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炖魏晋南北朝(22):魏武帝武定江山,曹孟德歌以咏志(上)

第二章  文豪天子

第七节 魏武帝武定江山  曹孟德歌以咏志

建安文学的代表除了建安七子以外,最重要的就要属“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了。今天我们就接着建安七子先讲讲曹操的诗歌和文学成就。

《毛诗》序中提到:“诗言志”,也就是说诗词是志向的表达,这种观点在《左传》《尚书》《庄子》和《荀子》等书中也有相同或类似的记载。

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诗经》

我们首先赏析下曹操的诗歌,看看这位枭雄怀揣着怎样的志向

之前在第一章将东汉末年人口暴减时,提到过曹操的一首诗《蒿里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两句,至于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还要从他之前的一首《薤露行》讲起。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在诗中回答了泽然刚刚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沐猴而冠的奸臣当道,何进、董卓一干人等先后把持朝政、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年轻的曹操看到被董卓焚毁的洛阳城,想到了当年看到殷墟的微子,那么的感同身受,内心悲伤不已。

微子启,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周灭商后封之于商旧都,建立宋国。

平心而论,曹操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文人,悲伤过后更重要的是做点什么,于是便有了《蒿里行》中的描写,关东义士会盟,兴兵讨贼,剑指“咸阳”。

然而事情再次事与愿违,“军合力不齐”,争权、夺嗣、称帝的闹剧接连上演,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也就不足为怪了,曹操的理想再次落了空,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一统天下、南面称孤,可能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曹操的理想,并不完全正确,其实曹操的初心是扫平丧乱、匡扶国家,我们继续沿着“诗言志”的思路去理解曹操的理想,这里泽然君选择的是《短歌行》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以其名纷葩。

曹操在诗里提到了三位古人的事迹,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曹操对周文王的“圣德”大加赞赏,并强调周文王在取得天下三分之二时,仍然能恪守“臣节”。

周文王姬昌像

推崇齐桓公的“德行”,并强调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其德传称”,以德行而不是武力匡扶天下,甚至在天子下令免去齐桓公下拜的礼仪时,齐桓公仍然不敢接受。

齐桓公姜小白

与齐桓公齐名,同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却不怎么招曹操待见,虽然晋文公的功绩不亚于齐桓公“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但是他在河阳之会上“诈称周王”,以至于名节被人议论纷纷,这在曹操看来是僭越的行为,故而对其不耻。

晋文公姬重耳

曹操作这首诗的目的很明确为的是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心绪——绝没有对天子的不臣之心。除了这首《短歌行》曹操还在多个场合、多篇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志向,最出名的就是《述志令》,又称《让县自明本志令》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爱写字:《曹孟德短歌行》
楷书四尺斗方《曹孟德.短歌行》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却晚年翻车,饿死67天后才被发现!
小楷曹孟德诗短歌行,漂亮的小楷,功底深厚美不胜收
品读 短歌行.曹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