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牵招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牵招(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牵招重大事件之五——督军青徐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讲到牵招自袁尚处投奔曹操,被拜为乌桓校尉。本期继续介绍牵招之后的经历。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远征汉中张鲁,把牵招从北方边境征调过来,结束后任命牵招为中护军将其留在身边。值得一提的是,当曹操占领汉中准备班师,在考虑镇守汉中的将领时,史料明确记载有人提议时任中领军韩浩留守汉中,曹操以“安可以无护军”而未留韩浩。那么根据《牵招传》记载,牵招应该是作为韩浩的继任者担任的中护军,韩浩很可能在撤军途中突然去世。

韩浩

裴松之注引《魏书》载: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曰:“吾安可以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任如此。及薨,太祖愍惜之。

《三国志·牵招传》载:从平汉中,太祖还,留招为中护军。

如果韩浩是突然死亡,那么任命牵招为中护军就是曹操的临时决定。从另一件事也能够予以佐证。在牵招任中护军不久,刚回到邺城,东莱郡就出现叛乱,牵招立即被拜为平虏校尉,带兵到前线总督青、徐二州部队平叛。

《三国志·牵招传》载:事罢,还邺,拜平虏校尉,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事,击东莱贼,斩其渠率,东土宁静。

这里的督,笔者认为不应理解为牵招挂帅指挥,而是督战,监督的意思。首先平虏校尉官职不高,连杂号将军都不是,而且又没有假节,不可能让牵招指挥作战。其次,青、徐二州在曹魏内部是有特殊地位的,那里是臧霸、孙观等泰山系将领的势力范围,不可能让一个连杂号将军都不是,又非曹操宗族的人去指挥这些地头蛇。最后,牵招也从来没有指挥过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不可能一上来就让他指挥二州之军。

所以,牵招在这次平定东莱叛乱过程中,扮演的其实是督军角色,带着少量中央军部队监督青徐二州地方军,促使他们努力作战。

这里请大家注意,早在曹操207年远征乌桓后时牵招就已经是乌桓校尉,中间还被举过茂才,十年后牵招还是校尉,只不过名称换成了平虏。当然也许十年时间没有晋升算不上大问题,督军平东莱又不是率军平东莱,算不上大功一件,也勉强成立。后续笔者还会提及此事,在此先留个尾巴。

牵招重大事件之六——安民护境

黄初元年(220),曹丕代汉称帝,拜牵招使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在幽州的昌平。这里牵招还是校尉,但含义就大大不同了。首先使持节意味着拥有对麾下军队的完全掌控权,同时能够代表皇帝与鲜卑部族进行交涉与管控。所谓“护”,既有保护之意,更有领护、领导之意。护鲜卑校尉就是代表皇帝来行使对鲜卑名义上的管辖权,负责双方日常交往中各项事宜的官员,在品级上与杂号将军大致相同。

牵招作为常年驻守北方边境的将领,对于边境形势当然非常清楚。处在连年战火的乱世,百姓流离失所自不用说,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边境百姓不仅逃进深山老林里,还有的人选择逃入胡人地盘讨生活。牵招上任后,大力维护治安,广泛宣传自己的政策,招揽百姓回到家园。

在牵招的努力下,原本自立山头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率领部曲归降,牵招让这些人都回到本郡安家立业。随着幽州边境局势不断好转,甚至吸引来鲜卑首领素利、弥加率领十余万鲜卑人迁入境内定居,牵招将他们进行了妥善安置。

《三国志·牵招传》载: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十馀万落,皆令款塞。

需要指出的是,鲜卑人大批南下归附也不仅仅是牵招的功劳,实际上曹丕同时任命了两个护鲜卑校尉,另一个名叫解儁。另外还有护乌桓校尉田豫,共同镇守北疆。

《三国志·田豫传》载:…牵招、解儁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誓要,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这里清楚地看到,鲜卑人内部也分为大小数十个部落,其中轲比能、弥加、素利三人势力最大,划分地盘后共同约定,不得卖给中原王朝马匹。这段记载火药味十足,鲜卑人并不是通过一通大喇叭宣传就心悦诚服地南下归附,这当中必定有缘由。

答案很简单,弥加、素利没能遵守不与中原通商的约定,引来力量最强的轲比能攻击。而三大鲜卑部落之间矛盾的爆发,也有田豫的推波助澜。这段历史将在田豫篇再展开,本篇我们还是主要关注牵招有关的事件,此处大概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就好。

强势的鲜卑

牵招重大事件之七——大破轲比能

黄初六年(225)三月,曹丕在汝南开凿讨虏渠,集结大军伐吴,将牵招调回朝廷准备随军出征。不过等到河渠凿通已近冬季,水路根本无法通行,只得作罢。牵招被拜为右中郎将兼雁门太守,再次出镇边关。

与当年曹操对待牵招简直如出一辙,曹操远征汉中要带牵招,曹丕征吴要带牵招,不管曹操顺利拿下汉中还是曹丕中途放弃,牵招都没能得到表现机会。而且都没有留任朝廷,旋即被派回地方,更没有得到封赏。右中郎将还是秩比二千石的四品,与之前地位相同。

且说雁门郡地处并州边陲,虽然有哨兵严加巡逻,但还是经常被胡人侵犯。牵招采取全民皆兵策略,不仅整军备战,而且教导百姓操练战阵。牵招还上表免除五百余家迁入内陆的乌桓人租税,改为让他们骑马到边境侦察,充当警戒。

在魏文帝曹丕时代,乌桓已经衰落,被曹操彻底击败后大部分被迁入内陆,精壮者充当骑兵编入曹军,其他人则定居在北方各州。此时北方的主要威胁变成了鲜卑人。

在牵招的指挥下,雁门的汉人与乌桓人联手抗击鲜卑进犯,连续多次击退并且敢于反攻,这使得当地人士气大振,即便外出走在荒野上都不再害怕。

《三国志·牵招传》载: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輙摧破,于是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占据主动权的牵招又派人四处散播谣言,离间鲜卑各部落,使他们互相猜忌,都怀疑对方会投靠曹魏。

后来,鲜卑部落首领步度根在与轲比能的争斗中落于下风,联合泄归泥部落共三万余家向牵招请求归附。读到这里您可能也感觉到了,不论之前的弥加、素利,还是现在的步度根、泄归泥,这些人实际都是在鲜卑内部的统一战争中败给了轲比能。

所以必须进攻轲比能,以防止其实力继续壮大。而且对轲比能出手,也是对鲜卑其他归降部落树立恩威。曹丕命令牵招出击,魏军获胜,击杀了轲比能之弟苴罗侯以及背叛乌桓跟随轲比能的归义侯王同、王寄,由此轲比能将牵招视为死敌。

不过牵招也未善罢甘休,亲自率领归降的泄归泥等鲜卑人追击,一路追到早已被曹魏放弃的云中郡故地,再次大破轲比能。此次大追击还打通了与河西鲜卑的联络,使河西鲜卑十万余家归附。牵招在代郡修缮早已废弃的上馆城,设置屯戍以镇边境,使得许多受轲比能鼓动的叛变者逃到亲属家里,都没人敢藏匿,纷纷将他们遣送给牵招处置。

边境获得安定,牵招则能够从军务中抽出精力,好好尽他雁门太守的职责。牵招选拔有才学者推荐到太学深造,让他们回来后再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几年后雁门学校大兴,风气为之一新。另外牵招还大兴水利,开凿引水渠把山水引到城内,使百姓再也不必辛苦跑很远的路挑水。

轲比能

牵招重大事件之八——救援田豫

黄初七年(226),魏文帝曹丕驾崩,曹叡即位。作为曹操时代就被举为茂才的牵招,直到此时才被封侯,而且是徒有虚名的关内侯。相比于牵招的功劳与才能,所得封赏实在不相匹配,距离牵招首次被任命为乌桓校尉镇守北方,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

既然能够得到历史认可,牵招当然不会因待遇不公而懈怠,相反,他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感与积极性,堪称曹魏守边将领的楷模。

太和二年(228)秋,因为护乌桓校尉田豫的翻译官被轲比能女婿智郁筑鞬杀害,田豫率领已归附的鲜卑蒲头、泄归泥所部出塞讨伐智郁筑鞬。田豫大获全胜,但率军返回时遭到闻讯赶来的轲比能三万大军包围在马邑故城。情况危急之下,田豫向牵招发出求救。

牵招立即集结军队准备救援,但时任并州刺史毕轨不同意出兵,因为毕轨与牵招都没有假节权力,不可擅自出兵支援隶属幽州的田豫,认为此事需报朝廷定夺。

牵招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假节,但田豫有,节将遭围情况紧急,不能拘泥于规定见死不救,于是自行上表朝廷后立即出发。同时牵招派人传“羽檄”,即鸡毛信到前线,散布牵招将率军先向西北直捣鲜卑部落老家,然后再东进支援田豫的消息。而且这篇檄文并不保密,要让田豫与轲比能都收到。

田豫的部队得知牵招来救的消息士气大振,轲比能的部队则惊慌失措,对于到底该回救老家还是继续猛攻田豫举棋不定。一篇檄文起到如此妙用,牵招的头脑着实过人。

士气对一场战役的影响非常重要,甚至能直接改变战场形势。出于对大本营的担心,轲比能还是选择了撤军,在牵招行进到平城旧址时,鲜卑人已经撤走。等发现牵招其实是声东击西,根本没有偷袭后方,轲比能再次回军至平城以北。

《三国志·牵招传》载: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比能复大合骑来,到故平州塞北。招潜行扑讨,大斩首级。

面对卷土重来的轲比能,牵招设伏兵迎头痛击,暂时击退了轲比能。不过这里存在对传主溢美的可能性。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比能帅三万骑围豫。帝闻之,计未有所出…孙资对曰:“上谷太守阎志,柔弟也,为比能素所归信。令驰诏使说比能,可不劳师而自解矣。”帝从之,比能果释豫而还。

根据这则史料,轲比能退军是因为上谷太守阎志出使求情的结果。为避传主讳,这件事在《田豫传》中根本没有提及,无从参考。笔者认为需要综合看待。

对于牵招出兵本身无可争议,重点在于对轲比能的影响是否如本传所称“便皆溃走”、“大斩首级”。客观看待,其实这里陈寿应该是夸大了的。因为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轲比能既然“溃走”,不可能迅速就重新集结军队杀回来;既然“大斩”,却又毫无牵招与田豫两军或会师一处或分进合击之类的联动。而且牵招行动的结果只是“大斩首级”,对于是否救出田豫其实没有正面交待。

所以,这里陈寿用了春秋笔法,在不扭曲基本事实的情况下,为他所欣赏的牵招进行了润色。

真实情况应该是:只是两军进行了交手,但牵招没能击退轲比能。牵招在外,田豫在内的情况下,轲比能与魏军陷入僵持局面,恰好此时曹叡的特使上谷太守阎志出面谈判,使轲比能借坡下驴,双方各自罢兵。

牵招与田豫两大镇北名将,还有个不同寻常的共同点,两人都是刘备的至交。

牵招重大事件之九——献策平虏,未及施行

轲比能是三国时期出镜率较高的少数民族首领,很大原因是他不仅长期活跃在幽、并边境,甚至还跟蜀汉搭上了线。

太和五年(231)春,诸葛亮兵出祁山,而轲比能竟然出现在北地郡石城旧址,与诸葛亮遥相呼应。要知道北地郡旧址原属凉州,与轲比能活跃的幽州相距非常遥远。

《三国志·牵招传》载: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议者以为县远,未之信也。

这段话讲的是,其实牵招早就判断诸葛亮会联合轲比能,但其他人都觉得两者相距实在遥远,没人当真。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本篇文章多次使用“故”、“旧址”、“遗址”一类词语,其实都是《三国志》原文“故某某城”的翻译。看地图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北方疆土大幅缩减,以河套地区为主,凉州、并州疆域损失严重,如并州的云中、五原、朔方等郡全部丧失,凉州的北地郡也缩小大半。这些原东汉时期的北部各郡后来都荒废掉,土地被游牧民族占领,城池无人经营,基本沦为废墟。

所以,看似不可能的联合,其实对轲比能来说并不是难事,而且北地郡旧址与祁山蜀军距离已经很接近,只要跨过狭窄的雍凉地界,轲比能就可以与蜀汉联络。

既然轲比能再次不安分,曹叡也再次派出老对手牵招前去迎战。只不过蜀军因为粮草问题,六月份就已经撤退,轲比能也相应地退回了漠南,所以并没有实际交战。

有了这次经验教训,牵招对并州刺史毕轨提议要早做打算,预防轲比能再次跨区域作战。牵招说道:“胡虏四处迁徙没有定居之所,如果每次都在后面追,恐怕速度会来不及。若是设陷阱打伏击战,又要提前到山野险恶处埋伏,所需粮草物资的运输难以实现。我认为可以派兵守在新兴、雁门两个关口,这样我们在陉岭以北就有了驻军,既可以震慑胡人,也能够就地屯田,这样就能在当地收获粮食。等到秋冬时节粮足马壮,再集结全州精兵,以这两地为跳板主动出击,必能大获全胜。”

牵招的计策非常具有可行性,既能解决军队长途远征的粮草问题,也缩短了进军鲜卑腹地的距离,是稳扎稳打居于不败之地的良策。只可惜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牵招便生病去世。

雁门

牵招重大事件之十——刘备挚友,刎颈之交

牵招的事迹介绍完了,虽然他也跟曹操征过张鲁,跟曹丕征过东吴,受曹叡之命到雍凉征讨轲比能,但这几次全都没有真正领兵作战。如果说以上情况纯属巧合,那么牵招始终没有与蜀汉做过对手,则不是巧合。

《太平御览》中收录孙楚为牵招题的碑文:初,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有横波截流、柎翼横飞之志。俄而委质于太祖,备遂鼎足于蜀汉。所交非常,为时所忌,每自酌损乎季孟之间。

原文很长,在此仅节选必要部分。根据这段非常清晰的描述,牵招是刘备的至交好友。《三国志》中并未提及此事,毕竟陈寿行文太过简略,而且个人之力确实不可能将史书修得尽善尽美。对于这则记载,关键我们来看孙楚是什么人。

孙楚是曹魏重臣孙资之孙,官至西晋冯翊太守,与陈寿是同时代人,甚至孙楚出生时牵招还在世。所以,孙楚的碑文可信度相当高。而且孙楚没必要杜撰这种事情,毕竟刘备是曹魏死敌,为英雄牵招立碑当然是要夸他的功绩,杜撰与敌对阵营老大的友谊并不会为牵招加分。更何况上述文字非常具体,到了“刎颈之交”的地步,因此“为时所忌”,造成“损乎季孟之间”的人生轨迹。翻译过来就是,因为跟刘备的交情太好,在曹魏成了身份敏感的人,结果一生的官运只得到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为故人立碑是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既然孙楚会公开写出来,就表明这件事其实当时的人都知道,并不是秘密,只不过陈寿没有收录进来。这倒也未必有特殊原因,毕竟三国志实在简略,可能陈寿只是觉得没必要事无巨细吧。

这里主要是孙楚为牵招抒发大材小用,命运不济的感慨,为其惋惜。与陈寿的“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的评价异曲同工。

那么牵招与刘备到底是什么时候结识的呢?

碑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有横波截流、柎翼横飞之志。”这句话写得活脱脱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很明白,两人年少时便认识。虽然牵招是冀州观津人,刘备是幽州涿县人,看似两地,但当时的年轻人以游侠为风尚,四处游历者为数不少。由于牵招在十常侍之乱后便回到冀州,被袁绍征辟为从事,而当时的刘备却在公孙瓒麾下与袁绍对抗,所以两人结识时间必定更早,甚至早于牵招求学时。

《三国志·先主传》载: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由于没有直接证据,笔者只是推测,牵招是“争附之”其中的一名少年,十多岁时听说涿县有个刘备,慕名前往结识。这就完全符合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形象了。

只可惜后来牵招回乡拜师读书去了,就此踏上与刘备截然不同的道路。虽然只是少年至交,但这份友情却带给牵招一生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他屡立战功却只是校尉,终其一生都没得到将军名号,甚至爵位也只是关内侯,连封邑都没有。

牵招在《三国志》中与满宠、田豫、郭淮合传,四人共同组成《魏书·二十六》,其他三人的名气、地位远比牵招要大,满宠的封邑甚至接近万户。但陈寿为牵招撰写的篇幅,丝毫不比另三人少。可以说,要排列三国时期最大材小用的人,牵招一定名列前茅。

刘备

所谓英雄惜英雄,看着少年挚友刘备开创蜀汉王朝终成帝业,牵招心中应该更多的还是欣慰吧。牵招自己虽然没能官居高位,但在北方抗击游牧民族多年,立下的功绩有陈寿作传、孙楚立碑,大丈夫终究不虚此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含泪放弃的一员猛将,可惜公孙瓒不重用,却成曹魏超级王牌
与刘备是刎颈之交,却成为曹魏的“北天门神”——牵招
刘备痛失的名将,能力可与“五虎上将”媲美,在魏朝却被大材小用
三国中此人能力和功绩不逊曹仁、张辽等曹魏超一线名将
千里走单骑,其实讲的是他,送的不是嫂子,而是老师遗体
牵招:被刘备遗忘的生死之交,镇守北境抵御胡族入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