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笔谈130:契丹长驱直入,寇准威逼利诱使计策只为让皇帝亲征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130篇。


1003年八月,寇准入主中书的当月,契丹就卷土重来了。

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和纷飞战火,红颜的鬓边已经见了白发,垂髫幼童正步入壮年。这年契丹萧太后已经五十一岁,耶律隆绪也已三十四岁了。

这么多年的大战小战,双方死伤无数,却始终没占到大便宜。他们母子决定干单大的,举全国之力再次亲征,最好能够毕其功于一役。

开始是游骑四处流窜,不战即退。

寇准知道,这是契丹在骚扰,也在侦察。大战在即,他要求各地积极备战。果然,这年九月,萧太后母子开始调兵遣将,大战即将到来。

皇帝何时亲征?

边关不断传来战报,宋真宗赵恒知道这次非同以往,亲征是避免不了的了

九月十六日,他特意召集辅臣们商议。

毕士安认为,亲征去到澶渊(即澶州)即可,但不着急议定进发日期。

王继英持相同观点,并说澶州不宜久驻

澶州之行,大家是没有异议了。亲征到澶渊,是因为朝廷重兵集于河北,如果敌人直驱南下澶州,则可令河南、河北大军腹背夹击。圣驾亲征澶州,既可鼓舞士气,又无以身犯险的担忧

关键是这个进发日期不好定。

毕士安、王继英觉得事情不急,可以缓一缓。

唯独寇准这个新上任的宰相催得急,他认为亲征这事不能拖着,就得早出发

既然有争论,赵恒采取拖字诀,你们各自回去写奏章,讲明理由吧。

契丹长驱直入

赵恒这一拖,就到了闰九月。

初八,萧太后母子正式南伐;十二日,到达固安;随后,统军使萧挞凛率部四处攻城。

不过这次宋军准备充分,契丹攻城能力又不行,所以萧挞凛没取得什么成效:攻威虏、顺安军,结果被魏能、石普率兵击败;攻北平寨,又被田敏击走;再攻保州,又没攻下。一直到当月二十二日,契丹十天的进攻没有收获。

既然如此,萧太后母子决定,干脆绕过宋军的第一道防线,与萧挞凛合兵于望都,目标直指定州的唐河大阵

此时,统领唐河大阵的是王超和副手桑赞

王超不久前刚干了件事。他向皇帝赵恒报告说,我在这里每天与知州、通判、军官们聚餐,喝酒喝得太晚,怕会影响公务,请陛下下令,让我们别聚得太频繁,就隔一天聚一次吧。

赵恒基本是被先皇亲信坑死、也愿意被坑的人。傅潜、王显、王荣是这样坑他,王超也是如此。

面对王超的撒娇,赵恒宽慰他说,如果突然更改军中旧制,怕大家有意见,还是照旧吧!

就这样整日醉醺醺的王超,怎会主动出战?况且,赵恒之前有过“坚守勿战”的指令

所以,王超就手握重兵,坚守不动

不过,这算是错有错着。契丹一看大军云集,自己攻城又攻不了,索性绕过宋军第二道防线继续南下,驻军阳城淀(望都东南的博野县)。萧太后下一步打算是,调转方向,兵分三路,东南下瀛洲、祁州,然后进攻贝、冀州及天大名府。

寇准的小计策

寇准知道形势危急了,契丹长驱直入,直逼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东路没有屯兵,防守空虚。

所以,他建议,从天雄军调配万人前往贝州,并调河东雷有终所部由土门进入河北定州。

寇准知道皇帝太软了,但亲征澶州时不我待。为了促成赵恒成行,不能再斯文劝谏,他玩了一手策略。

他把前期的紧急战报藏了起来,等文件积到一定程度时,再一股脑儿拿给赵恒。

赵恒一看,这也告急,那也告急,河北四处告急,形势很严峻啊,寇准,你看怎么办?

寇准从容答道,想退敌也简单,听我的,五天就见成效!

赵恒大喜,你有什么妙计?

寇准就一句话,请陛下立即御驾亲征!

赵恒一听,又犹豫了。寇准本想借此激他迅速出战,没想到赵恒反而在压力面前退缩了。

居然有人反对亲征

赵恒现在心里想的,不是何时进发澶州的问题,而是朝中对是否亲征都有不同意见。反对亲征的,既有中书的人,也有枢密院的人。

中书持反对意见的是参知政事王钦若,枢密院持反对意见的则是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

王钦若凭着当年他化解了赵恒做太子时的危机,这几年步步高升。他是个极善于揣摩和迎合圣意的人,因此赵恒愈发喜欢上他。

赵恒继位不久,王钦若在主持三司工作催缴百姓欠税时,他的下属跟他讲,从五代到现在,税收太重,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就一直拖欠着,但账上又有这个数,导致官吏们年年借此机会去敲诈勒索,老百姓只能到处逃亡,所以我要上书皇上,申请减免这笔钱粮

王钦若一听就想,皇帝刚继位,需要施行仁政,这不正是送上门来的措施吗?可以收买天下人心,稳赚不赔。于是,他连夜命人核算数据,第二天就将方案报给赵恒。

下属的功劳就这样被他抢了。这还不算,真正引起赵恒注意的是他后面的对答。

赵恒见了方案,很是吃惊,他问,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好的方案,难道先帝都不知道吗?

这话不好答。你说先帝知道,那就是说先帝不作为,心里没有百姓;你说先帝不知道,那就是百官不作为,没提好建议。

王钦若的回答堪称绝对。他说,先帝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有意留着这条仁政给陛下施行。

赵恒一听,先帝真是英明神武而且爱子心切。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就这样出台了

王钦若因此受到重用,没几年就到了参知政事的位置。

现在他见敌人长驱直入,而宰相、枢密使议定的亲征又过于凶险,皇帝看来是心有余悸。

于是他伙同陈尧叟,背着上级,私底下劝说赵恒不要亲征。他们一个建议皇帝移驾金陵,一个请皇帝移驾成都。

威逼皇帝亲征

赵恒也怕亲征出事,一旦出事,身家性命不保。所以,他觉得两个建议不错。但毕竟原本已经议定了要亲征,现在改变还是要看寇准的意见。

寇准心里对这些小变故比什么都明白。他知道王钦若是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陈尧叟是四川人,所以他们提出南迁或西迁的下策。但一旦皇帝打定主意,示弱于契丹与大宋军民,那么敌人必将渡河南下,国家和百姓危在旦夕。

当此危难之际,必须强硬表态,不管是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再次坚定赵恒亲征的想法是首要任务

寇准明知王钦若、陈尧叟就在边上,仍然大声说道,谁为陛下出此策划?我看他们其罪当斩!斩了他们,才好北伐!现今天子神武、将帅和谐,如果御驾亲征,敌人自然望风而逃;就算他们要硬战,我们也可以坚守抗击、出奇制胜!如此胜券在握,怎能抛弃宗庙社稷,远逃楚、蜀?只要一逃,人心崩溃,敌人乘势而入,天下为之不保!

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虽然得罪了王钦若、陈尧叟,但却立刻止住了赵恒南迁的心态。

寇准仍是担心,赵恒太容易退缩,一旦有人吹吹耳边风说不定他又会改变主意,所以关键时刻还得把王钦若调离皇帝身边。

正好天雄军(大名府)大敌当前,必须要有得利干将镇守,谁去呢?寇准向赵恒推荐了王钦若

既然他想南迁,就将他派到最前线去,与周莹一道防守大名府,看他还怎么退缩。

王钦若还没来得及推辞,寇准先堵他的嘴,说,皇上都要亲征,当此为难之际,身为国家重臣的参政,就不要推辞啦!

王钦若被气得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只好北上抗敌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史笔谈132:寇准大心脏立功,因为澶渊之盟是信息战更是心理战
八贤王和寇准的真实故事
懦弱与妥协:“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
杨家将中的王强,其原型比电视剧演得还过分!逼得寇准离京
寇准威胁宋朝使者,仅用一句话,为宋朝省了七十万岁币
澶渊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