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炖魏晋南北朝(21):一三五瘟疫青年,廿二年挽手西归(下)

第二章  文豪天子

第六节 一三五瘟疫青年  廿二年挽手西归

建安七子已经讲了六个,现在还差一个人——王粲,为啥把他放在最后,因为他最重要,可说的东西也最多。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唯一一个具有独立传记的,除孔融的记载附在崔琰的传记之后外,阮瑀、刘桢、徐干、应玚和陈琳五人的记载都附在王粲的传记之后,其传记《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可以称得上是《三国志》中的“名士传

王粲:大家好,这是我的新专辑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属于名门之后,他的曾祖父王龚是汉顺帝时的太尉,祖父王畅是汉灵帝是的司空,都官至三公。王粲的祖父王畅是与之前讲孔融时提到的李膺齐名的人物,天下人称赞畅、膺为高士。王粲的父亲也在朝廷做官,是屠夫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类似于秘书长的官员)。

王粲属于才华与容貌成反比的人物,史书记载他的容貌是“容状短小”“貌寝而体弱”,不用咬文嚼字就知道王粲的长相不怎么对得起观众。在古代,人们以貌取人的程度是很高的,颜值不行不但影响仕途,甚至连走在大街上都有被唾面的风险。

钟馗哭晕在厕所

然而长得不怎么样的王粲,却因为才华备受上文提到的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赏识。有一次,前文提到的蔡邕在自己家中开沙龙,朝廷的权贵、当时的名人都来了,以至于引发了交通拥堵(车骑填巷,宾客盈坐)。蔡邕正讲到一半,听说王粲来了,来不及把鞋穿正“倒屣迎之”,表示自己对王粲的重视。


以前我们一提到重视人才,总爱说“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周公害怕失去人才洗头时人才来了要握发相见,吃饭时人才来了要吐出嘴里的饭来相见。曹操《短歌行》里面也引用这个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倒屣相迎也是这个意思。

满座宾朋一看蔡邕对这个年轻人这么重视,都满怀期待的等他进来,但一见到“容状短小”的王粲,不禁大跌眼镜。还没等宾朋们大张的下巴合上,蔡邕又说:“王粲有才,我不如他,我家的这些藏书,都要赠给他(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蔡邕的藏书虽然多,但泽然君估计王粲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烂熟于心,因为相传王粲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堪称东汉最强大脑。《三国志》里收录了两条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行路观碑观棋复局

有一次王粲和朋友一起走路,边走边阅读路边石碑上的文字,走过之后王粲就能一次不差的背诵出来。

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棋,棋子不小心被碰乱了,王粲凭借记忆原原本本的复原了。下棋人不相信,便把另一局棋用布盖上,让王粲在一旁复原,结束后两相比较,竟然一子不差。

拥有如此惊人的最强大脑,再加上大V蔡邕的认可,王粲瞬间变网红,那时他还不满十七岁,本来可以留在长安(西京)做黄门侍郎,但由于政局不稳,他选择南下依附刘表。

刘表听说过王粲的大名,便准备把女儿嫁给他,但等到真的见到王粲后,刘表始终过不了自己外貌协会这一关,便把女儿嫁给与王粲同来的族兄王凯了,生王业(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后来王粲的儿子因为参与魏讽的造反被诛杀,王业便被过继给王粲,承嗣。

王凯:还是刘老爷子有眼光^_^

王粲在刘表帐下不咸不淡的过着日子,基本属于毫无存在感(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讨刘表时,王粲才有“表现”的机会。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种表现不是为主上阵杀敌,而是怂恿自己的老板投降

顺风浪,逆风投

话说曹刘两军还未交战,刘表就病死了,在蔡瑁和张允的“帮助”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获得了继承权。但刘琮没什么雄才大略,在王粲的几句忽悠下便投降曹操了。事后曹操大喜,征辟王粲为丞相官属丞相掾),并赐爵关内侯,后迁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拜侍中

王粲到了曹营之后,可谓是如鱼得水,首先这个上司不是外貌协会(曹操本人似乎就长得不怎么样,后面讲到曹营大帅哥崔琰时会提到),其次遇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学朋友。

王粲在进入曹营以前也搞文学创作,但作品多为《七哀诗》这样的负能量或者对怀才不遇的感慨,比如下面这两首《七哀诗》。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违。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三首(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覊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第一首是描写自己从满目疮痍的长安出逃到荆州的事,一路上满目是生灵涂炭,成片的白骨几乎将平原都遮蔽了,饥肠辘辘的母亲甚至将亲生孩子抛弃到草堆里。这样的“中国”(指中原)王粲真的呆不下去了,于是有了我们上文说的,他南下荆州依附刘表。然而到了荆州就换了人间吗?

于是《七哀诗》有了第二首,荆州的一草一木不可谓不雄奇、不秀美,但都与王粲无关,不仅仅是“荆蛮非我乡”,更是在这里得不到主政官刘表的赏识和重用。后来的陶渊明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此时的王粲何尝不想回到故乡一展宏图,然而此时的羁旅何时能到终极呢?

来到曹营,回到“中国”,王粲的事业终于也步入正轨,不仅如此王粲是为数不多的与曹丕、曹植都关系非常亲密的幕僚

王粲与曹丕多有文学交往,私教甚密,后者将其写进《典论》,大赞其辞赋;王粲也与曹植的大铁杆杨修保持着密切联系,有诗《赠杨德祖》残句(我君饯之,其乐泄泄)传世,后又因高才与曹植并称“曹王”。

王粲所著的《汉末英雄记》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主要记载了赤壁之战前群雄割据时代的“英雄”,可惜此书已佚,好在后人为《三国志》做注疏时偶有引用,我们也只能在其中窥探一二了。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在军中感染上了瘟疫,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归途中,时年41岁。

王粲的两位“公子”好友都十分悲痛,曹植作《王仲宣诔》表示悼念,曹丕更是率众为其送葬,葬礼上曹丕说:“王粲平时最爱听驴叫,让我们一人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说罢,自己也学起驴叫来,顿时间驴叫声此起彼伏。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建安七子论
他是建安七子之首,17岁写出《七哀诗》,曹丕让人学驴叫为他送葬
谢老师讲国学——王粲:青驴登楼的哀愁
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为什么后来的魏文帝曹丕愿意为他学驴叫?
东汉文学家王粲被瘟疫夺去生命,曹丕最后却杀了他仅有的两个儿子
中国第一个文学天团,竟被疫情团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