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王剑海外展出“受损严重”?专家:谣言,但此国宝从此永禁外展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篇题为《中华第一剑,长埋地下两千年,锋利无比,不锈之谜,老外表示无解》的小文,着重介绍了号称“中华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过程、以及该剑的历史,还有其锋利无比的特点。该剑从剑鞘抽出,寒光逼人,虽长埋地下两千年,却无锈无斑,试以16层白纸,一划而断,让人震骇。

这篇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对此剑的关注,同时,也对我国古代铸剑术产生了无限的自豪感。

但是,在描述这把“天下第一剑”的形状时,我引用了当时主要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方壮猷的一段叙述,里面有提到“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一语,又引起了一些读者的质疑道:剑格怎么会镶有蓝色玻璃?会不会剑是后人伪造的?

这些读者有认识误区,认为玻璃的出现时间晚,而且,玻璃的制作技术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

为了消除掉这个认识误区,我写了第二篇关于越王剑的小文:《因镶有蓝玻璃,故越王勾践剑属伪造?制作此剑诸多难题至今尚无解》,详细解释了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技术,兼结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金石组、复旦大学相关专家、上海博物馆等处用科学技术检测和鉴定这把“天下第一剑”如何历经千年而不腐的原因,并列举了后人仿制此剑所面临的五大难以逾越的难关。

这篇小文也同样得到了读者的热切关注。

我注意到,在评论区,有读者提到了发生在这把国宝级名剑身上的一件事:越王剑在海外展出期间,被国外专家私下拿来检测,结果损伤了一个角。

读者提到这个事,说明对这把剑的关心。

这是一个好现象。

本来嘛,“天下第一剑”属于我全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就应该牵动全中华儿女的心。

现在,为了解释清楚“受损”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出炉了第三篇关于这把名剑的小文,希望读者有耐心读完。

首先,越王剑是国宝级的文物,是不能用于做任何有损剑体的检测试验的。

曾经,有人曾提出检测越王剑是否有金属记忆功能,立马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所以,所谓“越王剑在海外展出时,被国外专家私下拿来检测”之事,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因镶有蓝玻璃,故越王勾践剑属伪造?制作此剑诸多难题至今尚无解》一文中,有提到科学家为解开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迷所做的实验,在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也只是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宝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分析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上海博物馆的谭德睿先生只是用放大了3000倍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没有做以任何物体与剑体发生任何接触的检测试验。

我们自己人对这把名剑视若至宝,又岂会让外国人拿去做检测实验?

至于越王剑到海外展出事,自越王剑出土至今,一直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几十年来,共外出展览过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6月,当时,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越王剑和银缕玉衣隆重亮相。郭沫若欣然为该展览亲题诗篇:“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自己能一饱眼福而欣喜若狂,在祝辞中“对中国政府这种特殊的照顾与好意”表示衷心地敬意。

第二次出展是在1984年12月,地点在香港。当时是为庆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签字、香港问题圆满解决,越王勾践剑与新近出土的吴王夫差矛一道在香港华润集团新开设的展中国文物览馆里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各国友人见面。该展览命名为《江陵出土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展览》,两件展品被香港各界人士誉为“稀世珍宝”,古代兵器的“双璧”。

第三次出展是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战国楚文物展”,这是中新文化交流的五项活动之一。

非常不幸,就是在这次展出中,这把千古名剑受损了,而且是人为的。

1994年8月24日,展览结束,拆展时,新加坡方工作人员毛手毛脚,竟让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勾践剑的剑刃上,剑拆下后,剑刃部出现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

这真令人心疼无比。

此事,也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湖北一家报纸为此发表了题为《不是“国宝”要出国,而是“活宝”要出国》的文章。文章尖锐地指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越王勾践剑“出土20多年,数次飘洋过海,最终难逃劫难,……惨遭损坏。”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再次对越王剑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不过,最后的正式结论是“轻微损伤”。

当年亲手把越王剑从古墓中捧出的著名文物专家谭维四教授也在电视上进行了澄清,说某报的报道明显失实:第一,“惨遭损坏”的说法与国家文物局专家作出的正式结论不符,言过其实;第二,勾践剑的三次出展均非出于商业目的,所谓“洋人牟利,国人出国,文物遭殃”以及“不是‘国宝’要出国,而是‘活宝’要出国”的说法,不仅是对广大文物工作者抹黑,也是对我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否定。

最后,谭维四教授表示,虽然越王勾践剑只是“轻微损伤”,但这件事足令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实际上,经过了这件事,作为我国的无价之宝,越王剑从此被永久禁止到国外参加展览。

经过这次海外出展的“受损”风波,同时也是为了迎接2000年博览会的举行,1999年,浙江杭州某公司策划发起了一场以破解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不朽之“谜”为主题的铸剑活动,主旨在于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由上海交大、中国铸造协会等部门多位国内冶铸专家联手组成攻关小组,选取用优材质青铜料与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仿制国重之宝——越王勾践剑。

团队专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宣告“克隆成功”。

“克隆”其实只是商家和媒体的炒作,其出炉成品与真品相差还远,称“仿制”勉强可以,称“克隆”就有些危言耸听了。

这批仿制品统一称“越王勾践复制剑”,由上海交大下属一家单位承制,一次性编号绝版生产,共2500把,公开发行870多把,其余作为贵重礼品赠送国内外有缘人。

其中已获赠收藏该剑的单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浙江博物馆、香港特别行政区、绍兴博物馆、绍兴欧冶子铸剑故地等等。

“欧冶山庄”收藏的“越王勾践复制剑”编号为“2500”,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将剑埋入数米深坑,其上筑亭,名曰“剑亭”,向公众约定,到公元2500年再行将剑取出。

武侠小说家泰斗级人物金庸也荣幸获赠“越王勾践复制剑”。

赠剑原因是金庸故乡浙江海宁属古越国,而且其本人早年专门著有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得赠剑后的金庸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命笔题辞:“越王勾践剑·雪耻之精,复兴之魂。”

……

获赠剑的金庸等人并不知道,顶级国宝“越王勾践剑”被仿制,是遭到湖北省博物馆的反对的。

作为越王勾践剑原剑的唯一合法收藏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对大批量仿制越王勾践剑之事持抵触态度。

湖北省博物馆称,迄今为止,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越王践剑的唯一收藏单位,该馆从未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复制越王勾践剑所需的样品,模具和技术资料,也没有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复制该剑,某些机构与组织未与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任何沟通,馆方对自己馆藏的一级文物竟被人大规模“克隆”感到吃惊,馆方对此事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湖北省博物馆认为,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对于这2500把“克隆”越王勾践剑如数收回查封,并在湖北省文物局与该馆监督下予以销毁。

“越王勾践复制剑”的发行单位则声称,不应让如此精美绝伦的越王勾践剑深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克隆”勾践剑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博物馆经营。

到底要不要仿制越王勾践剑,现在还是一个争论不息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已经充斥满了仿制越王勾践剑,包括网上某宝也有销售,价格从数百块到数千块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才是打开中国文化的正确方式, 超级震撼!
谁该为史树青的“尴尬”负责
【24.2】观复猫晒文物:湖北省博物馆藏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亮相国家博物馆仍露锋芒 黑色暗纹清晰
博物馆被盗的越王剑,仅卖了4万元,差点流失海外
“天下第一剑”的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