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关宁军·军制篇5——无可救药的世兵制,明朝为啥不肯改?

关宁军,晚明镇辽之精锐,纵横关内外二十载,是局势的压舱石,是战事的救火队,但其留给后世的背影却扑朔迷离,耐人寻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探秘关宁军'系列文章正式上线,我将以《地形集》《军制篇》《战例考》《人物志》四大板块为纲,全面探寻明末辽东,深度探秘关宁辽军。


本文《探秘关宁军·军制篇之五——无可救药的世兵制,明朝为啥不肯改?》是我'探秘关宁军'系列的第十一篇文章。

书接前文,我们最后再聊一期明代的世兵制。

众所周知,明朝对朱家宗室一向慷慨大方,对打工官员却极其吝啬,文武皆然。

据《万历会计录》记载,明中后期,各级武官的月俸如下:

'左右都督每月87石,都督同知每月74石,都督佥事、都指挥使61石,都指挥同知48石,都指挥佥事35石,指挥同知26石,指挥佥事24石,正千户16石,副千户、卫镇抚14石,实授百户10石,所镇抚8石,试百户5石,署试百户3石。'

到了基层官兵这里,就更可怜了。据《明史·食货六·俸饷》记载,洪武时军旗月粮标准如下:

'内外卫所马军月支米2石,步军总旗1.5石,小旗1.2石,军1石;守城者如数给,屯田者给一半。又给军士月盐,有家口者2斤,无家口者1斤。'

民、匠、灶、军,明代四大户籍中,最苦的就是军户——从来只见军户逃亡当流民,未见有民户上赶子当军户的,流放充军的倒是不少。

寒酸吧?别急,就这,还有人抢着干。

“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门子呢!”

当然,前提得是当军官,方法也很粗暴:花钱买

在明代,纳银买官不叫腐败,而是官方承认的行为,名曰'开纳'。

正德三年四月,提督宣大等处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文贵奏准:'允许在京及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处军、民纳银升授军职,实授百户150两,副千户200两,正千户250两,指挥佥事400两,指挥同知450两,指挥使500两,都指挥佥事600两。'

也就是说,只要你手里有150两,就可以买个百户来当当(卢剑星哭晕在厕所),往上每追加50两,可升一级,直到正千户——从千户到指挥佥事是个坎,得加钱(150两)。

《绣春刀》中的卢剑星,在沈炼的“帮助”下花300两买到了朝思暮想的百户官职

这也好理解:从试百户到正千户,是'所'级武职,指挥佥事往上就进入'卫'级了,朝廷想多揩点油也正常,而且只要你钱够多,可以一直买到都司级(都指挥佥事)。

由于明朝物价习惯用粮食折算,而卖官又不能真让人家推着几车大米来堵衙门口,故明廷于正德十一年统一了折算标准:

'诏辽东卫所纳知印、承差、吏役者,如原拟,每银一两折纳粟、麦四石。'

于是,朝廷做主,明码标价,买官卖官,明朝的卫所军制就这样放飞自我了。

当然,为了安抚那些老实当差的穷苦军弁,明廷也没有把卖官的勾当做得太没底线。

纳栗补官者在结衔时,要注有'纳级'字样,而且是虚衔,不管事,就近铨注于一个卫所,不支全俸,不世袭,是个散官。

而那些现任武官,也可以花钱纳级晋升,并准许在原卫带俸管事——但也仅限本卫。弘治二年(1489)八月,兵部尚书马文升上奏言:'其纳粟升职凡不系军功者,止于原卫带俸。'

明军中,升官靠送人头,没有人头,送银子也行

不仅升官可以花钱搞定,袭职也是一样。明初,卫所武职袭替还算严格,每年分春秋两次,由五府组织比武,'年至二十以上者方许比试,初试不中者食半俸,再试不中者降充军。'

但好景不长,到了中后期,袭替之选也开始放飞自我了。

嘉靖时,李承勋曾指出:'今之袭职者,临试悉纳赂权贵,虽乳臭小儿,无不中格,使军职益滥,而材力忠勇之士无由自见。'这可以视作是言官批判军职世袭的开端。

辽东名将李如松,其父李成梁当年就是因为没钱行贿,已到不惑之年才袭职铁岭卫指挥佥事

同朝御史丘养浩在报告蓟辽边务时则将矛头指向了清勾(不理解'清勾'的朋友可以参看上一期文章《探秘关宁军·军制篇4——明朝收拾'不老实'军户的那些操作 》)制度:'清勾族丁,徒尔繁扰,无益备御,莫若募土住壮士以复关营原额。'

敲黑板了:丘御史的建议是以募兵制替代世兵制,这是对大明祖制的挑战

也正因此,嘉靖帝没有批复,而是交有司覆议。

事情一直拖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同样看透了世兵制之腐朽的山西巡抚万恭出来打援,他针对'清勾军士旋复逃亡'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不那么激进的改革案:'移文各该清军官,不必佥发军丁,止追衣装银两,解赴布政司,发边召募'的建议。

对此提议,兵部会议的结果:'解银募军终不如勾丁为正法,但当以其事权,责之巡抚,使清理本省之军,而各处充发者仍令严限清解,则兵额可以渐复,固不必惩噎废食复议分更也。'

我来为大家翻译一下:

万巡抚:'那些逃兵,无论是逃跑的正军,还是派出去追补的旗军,都不要再计较了,直接扣钱折现,用来在边地重新募兵。'

兵部:'你的建议是胡闹。对待逃兵问题,正确的办法还得是像过去那样,各级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一派官腔)清勾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

纵观嘉靖朝,虽然在事实上也算接受了募兵,但始终不肯放弃世兵制的主体地位,就这样一直抱残守缺,直到大明生命的最后一年——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户部尚书倪元璐上告:'夫军之绝者,屯田为人所占……改为民籍,天下必大感悦。只一籍白金记之,天下军籍百七十余万,除残乱地方外,千万可立致,供一岁挞伐有余矣。'

这个提议是在局势最危急的关头,官僚们再不委婉,直白地指出卫所军户世袭制的弊端,并再次建议废除之,但终被皇帝以'祖制不可变'为由否决。

甭管臣下的建议针砭时弊还是委婉规劝,皇上、内阁一句“祖制不可违”就给驳了

当然,除了思想守旧,明朝不肯改革的原因还有一个,很现实,那就是:穷。

我们下期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三十七卷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九十八
明初卫所制度下归附人的安置与任用
大明实录杜氏涉名摘录之明英宗卷
探秘关宁军·军制篇23——腰刀和长枪:明军近战兵器的主力
探秘关宁军·军制篇11——辽人世代守辽土,辽土却难养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