个是隋文帝,同样的选择,前者成功,后者失败,这不仅得益于秦献公的变革让旧贵族享受到了战争红利,更是因为当下的秦国还面临空前的外部压力和国仇家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了,秦惠文王为何又要杀他
商鞅失势后,有人说六国皆发国书诛杀商鞅以谢天下,是否属实?
战国时期的流浪公子: 秦献公的雄霸人生
商鞅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逃亡之路与变法实质揭开他必死的真相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灭族后,秦国旧贵族道:“既然商鞅已杀,为何还不废除新法?”秦惠文王...
为秦“开帝业”的商鞅,为何却被司马迁评价为“天资刻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