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土豪

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刚刚起步的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正在稳步上升,但收入水平却普遍较低。不过借着改革的春风,中国大地仍旧诞生了许多的“土豪”,他们的生活已经比较富裕。图中这家人电视机,沙发应有尽有,家里装修的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

图为1980年,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涮羊肉。全家七口人住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住房面积50多平米,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图中富丽堂皇的别墅是华西村村民的家。华西村是中国现代农村的雏形,号称“天下第一村”,村里80%的劳力从事工业生产,剩下的分别从事商业和农副业。

进入八十年代,电视逐渐进入小康人家,讲究的人家开始购进进口电视。图中这户北京人家,就购置了日本大屏幕彩色电视机。

这户人家的客厅里,沙发、电视、带麦克风的收录机和电风扇一应俱全,家人的穿着也十分时尚得体。可见当时有钱人家的生活并不低,甚至比想象中还要好。

暖瓶、鸡毛掸子、奖状……处处是八十年代的味道。难得的是,这户人家那时候就已经用上了洗衣机。并且随后还盖起了10间新房,添置了各种高档家具。

除了洗衣机,有钱人家也开始用上了冰箱。这是1987年,上海一户人家,家里的冰箱坏了,请来维修人员上门。

非常稀罕的电脑也开始进入市民的家庭。图为1994年,广州的建筑工程设计师花30000多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AST486型电脑。

那时候,要是家里有辆小汽车,就可以称得上中产阶层了。图为1994年,华西村村民正驾着自己的小轿车出门办事,旁边站着她的儿子和婆婆。

这是1997年,上海的一户人家,女儿喜欢音乐和足球,家里的墙上贴满了足球明星海报,梳妆台上是各种各样的化妆品。

这是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牧民苏的家。她高中毕业后回乡,靠发展养殖业、跑运输致富,家里年均收入达1.5万元。除了电视和收音机,她家还装上了电话。

八九十年代,有余钱的人家开始重视子女的艺术教育。图为1994年,北京一户人家。家里摆满了乐器,65岁的顿老人是一位退休职工,曾出任北京业余艺术团管弦乐队的队长。每到周末,顿老人和他的儿孙们汇集到西城区手帕胡同儿子家开展家庭音乐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击八九十年代“中国土豪”的真实生活
直击八九十年代“中国土豪”的真实生活,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老照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土豪家庭,一台电脑就要3万!
直击八九十年代 “中国土豪” 的真实生活
80年代,'中国土豪'的真实生活
音乐故事 |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附八十年代老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