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山的余晖——大明朝得与失(精彩原创好文)(上集)

欲哭亦无吟,甲申何苍芒。文忠叹零丁,西山怎堪望。——【明】冯梦龙

【原作解析】甲申:指1644年甲申国难,明王朝在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和关外满清势力的内外交困下分崩离析,北京沦陷,思宗崇祯帝奔往景山(又称西山)自缢。文忠:指南宋末年抗元英雄,爱国政治家和思想家文天祥,死后宋遗民私下按照唐宋礼制追谥其文忠公。明孝宗弘治三年(1501)正式定文天祥谥号文忠,赠太子太师,进魏国公,一如旧宋故事。西山:即景山或煤山,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明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克蒙元大都,将大都宫阙悉毁而堆砌景山,因后来明太宗(后改谥成祖)朱棣频繁对蒙古残部用兵,在景山囤积煤炭,故又称煤山,最终也见证了大明王朝276年悲欢岁月的终结,令人唏嘘。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父子,性情是如此惊人相似:残暴、猜忌、嗜血和酷烈,且子毫不亚于其父,最终彻底葬送了宋亡以来的一切有利形势,让整个汉民族为其家族一己之私而付出永恒而惨痛的代价)

朱元璋:“儒家的乌托邦”还是“法家的古拉格”

1368年正月,朱元璋,这个起自淮西最底层的草莽人物和政治流氓,终于如愿以偿在金陵(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一年朱元璋正好40岁,屈指一算,自18岁那年主动投奔曾经的义父郭子兴手下参军以来,转眼22年过去,这其中多少艰辛和血泪值得这个打小父母双亡、举目无亲的贫农子弟回味。光生死之灾,他就少说经历13次,每次都和死神擦肩而过,不得不说他命大。因此,和世代皇亲国戚的李唐天子及尊文尚礼的赵宋官家相比,朱元璋深知自己得国之艰,几乎如做梦一般。同时他从这么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一路走来,亦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得天下只是第一步,要想让朱家江山千秋万代,就必须按自己的意愿改造社会,控制人民,不论被统治者愿意与否。他更深知,所有社会阶层里,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即所谓的“士”是思想最为活跃自由,最为横滑难制的;其次便是商人阶层,他们则主要通过财富疏通人脉关节,从而影响甚至左右政局。而广大基层农民同胞和城市小手工业者等,虽然面广量大,但普遍愚昧,觉悟一向不高,也小富即安,人云亦云,所以实质危害并不大。回想前朝宋代,士大夫和商人阶层空前活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富裕繁荣和文明的高度发展,但明显不利于皇权至上。因此,要治就要治本,思想必须控制。

洪武十年(1378),朱元璋就对商人和商业活动进行了全面管制和“改造”:首先,朱皇帝着重强调以农为本的“极端重要性”:“夫立国之本,计于农而贰于商......无农则民不立,商农非共存。今朕着有司厘清土丈,谕农自足,当尽本分之职,守己出之田,当无二心......”(《明通鉴.卷一》)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谈到商人和商业:“至于商贾之事,本奸猾逐利之末流,其兴则市井人心益乱,于国计民生当有大害,今朕抑之,凡商贾走卒,须着其服,以彰其迹,远门经营,须报备官府,限期返还,违者严惩”(出处同上)这一规定可谓空前严酷,不仅全盘继承汉高祖刘邦“重农抑商”的全部实质内容,又将本人冷酷严苛的作风融入其中,商人不仅要穿特殊的制服,以表明特殊身份,更要每次出远门做生意前向当地官府专门报备,开具凭证,才能放行,而且必须限定时间期限,一般为一年,延期不归者,则左右邻里和亲朋好友有责任检举揭发,查明的话轻则坐牢杖刑,重则充军甚至斩首。对于唐宋以来形成的富商大族,老朱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抵触和敌意,认为他们对专制政权始终是巨大威胁。在他在位期间,就数次组织大规模的人口清查和强制迁徙,如将苏州等地富户大家几百万户迁往北方和西北“充边”。对于手握巨额财富的大商人,如传说中的沈万山,稍不如意就夷灭三族并没收财产,弄得“时江南大户风声鹤唳,人心皆恐”

而对于知识分子和当朝文武,朱元璋的策略当然还是严密控制加恐怖统治。对于朱元璋的血腥和铁腕,元末士大夫们早有耳闻,纷纷仿效魏晋唐宋故事,隐而不仕,拒绝和统治者合作。但朱元璋绝非历代汉人帝王天子可比,他对于态度桀骜,不愿为其所用的,先假惺惺“苦谏”一番,不行就撕破脸皮,伸出血淋淋的屠刀。譬如元末江南有一位陆姓书生,出生大户人家,对老朱的做派很是看不惯,朱皇帝再三劝其做大明的官,他不仅不听,反而挥毫写下“宁做皇元鬼,休做朱明人”。朱得悉后大怒,下令将其捉拿并枭首示众,家族皆充军发配岭南。就这样他仍怒气未休,还专门下诏为自己辩护:“今胡元肃清,宇内一统,普天之下皆朕臣民,朕当爱之如一。然犹有余孽不识美意,以身逆流,则朕唯以正法示天下人心耳......” 另一方面,对当朝文武百官,特别是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乡里乡亲,所谓“淮西勋贵集团”,包括自小和朱重八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徐达、汤和、陆仲亨之流,朱即位之初就颇为猜忌,一直必欲除之而后快。而等到他最疼爱的太子朱标不幸英年早逝后,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立更为懦弱温顺的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为继承人,除了整体和长远维护家族社稷统治外,老朱必须为其孙扫除一切即位以后可能的威胁和风险。因此,自洪武十五年(1383)之后,朱元璋就不断寻找口实,并加以坐实,穷追猛打,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并于所谓“胡惟庸案”之际达到高潮,前后深挖、揭发和株连的所谓“胡党”达4.2万人,成为十四世纪中国有史以来最恐怖和血腥的政治案件,堪与同为残暴的蒙古鞑靼奴化异化过的俄罗斯民族在苏联时代的“大清洗”相提并论。在这期间,朱还专门成立了有明第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加以网罗罪名和逮捕审讯,将明清专制统治全面推向新的高度。此后,延续近千年,于宋代达到鼎盛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代之以从属于皇帝的参谋班子---内阁。朱元璋专门在其亲手勘定的《皇明祖训》和明代“祖宗家法”《大诰》里严厉告诫子孙:“我朝自朕废宰执以来,子孙毋得复立,敢有臣下妄议此事,当处以极刑,凌迟处死......”作为一位过于仁慈的父亲和族长,底层农民出生的朱元璋实在对这个千辛万苦得来的江山过于“爱惜”,因此绞尽脑汁想要在他有生之年将一切制度性设计都一次性做好,不劳他的子孙后代操心,并也因为小农根深蒂固的保守意识,他甚至不允许子孙后代对制度有任何变更和修正,且自认为自己按照心中的愿景“精心改造”的“大同世界”将远超前朝,福及千秋万代。殊不知,朱元璋枭雄一世,自以为聪明,到头来机关算尽,却在一开始就从根本上祸害了后代,最终造成了彻底僵化无能的行政系统和不断溃败和崩塌的政治制度,最终在17世纪中后叶的天灾人祸和内外交困面前始终无能为力,坐以待毙,让整个汉民族最终失去了最后一次复兴发展的战略机会,迎来了最黑暗的满清三百年,也和西方及世界的潮流渐行渐远......

(1645年,满清亲王、主帅多尔衮率大军大举南下,南明弘光政权很快灰飞烟灭。一向以“名节道义”自居的南明重臣、南京留守、姑苏人钱谦益,在清军大军压境之时投太湖三次都不死,还嫌“湖水太凉”,最终开城投降,并长跪于南京郊外孝陵卫“恭候”多尔衮等人。城破之后,多尔衮询问汉臣范文忠(范仲淹后人):“明以何而亡?”范文忠笑而答曰:“彼视士民如仇寇,安得不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灭亡,大部分老百姓,为什么不没死战到底?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两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明朝老朱设计的政治制度到底是比汉唐宋等朝代先进还是落后了?
李自成断明朝龙脉,崇祯又派人断李自成龙脉,结果却便宜了多尔衮
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300年,直至枯死?
【西山十戾·獾】3、洪承畴的中华文明保卫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