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印度也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沙门运动——古印度简史

古印度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印度在雅利安人的入侵下早已灭亡,后来的印度历史就成为了雅利安人主宰、奴役当地土著人的历史(犹如当年美国移民入主北美杀戮当地居民印第安人,以致后来美国成为了白人的美国,用一个中国成语来形容就是:鸠占鹊巢)

所以后来的古印度更多的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南广大地区)

南亚次大陆

随后的古印度历经多个政权更迭、外族统治,始终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由于常年战乱不平,古印度地区诞生了诸多宗教,而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要数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来源于早期吠陀教,此后蜕变成了印度教(新婆罗门教),是古印度宗教历史时期当中影响力较大的一个

(详见“混乱”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发展——古印度简史

婆罗门教在此后的发展岁月里越来越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于是其他诸多学派思想纷纷向婆罗门教发起挑战

恰逢古印度此时正是吠陀时代过去、十六雄国(列国)时代到来,整个古印度诸多政权国家纷纷进行争霸战争,于是各个国家之间为了获得霸权纷纷在政治、思想文化、宗教方方面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措施,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诸多思潮也活跃至高峰,最终出现了沙门运动

沙门运动

沙门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原来的婆罗门教衰落,众多其他宗教学派思潮群起而攻之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沙门运动兴起(此后延续了多年),由于其规模巨大,以致佛教称其为“九十六外道(96家其他学派)”;耆那教称为“三百六十三见(363家学派)”

其中除了佛陀外有六派思想较为活跃,因此被佛教称为“六师外道”

主要有这些学派:

  • 阿什斐迦派:代表人物是“末伽黎.拘舍罗”,是一个彻底宿命论学派,因此也被称为“邪命外道”。认为人生历程由宿命决定,人的意志与行为不管善恶都不能影响这一历程。这样的观点既否定善恶有报的说教,但是又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使人安于无为
  • 顺世论派:代表人物“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是古印度唯物主义学派,该派激烈反对种姓制度(也就是婆罗门教),认为人生而平等,本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认为人应该入世求快乐,反对苦行、禁欲。这派观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利益与需求,因此受到统治阶级残酷迫害
  • 耆那教:也称“尼乾外道”、“裸形外道”,“耆那”一词指胜利者或者完成修行的人,该教弟子尊奉创建者为“大雄”(是大雄可不是胖虎哦,后来佛教的大雄宝殿就是这个大雄)该教教徒讲求尽量不杀生,因此不从事屠宰业、农业(他们认为杀植物也是杀生)从事商业、工业、贸易等。教徒认为理性高于宗教,是一个禁欲的宗教,不信神但是崇拜24祖

耆那教祖师

  •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后世尊为释迦牟尼),基本教义是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主张按照四谛修行不断去“恶”积“善”,最终修成阿罗汉或成佛。佛教不主张信徒花费很多钱财、不主张折磨自己的苦行,因此发展很快,并逐步传播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和中国

乔达摩.悉达多

这些学派犹如中国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一样,互相吸收借鉴并影响随后的古印度历史发展轨迹

沙门运动与百家争鸣

为什么说古印度的沙门运动很像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呢?

首先明确一点:这两者只是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实际上完全不同。

不同之处:沙门运动更多是倾向宗教方面(因为古印度思想文化极大程度与宗教文化密不可分);而百家争鸣更倾向政治、思想上(因为百家一开始是治国主张之争,引申至思想、文化,但是本质还是不同思想理论之争)

相似处:沙门运动最大贡献还是促进了各种思潮学派的发展,对后世思想文化有巨大影响;百家争鸣同样是一次思想解放发展的运动,对后世更多还是思想文化的方面

除此之外整个时代背景也是十分相似:

沙门运动前正是古印度吠陀时代(虽然仍然是分裂不统一的混乱时期,但是相比于后世,吠陀时代相对和平);百家争鸣前期是春秋时期(同样的诸国争霸,但是春秋时期相比于后面的战国时期的混战来说,可以说春秋时期战争规模、杀伤力都远远小于战国)

吠陀时代

沙门运动发展于古印度十六雄国时期(此时古印度各国之间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形式了,战争规模直接上了一个层次)百家争鸣后期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混战绝对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巅峰,秦国白起打的仗那都是几十万死伤的规模的,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总兵力才多少人?)

十六国

沙门运动后的古印度进入摩揭陀王国相对一统的时期,著名的孔雀王朝就是此时期的一个王朝(此时的古印度仍是分裂,但是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古印度已经统一大半古印度,整个古印度相对和平,社会发展加速)百家争鸣之后的中国进入秦朝一统的时代(秦朝的历史意义就不必多说了吧,中国人都知道)

孔雀王朝

同时在沙门运动与百家争鸣本身上也极其类似:

沙门运动号称“三百六十三见”、“九十六外道”都说明了当时社会各种学派、思潮之多;百家争鸣的“百家”不也是说明中国此时期学派众多吗?

沙门运动比较活跃的有“六师外道”(像阿什斐迦派、顺世论派、耆那教、佛教都是代表);百家争鸣活跃的有“儒墨道法名农杂,阴阳纵横小说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小结

古印度的沙门运动咱们就可以简单理解成“百家争鸣”,即使两者之间大为不同,但是作为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理解足矣(毕竟咱也不去做科研对吧)

同时古印度沙门运动也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后期古印度历史都产生不小的影响(详见古印度的顽疾,“后患无穷”的种姓制度——古印度简史)。

最后附上古印度历史时期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佛教史07——反婆罗门宗派形成——六师外道、异流三派
刘立夫 | 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六师外道与沙门思潮
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
带你走进巴利语佛典的世界:探径于《长部》(上)
唯识与中观:在秦汉以前、在周朝的时候这两种气脉都是东方的理论,有没有关联呢?大问题了。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四:六师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